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CO_2浓度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初步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郭晖 刘秀铭 +4 位作者 郭雪莲 刘植 马明明 吕镔 李平原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年第2期13-19,共7页
2007年IPCC公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AR4指出:过去50 a观测到的地球平均温度升高很可能(90%以上)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其中主要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而地质气候记录证明,早在人类排放能够影响大气以前的CO2浓度变化均不同程... 2007年IPCC公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AR4指出:过去50 a观测到的地球平均温度升高很可能(90%以上)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其中主要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而地质气候记录证明,早在人类排放能够影响大气以前的CO2浓度变化均不同程度地滞后于气温变化.地质时期CO2浓度的波动是跟随气候变化而变化,是被大气温度驱动的结果,而非相反的CO2驱动温度变化.将现在全球变暖完全归因于人类排放CO2的增加,无法解释1940—1978年的降温事件.通过更长尺度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现在气候是处于全新世变干变冷的大趋势之中,即使现在全球略有变暖,也只是处于变干变冷大趋势中的次级变暖波动.将近代全球气候变暖片面夸大归因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而忽略了自然因素的贡献,其依据显得缺乏科学说服力,其做法不免有些令人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人类活动 CO2
下载PDF
从增长率角度讨论现代温度与CO_2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家胜 刘秀铭 +1 位作者 吕镔 王兴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2年第1期61-68,共8页
CO2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的观点尚有辩驳的余地.目前CO2是否为气候变化的驱动力还在争论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讨论驱动力的变化应该从加速度也就是增长率的角度来深入.从增长率的角度来研究,可以发现CO2增长率(12月减1月)与温度增长率... CO2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的观点尚有辩驳的余地.目前CO2是否为气候变化的驱动力还在争论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讨论驱动力的变化应该从加速度也就是增长率的角度来深入.从增长率的角度来研究,可以发现CO2增长率(12月减1月)与温度增长率(年均温度之差)的波动节奏一致,但是温度的增长率没有明显的长期趋势,而CO2增长率长期持续升高,表明两者驱动力有些关联又有些区别.计算表明CO2在长期的地质历史时期以及短尺度的现代变化中都落后于温度的变化,它不是温度变化的驱动力而是产物.CO2的增长率的表现可以理解为自然和人为2种作用力的合力作用的结果,前者保证了它与温度的年际节奏一致,后者提供了长期趋势的变化.线性回归的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排放的CO2对大气的CO2的贡献率为4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温度 驱动力 增长率
下载PDF
火山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平原 刘秀铭 +4 位作者 刘植 赵国永 马明明 吕镔 郭晖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2年第1期83-88,共6页
火山活动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强烈的火山喷发会向大气圈排放大量的火山灰、水蒸气和SO2等气体,尤其是SO2能在平流层中形成气溶胶,并停留很长时间,减少太阳对地表的辐射量,影响局地或全球气候.地质历史记录表明,火山活动... 火山活动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强烈的火山喷发会向大气圈排放大量的火山灰、水蒸气和SO2等气体,尤其是SO2能在平流层中形成气溶胶,并停留很长时间,减少太阳对地表的辐射量,影响局地或全球气候.地质历史记录表明,火山活动与气候冷期有密切的联系,现代观测和模拟资料也显示火山活动后的一年至几年内,火山周围地区甚至全球产生不同程度的降温.现有研究表明,在火山喷发的活跃时期,火山气体喷发物对地球气候系统的影响程度可能超过CO2等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火山活动 不确定因素
下载PDF
辨析“气候变暖” 被引量:5
4
作者 刘秀铭 李志忠 +10 位作者 雷培文 赵国永 姜修洋 陈秀玲 陈家胜 朱芸 吕镔 雷国良 李平原 靳建辉 陈渠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2年第1期1-11,共11页
近年来人们对"气候变暖"及其机制的争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可能是因为气候变化不再是单纯研究大气变化规律的科学,而变成一门与"减排方案"和"征收碳税"有关的政治与经济问题相联系,与国家经济利益... 近年来人们对"气候变暖"及其机制的争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可能是因为气候变化不再是单纯研究大气变化规律的科学,而变成一门与"减排方案"和"征收碳税"有关的政治与经济问题相联系,与国家经济利益有关的崭新课题."气候变暖"既与利益有关,就会难免偏离公正,偏离纯理论科学.本研究对国内外"气候变暖"最新动态进行回顾分析,得出以下认识和结论.1)过去百年城市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器测温度数据,如果没有对"热岛效应"进行矫正,无疑高估了过去百年全球升温的幅度;2)过去百年全球有所变暖是事实,但不同学者增温估算不一致.不仅升温幅度不确定,而且人类和自然因素对升温贡献各占多少也不确定;如果考虑到城市发展对增温估算的影响,过去百年增温应当比0.4℃更低,远没有达到历史上次级波动的变化范围.3)尽管过去百年地球有所变暖,但在万年轨道尺度上,现在地球处于变冷的大趋势过程中.对现在气候变暖更合理解释,是属于变冷大趋势中的次级变暖波动;4)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大气CO2浓度变化总是落后于温度变化,即总是温度驱动着CO2变化,而不是CO2浓度驱动地球增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温度驱动CO2 变冷趋势
