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培养基中添加硝酸银对马铃薯花药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试验以Y2、Y4、Y5和Y6四个马铃薯品系为材料,研究培养基中添加硝酸银对马铃薯花药培养的愈伤诱导率和褐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加入20 mg·L-1硝酸银能够提高马铃薯花药愈伤诱导率,同时褐化率明显降低。
作者
贺苗苗
机构地区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教育部青藏高原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1期21-23,共3页
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资助(CARS-10)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创新基金项目(2010-NKY-05)
关键词
马铃薯
硝酸银
花药培养
分类号
S5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9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291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13
1
吕文河,梁吉利.
马铃薯4x×2x杂种无性一代产量及产量性状的表现[J]
.马铃薯杂志,1997(3):138-143.
被引量:6
2
金黎平,屈冬玉,谢开云,卞春松,段绍光.
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研究进展[J]
.种子,2003,22(5):98-100.
被引量:88
3
李克莱.
马铃薯育种方法研究进展(一)[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1(3):333-337.
被引量:4
4
戴朝曦.用花药培养法诱导马铃薯产生双单倍体植株的研究.科学通报,1982,27(24):1529-1532.
被引量:16
5
戴朝曦,于品华,王蒂,等.用花药培养法培育马铃薯双单倍体植株的研究II.几个因素对诱导结果的影响[J].马铃薯,1985,(1):15.
被引量:1
6
戴朝曦,于品华,王蒂,等.用花药培养法培育马铃薯双单倍体植株的研究III.花药培养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现象及双单倍体植株的初步观察[J].马铃薯,1985,(2):3-7.
被引量:1
7
姜丽静,卢翠华,石瑛,邸宏,刘辉,姜丽丽.
温度对马铃薯花药愈伤诱导率的影响[J]
.中国马铃薯,2008,22(2):88-90.
被引量:3
8
刘辉,卢翠华,邸宏,石瑛,张丽莉,赵欣.
甘露醇预处理对马铃薯花药愈伤诱导率和褐化率的影响[J]
.中国马铃薯,2009,23(1):19-21.
被引量:9
9
张鹏,傅爱根,王爱国.
AgNO_3在植物离体培养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7,33(5):376-379.
被引量:133
10
孙红炜,尚佑芬,杨崇良,赵玖华,路兴波,王升吉.
影响玉米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有关因素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02,34(6):30-31.
被引量:34
二级参考文献
69
1
刘用生,殷桂琴,汪涛.
GA_3、6-BA、IBA与活性炭对李胚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3,29(1):32-34.
被引量:26
2
崔凯荣,陈克明,王晓哲,王亚馥.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的某些现状[J]
.植物学通报,1993,10(3):14-20.
被引量:64
3
程振东,卫志明,许智宏.
根癌农杆菌对甘蓝型油菜的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再生[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4,36(9):657-663.
被引量:94
4
屈冬玉,朱德蔚,王登社,高占旺,Ramanna,M.S.,Jacobsen,E..
马铃薯2n配子发生的遗传分析[J]
.园艺学报,1995,22(1):61-66.
被引量:9
5
张鹏,凌定厚.
提高菜心离体植株再生频率的研究[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5,37(11):902-908.
被引量:63
6
张鹏,凌定厚.
硝酸银与脱落酸相配合影响菜心离体培养之植株再生方式的组织学研究[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6,4(1):71-76.
被引量:15
7
金黎平,杨宏福.
马铃薯双单倍体的产生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
.马铃薯杂志,1996,10(3):180-186.
被引量:13
8
金黎平,杨宏福.
马铃薯遗传育种中的染色体倍性操作(综述)[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6,4(1):70-75.
被引量:8
9
祝红艺,张显,崔维红.
提高非洲菊试管苗叶片再生频率的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5):233-235.
被引量:11
10
梁彦涛,邸宏,卢翠华,陈伊里,石瑛,王梓全.
马铃薯花药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7(5):604-609.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291
1
陈巧玲,程群,高剑华,徐怡,叶兴枝,陈火云.
气雾栽培在脱毒马铃薯生产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2019,0(S02):58-60.
被引量:2
2
邢德峰,李新玲,王全伟,徐香玲.
影响大白菜高效离体培养再生的因素[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39(5):420-424.
被引量:24
3
刘春月,孟祥锋.
甘薯愈伤组织及其再生丛生芽诱导的试验研究[J]
.硅谷,2008,1(19):9-10.
4
程继鸿,赵福宽,高遐虹,李梅.
弱光条件下茄子花药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1,16(2):22-26.
被引量:7
5
唐亮,陈沁,邓志瑞,汤湘雍,董兆龙,杨若林,刘文轩.
辣椒茎尖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J]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0(5):497-502.
被引量:22
6
吴雪梅,汤浩茹.
草莓叶片培养研究进展[J]
.果树学报,2004,21(6):598-602.
被引量:14
7
吴雪梅,汤浩茹.
草莓叶片培养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2004(6):8-10.
被引量:1
8
吴雪梅,汤浩茹,文国琴,李燕.
不同培养条件对‘丰香’草莓离体叶片再生的影响[J]
.园艺学报,2004,31(5):657-659.
被引量:28
9
陈廷速,张军,夏宁邵,陈如凯,李杨瑞.
香蕉横切薄层切片芽分化的培养技术[J]
.热带作物学报,2003,24(4):10-13.
被引量:4
10
刘文萍.
