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58,共5页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同被引文献214
-
1佟家栋,云蔚,彭支伟.新型国际分工、国际收支失衡与金融创新[J].南开经济研究,2011(3):3-15. 被引量:18
-
2张纪康,童霞.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非稳定的结构[J].新金融,1997(12):32-35. 被引量:1
-
3李坤望,佟家栋.外国资本流入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43-49. 被引量:3
-
4黄瑞玲,黄忠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理论解析与政策调整[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4):1-6. 被引量:31
-
5梁琦,王洪亮,黄瑞玲.中美、中日双边贸易收支的影响因素及其比较研究[J].管理世界,2005,21(5):46-54. 被引量:16
-
6郑远强.我国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5,16(3):6-10. 被引量:9
-
7卢向前,戴国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J].经济研究,2005,40(5):31-39. 被引量:606
-
8何帆,张明.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中的美元霸权因素[J].财经问题研究,2005(7):32-37. 被引量:50
-
9何帆.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与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3):3-9. 被引量:2
-
10丁骋骋.外部均衡与人民币汇率:一个分析框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4):17-2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15
-
1吴宏,刘威.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international spillover effects of U.S. monetary policy and their impacts[J].China Economist,2009,4(6):68-77. 被引量:1
-
2汤玉刚.我国“双顺差”产生的制度因素及化解途径[J].亚太经济,2008(1):58-62. 被引量:1
-
3孙玲,陶士贵.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08(2):15-18. 被引量:4
-
4李洁,崔莲,赵青.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及调节[J].金融纵横,2008(6):33-35.
-
5王伟.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特征、原因及其治理[J].世界经济情况,2009(2):43-47. 被引量:5
-
6陈鹏.全球失衡的原因及可持续性问题分析[J].华商,2007(22):36-37.
-
7吴宏,刘威.美国货币政策的国际传递效应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26(6):42-52. 被引量:75
-
8马斌.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评述[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24(4):58-61.
-
9霍伟东,杨碧琴.加强区域经济协调 应对全球经济失衡——基于CAFTA战略的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2(5):75-82. 被引量:2
-
10王家辉.欧央行货币政策外溢效应对我国的影响[J].经济论坛,2012(4):11-1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94
-
1严佳佳,何梅蓉.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金融周期的影响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21(4):87-96. 被引量:16
-
2许家云.美国货币政策变动与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口: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20,0(2):142-156. 被引量:3
-
3陈艺灵.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对策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5):105-106. 被引量:2
-
4徐洁.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分析[J].经济视野,2013(18).
-
5方鑫.从中日国际收支差异探寻中国贸易双顺差解决之道[J].中国外资,2013(16):32-33.
-
6焦瑾璞,庞莉洋.大国模型下的货币政策博弈[J].金融发展研究,2009(10):3-7. 被引量:5
-
7袁鹏.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股票市场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0,27(1):46-49. 被引量:14
-
8刘威,吴宏.中美两国利率与汇率相互影响效应的评估研究——基于抛补利率平价理论的实证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10(2):32-36. 被引量:28
-
9马斌.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评述[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24(4):58-61.
-
10李增来,梁东黎.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动态冲击效应研究--SVAR模型的一个应用[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3):77-83. 被引量:36
-
1覃东海.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下的人民币汇率改革[J].中国外汇,2006(7):12-13. 被引量:2
-
2贾婧.流动性过剩浅述[J].硅谷,2008,1(14):194-194.
-
3徐翀.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面临的挑战[J].经济研究参考,2008(24):23-24. 被引量:2
-
4梅新育.从中国视角看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J].新理财(公司理财),2007(12):10-12.
-
5王正.中国视角——仲量联行[J].现代物业(新业主),2010(12):28-30.
-
6张宁(整理).新视角: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风险与责任[J].中国外汇,2006(8):12-15.
-
7何风隽,仇娟东.金融发展理论研究——基于中国视角的实证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34(4):1-7. 被引量:3
-
8徐诚.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国际经验及中国视角[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11):54-57. 被引量:6
-
9吴小夫.立足中国视角 放眼全球风险——中国信保发布2011年《国家风险分析报告》[J].中国经贸,2012(1):50-53.
-
10何帆.不一样的全球化[J].中国中小企业,2009(2):7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