下载PDF
试论未来极端气候事件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志忠 刘秀铭 +5 位作者 陈秀玲 姜修洋 雷国良 朱芸 靳建辉 胡凡根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2年第1期12-20,共9页
极端气候事件是在一定时间尺度上发生的不同于气候系统平均状态的气候突变.早第三纪的最热事件(PETM),第四纪中国黄土高原古土壤S4、S5记录的暖湿事件,砂黄土L9、L15记录的干冷事件等都是在轨道时间尺度上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末次冰消期... 极端气候事件是在一定时间尺度上发生的不同于气候系统平均状态的气候突变.早第三纪的最热事件(PETM),第四纪中国黄土高原古土壤S4、S5记录的暖湿事件,砂黄土L9、L15记录的干冷事件等都是在轨道时间尺度上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末次冰消期的YD冷事件、全新世9次冷事件是在千—百年尺度上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这些极端气候事件出现于地球气候系统不同的冷暖背景下,它们的成因机制和表现形式有很多不确定性.20世纪以来发生的干旱、洪水、飓风、雪灾、沙尘暴等极端气候事件,无法用持续增加的温室气体的变化来解释.关于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随"全球变暖"而增加的结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简单地将现代极端气候事件统统归因于"气候变暖"既不科学也不合理.深入研究各个时间尺度上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的波动性、周期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有助于科学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全球变暖 时间尺度 周期性 不确定性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问题辨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朱芸 雷国良 +1 位作者 刘秀铭 李志忠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2年第1期47-54,共8页
气候变暖对全球各领域及地区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是气候变化相关研究中受关注的一个主题.本研究对全球观测数据和大量过去气候变化研究成果进行分析,针对几个关键问题就全球变暖对人类及其他物种造成不良后果的观点进行了辨析,包括气... 气候变暖对全球各领域及地区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是气候变化相关研究中受关注的一个主题.本研究对全球观测数据和大量过去气候变化研究成果进行分析,针对几个关键问题就全球变暖对人类及其他物种造成不良后果的观点进行了辨析,包括气候模型可能存在的缺陷,冰川、海冰和海平面以及降雨量和水资源变化的不确定性,极端天气事件增强的可能性以及生物的适应能力,指出不宜简单地将所有灾害事件都直接归因于全球变暖,应该在全面科学评估的基础上趋利避害,从而达到更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的影响 NIPCC 不确定性
下载PDF
从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角度辨析大气CO_2浓度与全球变暖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范跃新 徐玲琳 +3 位作者 刘秀铭 陈光水 杨智杰 王健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2年第1期55-60,共6页
根据古气候记录的温度与大气CO2浓度变化的关系,结合近百年尺度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库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模式,探讨大气CO2浓度升高与全球变暖的关系.结果发现,不论是古气候记录的大气CO2浓度升高的时间滞后于升温的时间,还是古气候与近... 根据古气候记录的温度与大气CO2浓度变化的关系,结合近百年尺度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库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模式,探讨大气CO2浓度升高与全球变暖的关系.结果发现,不论是古气候记录的大气CO2浓度升高的时间滞后于升温的时间,还是古气候与近百年来大气CO2浓度升高幅度相近条件下,两者升温幅度存在约10倍差异的事实,均不支持"大气CO2浓度升高驱动了全球变暖"的观点.近百年尺度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功能随升温降低从而增大了大气CO2来源,这有可能是"温度升高促进了大气CO2浓度增加"的原因.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降低的驱动机制可能是由于升温降低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增大了异氧呼吸和有机碳分解速率所致;而海洋CO2吸收能力的降低则可能与升温导致CO2溶解度、海水盐度降低以及海洋温盐环流削弱或破坏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大气CO2浓度 驱动 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中国中世纪暖期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秀玲 刘秀铭 +4 位作者 李志忠 姜修洋 雷国良 朱芸 靳建辉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2年第1期21-28,共8页
