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四十年来中国大陆李泽厚研究散评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四十年来,中国大陆的李泽厚研究似乎尚未产生具有足够分量的论著,亦未出现得到学界和李泽厚本人认可的"弟子"。^([1])以此而论,可以说李泽厚研究尚未成功起步。问题根源何在?可行之路又何在?这是本文感兴趣的问题。鉴于李泽厚研究尚不够成熟、系统、深入,本文重点不在概述而在散评。散评即发散性评论。既是发散性评论,所追求的便不是全面、系统,而是单刀直入,直指要害,甚或借题发挥,目标是指明问题根源,探寻可行之路。
作者
陈英铨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原道》
2021年第1期288-296,共9页
关键词
李泽厚
发散性
尚未成功
问题根源
评论
四十年
大陆
中国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1
杨春时.
“情感乌托邦”批判[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2(2):50-55.
被引量:2
2
张汝伦.
中国哲学如何在场[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8(1):4-15.
被引量:7
3
王洪岳.
主体性·本体论·积淀说——试析李泽厚美学的三基石及其所引发的论争[J]
.文艺争鸣,2013(4):104-112.
被引量:2
4
刘悦笛.
素描李泽厚[J]
.文艺争鸣,2011(3):76-78.
被引量:5
5
薛富兴.
李泽厚后期实践美学的内在矛盾[J]
.求是学刊,2003,30(2):97-103.
被引量:4
6
干春松.
李泽厚与“改革的马克思主义”[J]
.文化纵横,2011(6):122-126.
被引量:2
7
干春松.
从康有为到李泽厚[J]
.读书,2012(2):65-73.
被引量:2
8
李泽厚,刘绪源著..该中国哲学登场了? 李泽厚2010谈话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190.
9
刘悦笛.
实践哲学与美学来源的真正钥匙——新发现的李泽厚《六十年代残稿》初步研究[J]
.文艺争鸣,2017(5):60-67.
被引量:9
10
李泽厚,刘绪源著..中国哲学如何登场? 李泽厚2011年谈话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187.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陈望衡.
实践美学体系的三重矛盾[J]
.学术月刊,1999,31(8):50-55.
被引量:17
2
中英光.
评李泽厚的主体性论纲[J]
.学术月刊,1998,30(9):40-46.
被引量:10
3
刘再复.
论文学的主体性(续)[J]
.文学评论,1986(1):3-20.
被引量:69
4
刘再复.
论文学的主体性[J]
.文学评论,1985(6):11-26.
被引量:381
5
乔东义.
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3):306-313.
被引量:3
6
徐碧辉.
也说“自然的人化”——与汪济生君商榷[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63-67.
被引量:2
7
王建疆.
意境理论的现代整合与内审美的视域超越[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1):1-7.
被引量:4
8
徐碧辉.
从人类主体性到个体主体性——论李泽厚实践美学的主体性观念[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3(4):9-15.
被引量:4
9
杨春时.
实践美学是抬高实践而贬低自由的美学——答徐碧辉研究员[J]
.学术月刊,2008,40(2):20-25.
被引量:8
10
杨春时.
超越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的对立[J]
.文艺研究,2008(5):13-19.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23
1
王维玉.
只为时代而写:重审李泽厚“苏轼的意义”[J]
.中国苏轼研究,2019(2):367-382.
2
江飞.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学派的历史形成与多声部合唱[J]
.美学与艺术评论,2019(1):20-39.
被引量:1
3
韩小龙.
李泽厚美学理论研究五十年[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91-99.
被引量:2
4
韩小龙.
李泽厚美学思想研究文献综述[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3):64-71.
5
张宝贵.
审美经验范畴的流变[J]
.哲学动态,2011(9):100-104.
被引量:3
6
王洪岳.
主体性·本体论·积淀说——试析李泽厚美学的三基石及其所引发的论争[J]
.文艺争鸣,2013(4):104-112.
被引量:2
7
汪治宇.
关于康有为改良思想的评析[J]
.商情,2015,0(27):259-259.
8
李伟.
推勘李泽厚对“工具本体”之未受重视的抱怨——以李泽厚同康德和马克思之关系为中心[J]
.文艺争鸣,2017(5):89-102.
被引量:1
9
刘悦笛.
道德的形上学与审美形而上学——牟宗三与李泽厚哲学比较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2017,37(11):5-17.
被引量:3
10
江飞.
从“生活论”到“实践论”:李泽厚前期实践美学的历史生成[J]
.社会科学战线,2017(12):176-183.
被引量:1
1
无.
推行“四三”举措 打造“四强”支部[J]
.支部建设,2021(28):46-47.
2
石语曈,赵璐(指导).
问成绩的艺术[J]
.新读写,2022(1):62-63.
3
司马青衫.
川菜元年是哪一年[J]
.四川烹饪,2022(2):26-29.
4
《美的历程》[J]
.少年大世界(初中生),2022(1):29-29.
5
曾未来.
回忆李泽厚,在吃饭与审美之间[J]
.新华月报,2022(7):115-118.
6
殷望成.
刷字高手 造势大师——试析米芾对书法的创新[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7):16-19.
7
曹亚军.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不妨借“题”发挥[J]
.吉林教育,2021(31):30-31.
8
金奕滋,张剑.
靶向药物并非“百发百中”[J]
.大众医学,2022(2):86-87.
9
李小健.
使发挥代表作用成为提高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抓手——栗战书委员长主持召开部分在京全国人大代表座谈会就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听取意见建议[J]
.中国人大,2022(3):10-13.
10
魏昌成.
线上“留言式”家访的小妙招[J]
.福建教育,2021(34):29-31.
原道
202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