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tribo-chemical smoothening process between self-mated silicon carbide in a water-lubricated surfacecontact reciprocating test 被引量:2
1
作者 Le JIN Herbert SCHEERER +2 位作者 Georg ANDERSOHN Matthias OECHSNER Dieter HELLMANN 《Friction》 SCIE CSCD 2019年第2期181-191,共11页
Silicon carbide(SiC) can be tribo-chemically smoothened during a self-mated sliding procedure in the aqueous environment. As well reported in the point-contact tests, this smoothening process works well due to the abu... Silicon carbide(SiC) can be tribo-chemically smoothened during a self-mated sliding procedure in the aqueous environment. As well reported in the point-contact tests, this smoothening process works well due to the abundant water as oxidant. After this smoothening process, the tribo-surface is well polished, a closely mated tribo-gap naturally forms, and an ultra-low friction state is built. However, water in the tribo-gap could be insufficient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e.g., the seal gap in mechanical seals. In this study, the tribo-chemical smoothening behavior in such environment was researched. A surface-contact reciprocating test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aqueous environment where water was insufficient. After tests, compared to the published results from the point-contact tests, the same ultra-low friction state was achieved. A part of the tribo-surface was tribo-chemically smoothened. The obtained smoothened surface microstructure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published information. Meanwhile, severe abrasive wear occurred. A porous oxygen-rich layer was found existing beneath the abrasion-induced grooves, in which numerous smashed wear debris adhered on the worn surfaces. We concluded that the shortage of water initiated the severe abrasion, meanwhile the generated wear debris aggravated the wear condition. This understanding is instructive for developing new methods to avoid the severe abrasion in the same water insufficient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 CARBIDE surface-contact sliding FRICTION tribo-chemical smoothening ABRASION ultra-low FRICTION mechanical SEAL
原文传递
确保高能效离心泵在预定工作范围内运行——为流程工业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
2
作者 Gerhard Berge Christoph Emde 《流程工业》 2011年第19期42-42,44-46,共4页
离心泵所执行的流体输送任务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过程的可靠运行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可靠性就成为了离心泵运行的关键衡量标准之一。德国约30%的电量都被消耗在泵及其电动驱动装置上,用以推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流程工业。很... 离心泵所执行的流体输送任务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过程的可靠运行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可靠性就成为了离心泵运行的关键衡量标准之一。德国约30%的电量都被消耗在泵及其电动驱动装置上,用以推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流程工业。很明显,泵及电动驱动装置在提升能效和降低排放量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工业 可靠运行 离心泵 能效 自动化 预定 驱动装置 工业过程
下载PDF
平衡孔对高温高压离心泵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沙玉俊 刘树红 +1 位作者 吴玉林 王保钢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59-264,共6页