马铃薯单倍体诱导及在育种中的应用[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5(2):52-54.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53
1
周俊辉,周家容,曾浩森,王国彬,祝展平.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及抗褐化研究进展[J]
.园艺学报,2000,27(z1):481-486.
被引量:121
2
张景涛,肖增宽,吕文河,陈伊里,李景华.
马铃薯极早熟品种东农303 2n卵孤雌生殖无性繁殖系变异的研究[J]
.马铃薯杂志,1989,3(1):23-27.
被引量:2
3
柳俊.
马铃薯花蕾大小与花粉发育关系的研究[J]
.马铃薯杂志,1993,7(4):202-205.
被引量:4
4
何松林,陈笑蕾,陈莉,孔德政,任凝辉.
牡丹叶柄离体培养中褐化防止的初步研究[J]
.河南科学,2005,23(1):47-50.
被引量:46
5
冉毅东,戴朝曦.
马铃薯花药培养硝酸银对诱导双单倍体及一单倍体的效果[J]
.西北农业学报,1993,2(4):43-47.
被引量:18
6
陈菲,李黎,宫伟.
植物组织培养的防褐化探讨[J]
.北方园艺,2005(2):69-69.
被引量:59
7
吴旺泽,王蒂,王清,彭晓莉.
马铃薯脱外壁花粉的制备与人工萌发[J]
.园艺学报,2005,32(1):39-43.
被引量:8
8
庞万福,屈冬玉,高占旺,纪颖彪,张希近.
高频率诱导马铃薯双单倍体的研究[J]
.马铃薯杂志,1996,10(2):70-73.
被引量:5
9
冉毅东,王蒂,戴朝曦.
提高马铃薯双单倍体花药培养产生胚状体及再生植株频率的研究[J]
.马铃薯杂志,1996,10(2):74-78.
被引量:11
10
陈少珍,卜朝阳,闭志强,周嘉运,蒋慧萍.
兰花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J]
.广西农业科学,2006,37(1):72-74.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3
1
贺苗苗.
不同基因型马铃薯的花药培养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90-91.
被引量:4
2
罗杰,唐唯,李灿辉.
中国马铃薯单倍体诱导进展[J]
.中国马铃薯,2019,33(2):114-118.
被引量:5
3
韩思仪,崔永一.
蝴蝶兰原球茎组织防褐化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3):67-7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罗杰,唐唯,李灿辉.
中国马铃薯单倍体诱导进展[J]
.中国马铃薯,2019,33(2):114-118.
被引量:5
2
白继鹏,王洪洋,李灿辉.
马铃薯双单倍体诱导及辅助育种研究进展[J]
.中国瓜菜,2021,34(4):1-7.
被引量:2
3
朱江,姜于兰,牛力立,樊祖立,唐兴发,张鹏.
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J]
.贵州农业科学,2021,49(2):65-71.
被引量:3
4
朱旭,李楠,杨春明,李闯,王忠伟,贺红霞.
中国马铃薯花药培养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马铃薯,2021,35(3):281-286.
5
张庆瑞,赵国栋.
‘洛阳红’牡丹腋芽培养过程中褐化的防止技术研究[J]
.园艺与种苗,2021,41(8):49-50.
被引量:1
6
刘晓红,张莹杰.
草本观赏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分析[J]
.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0(3):71-76.
被引量:1
7
朱飞雪,程玉江,寇艳玲,齐阳阳,郭丽.
不同激素对蝴蝶兰叶片类原球茎诱导的影响[J]
.河南农业,2022(24):49-52.
被引量:2
8
郑敏,李瑜,叶明辉.
秦芋32号马铃薯花药培养技术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22,68(10):28-31.
9
赵振利,张淑静,范国强.
林木单倍体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23,57(2):179-185.
被引量:1
10
尤小婷,经福林,张曼其,覃金转.
植物组织培养褐化现象的发生及防治措施[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24,43(2):34-39.
被引量:1
1
冉毅东,戴朝曦.
马铃薯花药培养硝酸银对诱导双单倍体及一单倍体的效果[J]
.西北农业学报,1993,2(4):43-47.
被引量:18
2
越恋,何凤发.
马铃薯花药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10):56-61.
被引量:5
3
李凤云.
马铃薯花药培养的意义及影响因素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2):49-50.
4
王蒂,冉毅东,戴朝曦.
马铃薯花药培养中高温前处理的作用及不同基因型的反应[J]
.马铃薯杂志,1990,4(3):139-143.
被引量:9
5
赵欣,卢翠华,陈伊里,石瑛,邸宏,张丽莉,张正国,张欢.
培养基添加物对马铃薯花药褐化及愈伤诱导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1):24-28.
被引量:5
6
张宝红,李秀兰,李凤莲,李付广,王武.
棉花花药愈伤组织培养与胚胎发生[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4,16(4):392-393.
被引量:3
7
李大春,吴承金,殷红清,戴清堂,瞿勇.
彩色马铃薯在恩施州的引种栽培试验[J]
.中国马铃薯,2011,25(3):135-138.
被引量:4
8
田丰,张永成,师理,孙海林,阮建平,纳添仓.
马铃薯不同品系贮藏期品质分析[J]
.中国马铃薯,2006,20(1):19-23.
被引量:18
9
朱维贤,蒋瑜,李华,邹万君,刘卫民,李珂.
昆明市马铃薯新品种(系)比较试验[J]
.中国马铃薯,2013,27(5):260-264.
被引量:4
10
梁彦涛,邸宏,卢翠华,陈伊里,石瑛,王梓全.
马铃薯花药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7(5):604-609.
被引量:15
陕西农业科学
201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