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24-127,共4页
Social Sciences of Beijing
共引文献942
-
1奂倩.国企民营化后员工社会性别与情感劳动制度研究——以M宾馆为例[J].政治人类学评论,2023(1):247-326.
-
2孟庆国,崔萌,吴晶妹,张楠.政府公信力的伦理解释与建构——数字治理价值实现的基础理论[J].中国行政管理,2021(2):14-20. 被引量:18
-
3陈晓娇.幼儿家长对教师的人际信任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人际交往的视角[J].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2020(1):51-56.
-
4孙莹,李智.数字化时代养育社区的信任文化构建——基于微信群的网络民族志考察[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0(5):183-201.
-
5方圆,董妍,李哲能,于晓琪.北京社区居民心理弹性与社会信任的关系[J].社区心理学研究,2020(1):102-113. 被引量:1
-
6徐尚昆.信任结构与信任重构论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1(1):71-79. 被引量:9
-
7于维娜,王占浩,张旭.“水土不服”的导师制:人际信任和组织控制对导师帮助行为的协同影响机制[J].南大商学评论,2019(1):173-195. 被引量:1
-
8王思雅,孙九霞.旅游礼物馈赠中的日常社会关系再生产[J].旅游学刊,2021,36(5):105-117. 被引量:5
-
9闫煜.基于轻氛围“真实虚拟”环境机制的互联网警察话语权重塑研究[J].经营与管理,2021(4):122-127.
-
10张永华.“诉源治理”视角下律师权威的塑造[J].河北法学,2023,41(5):135-153.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354
-
1张维迎,柯荣住.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2002,37(10):59-70. 被引量:996
-
2王亚娜.试论对大学生政治观的教育[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2):132-132. 被引量:1
-
3杨秀香.诚信:从传统社会转向市场社会[J].道德与文明,2002(4):27-30. 被引量:36
-
4洪波.当前信任危机的阐释与消弭[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18(2):9-13. 被引量:17
-
5杨中芳,彭泗清.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J].社会学研究,1999(2):3-23. 被引量:562
-
6郑伯.企业组织中上下属的信任关系[J].社会学研究,1999(2):24-39. 被引量:170
-
7杨宜音.“自己人”:信任建构过程的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9(2):40-54. 被引量:229
-
8彭泗清.信任的建立机制:关系运作与法制手段[J].社会学研究,1999(2):55-68. 被引量:382
-
9王飞雪,山岸俊男.信任的中、日、美比较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9(2):69-84. 被引量:149
-
10郑也夫.信任:溯源与定义[J].北京社会科学,1999(4):118-123. 被引量:64
引证文献28
-
1洪波.当前信任危机的阐释与消弭[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18(2):9-13. 被引量:17
-
2李晨光.中国当代社会信任失范及其矫治[J].消费导刊,2008,0(15):25-26. 被引量:1
-
3李垣,谢恩,廖貅武.个人关系,联盟制度化程度与战略联盟控制——针对中国企业联盟实践的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6,9(6):73-81. 被引量:25
-
4许静.现代诚信的特点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11):205-206. 被引量:1
-
5李晨光.重建信任机制 构建和谐社会[J].中国青年科技,2008(3):4-9.
-
6李玉珍,李恩,潘鸿.农村人情消费“有限理性”分析——以吉林省长岭县永久镇东新村为例[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2008,7(6):135-137. 被引量:8
-
7何小春.中西诚信伦理的文化分野及其现代整合[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3):111-112. 被引量:4
-
8张婧.支撑与收容——北方农村集市个案研究[J].中国商贸,2009(04X):165-166.
-
9施媛媛.当代中国社会经济价值观调查报告[J].甘肃理论学刊,2009(6):12-23. 被引量:6
-
10杜荣,艾时钟,CATHAL M.BRUGHA.基于思维法则学的跨文化信任框架——综合中国本土化思想与西方理论的尝试[J].管理学报,2012,9(3):338-344.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346
-
1周青,吴童祯,杨伟,方刚.面向“一带一路”的企业技术标准联盟模式研究[J].管理评论,2021(2):108-119. 被引量:17
-
2吴胜涛,茅云云.社会支持网络的私人关系效应及场景差异[J].社区心理学研究,2022(1):67-83. 被引量:1
-
3刘娜.差序格局概念的内涵演变与发展[J].文化学刊,2021(3):93-97. 被引量:3
-
4高旭,李虹韦.关系合同的扩展、类型及交易效率研究——基于威廉姆森的关系合同理论[J].理论观察,2022(3):32-37. 被引量:1
-
5尤琳,王海涛.厚植村庄共同体:对差序治理的逻辑考量与回应[J].中国农村研究,2020(2):244-260. 被引量:2
-
6邱梦华.社会变迁视野中的差序格局与农民合作[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3):31-35. 被引量:5
-
7冀祥德,竹莹莹.辩诉交易中国化应予缓行——以契约观为视野[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4,16(2):32-38. 被引量:3
-
8张思琪.从礼法之争看新型乡村治理[J].科教导刊,2014(1).
-
9张晓娅.社会信用的畸变与重塑[J].传承,2010(6):104-105.
-
10吴林婧,刘澈元.泛北部湾中国农村人情礼影响因素的经济学研究——基于广西荔浦、全州两县303个农户的实证分析[J].开发研究,2013(6):94-97. 被引量:3
-
1戴庆瑄.广西城乡居民社会关系网比较[J].广西社会科学,1999(5):114-118. 被引量:3
-
2赵旭东.礼物与商品——以中国乡村土地集体占有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4):395-404. 被引量:11
-
3李彬.生意与人际关系[J].社会,1997,17(1):25-27. 被引量:1
-
4廖为建.中国卓越公共关系的标准[J].公关世界,1998(9):29-29.
-
5王毅杰,周现富.劳动过程中的关系运作——一项基于钢筋工人的经验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6):94-99. 被引量:8
-
6余明阳.论名牌战略与公共关系——在第六届全国公关理论研讨会上的主题报告(摘要)[J].公关世界,1996(11):4-5.
-
7毛孟凯.人际关系的经济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2(5):14-19. 被引量:5
-
8金爱慧,赵连章.论中国传统人际关系对腐败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9. 被引量:21
-
9彭泗清.信任的建立机制:关系运作与法制手段[J].社会学研究,1999(2):55-68. 被引量:382
-
10王一哲.公共空间与女性——由无性别厕所引发的性别思考[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5):159-16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