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地学前缘》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6512被引量70488H指数119
《地学前缘》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北京大学合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主题性学术期刊。自2006年改为双月刊出版。其办刊方针是努力在地学工作者中树立前缘研究意识,以地学前缘研究为牵动力,推动地学事业的发展...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5-2321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3370/P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6,5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含水层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何静 韩再生 牛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58-366,共9页
跨界含水层由位于不同国家的含水层组成,是地下水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妥善管理并公平合理地利用跨界含水层,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及国家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文地质条件,划定流域的跨界含水... 跨界含水层由位于不同国家的含水层组成,是地下水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妥善管理并公平合理地利用跨界含水层,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及国家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文地质条件,划定流域的跨界含水层系统,并对地下水资源与环境问题进行探索,提出跨界含水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4个跨界含水层相关的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本次研究,对管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含水层,建设和谐的东南亚国际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跨界含水层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全球沉积盆地动态分类方法:从原型盆地及其叠加发展过程讨论 被引量:22
2
作者 温志新 童晓光 +2 位作者 张光亚 王兆明 宋成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9-252,共14页
沉积盆地是油气生成和聚集的基本地质单元,其形成和发展为板块构造演化所控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板块从分离到汇聚的不同阶段、板块的不同位置,产生不同的原型盆地,形成了特定的构造-沉积体系,决定了其生、储、盖等基本含油气条件... 沉积盆地是油气生成和聚集的基本地质单元,其形成和发展为板块构造演化所控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板块从分离到汇聚的不同阶段、板块的不同位置,产生不同的原型盆地,形成了特定的构造-沉积体系,决定了其生、储、盖等基本含油气条件;二是后期叠加的原型盆地不但本身具有新的油气地质特征,还能够改变早期原型盆地的成藏条件及油气分布规律。以板块构造演化历史为时间线索,通过对现今盆地早期原型及其后期叠加改造过程的系统解剖,用动态方法将全球处于一个威尔逊旋回的现今盆地划分为12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各类盆地的基本属性及含油气条件,为科学预测各类盆地的含油气远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 威尔逊旋回 主要原型盆地 次要原型盆地 多旋回盆地
下载PDF
渝东南-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裂缝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曾维特 丁文龙 +4 位作者 张金川 李玉喜 林拓 王濡岳 付景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6-106,共11页
基于对研究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岩心裂缝观察描述,利用测井、区域地质资料定量研究裂缝有效性,对其主控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结合页岩岩心现场解吸实验,探讨页岩含气量与裂缝有效性关系。结果表明:牛蹄塘组页岩岩心裂缝发育,当裂缝开度... 基于对研究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岩心裂缝观察描述,利用测井、区域地质资料定量研究裂缝有效性,对其主控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结合页岩岩心现场解吸实验,探讨页岩含气量与裂缝有效性关系。结果表明:牛蹄塘组页岩岩心裂缝发育,当裂缝开度大、角度陡倾、延伸较远时,深、浅侧向电阻率值差异明显,裂缝有效性高;若裂缝角度平缓、纵向上延伸较浅、开度小,深、浅侧向电阻率值无明显差异,裂缝有效性差,且多为矿物所封堵。页岩裂缝有效性主要受充填程度、溶蚀作用、异常流体高压、构造活动等因素控制。其中矿物封堵对裂缝有效性造成破坏较大;溶蚀作用和页岩中的异常流体高压对改善页岩孔渗、提高裂缝有效性有积极效果,区域构造活动对不同构造部位裂缝的有效性产生不同影响。有效裂缝有助于吸附态页岩气的解吸,增加游离气含量,成为天然气运移、开采的通道,特别对改善页岩储层渗透率作用更大。然而过大规模尺寸的裂缝会破坏页岩密封性和超压,使天然气散失,不利于页岩气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 黔北 牛蹄塘组 页岩 裂缝 有效性
下载PDF
THE CRUST VELOCITY STRUCTURE OF PROFILE 820 IN THE AREA OF EAST CHINA SEA AND ITS VICINITY
4
作者 Luan Xiwu 1, Gao Gezhang 2, Yu Puzhi 1, Zhao Jinhai 2 2 Shanghai Programm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Marine Oil, Shanghai 200120,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353-353,共1页