对中世纪暖期(MWP)的时空分异和区域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关系到对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驱动力的正确认识,也有助于客观地解析20世纪气候变化增暖的历史地位.本研究对中国疆域内各个地区MWP的一些成果进行梳理和再思考,表明MWP在中国疆域... 对中世纪暖期(MWP)的时空分异和区域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关系到对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驱动力的正确认识,也有助于客观地解析20世纪气候变化增暖的历史地位.本研究对中国疆域内各个地区MWP的一些成果进行梳理和再思考,表明MWP在中国疆域内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但不同地区MWP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中国中东部地区在800—1300 AD存在明显温暖期,各种地质记录和文献记载都有较明显反映;虽然西北部MWP表现不很明显,但是众多石笋、湖泊沉积和风沙沉积也记录了500—1500 AD间呈现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青藏高原各地MWP的表现差异明显,其中800—1100 AD暖期是高原东北部最暖的时期,而南部和西部最暖期分别出现于1150—1400 AD和1250—1500 AD.太阳辐射变化和火山活动可能是形成MWP的基本原因,而中国三大自然区下垫面条件的复杂多样性造成MWP发生过程和表现形式的时空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暖期 气候 中国
下载PDF
全球变暖与变冷利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秀铭 赵国永 +2 位作者 李平原 吕镔 陈渠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在联合国下属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4次评估报告影响下,全球变暖达到前所未有家喻户晓的程度.各国人民似乎对"气候变暖"有谈虎色变的感觉.只要是灾难,不论水灾还是旱灾,不管是降温的雪灾还是高温的热浪,各国媒... 在联合国下属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4次评估报告影响下,全球变暖达到前所未有家喻户晓的程度.各国人民似乎对"气候变暖"有谈虎色变的感觉.只要是灾难,不论水灾还是旱灾,不管是降温的雪灾还是高温的热浪,各国媒体均将这些灾害与"气候变暖"紧密联系起来,IPCC第四次报告也是如此.气候真的变暖了吗?真的那么严重变暖了吗?气候变暖真的给人类带来的只是可怕灾难而没有益处吗?水灾与旱灾是一对矛盾的2个方面,如何都能够由"全球变暖"一个因素所导致?地质记录表明,气候冷暖波动是地球气候变化一般形式,过去在人类能够影响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以前,地球气候就是一直在不断地冷暖变化着的.驱动地球冷暖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地球接收太阳辐射量的变化.不变的气候是短期的,是暂时的,而变化的气候却是长期和永恒的.持续了约550年变冷小冰期于1850年结束,随后进入暖期则是正常的自然过程.人类活动最大可能只是叠加了变暖的影响.本研究综合对比分析全球变暖和全球变冷2种气候变化所产生的一系列后果,认为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结果是利大于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驱动原因 全球变冷 冷暖利弊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大趋势与次级波动 被引量:2
10
作者 靳建辉 刘秀铭 +3 位作者 赵国永 祝淑雅 陈斐然 叶桂萍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2年第1期40-46,共7页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近百年升温约0.74℃,并将气候变化归因于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然而该报告中的多处结论引起了国际社会对IPCC报告的广泛质疑.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对全球升温贡献有多大?人为过程与自然过程对全球...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近百年升温约0.74℃,并将气候变化归因于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然而该报告中的多处结论引起了国际社会对IPCC报告的广泛质疑.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对全球升温贡献有多大?人为过程与自然过程对全球变暖分别贡献多少?IPCC评估报告中过去百年0.74℃的变化是否为变冷总趋势中的次级波动?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梳理了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研究成果.结果显示,第四纪以来的地球气候波动主要受控于太阳辐射变化周期,各个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既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也同时存在次一级的波动.在全新世晚期气候变冷的背景下,气候变化千年—百年尺度上同样存在一系列周期性和次级波动,且波动范围在0.5~6℃之间变化.IPCC报告中百年气候变暖的合理解释是全球变冷趋势下的次级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大趋势 次级波动 IPCC报告
下载PDF
从沙尘暴变化趋势看全球气候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丰华 刘植 +6 位作者 李平原 刘秀铭 吕镔 赵国永 马明明 郭晖 陈渠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2年第1期76-82,共7页