本文以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高温高压条件下运行的离心泵叶轮有无平衡孔两种情况分别进行离心泵全流道三维湍流数值模拟,分析叶轮上的平衡孔对泵的性能及轴向水推力的影响,探讨了其减少轴向水推力的效果。数值模拟... 本文以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高温高压条件下运行的离心泵叶轮有无平衡孔两种情况分别进行离心泵全流道三维湍流数值模拟,分析叶轮上的平衡孔对泵的性能及轴向水推力的影响,探讨了其减少轴向水推力的效果。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若平衡孔的大小及位置布置合适,平衡孔对泵的扬程影响较小,使泵的效率略有降低,但对泵轴向水推力的减小是有效的,与不带平衡孔的模型相比,轴向水推力减少约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机械 高温高压离心泵 数值计算 平衡孔 轴向推力
原文传递
磁力传动泵新材料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泉明 战卉 王昕 《水泵技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32,45,共5页
论述新研制的一种氟塑料衬里泵,它全面更新了原来磁力泵的材料,新材料既具有优良密封性能,又能适应强腐蚀性液体。文中对泵中各部分材料的成分、特性及选择作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 磁力传动泵 氟塑料 腐蚀 密封 轴向力 离心泵
下载PDF
泵设计与试验的计算机辅助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闵思明 余晓明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3-46,共4页
采用泵工程设计与数值分析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将计算、绘图、校核、数据采集和处理与现代检测、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泵设计与试验过程中,并初步获得了一些实际应用成果。
关键词 相似设计 数值分析 同步测试
下载PDF
压水室当量扩散角对离心泵空化和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霍幼文 罗先武 +1 位作者 潘再兵 周文朝 《装备机械》 2015年第2期48-52,共5页
在离心泵水力模型研究过程中,通常要分别对多个叶轮及多个压水室进行优化设计,然后相互配对组合成多个水力模型。通过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进行筛选,再经过模型泵试验,最终确定水力模型方案。在叶轮不变以及安装... 在离心泵水力模型研究过程中,通常要分别对多个叶轮及多个压水室进行优化设计,然后相互配对组合成多个水力模型。通过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进行筛选,再经过模型泵试验,最终确定水力模型方案。在叶轮不变以及安装试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采用不同当量扩散角的压水室,来研究单级离心泵空化性能的变化。实验测试与数值模拟的结果均表明:压水室当量扩散角对离心泵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当量扩散角较大时,离心泵的水力效率较高,最高效率点流量较大;而当量扩散角较小时,离心泵的空化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压水室 当量扩散角 空化 效率
下载PDF
诱导轮在离心泵抗汽蚀性能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伍文东 刘峰 闵思明 《湖南电力》 2007年第1期44-46,共3页
通过某型离心泵加装诱导轮提高其抗汽蚀性能的改造经验,介绍诱导轮在提高离心泵的抗汽蚀性能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离心泵 诱导轮 汽蚀
下载PDF
大型电站离心泵的节能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霍幼文 潘再兵 汤企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76-81,共6页
针对某电站高扬程离心泵改造项目客户所提出的增加流量扬程、节能增效,而且设备安装尺寸不变的要求,运用UG三维建模及CFD数值模拟技术,对叶片翼型和流场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传统的设计理论和经验,选择合适的方法,从多个方面对设备进行改进... 针对某电站高扬程离心泵改造项目客户所提出的增加流量扬程、节能增效,而且设备安装尺寸不变的要求,运用UG三维建模及CFD数值模拟技术,对叶片翼型和流场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传统的设计理论和经验,选择合适的方法,从多个方面对设备进行改进,比如加大叶轮直径及出口宽度,调整叶轮前盖板及导叶体壳体尺寸,修改叶轮叶片及导叶体叶片的几何形状,以降低水力损失并符合流量扬程要求。通过多次分析及改进,在要求的流量扬程工况点,模拟的水力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最终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产品完全满足客户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节能设计 数值模拟优化 交叉配置
下载PDF
锅炉循环泵的泵壳改型与应力安全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范谊章 左志钢 +2 位作者 刘树红 沙玉俊 徐令君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9-293,共5页
为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采用铸造生产代替锻造生产并且减小半球形压水室内径的措施对一种现有的锅炉循环泵的泵壳进行改型.采用Ansys Mechanical软件,参照ASME标准第Ⅷ-2卷,疲劳计算应用一般迈内尔(Miner)准则和雨流计算法,计算4种泵壳的... 为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采用铸造生产代替锻造生产并且减小半球形压水室内径的措施对一种现有的锅炉循环泵的泵壳进行改型.采用Ansys Mechanical软件,参照ASME标准第Ⅷ-2卷,疲劳计算应用一般迈内尔(Miner)准则和雨流计算法,计算4种泵壳的静态强度使用系数和低循环疲劳使用系数.结果表明:4种泵壳的静态强度使用系数和低循环疲劳使用系数均小于1;内径减小至0.875倍时,最大静态强度使用系数减小了7%,最大低循环疲劳系数减小了84%;壁厚增大至1.375倍时,最大静态强度使用系数减小了16.3%,最大低循环疲劳系数增大了221.4%.说明选用铸造材料代替锻造材料是应力安全的;小内径可提高静态强度性能,并显著提高低循环疲劳性能;大壁厚可显著提高静态强度性能和降低低循环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循环泵 泵壳安全 有限元法 应力分析 铸造