Since 1982, the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IOCAS) has conducted more than 20 sonobuoy refraction measurement in the area of East China Sea. In 1991, the IOCAS also conducted OBS measurement i... Since 1982, the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IOCAS) has conducted more than 20 sonobuoy refraction measurement in the area of East China Sea. In 1991, the IOCAS also conducted OBS measurement in the same area. Both the our refraction data and other authors’ refraction data measured in the area of East China Sea have been used to study the crustal velocity structure along the Profile 820 which is across the East China Sea shelf basin, Okinawa Trough, Ryukyu Island, Ryukyu Trench and Philippine Sea in this paper. The ages of the velocity layer have also been determined in this paper.The crustal velocity structure is difference both along the profile 820 and from top to the depth. Along the profile there are three basins and three uplifts. From top to the depth there are 5 velocity layers, which are layers of 1 8~2 2km/s, 2 4~2 8km/s, 3 0~3 6km/s, 4 2~5 1km/s, 5 75~6 0km/s. Based on the velocity structure we can know that the deposit environment was stable between Pliocene and Quaternary along the whole profile except the axis part of Okinawa Trough which had always been active and the deposit florescence was Eocene and the whole area was uplifting in the time of Oligocene and the sediments of that time upon the Diaoyudao uplift and Ryukyu island and also the area of East China Sea shelf basin and Okinawa Trough were denuded. The origination of the East China Sea shelf basin and the Okinawa Trough might be after the deposition of the velocity layer of 5 75~6 0k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FILE 820 SONOBUOY MEASUREMENT OBS MEASUREMENT CRUSTAL velocity structure
下载PDF
Gondwana Terrane Assembly in Northern Mozambique:A Snapshot of Crustal Processes in the Monapo Klippe
5
作者 Meagan Webster Jodie Miller Christie Rowe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10-211,共2页
The Nampula Subprovince in Northern Mozambique is a Mesoproterozoic gneiss terrane with a Pan-African(523-550 Ma)amphibolite-facies met- amorphic overprint.The province forms a pivotal part of the evolution and final ... The Nampula Subprovince in Northern Mozambique is a Mesoproterozoic gneiss terrane with a Pan-African(523-550 Ma)amphibolite-facies met- amorphic overprint.The province forms a pivotal part of the evolution and final assembly of Gondwana on the eastern seaboard of the African conti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apo Complex Mozambique GONDWANA
下载PDF
纳米镍/铁去除氯代烃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菲 黄园英 张国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0-154,共5页
氯代烃是地下水中最常检出的有机污染物之一,传统的处理方法去除率很低。近年来随着铁还原技术的发展,纳米铁和纳米双金属也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利用批实验的研究方法以四氯乙烯(PCE)和四氯化碳(CT)为目标污染物,研究纳米镍/铁在去... 氯代烃是地下水中最常检出的有机污染物之一,传统的处理方法去除率很低。近年来随着铁还原技术的发展,纳米铁和纳米双金属也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利用批实验的研究方法以四氯乙烯(PCE)和四氯化碳(CT)为目标污染物,研究纳米镍/铁在去除PCE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纳米Ni/Fe对PCE脱氯速率比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脱氯速率更快;纳米Ni/Fe对初始浓度为6·51mg/L的PCE溶液脱氯速率是对初始浓度为20·56mg/L的PCE溶液脱氯速率的1·8倍;对于氯代程度相同的CT和PCE,对CT的脱氯速率明显快于对P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乙烯(PCE) 四氯化碳(CT) 纳米镍/铁 反应速率 脱氯反应
下载PDF
流变学基础模型的地质应用及启示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瑞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65,共5页
