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章太炎的《新方言》,作爲中國現代方言學的開山之作,兼具學術與政治的雙重意義,既是中國語言文字學的專門著作,也是中國近現代史上重要的歷史文獻。《新方言》自1907年出版至今已110年,但學術界對其版本源流、成書過程與重訂情況,仍未明了,甚至在本世紀初發展成爲國際性的學術論爭。查國内外各圖書館所藏,《新方言》的版本不下十五種。結合章太炎與友朋的往來書信等文獻對這些版本細加考察,可確定是書初版於1907年,後經章氏反復修改,最終於1909年出版了重訂本。二者均在日本東京印行。隨着清朝覆亡與民國建立,《新方言》在國内流布漸廣,涌現出以從日本傳入的兩個版本爲祖本的衆多版本,構成兩個不同的傳承體系,最終形成《新方言》長達百餘年的版本源流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