摘要
《无声戏》是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李渔的代表作,融注着他与众不同的个性思想与独树一帜的创作艺术。20世纪70年代,著名海外汉学家茅国权(Nathan K.Mao,1942—2015)、柳存仁(Liu Ts’un-Yan,1917—2009)开始将《无声戏》介绍到西方世界;1990年,韩南(Patrick Hanan,1927—2004)选择了其中的六回进行节译,获得广泛关注与极大赞誉,直接推动《无声戏》成为海外汉学研究中的一门“显学”;2011年,夏建新等人又翻译了其中的八回故事。故在此聚焦知名汉学家韩南的《无声戏》节译本Silent Operas,探究译本的优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译者基于社会文化语境、个人学术背景、读者审美接受等做出的权衡与处理,探索译本在海外广受欢迎的原因;与此同时为今后的典籍外译与海外传播提供殷鉴。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7-46,共10页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基金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比较文学视野下李渔作品的英译研究”(19CZW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