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族史研究》

作品数385被引量192H指数5
《民族史研究》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版周期年刊
共找到38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西藏达赖、班禅朝觐与国家认同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双智 张羽新 《民族史研究》 2011年第1期209-229,共21页
朝贡制度是古代中国处理边疆民族关系以及外国关系的一个重要的行政制度。中原王朝通过朝觐纳贡制度与和亲、通关市、征伐、驻军、羁縻府州等措施相互配合,构成了对边疆民族的统治政策,是安边定疆的有效手段,它是解决反复出现的中原... 朝贡制度是古代中国处理边疆民族关系以及外国关系的一个重要的行政制度。中原王朝通过朝觐纳贡制度与和亲、通关市、征伐、驻军、羁縻府州等措施相互配合,构成了对边疆民族的统治政策,是安边定疆的有效手段,它是解决反复出现的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地区问题,满足双方需要的思想和政策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朝觐 达赖 西藏 清代 班禅 边疆民族 行政制度
下载PDF
论六世班禅朝觐的影响与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柳森 《民族史研究》 2011年第1期230-245,共16页
六世班禅,法名罗桑巴丹益西,是清代唯一一位东来朝觐的班禅。乾隆四十四年(1779)六月十七日,六世班禅从扎什伦布寺启程,途经青海、宁夏、内蒙古伊克昭盟、察哈尔部,并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七月二十一日抵达热河,千里迢迢地东... 六世班禅,法名罗桑巴丹益西,是清代唯一一位东来朝觐的班禅。乾隆四十四年(1779)六月十七日,六世班禅从扎什伦布寺启程,途经青海、宁夏、内蒙古伊克昭盟、察哈尔部,并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七月二十一日抵达热河,千里迢迢地东来朝觐乾隆帝。觐见期间,六世班禅与乾隆帝多次会晤,积极参议藏政,并直接推动了清政府对八世达赖亲政的决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世班禅 朝觐 意义 扎什伦布寺 乾隆帝 伊克昭盟 察哈尔部 内蒙古
下载PDF
1904—1909年十三世达赖出走内地时期的心理考察
3
作者 史培寅 《民族史研究》 2011年第1期246-258,共13页
十三世达赖喇嘛是西藏近代政治舞台上一个极为特殊和复杂的历史人物,其一生处于一个暗流汹涌、风云变幻的时代,先后两次被迫流亡出走。面对国内和国际的复杂形势,其内心世界激荡起伏,尤其在第一次离藏出走后,目睹耳闻西藏以外的事... 十三世达赖喇嘛是西藏近代政治舞台上一个极为特殊和复杂的历史人物,其一生处于一个暗流汹涌、风云变幻的时代,先后两次被迫流亡出走。面对国内和国际的复杂形势,其内心世界激荡起伏,尤其在第一次离藏出走后,目睹耳闻西藏以外的事物渐多,眼界逐步开阔,加之在抗英战争中受到的挫败和觐见皇帝时的心中不快,其内心的矛盾和彷徨,无奈与哀思必然充斥其心灵的各个角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世达赖喇嘛 出走 心理 内地 内心世界 历史人物 抗英战争 西藏
下载PDF
关于岭南地区“五羊传说”的研究评述及相关问题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慧强 《民族史研究》 2011年第1期259-273,共15页
“五羊传说”②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长期以来对岭南地区尤其是广州人的生活影响很大,由此广州又称羊城③、穗城,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也以此为蓝本。不仅如此,从学术角度看,关于“五羊传说”及其研究的背后.
