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王阳明、李退溪的圣贤像及其成圣工夫论为线索,从比较思想史的角度对中、韩两国历史上理想人格的塑造及其异同关系进行了论述。本文认为,退溪强调的是圣人之学,而阳明强调的圣人之志。所以阳明的成圣工夫论凸显的是个体的主体性、随遇成务的灵活性,而退溪的成圣工夫论凸显的则是君国的主体性、以敬为主的真实性。与忽视知识论、重视实践论和意志论的阳明的成圣工夫论不同,退溪的《圣学十图》可以说是儒家知识论与道德论、实践论的完美统一。若从政治学意义上说,阳明的圣人观可谓德性实践的、平等的圣人观,而退溪的圣人观则是德性知识的、精英的圣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