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借鉴反腐公约 完善国内立法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05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同年12月14日生效。《公约》与我国现行立法有许多不尽一致的地方,这将涉及到国内立法的修改完善。笔者结合《公约》的有关规定,对我国国内反腐败立法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作者
孙忠诚
机构地区
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
出处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4S期49-52,共4页
People's Procuratorial Semimonthly
关键词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国内立法
《公约》
全国人大常委会
借鉴
反腐败立法
修改完善
生效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2
1
[日]大谷实 黎宏译.刑法各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65.
被引量:30
2
赵秉志主编..刑法评论 第5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348.
共引文献
29
1
陈兴良.
拘禁他人并向其勒索财物行为之定性研究——杨保营案的分析[J]
.河北法学,2005,23(3):7-11.
被引量:6
2
吴学斌.
抢劫罪中“暴力”内涵的司法认定[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9(10):81-84.
被引量:3
3
张林鸿.
论赌博罪的完善——法经济学的视角[J]
.河北法学,2007,25(8):76-79.
被引量:3
4
武化吉.
论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6):119-122.
被引量:2
5
刘晓莉,李明.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立法化思考[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43-47.
被引量:1
6
阴建峰,王玉涛.
论抢劫罪死刑的立法控制[J]
.河北法学,2008,26(2):52-56.
被引量:9
7
姜敏.
基本犯罪未遂的结果加重犯之犯罪形态议——以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为切入点[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1):116-119.
被引量:3
8
赵军.
受贿罪罪质研究——以郑筱萸死刑案为视角[J]
.法学论坛,2008,23(6):108-112.
被引量:11
9
苏雄华.
不只是行为:关于聚众的另行解读[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24(5):65-69.
被引量:4
10
叶亚杰.
出售、非法提供、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实践认定研究[J]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0(2):39-4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7
1
邹志宏.
论行贿罪中不正当利益的界定[J]
.人民检察,2002(3):7-8.
被引量:10
2
冯超.
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研究[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38(4):74-79.
被引量:13
3
李德民.
非正式组织和非权力性影响力[J]
.中国行政管理,1997(9):24-25.
被引量:57
4
刘光显.
论间接受贿[J]
.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5):30-33.
被引量:16
5
刘杰.
关于行贿犯罪的几个问题[J]
.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7(6):11-15.
被引量:3
6
朱孝清.
斡旋受贿的几个问题[J]
.法学研究,2005,27(3):80-87.
被引量:34
7
马李芬.
斡旋受贿罪独立性探析[J]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7(2):22-27.
被引量:3
8
苏彩霞.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国际刑法的新发展——兼论《公约》对我国刑事法的影响[J]
.法学评论,2006,24(1):70-79.
被引量:34
9
邢晓冬.
影响力交易罪立法的模式选择[J]
.甘肃理论学刊,2006(2):148-150.
被引量:6
10
马克昌.
论斡旋受贿犯罪[J]
.浙江社会科学,2006(3):70-75.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
3
1
利子平,辛波.
斡旋受贿犯罪立法的反思与重构——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5):40-46.
被引量:3
2
王建超,薛莉萍.
漫谈行贿罪——基于对“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分析[J]
.犯罪研究,2011(1):99-107.
被引量:8
3
李红燕.
借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 扩大我国贿赂罪的贿赂范围[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3):8-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王文博.
我国行贿罪复行为犯属性的法教义学分析[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2,20(4):59-64.
2
林中明.
全国未检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座谈会在上海举行[J]
.楚天法治,2018(33):34-34.
3
唐燕.
行贿罪所得间接经济利益追缴的问题审视[J]
.楚天法治,2018(33):33-34.
4
黄京平.
新刑法实施十周年的走向及评价[J]
.法学家,2008(1):56-61.
被引量:8
5
曾凡燕.
论斡旋受贿犯罪的立法模式——以《刑法修正案(七)》(草案)第11条为视角[J]
.政治与法律,2009(1):38-45.
被引量:6
6
苏洁.
行贿罪“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认定研究[J]
.新乡学院学报,2018,35(11):34-37.
7
谢思美.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法律适用探析[J]
.三明学院学报,2017,34(5):40-44.
8
赵乾.
论我国行贿罪立法的完善[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3(8X):137-137.
被引量:1
9
张东方.
非财产性利益纳入贿赂犯罪对象的法律分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4):281-282.
10
陈占军.
行贿罪中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界定[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33):78-79.
1
张克园.
浅谈国内外预防和治理腐败措施借鉴[J]
.才智,2010,0(34):326-327.
2
王珂.
“反腐公约”表明世界仍然需要联合国[J]
.神州,2003,0(12):80-80.
3
何忠洲.
反腐公约促中国完善反腐机制[J]
.中国新闻周刊,2005(41):16-16.
4
张弦.
网络反腐公约倒逼法律完善[J]
.学习月刊,2009(3):14-15.
被引量:5
5
邵沙平,张颖军.
结合反腐公约推进反商业贿赂法治[J]
.瞭望,2006(17):22-23.
被引量:1
6
孙忠诚.
借鉴反腐公约 完善国内立法[J]
.理论前沿,2006(10):12-13.
7
焦会.
毛泽东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比较[J]
.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0(1):18-21.
8
石经海.
反腐公约的预防机制与我国反腐的新课题[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3):86-90.
被引量:1
9
赵奕.
澳门刑法时效制度与联合国反腐公约的要求[J]
.当代检察官,2013(8):20-21.
10
王文华.
严密法网、宽严相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刑事政策评价与思考[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19(6):106-109.
被引量:2
人民检察
2006年 第04S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