关键词 岭南地区 传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州亚运会 2010年 中国南方 广州人
下载PDF
重庆彭水“象鼻塞碑”考释
5
作者 王希辉 《民族史研究》 2011年第1期274-282,共9页
2010年1月下旬,笔者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鹿鸣乡向家坝蒙古族村进行“散杂居民族的文化变迁与文化固守——重庆蒙古族的个案研究”课题专题调查时,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民族研究所所长安世均、西... 2010年1月下旬,笔者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鹿鸣乡向家坝蒙古族村进行“散杂居民族的文化变迁与文化固守——重庆蒙古族的个案研究”课题专题调查时,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民族研究所所长安世均、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廖兴光、长江师范学院历史学本科生杨杰、谢冠军同学等在当地人的帮助下,在向家坝蒙古族村村口的象鼻子洞内发现两块石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重庆市 民族研究所 考释 民族宗教事务 文化变迁 2010年 硕士研究生
下载PDF
贵州地扪侗寨历史探源
6
作者 张姗 《民族史研究》 2011年第1期283-292,共10页
贵州地扪侗寨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北部,地处清水江支流源头的大山深处,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侗族古村落。传统历史文献中对贵州少数民族的记载本来就较少,对于地扪这样一个位于深山之中的村落,自然更少。因此,研... 贵州地扪侗寨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北部,地处清水江支流源头的大山深处,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侗族古村落。传统历史文献中对贵州少数民族的记载本来就较少,对于地扪这样一个位于深山之中的村落,自然更少。因此,研究地扪的行政区属沿革,多需借助于文献中对其所属的茅贡地区(古文中也称茅洞)的记述。根据《寰宇通志》、《中国历史地图集》、《贵州图经新志》、《黎平府志》、《开泰县志》等资料整理而成的《黎平县茅贡区志》对于茅贡以及地扪历史的有关记载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探源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贵州 侗寨 历史文献 少数民族 中国历史 资料整理
下载PDF
贵州八番土司的历史及其世袭沿革考证
7
作者 苟爽 《民族史研究》 2011年第1期293-313,共21页
在贵州古代历史上,八番土司相较于思州田氏、播州杨氏、水西安氏、水东宋氏四大土司的出现和发展,还要更早一些。宋元时期,“八番顺元”的名称就常见于各类史籍记载,犬牙交错地出现在各大土司的发展历程中。但是,令人疑惑的是,作... 在贵州古代历史上,八番土司相较于思州田氏、播州杨氏、水西安氏、水东宋氏四大土司的出现和发展,还要更早一些。宋元时期,“八番顺元”的名称就常见于各类史籍记载,犬牙交错地出现在各大土司的发展历程中。但是,令人疑惑的是,作为进入省城要地的八番地区,其地土司的管辖与统治情形,相关研究却十分稀少。因此,本文试图对其发展脉络及各支世袭沿革概况作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历史 土司 贵州 考证 宋元时期 史籍记载
下载PDF
元明清时期的细奴罗故事及其社会意义
8
作者 罗勇 《民族史研究》 2011年第1期314-329,共16页
神话传说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但按照中国传统史学的分类,历史上绝大多数神话传说都被排除在正史之外,被以实证研究为方法的历史学家所排斥。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民俗学理论的传人,包括神话传说在内的民俗得到了民俗学家们的青睐。... 神话传说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但按照中国传统史学的分类,历史上绝大多数神话传说都被排除在正史之外,被以实证研究为方法的历史学家所排斥。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民俗学理论的传人,包括神话传说在内的民俗得到了民俗学家们的青睐。顾颉刚用历史解释孟姜女故事的变迁,以民众文化作为古史的旁证①。闻一多重新阐释伏羲、女娲,将其构建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塑造民族国家认同,意在探寻民族生存发展的道路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故事 元明清时期 社会意义 神话传说 民俗学家 民族国家认同 人类历史 中华民族
