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礼俗实践的“空间”建构及其仪式展演——以丧礼为例

The “Space” Construction of Ritual Practice and Its Performance:A Case Study of Funeral Ritual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礼俗的实践嵌入在历时与共时的文化结构之中,而"空间"的建构及其表述能作为理解礼俗实践逻辑的重要切入点。作为中国复杂礼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丧礼仪式的生死"空间"经历时空的层叠,复杂而多元,从空间理论的视角能够更有效地理解作为"过渡仪式"的丧礼,通过各种复杂的"空间"转换而实现对死亡危机的处理。丧礼在生死观念的广泛意义上建构出区隔于现实生活的空间,并在具体的仪式展演中通过行动得以表述。丧礼空间呈现人、关系、生死观念,而其复杂的内涵在仪式中往往借由身体实践来完成。 Ritual practice is embedded in the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cultural structure,and the logic of ritual practice could be understand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and expression of"space".As the representative and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complex ritual system,the life and death"space"of funeral ritual has experienced the cascade of times and spaces,which is complex and pluralistic.According to the space theory,we could understand funeral ritual more organically,which regard as"rites of passages".And could deal with the death crisis through various complex"space"transformation.Funeral ritual constructs a space separated from real life by distinguish the concept of life and death,and express them by ritual practice.The space of funeral ritual present people,relationship,concept,and express by body practice.
作者 龙晓添 Long Xiaotian
出处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19年第2期105-115,273-274,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人生礼仪传统的当代重建与传承研究”(编号:14AZD120) 第59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湘桂走廊民间信仰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编号:2016M59288XB)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礼俗实践 丧礼 空间 仪式展演 ritual practice space performance funeral ritu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 1梁漱溟著,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编..梁漱溟全集 第2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699.
  • 2顾红亮著..儒家生活世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278.
  • 3维克多·特纳(Victor,Turner)著,黄剑波,柳博赟译..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27.
  • 4张杰著..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447.
  • 5余欣主编..中古时代的礼仪、宗教与制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580.
  • 6郑震.空间:一个社会学的概念[J].社会学研究,2010(5):167-191. 被引量:352
  • 7文军,黄锐.“空间”的思想谱系与理想图景:一种开放性实践空间的建构[J].社会学研究,2012(2):35-59. 被引量:122
  • 8钱穆著..论语新解[M].成都:巴蜀书社,1985:482.
  • 9张杰著..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413.
  • 10(美)太史文(STEPHEN,F.TEISER)著,侯旭东译..中国中世纪的鬼节[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238.

二级参考文献105

  • 1盛晓明.地方性知识的构造[J].哲学研究,2000(12):36-44. 被引量:333
  • 2曼纽尔·卡斯特,王志弘(译).流动空间[J].国外城市规划,2006,21(5):69-87. 被引量:37
  • 3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4页. 被引量:8
  • 4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陈清侨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第497页. 被引量:15
  • 5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第156页. 被引量:11
  • 6齐美尔.《社会是如何可能的:齐美尔社会学文选》,林荣远编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0页. 被引量:2
  • 7北京市档案馆编.《杨度日记》,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45页. 被引量:2
  • 8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 被引量:2
  • 9厄里,J.,2003.《关于时间与空间的社会学》,载布赖恩·特纳主编《Blackwell社会理论指南》,李康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被引量:1
  • 10哈维,戴维,2006a.《社会正义、后现代主义和城市》,朱康译,载许纪霖主编《帝国、都市与现代性》,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被引量:1

共引文献44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