地质作用经常是流变过程,岩石经受长时间应力作用可以在小应力条件下产生大变形。地质作用具有充分漫长的时间,所以野外露头成为研究天然流变学最好的现场,流变学理论在力学中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已经有迅速的发展,但用于解释地质作用的... 地质作用经常是流变过程,岩石经受长时间应力作用可以在小应力条件下产生大变形。地质作用具有充分漫长的时间,所以野外露头成为研究天然流变学最好的现场,流变学理论在力学中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已经有迅速的发展,但用于解释地质作用的文献仍然很少。文中介绍一个基本粘弹性模型——马克斯威尔模型作为描述岩石变形的实例,同时给出应变与应力和时间三者的本构关系。代入真实岩石的“E”值和“η”值,获得了岩石的“马克斯威尔松弛时间”,约为1012s,约合3.2万年,这意味着使应力经松弛降低到某一明显程度和使应变经蠕变增加到某一明显程度在数量级上至少需要10万年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学模型 本构方程 残余应力 牛顿流体 马克斯威尔松弛时间
下载PDF
晚白垩世(80Ma)东亚气候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军明 赵平 +1 位作者 王成善 黄永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6-239,共14页
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CCSM2全球气候系统模式以及重建的古地理资料研究了晚白垩世(80Ma)东亚的古气候特征。模拟结果表明:80Ma时期东亚地区大范围盛行的风向和气压系统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由此可以推断东亚地区当时是存在季... 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CCSM2全球气候系统模式以及重建的古地理资料研究了晚白垩世(80Ma)东亚的古气候特征。模拟结果表明:80Ma时期东亚地区大范围盛行的风向和气压系统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由此可以推断东亚地区当时是存在季风环流的。与现代气候比较,白垩纪时期大陆上空的大气环流系统经向特征更明显,这种特征可能与当时欧亚大陆东西向跨度较小有关。此外,在当时偏暖的背景下,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呈现出一致的变化特征,即冬季风和夏季风都比现代强。年平均降水的分布型和现代的情况比较相似,降水最大值出现在10°S~10°N的赤道辐合带中,与西太平洋相邻的大陆东岸降水也较多,其中心超过1200mm,而在中纬度的内陆地区降水则稀少。虽然与现代情况相似,80Ma在30°N附近的西太平洋上也为多雨带,然而在东亚陆地上没有多雨带,这说明了青藏高原隆升在现代东亚夏季梅雨形成中的重要性。此外,模拟的80Ma时期东亚地区气候要比现代温暖,相同纬度的表面气温要高2℃以上,模拟的温度与地质证据估计的温度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白垩世 温室气候 古气候模拟
下载PDF
中国西部壳幔结构与动力学过程及其对资源环境的制约:“羚羊计划”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赵俊猛 张培震 +17 位作者 张先康 Xiaohui YUAN Rainer KIND Robert van der HILST 甘卫军 孙继敏 邓涛 刘红兵 裴顺平 徐强 张衡 嘉世旭 颜茂都 郭晓玉 卢占武 杨小平 邓攻 琚长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0-259,共30页
为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国西部盆(盆地)、山(山脉)、原(高原)的壳幔结构与深部动力学过程,2003年我们提出并领导实施了“羚羊计划”(ANTILOPE-Array Network of Tibetan International Lithospheric Observation and Probe Experiments),... 为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国西部盆(盆地)、山(山脉)、原(高原)的壳幔结构与深部动力学过程,2003年我们提出并领导实施了“羚羊计划”(ANTILOPE-Array Network of Tibetan International Lithospheric Observation and Probe Experiments),在青藏高原先后完成了羚羊-I(ANTILOPE-I)到羚羊-IV(ANTILOPE-IV)4条二维宽频带台阵剖面,而在青藏高原东西构造结则实施了羚羊-V和羚羊-VI两个三维宽频带台阵探测。另外,我们将前期在准噶尔盆地、天山造山带、塔里木盆地、阿尔金造山带和柴达木盆地开展的九条综合地球物理观测剖面也纳入羚羊计划的总体框架中来。通过“羚羊计划”的实施,我们在中国西部(包括西北部的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以及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取得了大量的、高质量的、综合的第一手观测数据,获得了中国西部盆、山、原精细的壳幔结构,系统地揭示了中国西部盆山原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主要结论总结如下:确定了准噶尔盆地基底的结构与属性,优化了盆地的基底构造格架;建立了天山造山带“层间插入削减”新的陆内造山模式,揭示了印欧碰撞在天山岩石圈缩短44%的去向以及由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俯冲的转换机制;揭示了塔里木盆地、阿尔金造山带和柴达木盆地的盆山接触关系;获得了塔里木盆地顺时针旋转的深部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证据;确定了青藏高原之下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边界;发现目前的青藏高原由南部的印度板块、北部的欧亚板块和夹持于二者之间的巨型破碎区——西藏“板块”构成,首次确定了各自的岩石圈底边界;修正了高原变形的两个端员模型;建立了深部构造对地表地形的制约关系;系统地揭示了印度板块沿喜马拉雅造山带俯冲的水平距离与俯冲角度的变化规律与控制因素。“羚羊计划”以其巨大的观测网络与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羊计划” 中国西部盆山原 准噶尔盆地 天山造山带 塔里木盆地 阿尔金造山带 柴达木盆地 青藏高原 帕米尔高原 壳幔结构 深部动力学过程 综合地球物理学 地球系统科学
下载PDF
三维复杂地质结构模型的InterfaceGrid表达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牛露佳 石成岳 +1 位作者 王占刚 周永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138,共10页