下载PDF
陆军贵冑学堂管教人员述评 被引量:2
9
作者 冯月然 《民族史研究》 2011年第1期330-344,共15页
陆军贵胄学堂①(1906.6-1912.3)作为“王公大臣子弟肄武之区”②,学员主要来自于满、蒙、汉世爵大臣及其子弟。此学堂建立的目的是想培养一批忠于清廷的军官,建立满族掌握的军队,以挽救大清王朝。学员身份的贵族化,加之学堂自... 陆军贵胄学堂①(1906.6-1912.3)作为“王公大臣子弟肄武之区”②,学员主要来自于满、蒙、汉世爵大臣及其子弟。此学堂建立的目的是想培养一批忠于清廷的军官,建立满族掌握的军队,以挽救大清王朝。学员身份的贵族化,加之学堂自身所承担的重任,也就决定了管理和教学人员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堂 管教人员 陆军 述评 教学人员 清王朝 贵族化 特殊性
下载PDF
民族国家的构建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整合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翠莲 《民族史研究》 2011年第1期345-359,共15页
清朝末年,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当具有差序性一体的中华帝国体系一步步被西方“民族国家”及其价值体系挑战与瓦解时,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危机。一旦帝国体系崩溃,维系着中国各民族一体的差序格局、中华文化、皇帝认同及其权威构... 清朝末年,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当具有差序性一体的中华帝国体系一步步被西方“民族国家”及其价值体系挑战与瓦解时,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危机。一旦帝国体系崩溃,维系着中国各民族一体的差序格局、中华文化、皇帝认同及其权威构架就将全面坍塌。正如列文森所说,从“文明国家”向“民族国家”的转变成为中国的“现代宿命”。于是,中国文化人运用西方民族主义理论,结合中国传统的“族类”意识,在争取民族独立、民族一体的斗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 文化整合 中国传统 价值体系 民族主义理论 中华帝国 差序格局
下载PDF
民国时期戴新三在藏工作研究
11
作者 钟宇海 《民族史研究》 2018年第1期37-55,共19页
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成立是民国时期中央对藏工作的重要举措。戴新三是民国时期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第二科首任科长。他在藏期间,在政治与宗教方面,积极联络西藏,搜集了西藏地方政教的情报,又为在藏学习的汉僧提供了切实的服务... 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成立是民国时期中央对藏工作的重要举措。戴新三是民国时期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第二科首任科长。他在藏期间,在政治与宗教方面,积极联络西藏,搜集了西藏地方政教的情报,又为在藏学习的汉僧提供了切实的服务。他在藏的工作得到了办事处与蒙藏委员会的认可。然而由于民国中央政府无力控制西藏地方政局,军事与经济均无力改变民初以来与西藏的不正常状态,驻藏办事处内部又矛盾重重,因而戴新三虽有维护主权的热情,最后则无奈内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新三 民国 蒙藏委员会 驻藏办事处 西藏
下载PDF
从瞻对总管看现代中国的初步构建
12
作者 冯翔 喜饶尼玛 《民族史研究》 2018年第1期56-74,共19页
晚清以来,川边的诸多事务都与瞻对有关,从1865年清廷将瞻对“赏给”达赖喇嘛管理到1911年将瞻对收回,四十六年间清政府数次展开“收瞻”之议。本文以瞻对总管的去留来看整个川边的“改流”,力图以此管窥现代中国的初步构建。
关键词 瞻对 川边 主权 民族国家
下载PDF
“和亲”辨义——对“和亲”即政治联姻传统观念的质疑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兴成 《民族史研究》 2014年第1期14-38,共25页
