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互鉴中重写墨学史:刍议“三元组”结构的“中源西传”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作为文明互鉴的学术性产物,汉学研究在不断见证着文明之间的互动与融通,墨学的“化外之身”亦如是。在中国20世纪初的“疑古”思潮里,相较于“新史学”思潮下成为“辨伪”焦点的《墨经》各篇章,墨家十论的“三元组”结构在国内并未形成论辩,即便“文本演变”的观点早已提出,也始终淹没于彼时对“三分支”无条件的“信古”旨趣中。然而在域外,汉学家们以《墨子》其书的生成史为研究核心,悉数借鉴、延伸,甚至批判既往的国学研究视角,这让墨学的“域外”之体呈现出“中源西传”的融摄、互鉴之景。本文以“三元组”结构为楔,纵深于百年墨学研究的中西考辨,以揭示这场“文明互鉴”下的汉学研究接力所彰显的反思、重审先秦诸子及其文本的新风潮,进而让汉学研究加入国学研究中,重写墨学史,思索如何促成中外研究者形成有效对话,以便在更为通畅、对等的互鉴研究环境下彰显中国古典思想的当代传播价值与学术价值。
作者 聂韬 王周璐
出处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4年第3期297-321,共25页 Cultural Studies and Literary Theory
基金 2020年度中央高校经费项目“先秦名学典籍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影响研究”(ZYGX2020FRJH005)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8

  • 1阎纯德主编..汉学研究 第10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430.
  • 2姚军玲,张西平.穿越在中西文化之间——张西平教授的海外汉学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2,33(4):14-21. 被引量:1
  • 3(清)孙诒让撰,孙启治点校..墨子闲诂[M].北京:中华书局,2001:402.
  • 4张纯一著..墨子间诂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173.
  • 5胡适著,《先秦名学史》翻译组译..先秦名学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155.
  • 6钱穆著..钱宾四先生全集 6 墨子 惠施公孙龙 庄子纂笺[M],1998:86.
  • 7罗根泽..古史辨 6[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686.
  • 8郑杰文..中国墨学通史 上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册(822).
  • 9高华平,王齐洲,张三夕译注..韩非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0:765.
  • 10葛兆光.《新史学》之后——1929年的中国历史学界[J].历史研究,2003(1):82-97. 被引量:28

二级参考文献126

共引文献3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