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线上情感树洞的形塑:数字联结生与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社交媒体时代下,传统悼念逐渐数字化,不仅改变了死亡与哀悼行为的形态,更是借以数字媒介重塑了一个区别于传统悼念的网络悼念空间,用户们通过社交媒体这一数字中介与逝者进行互动联结,进而演化成如今的线上情感树洞的现状。研究认为,哀悼者对逝者的情感将会随着时间与数字化媒介的形式渐而异化,最终形塑成哀悼者对逝者的线上情感树洞,演化成生与死之间的数字联结。
作者
应慧
苗禾
机构地区
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
出处
《新闻传播》
2024年第4期24-27,共4页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关键词
网络悼念
线上情感树洞
社交媒体
逝者微博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5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1
刘琴.
生死叠合:离场记忆的情感仿真、拟化同在与数字永生[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9):33-42.
被引量:9
2
章戈浩.
传播与媒介研究的死亡盲点:一个生存媒介研究的视角[J]
.全球传媒学刊,2020(2):21-34.
被引量:16
3
邢梦莹,陈安繁,黄瑚.
话语与媒介:新冠疫情期间我国社交媒体“非典”集体记忆的再生产[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9):8-15.
被引量:1
4
吴星星.
用社交网络与逝者保持持续联结——基于3000条微博留言的内容分析[J]
.新闻论坛,2018,32(2):72-75.
被引量:2
5
吴海荣,赵天照,伍艺涛.
媒介准入与象征哀悼:数字时代集体悼念的仪式与情感[J]
.青年记者,2022(14):51-53.
被引量:4
6
顾理平,范海潮.
作为“数字遗产”的隐私:网络空间中逝者隐私保护的观念建构与理论想象[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4):140-146.
被引量:14
7
王呈珊,宋新明,朱廷劭,张钟杰,刘天俐.
一位自杀博主遗言评论留言的主题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1,35(2):121-126.
被引量:5
8
马征,卢佩.
网络悼念的传播学解读[J]
.青年记者,2007(14):146-147.
被引量:3
9
周葆华,钟媛.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社交媒体、集体悼念与延展性情感空间——以李文亮微博评论(2020-2021)为例的计算传播分析[J]
.国际新闻界,2021(3):79-106.
被引量:48
10
许莹琪,董晨宇.
社交媒体中的哀悼行为与社会规范[J]
.新闻与写作,2019,0(11):49-54.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45
1
孙伟.
“通观”与“虚壹而静”——柏拉图灵魂说与荀子“神明”观之比较[J]
.哲学研究,2021(3):98-108.
被引量:4
2
章戈浩.
传播与媒介研究的死亡盲点:一个生存媒介研究的视角[J]
.全球传媒学刊,2020(2):21-34.
被引量:16
3
周葆华,钟媛.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社交媒体、集体悼念与延展性情感空间——以李文亮微博评论(2020-2021)为例的计算传播分析[J]
.国际新闻界,2021(3):79-106.
被引量:48
4
陈卫星.
西方当代传播学学术思想的回顾和展望(上)[J]
.国外社会科学,1998(1):3-7.
被引量:29
5
张荣.
奥古斯丁的灵魂观[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3):30-32.
被引量:3
6
谭鑫田.
论斯宾诺莎的心灵理论[J]
.文史哲,1996(6):98-102.
被引量:1
7
徐弢,李思凡.
阿奎那对“个人灵魂不朽”的解释[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4):465-470.
被引量:2
8
傅有德.
灵与肉——一个宗教哲学问题的比较研究[J]
.哲学研究,2000(6):70-76.
被引量:13
9
曾雅娟.
庄子死亡文化哲学新论[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8(2):39-41.
被引量:1
10
石义彬,熊慧.
媒介仪式,空间与文化认同:符号权力的批判性观照与诠释[J]
.湖北社会科学,2008(2):171-174.
被引量:87
共引文献
82
1
李怡歌.
集体点蜡:基于在线纪念账号再探媒介功能[J]
.新闻传播,2023(18):29-31.
2
史继超.
情感表达与共识凝聚:“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归国”的数字悼念研究[J]
.新闻知识,2023(7):77-82.
3
陆佳怡,吴紫萱.
主流媒体的数字叙事创新:以《人民日报》微博“烈士回家”报道为例[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6):233-245.
4
张磊.
拟人、非人与后人类:论人工智能媒介物与人类的相遇[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0(6):3-17.
被引量:7
5
周裕琼,张梦园.
未知死,焉知生:过程性视角下的死亡与传播[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45(2):1-10.
被引量:6
6
俞立根,顾理平.
当公私边界趋于消融:时间维度中的隐私困境与界限管理[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0):71-78.
被引量:8
7
张磊.
社会减速与媒介时间性[J]
.全球传媒学刊,2020(2):4-20.
被引量:33
8
丁雅婷,伍麟.
音乐“网抑云”:青年圈群抑郁话语的符号表征和互动策略[J]
.当代青年研究,2023(1):98-111.
被引量:3
9
欧宇霓,周杰睿.
线上演唱会的在场塑造与情动生成——基于Beyond LIVE平台的网络民族志研究[J]
.文学人类学研究,2023(2):84-100.
10
张玲,李莎,赵磊.
走向数字永生:逝者社交媒体账号的属性界定与保护机制构建[J]
.传媒论坛,2023,6(14):34-36.
1
传媒新思维 一目了然[J]
.声屏世界,2023(22):111-112.
2
魏顺平,刘雨辰,张元衡,季红连.
中学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课堂教学行为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24,34(5):94-104.
3
汤筠冰.
生成式AI影响下的艺术媒介本体论转向[J]
.社会科学文摘,2024(5):62-64.
4
闫晋齐.
主体还是用户?——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中数字劳动的本质内涵再审视[J]
.天府新论,2024(3):39-46.
被引量:2
5
荣蓉,李雅琦.
论新媒体时代主持人语言风格的优势——以朱广权为例[J]
.艺术科技,2024,37(7):145-148.
6
鞠惠冰,白龙跃.
媒介化消费语境性别凝视的主体转换与边界消融[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24,36(3):80-85.
7
武凤珠.
全国政协委员张颐武:用直播开掘文化事业单位发展潜力[J]
.人民周刊,2024(6):56-56.
新闻传播
202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