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繁殖研究的不断发展,两用核不育系繁殖技术与繁殖途径在不断改进和创新。总结了目前两用核不育系的主要繁殖技术,简要概述了各种繁殖途径的技术要点与研究进展,并对不同繁殖途径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讨论。
作者
敬烈
李婷
唐文邦
王建龙
机构地区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湖南金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作物研究》
2011年第6期610-615,共6页
Crop Research
关键词
水稻
核不育系
繁殖技术
分类号
S511.038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7
参考文献
39
共引文献
704
同被引文献
5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39
1
向关伦,黄宗洪,潘建慧,杨占烈.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再生复育及利用评价[J]
.贵州农业科学,2000,28(3):10-11.
被引量:6
2
李新奇,袁隆平.
水稻低温敏两用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1993(1):10-11.
被引量:10
3
陈世建,张振华.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810S与培矮64S冬季南繁的生长发育特性比较[J]
.作物杂志,2006(2):34-35.
被引量:5
4
王丰,彭惠普,李曙光,伍应运,蔡洲,唐超世,何江.
冷灌繁殖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技术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1997,11(1):1-5.
被引量:11
5
邓华凤,李必湖,刘爱民,周清明.
安农810S的选育及初步研究[J]
.作物研究,1996,10(1):8-11.
被引量:22
6
符辰建,杨翠国,郑卫华,杨远柱,唐平徕.
低温敏核不育系株1S冷灌繁殖技术[J]
.杂交水稻,2004,19(1):22-24.
被引量:24
7
肖国樱,邓晓湘,唐俐,袁隆平.
不同水温处理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繁殖效果的影响[J]
.杂交水稻,2001,16(3):28-29.
被引量:10
8
徐孟亮,梁满中,刘贵权,陈良碧,周广洽,周观祥,邱秀兰,黄四齐.
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96-5-2S冷水灌溉繁殖技术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8):1305-1308.
被引量:11
9
孙宗修,程式华,闵绍楷,熊振民,应存山,斯华敏.
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研究——Ⅱ.人工控制条件下粳型光敏不育系的育性鉴定[J]
.中国水稻科学,1991,5(2):56-60.
被引量:27
10
邓启云.
广适性水稻光温敏不育系Y58S的选育[J]
.杂交水稻,2005,20(2):15-18.
被引量:141
二级参考文献
127
1
廖亦龙,王丰,李传国,李曙光,柳武革,刘振荣,黄德娟.
两用核不育水稻的选育与利用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2,16(S1):216-219.
被引量:4
2
程式华,庄杰云,曹立勇,陈深广,彭应财,樊叶杨,占小登,郑康乐.
超级杂交稻分子育种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2004,18(5):377-383.
被引量:50
3
廖伏明.
中国超级稻单季稻第2期目标提前一年实现[J]
.杂交水稻,2004,19(6):50-50.
被引量:25
4
李建红,洪德林.
新选粳稻BT型不育系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27(4):11-16.
被引量:22
5
孙宗修,熊振民,闵绍楷,斯华敏.
温度敏感型雄性不育水稻的鉴定[J]
.中国水稻科学,1989,3(2):49-55.
被引量:35
6
徐正进,陈温福,张文忠,周淑清,刘丽霞,张龙步,杨守仁.
北方粳稻新株型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0):1407-1413.
被引量:72
7
孙宗修,程式华.
杂交水稻育种:从三系两系到一系[J]
.中国稻米,1995,1(2).
被引量:7
8
唐文邦,何强,肖应辉,邓化冰,陈立云.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分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6):499-502.
被引量:21
9
孙宗修,程式华,斯华敏.
光敏核不育水稻遗传研究方法的思考[J]
.遗传,1993,15(6):35-37.
被引量:20
10
孟卫东,王效宁,邢福能,胡春花,云勇,林尤珍,郭国强.
超级杂交稻新组合P88S/0293在海南大面积示范单产超12t/hm^2的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05,20(1):46-49.
被引量:26
共引文献
704
1
陈家彬,林纲,赵德明,江青山,贺兵,张杰.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选育进展[J]
.中国种业,2017,0(A01):159-161.
2
唐文邦,陈立云,肖应辉,刘国华,邓化冰.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的选育与利用[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S1):26-31.
被引量:63
3
刘建丰,康春林,陈立云,唐文邦,陈光辉,孙君亮.
籼稻温敏核不育系康201S的选育及其应用[J]
.杂交水稻,2002,17(1):9-10.
被引量:10
4
廖亦龙,王丰,李传国,李曙光,柳武革,刘振荣,黄德娟.
两用核不育水稻的选育与利用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2,16(S1):216-219.
被引量:4
5
李伟,屠乃美.
再生稻生育特性和栽培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2,16(S1):235-239.