下载PDF
泵与工业4.0
10
作者 Thomas Paulus 《流程工业》 2017年第13期40-41,共2页
工业4.0可以在设备全寿命周期中创造哪些价值?——在工业4.0和数字化的范畴内,企业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尤其是在竞争中缺少个性差异的设备制造领域。在这一领域,数字化就像是一根救命稻草。
关键词 工业 全寿命周期 制造领域 个性差异 数字化 设备
下载PDF
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庞然大物
11
作者 Jens Mielke 《流程工业》 2014年第7期40-41,共2页
两个大型潜水泵泵站在山谷中的墨西哥安家落户,两个泵站的建成保证了墨西哥成千上万的居民不再出现水淹事故。这也是墨西哥排水基础设施的一个跨世纪工程。
关键词 城市污水处理 大型潜水泵 墨西哥 基础设施 泵站
下载PDF
唤醒沉睡的电机技术
12
作者 Christoph P. Pauly 《流程工业》 2015年第8期15-17,共3页
现代化的技术改造唤醒了20世纪30年代的电机技术——每一项技术都只有在合适的时代才能获得成功,有时候仅仅是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例如同步磁阻电机,这种很老的电机技术却能够带来现代化流程泵的驱动技术革命。
关键词 电机技术 同步磁阻电机 技术改造 技术革命 现代化 流程泵
下载PDF
污水处理厂中的大个子
13
作者 Jens Mielke 《流程工业》 2015年第12期30-31,共2页
保证大型潜水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两座配有大型潜水泵的泵站保护着墨西哥城成千上万的居民不再受洪水的困扰,它们是都市排水基础设施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基础设施工程 潜水泵站 大型潜水泵 墨西哥城 可靠运行 组成部分 居民
下载PDF
安全可靠地输送高温介质——新的排气技术提高了流程泵的可靠性
14
作者 Stephan Sylvain Schmitt Lutz Urban 《流程工业》 2012年第5期90-90,92,93,共3页
在很多流程工艺过程中都会用到导热油,正确的温度控制对保障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平衡能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的流程工艺过程中,导热油输送循环过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Etanorm SYT系列流程泵的排气系统Ven Jet申请了专利保护,这一... 在很多流程工艺过程中都会用到导热油,正确的温度控制对保障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平衡能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的流程工艺过程中,导热油输送循环过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Etanorm SYT系列流程泵的排气系统Ven Jet申请了专利保护,这一排气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输送高温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油输送 排气系统 高温介质 安全可靠 流程泵 可靠性 技术 工艺过程
下载PDF
Brachytherapy in cancer cervix: Time to move ahead from point A?
15
作者 Anurita Srivastava Niloy Ranjan Datt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4年第4期764-774,共11页
Brachytherapy form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radiation therapy in cancer cervix. The dose prescription for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 in cancer cervix is based on Tod and Meredith's point A and has been in p... Brachytherapy form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radiation therapy in cancer cervix. The dose prescription for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 in cancer cervix is based on Tod and Meredith's point A and has been in practice since 1938. This was proposed at a time when accessibility to imaging technology and dose computation facilities was limited. The concept has been in practice worldwide fo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and has been the fulcrum of all ICBT treatments, strategies and outcome measures.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can be adapted by all centres practicing ICBT in cancer cervix. However, with the widespread availability of imaging techniques, clinical use of different dose-rates, availability of a host of applicators fabricated with image compatible materials, radiobi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dose equivalence and its impact on tumour and organs at risk; more and more weight is being laid down on individualised image based brachytherapy. Thus, computed