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是地质空间内地质构造和地质体对象边界的数字化表征模型。随着地质数据矢量栅格一体化集成和地质数据空间查询分析需求增多,构建统一表达地质结构的一体化空间数据模型成为三维地质信息科学领域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是地质空间内地质构造和地质体对象边界的数字化表征模型。随着地质数据矢量栅格一体化集成和地质数据空间查询分析需求增多,构建统一表达地质结构的一体化空间数据模型成为三维地质信息科学领域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之一。针对规则网格、PillarGrid和SBRT模型等难以实现复杂地质结构的精细表达问题,本研究提出InterfaceGrid数据模型,充分考虑地质结构和属性的地下分布具有极强的非均匀性、不连续性和空间多尺度性,且表现出纵向分层特性和多属性场耦合的相关性。基于InterfaceGrid设计理论模型和数据结构,构建统一描述三维地质结构的InterfaceGrid数据模型,实现复杂地质结构的矢量栅格一体化表达。基于GeoAtom地原子理论构建InterfaceGrid的形式化表达框架,提出InterfaceGrid的构建流程,以及基于InterfaceGrid模型设计数据更新和空间查询算法。采用GPU光线投射和自适应采样策略实现地质网格的体可视化和在线浏览,结果显示,与SBRT模型相比较,InterfaceGrid能够更加真实地描述地质边界情况,提高了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准确性。在全球岩石圈三维网格化构建应用InterfaceGrid,验证了InterfaceGrid在大规模地质数据组织管理中的适用性,相比较PillarGrid数据量减少约1/3,更加适合基于大数据量的网络地学应用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结构模型 InterfaceGrid 可视化 断层建模 空间查询
下载PDF
长江源区发现晚三叠世火山弧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华舟 白云山 +6 位作者 曾波夫 段其发 牛志军 魏君奇 甘金木 卜建军 朱应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64-564,共1页
关键词 三叠世 火山弧 中酸性火山岩 岩石化学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烃源岩的成藏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传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3-263,共11页
明确海相烃源岩的勘探前景对于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勘探非常重要。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广布的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动荡、富氧的古地理环境决定了其有机质丰度低、有机质类型差、生烃潜力低的先天性,不能成为有效烃源岩。盆地西、... 明确海相烃源岩的勘探前景对于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勘探非常重要。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广布的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动荡、富氧的古地理环境决定了其有机质丰度低、有机质类型差、生烃潜力低的先天性,不能成为有效烃源岩。盆地西、南缘广大地区呈"L"型连片分布的深水斜坡相中奥陶统平凉组泥页岩和泥灰岩有效烃源岩厚度80~200m,有机质类型好(以Ⅰ型为主),有机质丰度高(>0.2%),存在大面积中等以上烃源岩,并基本处于高、过成熟阶段,有过较高程度的生排烃过程。生烃热模拟实验表明平凉组烃源岩在演化程度达到Ro值2.1%时,产烃率(TOC产烃)可高达224.33kg/t,原始生烃潜力巨大,地质历史上已累计生成资源量约4.32亿t油气当量,勘探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海相烃源岩 碳酸盐岩 平凉组 勘探前景
下载PDF
中国海相页岩岩相精细划分及测井预测:以四川盆地南部威远地区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55
13
作者 蒋裕强 宋益滔 +5 位作者 漆麟 陈雷 陶艳忠 甘辉 吴佩津 叶子亿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开展海相页岩岩相精细划分及预测研究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层位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页岩储层品质及压裂品质两个要素,提出以TOC含量、矿物组成为基础的"两步法"页岩岩相划分方案。在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利用岩石薄片分析... 开展海相页岩岩相精细划分及预测研究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层位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页岩储层品质及压裂品质两个要素,提出以TOC含量、矿物组成为基础的"两步法"页岩岩相划分方案。在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利用岩石薄片分析、X全岩衍射分析及TOC含量测量等资料,以川南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开展了页岩岩相划分,分析了不同岩相的属性差异。结合测井资料,根据概率神经网络原理,建立了页岩岩相预测模型,开展了该地区单井岩相预测,揭示了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组合及分布特征:(1)威远地区龙马溪组发育11种岩相类型,其中5种富有机质页岩岩相,6种贫有机质岩相;(2)富有机质硅质页岩相、富有机质碳酸盐质-硅质页岩相及富有机质硅质-碳酸盐质页岩相因具有高TOC含量和高脆性特征,保证了页岩良好的生气能力及可压裂性,为最有利岩相类型;(3)有利岩相组合主要分布在龙马溪组底部,平面上自威远地区北西向南东方向,组合厚度增大,组合类型变化。北西部W1井,以富有机质硅质页岩岩相与富有机质碳酸盐质-硅质页岩相组合为主,厚20m;往南东至W2井,以富有机质硅质页岩相、富有机质碳酸盐质-硅质页岩相、富有机质硅质-碳酸盐质页岩相夹薄层状富有机质黏土质页岩相为主,厚30m;至南东部W4井,为富有机质硅质页岩相、富有机质碳酸盐质-硅质页岩相、富有机质硅质-碳酸盐质页岩相夹厚层状富有机质黏土质页岩相组合,厚3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 页岩 岩相划分 岩相预测 威远地区
下载PDF
THE NUMERICAL SIMULATE OF THE UPLIFT PROCESS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14