关于“和亲”研究,自王桐龄《汉唐之和亲政策》发表以来,至今相关论文已不下数百篇,而且还陆续出版了《汉唐和亲研究》、《汉唐和亲史稿》、《中国古代和亲史》、《中国古代和亲通史》等专著。在这些论著中,“和亲”一词几乎无一例... 关于“和亲”研究,自王桐龄《汉唐之和亲政策》发表以来,至今相关论文已不下数百篇,而且还陆续出版了《汉唐和亲研究》、《汉唐和亲史稿》、《中国古代和亲史》、《中国古代和亲通史》等专著。在这些论著中,“和亲”一词几乎无一例外均被解释为“政治联姻”。其实,在我国古代虽有个别“和亲”事件包含有婚姻内容,具有政治联姻的性质,但大部分都没有,皆与政治联姻无关,如宋辽澶渊之盟即被司马光等时人及后世学者反复名为“和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亲” 政治联姻 传统观念 质疑 辨义 和亲政策 澶渊之盟 汉唐
下载PDF
西藏驻京僧人贡觉仲尼赴藏宣慰原因探析
14
作者 杨扬 喜饶尼玛 《民族史研究》 2018年第1期75-89,共15页
贡觉仲尼作为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特派驻京僧人由国民政府派往西藏宣慰的这段时间。是达赖喇嘛政治态度转变的特殊阶段,也是国民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初步恢复的重要阶段。国民政府将一个藏方代表任命为中央特派官员入藏,这一举动背后寓意深... 贡觉仲尼作为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特派驻京僧人由国民政府派往西藏宣慰的这段时间。是达赖喇嘛政治态度转变的特殊阶段,也是国民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初步恢复的重要阶段。国民政府将一个藏方代表任命为中央特派官员入藏,这一举动背后寓意深长,涉及多方面的政治关系考虑,也成为贡觉仲尼展开进一步政治活动并持续影响此后国民政府与西藏地方交往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觉仲尼 国民政府 入藏宣慰 十三世达赖喇嘛 九世班禅
下载PDF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骑兵建设与运用
15
作者 李硕 蒋爱花 《民族史研究》 2014年第1期39-55,共17页
自4世纪初,匈奴、羯胡、氐、羌、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掀起了第一波入主中原的浪潮,相继建立了十六国、北朝诸政权。造成这一历史变局的根源,除了中原王朝自身政治的动荡、社会的凋敝,还有军事方面的原因,即北方游牧族的骑兵优势。... 自4世纪初,匈奴、羯胡、氐、羌、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掀起了第一波入主中原的浪潮,相继建立了十六国、北朝诸政权。造成这一历史变局的根源,除了中原王朝自身政治的动荡、社会的凋敝,还有军事方面的原因,即北方游牧族的骑兵优势。但北方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之后,统治重心从边疆转移到中原农业区,其生活方式、军事动员方式、兵种来源也都和塞外草原时期有了很大区别。另外,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还面临着与其他北方政权的战争,以及对东晋、南朝政权的战争。不同的对手和战场环境,也使得骑兵战术更加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政权 十六国北朝 骑兵 北方少数民族 中原王朝 北方民族 生活方式 动员方式
下载PDF
民国驻藏官员蒋致余评述
16
作者 荣加林 喜饶尼玛 《民族史研究》 2018年第1期90-104,共15页
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蒋致余跟随国民政府参谋本部次长黄慕松入藏致祭,后留任西藏四年。在藏期间,蒋致余主持修建刘公亭,禁革鸦片,在拉萨开设国立小学,设立测候所,利用无线电台及时向中央政府报告西藏近况,与英帝国主义分裂行... 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蒋致余跟随国民政府参谋本部次长黄慕松入藏致祭,后留任西藏四年。在藏期间,蒋致余主持修建刘公亭,禁革鸦片,在拉萨开设国立小学,设立测候所,利用无线电台及时向中央政府报告西藏近况,与英帝国主义分裂行为进行了不懈斗争,为西藏地方的稳定及维护国家主权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驻藏官员 蒋致余 黄慕松 黎丹 西藏 驻藏专使行署
下载PDF
唐与吐蕃松州之战始末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思奇 《民族史研究》 2014年第1期56-74,共19页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青藏高原的吐蕃政权以向中原唐王朝请婚遭拒为理由,入侵时属唐剑南道的松州(今四川松潘),唐军亦给予有力反击,是为唐与吐蕃军事上的第一次交锋。该战以唐军胜利、吐蕃撤兵、两国修好收尾,开启了唐蕃之...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青藏高原的吐蕃政权以向中原唐王朝请婚遭拒为理由,入侵时属唐剑南道的松州(今四川松潘),唐军亦给予有力反击,是为唐与吐蕃军事上的第一次交锋。该战以唐军胜利、吐蕃撤兵、两国修好收尾,开启了唐蕃之间二十余年的和平局面(贞观十二年至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太宗 吐蕃 青藏高原 唐王朝 唐高宗 贞观 中原