被引量:9
6
李进斌,李成云,张庆,陈艳,雷才林,凌忠专.
22个垂抗稻瘟病基因在云南的利用价值评价[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S1):12-20.
被引量:5
7
杨烨,陈立云.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8,22(S1):328-332.
被引量:2
8
刘海,陈立云.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光温效应及遗传机理[J]
.作物研究,2008,22(S1):333-337.
被引量:2
9
盘毅,陈立云,肖应辉.
水稻耐热遗传育种及热激蛋白的研究综述[J]
.作物研究,2008,22(S1):363-367.
被引量:1
10
易著虎,呼格吉乐图,陈詹,肖层林.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8,22(S1):386-389.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54
1
梁满中,钟卫华,徐孟亮,陈良碧.
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双低培eS遗传特性的研究[J]
.作物学报,2004,30(8):811-815.
被引量:23
2
赵步洪,张文杰,常二华,王志琴,杨建昌.
水稻灌浆期籽粒中淀粉合成关键酶的活性变化及其与灌浆速率和蒸煮品质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8):1123-1129.
被引量:77
3
何春生.
海南岛50年来气候变化的某些特征[J]
.热带农业科学,2004,24(4):19-24.
被引量:13
4
杨文钰,项祖芬,任万君,王小春.
烯效唑对水稻氮代谢及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2005,19(1):63-67.
被引量:25
5
林培松,李森,李保生.
近50年来海南岛西部气候变化初步研究[J]
.气象,2005,31(2):51-55.
被引量:45
6
王小纯,熊淑萍,马新明,张娟娟,王志强.
不同形态氮素对专用型小麦花后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5,25(4):802-807.
被引量:172
7
陈广红,李振宇,王志兴,王绍林,夏明,郑英杰.
低温对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影响研究[J]
.垦殖与稻作,2005(6):3-6.
被引量:3
8
沈鹏,金正勋,罗秋香,金学泳,孙艳丽.
水稻灌浆过程中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关系[J]
.中国水稻科学,2006,20(1):58-64.
被引量:51
9
黎世龄,李润根,苏生春.
反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选育的思考[J]
.种子,2006,25(3):52-55.
被引量:3
10
李天福,王彪,王树会.
云南烤烟轮作的现状分析与保障措施[J]
.中国烟草科学,2006,27(2):48-51.
被引量:55
引证文献
4
1
肖辉海,郝小花,王云,王文龙,程新奇,赵东海.
温敏核不育水稻eui突变体自交结实期籽粒形成生理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9):48-54.
2
陈嗣建,李启标,尹昌光,陈永宏.
野败型早籼稻三系不育系吉田A选育及繁殖[J]
.现代农业科技,2016(23):39-40.
3
郑英杰,陈广红,王绍林,夏明,阙补超,于亚辉,王莹,李振宇.
海南气候条件对北方粳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种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17(1):51-55.
被引量:3
4
康洪灿,李国生,钏兴宽,王锦艳,周兴王,王硕,尹正钦,何荣满.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中自生稻的成因及防控技术[J]
.中国稻米,2021,27(5):137-139.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娄伟.
北方稻区两系杂交粳稻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
.辽宁农业科学,2019,0(3):60-65.
被引量:3
2
黄少鹏,王乾,郑中兵.
芒果露水斑病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绿色科技,2019,0(15):169-171.
被引量:1
3
张辉,白晨,张惠忠,李晓东,付增娟,赵尚敏,鄂圆圆,郑文哲,张自强,王良,张必周,高慧.
越冬模式及前茬对二年生甜菜种子质量的影响[J]
.北方农业学报,2020,48(2):16-20.
1
汪芳琳.
杜仲苗木的繁殖途径[J]
.农家致富顾问,1993(2):14-15.
2
陈世建,陈美才,张振华,严秋平,陈芳,常茉莉.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810S繁殖技术[J]
.作物研究,2007,21(4):453-454.
被引量:4
3
卫灿灿,胡惠根,严小燕,过春芳.
牡丹的特征特性及主要繁殖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2013(2):70-71.
被引量:3
4
胡增羽.
茶树良种特性及其主要繁殖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4):160-160.
5
张树华,张忠林,蒋春和,彭桂峰.
滇寻一号S繁殖技术及其相关性分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16(1):23-25.
6
李剑飞.
小麦套种晚播向日葵高效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2015(9):61-61.
被引量:1
7
梁小敏,罗赣丰,吴淼生.
金银花快繁技术比较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2):13964-13965.
被引量:12
8
樊晓继.
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的发生与防治[J]
.种业导刊,2016(9):22-23.
被引量:8
9
汪芳琳.
杜仲苗木的繁殖途径[J]
.农村科技开发,1999(8):17-17.
10
张翠玲,文慧婷.
糯米香茶快繁技术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09,36(3):177-178.
被引量:2
作物研究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