tomography, 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 and even 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along with brachytherapy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are being increasingly adopted with promising outcomes. The present article reviews the evolution of dose prescription concepts in ICBT in cancer cervix and brings forward the need for image based brachytherapy to evaluate clinical outcomes. As is evident, a gradual transition from "point" based brachytherapy to "profile" based image guided brachytherapy is gaining widespread acceptance for dose prescription, reporting and outcome evaluation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ICBT in cancer cervi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CER CERVIX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POINT A Image GUIDED BRACHYTHERAPY Computed tomography-guided BRACHYTHERAP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guided BRACHYTHERAPY Ultrasound GUIDED BRACHYTHERAPY
下载PDF
锅炉给水泵经济可靠地运行的先进技术
16
作者 F.迪波尔特 W.霍夫曼 《流体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5,共15页
简要回顾了自50年代以来锅炉给水泵的进展,叙述了给水泵技术发展现状,主要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论述了诸如满足用户要求的给水泵特征、恰到好处的检查和维修概念(包括安装泵、诊断系统)、下采购决心的准则等,电站设计者和用户感兴趣... 简要回顾了自50年代以来锅炉给水泵的进展,叙述了给水泵技术发展现状,主要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论述了诸如满足用户要求的给水泵特征、恰到好处的检查和维修概念(包括安装泵、诊断系统)、下采购决心的准则等,电站设计者和用户感兴趣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给水泵 运行 可靠性 经济性
下载PDF
SPN型污水泵结构的改进
17
作者 王书丽 李秀 刁成杰 《水泵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30,共3页
SPN型污水泵原结构应用至今,性能安全可靠,但随着国内、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原结构的一些弊端凸显。如填料密封存在少量泄漏,污染泵房环境;原轴承结构对装配要求较高,装配的稍许偏差都会引起轴承的发热,泵脚与泵体分离,加工要求高等问... SPN型污水泵原结构应用至今,性能安全可靠,但随着国内、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原结构的一些弊端凸显。如填料密封存在少量泄漏,污染泵房环境;原轴承结构对装配要求较高,装配的稍许偏差都会引起轴承的发热,泵脚与泵体分离,加工要求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对该泵型进行了系统的结构改进,本文详述了具体的改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泵 密封 泄漏 结构改进
下载PDF
双吸离心泵转子动态变形计算分析
18
作者 闵思明 余晓明 《水泵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11,19,共5页
以单级双吸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分析计算叶轮口环间隙处的压降、主轴上的作用力、变形及其影响。与传统设计法的不同在于充分考虑了双吸离心泵蜗壳造成的轴向力,为防止水泵运行过程中因主轴挠度过大而发生叶轮口环磨损或口环咬死现象,在... 以单级双吸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分析计算叶轮口环间隙处的压降、主轴上的作用力、变形及其影响。与传统设计法的不同在于充分考虑了双吸离心泵蜗壳造成的轴向力,为防止水泵运行过程中因主轴挠度过大而发生叶轮口环磨损或口环咬死现象,在兼顾叶轮口环间隙和泵效率的情形下,在泵填料腔前设置水导轴承,并通过主轴挠度和临界转速计算,分析水泵运行状态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吸离心泵 挠度 临界转速 水导轴承 分析
下载PDF
更高效的同步电机——新型同步磁阻电机开创了新的能效标准
19
作者 Daniel Gontermann 《流程工业》 2013年第4期40-41,共2页
KSB公司推出的SuPremE同步磁阻电机在2012年度获得了德国工业奖,在由PROCESS德文杂志举办的创新表彰大会上获得了泵/压缩机领域的创新奖和2012年度PROCESS用户表彰奖。这一电机向我们展示了Sparfuchs传动技术,并在实际的应用中向我... KSB公司推出的SuPremE同步磁阻电机在2012年度获得了德国工业奖,在由PROCESS德文杂志举办的创新表彰大会上获得了泵/压缩机领域的创新奖和2012年度PROCESS用户表彰奖。这一电机向我们展示了Sparfuchs传动技术,并在实际的应用中向我们展示了它的优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磁阻电机 能效标准 同步电机 传动技术 用户表 压缩机 创新
下载PDF
KSB赢得“英国泵行业奖”
20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11年第3期13-13,共1页
2011年3月23日,凯士比集团(KSB)赢得了业内众所向往的“年度环境贡献”奖。在英国考文垂举行的“泵行业奖”颁奖典礼上,凯士比英国有限公司代表凯士比集团接受了英国泵业制造商协会(BPMA)授予的奖项。
关键词 泵行业 英国 颁奖典礼 制造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