作者 Cui Junwen 1, Shi Jinsong 2,Li Pengwu 1,Li Li 1 2 Hoha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359-361,共3页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uplift process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a key to deepen the study of uplift mechanism and dynamic model, for this, numerical simulate was done to the whole process of uplift of the...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uplift process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a key to deepen the study of uplift mechanism and dynamic model, for this, numerical simulate was done to the whole process of uplif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1 Geological model According to the tectonic evolution and lithospheric structure, continental crust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profile is divided into sedimentary cover, crystalline rock formation and lower crust and composed of Kunlun, Bayan Har, Qiangtang, Gangdise and Himalaya blocks on the plane. Layer or block is bounded the detachment layer or large fault. On the basis of the uplift characteristics, the calculated time limit is in the Cenozoic since 65Ma, roughly four stages, i.e., 65 to 40Ma, 40 to 20Ma, 20 to 3Ma and 3Ma to now. Mesh profile used Yadong—Golmud Geoscience trans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IFT dynamic process numerical simulate SHORTENING THICKENING stress strain rate of INCREASING temperature(RIT)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Landslide Risks in and Around Central Highlands of Sri Lanka
15
作者 Ashvin Wickramasooriy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64-65,共2页
Landslide is one of the common natural hazards occurring in Sri Lanka.This is more signifycant in central highlands of the country.Some natural conditions of central highlands like geology and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 Landslide is one of the common natural hazards occurring in Sri Lanka.This is more signifycant in central highlands of the country.Some natural conditions of central highlands like geology and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steep slopes,getting high intensity of rainfall,etc.are direct influences on occurrence of high number of landslides compared to other regions of Sri Lanka.However,some human activities like deforestation,chena cultivation,improper constructions in hill slopes,etc.also contribute to accelerating landslide process in the study area. According to statistic data of past landslides of this region,those events destroyed valuable agricultural lands,houses and properties,etc.as well as l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LIDE RISK MITIGATION
下载PDF
Petrogenesis of the Ambohiby Complex Madagascar and the Role of the Marion Hotspot
16
作者 N.C.Mukosi Ja Miller Ph Macey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11-211,共1页
The Cretaceous Ambohiby Complex is an alkaline ring complex located in the west central part of Madagascar and covers a mountainous area of approximate 225 km^2.The complex intrudes into Precambrian basement gneisses ... The Cretaceous Ambohiby Complex is an alkaline ring complex located in the west central part of Madagascar and covers a mountainous area of approximate 225 km^2.The complex intrudes into Precambrian basement gneisses and is dominated by alkaline mafic to felsic rocks with sodic mineralogies. Pyroxenes are generally aegirine,aegirine-augite,and hedenbergite and commonly occur in gran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bohiby COMPLEX Madagascar Marion HOTSPOT PETROGENESIS GONDWANA