近年来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尤为关注,因为,如今气候变化不仅仅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还是一个国际政治问题、经济问题,事关社会的长远发展.本研究以沙尘暴为切入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沙尘暴及沙尘天气发生频率的变... 近年来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尤为关注,因为,如今气候变化不仅仅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还是一个国际政治问题、经济问题,事关社会的长远发展.本研究以沙尘暴为切入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沙尘暴及沙尘天气发生频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地域性差异,并进一步讨论了沙尘暴发生频率变化趋势与温度变化的响应机制,认为沙尘暴发生频率变化与气温变化呈负相关关系.近年来中国沙尘暴发生频率呈整体下降趋势,表明近年来中国气温有整体升高的趋势,这可能是全球变冷大趋势中的次级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气候变化 环境问题 次级波动
下载PDF
马蹄寺丹霞红色砂岩地层沉积环境分析
12
作者 周子博 刘秀铭 +3 位作者 吕镔 王涛 温昌辉 侯顺民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6年第2期6-12,共7页
马蹄寺丹霞地貌的主体地层是一套巨厚层红色砂岩。甘肃地质资料将其划分为渐新统,为山麓一河湖相沉积。通过岩石磁学测量发现,赤铁矿是地层中主要的含铁矿物,且相对含量比第四纪黄土古土壤更高。赤铁矿在干燥氧化条件才能够形成和保存... 马蹄寺丹霞地貌的主体地层是一套巨厚层红色砂岩。甘肃地质资料将其划分为渐新统,为山麓一河湖相沉积。通过岩石磁学测量发现,赤铁矿是地层中主要的含铁矿物,且相对含量比第四纪黄土古土壤更高。赤铁矿在干燥氧化条件才能够形成和保存。赤铁矿的存在,说明了红色丹霞地层不可能长期形成于水下的环境;同时野外观察发现,该地层广泛发育钙积层和大型板状交错层理,是明显的陆上沉积环境标志;且地层中石英颗粒扫描结果也证明为风沙沉积。所以,马蹄寺红色丹霞的沉积环境是长期处于水上的干旱氧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红色砂岩地层 环境磁学 赤铁矿 沉积环境
下载PDF
从地质时期大气CO_2浓度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分析现代气候变暖不确定性
13
作者 马明明 刘秀铭 +5 位作者 吕镔 郭晖 雷培文 赵国永 刘植 李平原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2年第1期69-75,共7页
气候变化问题是近年来国际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对于近代全球是否在变暖?以及驱动变暖的因素到底是什么?是自然过程还是人为作用?科学家们一直对此有着不同的见解.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认为现在全球变暖是因为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 气候变化问题是近年来国际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对于近代全球是否在变暖?以及驱动变暖的因素到底是什么?是自然过程还是人为作用?科学家们一直对此有着不同的见解.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认为现在全球变暖是因为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CO2,其浓度增加而导致增温,但是很多科学家并不赞同.为了理清这一问题,本研究整合了近年来有关地质时期及现代大气CO2浓度与温度的关系数据,对其进行了梳理分析,结果显示不论是从地质年代的长尺度上来看,还是从近代的短尺度上来看,CO2浓度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之间都不存在一个足以令人信服的关系,因此,以此证明现在温度的增加是由于CO2浓度增加所引起的是不科学的.关于温度变化的驱动因子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也就不能明确地判断大气温度增加的主导因素是自然过程还是人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CO2浓度 温度 不确定性
下载PDF
太行山南部前寒武纪红层的岩石磁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探析
14
作者 章余银 A.R.Tabrez +3 位作者 刘秀铭 毛学刚 侯吉立 吴海斌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年第2期8-21,共14页
由于年代久远及环境代用指标的局限性,目前对前寒武纪古环境的认识还相当有限。太行山南部沉积了厚层前寒武纪红色地层,根据其普遍存在的波痕、泥裂和层理等特征,前人将其认为是滨海-浅海环境沉积。然而,这一认识与红色沉积物形成于透... 由于年代久远及环境代用指标的局限性,目前对前寒武纪古环境的认识还相当有限。太行山南部沉积了厚层前寒武纪红色地层,根据其普遍存在的波痕、泥裂和层理等特征,前人将其认为是滨海-浅海环境沉积。然而,这一认识与红色沉积物形成于透水较好的氧化环境相矛盾。为此,对位于河南辉县郭亮村典型的前寒武纪沉积红层剖面进行详细的野外考察和系统采样,开展常温磁学、高温磁学和部分样品X射线衍射等实验。结果显示,红色砂岩和紫红色黏土岩主要磁性矿物是细粒硬磁性的赤铁矿,紫红色黏土岩中赤铁矿含量较高,灰黄色黏土岩以顺磁性矿物为主,含少量磁铁矿。因此认为,太行山中元古代红色地层主要形成于透水条件较好的地表氧化沉积环境。它在形成过程中同时还发育泥裂和波痕构造,指示着沉积过程中受到水的作用,但是沉积物总体仍呈现原生红色,表明波痕和泥裂形成过程中所经历水的作用过程是短暂的。通过磁学参数的变化特征推断,砂岩剖面下部相对干燥,气候波动较大,受水作用影响很小;砂岩剖面下部相对湿润,受水作用影响频繁,波痕出现频率增多,但仍以氧化环境为主;黏土层剖面以干湿交替环境为主,形成紫红色和灰黄色黏土岩互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 前寒武纪 岩石磁学 X射线衍射 沉积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