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党政干部论坛》
2001年第6期30-31,共2页
Cadres Tribune
同被引文献11
-
1李锡海.经济全球化与环境犯罪[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2,14(2):27-30. 被引量:6
-
2康均心,王文波.经济全球化与有组织犯罪发展趋势[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2,14(2):31-35. 被引量:7
-
3程小白,肖冬根.试论我国经济犯罪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1):11-16. 被引量:3
-
4徐建中.入世后应严阵以待的几种主要的经济领域犯罪类型及打防对策[J].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1):33-35. 被引量:1
-
5李锡海.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刑事犯罪[J].齐鲁学刊,2001(3):41-46. 被引量:22
-
6肖益茂.浅谈“入世”后我国经济犯罪的趋势与对策[J].公安研究,2001(7):42-44. 被引量:1
-
7徐引hu 霍国庆.现代图书馆学理论[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被引量:2
-
8周庆山.关于图书馆哲学的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1997,41(11):6-8. 被引量:41
-
9蒋永福.图书馆哲学散思[J].图书情报工作,1998,42(9):13-17. 被引量:64
-
10王子舟.图书馆学的宗旨是什么[J].图书馆,2001(1):10-14. 被引量:46
二级引证文献28
-
1卢儒珍.“新图书馆学五原理”的研究方法质疑[J].图书馆杂志,2007,26(1):14-16.
-
2葛园园.质疑“可获得性论”[J].图书馆杂志,2007,26(7):7-9. 被引量:5
-
3卢儒珍,梁灿兴.“可获得性论”是抽象概念研究吗?[J].图书馆杂志,2004,23(9):28-30. 被引量:3
-
4赵璐.网络环境下支撑公共图书馆形象的三大平台[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4(3):2-5. 被引量:3
-
5王忠良.从人的本性看图书馆的现代化服务[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4,24(6):23-26. 被引量:2
-
6梁灿兴,卢儒珍.为可获得性论再答朱少强等先生[J].图书馆,2005(1):49-52. 被引量:1
-
7朱少强,杨成明.“可获得性论”再质疑[J].图书馆,2004(6):63-66. 被引量:4
-
8刘孝文,刘承瑞.对“可获得性论”的总结与思考[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5,19(1):28-30.
-
9崔红娟.文献资源建设领域一些问题的文化解读[J].图书馆,2006(2):48-51. 被引量:4
-
10郑学艳.近年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若干热点问题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2007(5):5-8. 被引量:1
-
1刘学敏.如何看待经济研究中的争论[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0,20(1):16-18.
-
2于明超.长三角地区资本形成、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现代经济探讨,2006(11):70-74. 被引量:6
-
3江瑞平.当前日本经济运行的若干新趋向[J].银行家,2005(6):82-85.
-
4达娃.坚定政治立场 不断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J].西藏发展论坛,2005(3):3-5.
-
5严隽琪.坚定政治立场服务科学发展[J].中国政协,2009(6):26-27.
-
6梁云.科学发展观与共同富裕[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4(4):70-72.
-
7竞书竞刻[J].书画世界,1999,0(8):62-63.
-
8本刊评论员.放手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J].中国经贸导刊,2013(19):1-1.
-
9王梦奎.新的发展观:背景和政策取向[J].中国金融,2004(11):4-8. 被引量:2
-
10吉国玲,张照昱.经济全球化的正负效应[J].山西统计,2001(5):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