下载PDF
生物降解作用下地下水中TCE、PCE迁移转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刘明柱 陈鸿汉 +1 位作者 胡丽琴 孙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5-159,共5页
根据室内三氯乙烯(TCE)、四氯乙烯(PCE)运移转化的土柱实验和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建立了研究区微生物作用下TCE、PCE迁移转化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表明本次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是正确的,研究... 根据室内三氯乙烯(TCE)、四氯乙烯(PCE)运移转化的土柱实验和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建立了研究区微生物作用下TCE、PCE迁移转化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表明本次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是正确的,研究区地下水中存在生物降解作用,为下一步有机污染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E PCE 生物降解 地下水 数值模拟
下载PDF
The Third Editorial Committee of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OVERSEA MEMBERS OF THE EDITORIAL BOARD
18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The Third Editorial Committee of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OVERSEA MEMBERS OF THE EDITORIAL BOARD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的构造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92
19
作者 邓宏文 郭建宇 +1 位作者 王瑞菊 谢小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共7页
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构型是构造运动、古气候、古湖平面变化与沉积物补给等动力学要素对沉积基准面控制的综合效应。其中,构造运动对盆地层序界面形成与层序内部充填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研究须以构造层序地层为主线,... 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构型是构造运动、古气候、古湖平面变化与沉积物补给等动力学要素对沉积基准面控制的综合效应。其中,构造运动对盆地层序界面形成与层序内部充填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研究须以构造层序地层为主线,即通过构造对层序形成与演化的控制分析解释层序地层构型,预测其内部充填特征。经研究,断陷盆地构造运动对层序地层的控制主要表现在:(1)断裂活动通过控制基底升降运动直接制约着盆地沉积物堆积的可容纳空间的变化及至层序地层构型;(2)构造转换带或调节带控制盆地主体物源补给方向和沉积体系分布;(3)断裂活动及其塑造的古地貌控制着沉积体系与砂体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层序 断陷盆地 层序构型 沉积体系
下载PDF
俄罗斯-蒙古地学断面地壳模型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Evgeny Kh.TURUTANOV Evgeny V.SKLYAROV +2 位作者 Valentina V.MORDVINOVA Anatoly M.MAZUKABZOV Viktor S.KANAYKIN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0-282,共23页
地学断面是指地壳的垂直剖面,主要通过对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来揭示构造带的性质及其空间关系。横断面的研究所采用的数据基本包括100 km宽区域地质图、上地壳的地质剖面图、重磁图(沿横断面的重磁剖面图)以及地壳的地震波速... 地学断面是指地壳的垂直剖面,主要通过对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来揭示构造带的性质及其空间关系。横断面的研究所采用的数据基本包括100 km宽区域地质图、上地壳的地质剖面图、重磁图(沿横断面的重磁剖面图)以及地壳的地震波速度、密度和其他地球物理属性的剖面图。这些数据被用于构建综合的数据剖面图(结果图),以展示各种地球动力学条件下(裂谷、海洋、碰撞带、造山盆地、大陆地台和岩浆弧,包括安第斯岛弧、活动大陆边缘、海沟、弧前和弧后盆地)的特定的岩石组构。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根据研究区现存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数据的综合解释,统一图例,建立研究区深部剖面,以确定地体的空间关系及其在板块构造方面的地球动力学性质。前人已分别对东西伯利亚南部和蒙古境内的多个地体进行了构造划分,并对它们的地球动力学性质和时空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系列地体为早古生代、中晚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岛弧和微大陆。此外,研究还识别出了中-晚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被动大陆边缘和早白垩世裂谷。与岛弧和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相关的岩体被推覆至相邻大陆和微陆块上,部分推覆宽度可达150 km。目前已开展泥盆纪到晚侏罗世时期蒙古鄂霍次克海地区的古地球动力学重建。“非地槽”型花岗岩类岩浆作用在板块构造方面找到了直接且合理的解释,其中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三叠纪岩浆作用区域对应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中—晚侏罗世岩浆作用则与西伯利亚/蒙古中国大陆板块碰撞有关。碰撞岩浆作用中亚碱性(地幔)元素的存在及其所在的构造区域在很大程度可以说明蒙古鄂霍次克海闭合后,巨厚大陆岩石圈下曾经发生过持续的大洋裂谷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 地球物理 地壳横断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