下载PDF
1934年黎丹及其西藏巡礼团述评
18
作者 许月 喜饶尼玛 《民族史研究》 2018年第1期105-127,共23页
1933年12月17日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国民党一方面派国民政府参谋本部次长黄慕松率团入藏致祭。另一方面令黎丹以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青海藏文化研究社社长的名义。进藏开展巡礼活动。①以往对黎丹及西藏巡礼团的研究视角,更多集中... 1933年12月17日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国民党一方面派国民政府参谋本部次长黄慕松率团入藏致祭。另一方面令黎丹以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青海藏文化研究社社长的名义。进藏开展巡礼活动。①以往对黎丹及西藏巡礼团的研究视角,更多集中在学术层面。但巡礼团“半官方半民间”的性质,使其注定背负着更深层次的使命。本文利用西藏巡礼团成员杨质夫与致祭专使黄慕松的日记等史料。尝试对黎丹及巡礼团为密切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做出的努力。为汉藏文化交流取得的成果进行梳理,进而探讨其历史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丹 西藏巡礼团 藏传佛教
下载PDF
后蜀孟氏婚姻研究——兼论家族史视野下的民族融合
19
作者 胡耀飞 《民族史研究》 2014年第1期75-100,共26页
藩镇时代的武将家族之兴起,除了武功之外,也如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世族一样,重视婚姻关系的经营。本文试图以活跃于晚唐五代宋初的邢州孟氏家族为例,通过对其婚姻关系和婚姻对象家族的考察,来看联姻对孟氏家族的兴起所起到的作用,兼... 藩镇时代的武将家族之兴起,除了武功之外,也如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世族一样,重视婚姻关系的经营。本文试图以活跃于晚唐五代宋初的邢州孟氏家族为例,通过对其婚姻关系和婚姻对象家族的考察,来看联姻对孟氏家族的兴起所起到的作用,兼及这种联姻对沙陀人“汉化”的影响。关于孟氏婚姻,成都市文物管理处公布了发掘于1971年的孟知祥之妻的墓志铭,袁曙光通过这一墓志略述了孟、李两家联姻的情况;江甸潮等人调查了出现在四川的疑似孟昶暨花蕊夫人之墓;浦江清(1904-1957)、王文才(1922-2008)、王瑛等人也曾考辨花蕊夫人的氏籍;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收录了柳开所撰孟昶长子孟玄撼的墓志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研究 家族史 民族融合 后蜀 晚唐五代宋初 婚姻关系 花蕊夫人 魏晋南北朝
下载PDF
安多迭部地区民间口述经文《司巴拖亦》初探
20
作者 吉西次力 《民族史研究》 2018年第1期128-140,共13页
《司巴拖亦》(srid bvi thog yig)是安多迭部地区民间“莱坞(1evu)”在葬礼上念诵的经文。莱坞是民间本教的祭祀者,主持葬礼,在葬礼中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司巴拖亦》是莱坞葬礼上念诵的经文,同时,该经文又与传唱于迭部民间... 《司巴拖亦》(srid bvi thog yig)是安多迭部地区民间“莱坞(1evu)”在葬礼上念诵的经文。莱坞是民间本教的祭祀者,主持葬礼,在葬礼中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司巴拖亦》是莱坞葬礼上念诵的经文,同时,该经文又与传唱于迭部民间的司巴类歌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与人物访谈,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司巴拖亦》的相关内容、民间传说、功能,以及雍仲本教与佛教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它的影响等方面做了初步的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多迭部 莱坞 《司巴拖亦》 内容 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