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红枣缩果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孙洁 池振江 赵思峰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26-129,共4页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温度、pH值和湿度对新疆地区3株枣缩果病菌Alternariaalternata代表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该病菌的致死中浓度。结果表明:3株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0C,适宜pH...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温度、pH值和湿度对新疆地区3株枣缩果病菌Alternariaalternata代表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该病菌的致死中浓度。结果表明:3株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0C,适宜pH为6~10;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8℃,pH为10,随着湿度增加,3株菌的分生孢子萌发率不断增加,AKS6T-1、KRL34TllL和KS44T14L在空气相对湿度为100%时孢子萌发率均最高,分别为88.33%、95.00%和92.00%。供试的8种杀菌剂中,70%代森锰锌WP对3株A.alternata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0.074、0.098、0.034g/L,故70%代森锰锌WP可作为防治枣缩果病的首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枣缩果病 链格孢菌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下载PDF
寄主植物对双尾新小绥螨运动速率及捕食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燕南 顾佳敏 +2 位作者 陈静 王佩玲 张建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47-1053,共7页
【目的】捕食螨运动速率直接影响其捕食能力。本研究分析了5种寄主植物对捕食螨——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运动速率的影响,旨在探究双尾新小绥螨在不同寄主植物上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捕食能力。【方法】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目的】捕食螨运动速率直接影响其捕食能力。本研究分析了5种寄主植物对捕食螨——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运动速率的影响,旨在探究双尾新小绥螨在不同寄主植物上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捕食能力。【方法】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分析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在菜豆Phaseolus vulgaris、棉花Gossypium hirsutum、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茄子Solanum melongena和黄瓜Cucumis sativus上的运动速度,进一步采用小室观察法比较了寄主植物对双尾新小绥螨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双尾新小绥螨在5种寄主植物上的运动速度依次为:菜豆(0. 62 cm/s)和棉花(0. 60 cm/s)>黄瓜(0. 38 cm/s)和茄子(0. 36 cm/s)>番茄(0. 27 cm/s)。进一步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5种寄主植物上,双尾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捕食量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缓和,其捕食类型均属于HollingⅡ型。双尾新小绥螨在菜豆上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攻击系数(a)最高,为1. 124;在棉花上的处理时间(Th)最短,为0. 059。同时,在菜豆和棉花上的捕食能力较强,a/Th值分别为18. 177和16. 763;而在番茄、茄子和黄瓜上的捕食能力较弱,a/Th值分别为6. 780,6. 537和6. 369。【结论】双尾新小绥螨在棉花和菜豆上的运动速度最快,同时捕食能力也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尾新小绥螨 土耳其斯坦叶螨 寄主植物 运动速率 捕食功能反应
下载PDF
新疆棉田一种新棉铃病害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7
3
作者 焦瑞莲 任毓忠 +2 位作者 李国英 张莉 张国丽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74-481,共8页
【目的】自2015年以来在新疆棉田出现一种与一般烂铃病害症状有明显区别的新棉铃病害,导致僵铃与裂铃,在潮湿的情况下铃面产生橄榄黑色的霉层。明确其病原种类对于该病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自南北疆20个植棉单位采集了38份病... 【目的】自2015年以来在新疆棉田出现一种与一般烂铃病害症状有明显区别的新棉铃病害,导致僵铃与裂铃,在潮湿的情况下铃面产生橄榄黑色的霉层。明确其病原种类对于该病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自南北疆20个植棉单位采集了38份病样,采用常规稀释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对病原进行分离和纯化。然后,依据采样地点、棉花品种和菌落特征选取20个代表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并运用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DNA-ITS)、肌动蛋白(ACT)和翻译延长因子1-α(TEF1-α)的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根据柯赫氏法则,选择其中3个代表性菌株C2、C13和C7的孢子悬浮液接种棉铃,观察并记录其发病情况,并且对病铃进行再分离,观察再分离菌株与接种菌株的异同。【结果】分离得到的菌株都属于枝孢属真菌(Cladosporium),根据其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20个供试菌株中有13个属于C.cladosporioides,4个属于C.velox,3个属于C.limoniforme。3个代表性菌株C2、C13和C7在有伤接种的情况下,发病症状与田间症状相似;无伤接种时发病较晚,病斑扩展也较慢。从病斑处再分离,可分离出接种菌株。【结论】新疆棉田导致僵铃与裂铃这种新棉铃病害的病原菌为3种枝孢菌:C.cladosporioides、C.velox和C.limoniforme,其中C.cladosporioides为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僵铃 裂铃 枝孢属 病原鉴定
下载PDF
4种生物农药对新疆枣果黑斑病的室内及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7
4
作者 池振江 孙洁 +2 位作者 李进 刘多红 赵思峰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15-517,527,共4页
[目的]筛选出适合新疆枣果黑斑病防治的生物农药。[方法]采用室内抑菌和田间喷雾法分别测定4种生物农药对枣果黑斑病菌室内抑菌效果和田间防效,同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4种生物农药对2株枣果黑斑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田间... [目的]筛选出适合新疆枣果黑斑病防治的生物农药。[方法]采用室内抑菌和田间喷雾法分别测定4种生物农药对枣果黑斑病菌室内抑菌效果和田间防效,同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4种生物农药对2株枣果黑斑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田间试验中50亿/g绿色木霉菌粉剂667 mg/L和1亿/mL枯草芽孢杆菌10 g/L对枣果黑斑病的田间防效分别为64.44%和66.67%,对红枣落花的影响最小,药后5 d落花率分别为31.53%和32.28%。[结论]绿色木霉菌667 mg/L和枯草芽孢杆菌10 g/L适用于新疆枣果黑斑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木霉菌粉剂 枯草芽孢杆菌 枣果黑斑病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基于rDNA-ITS和组蛋白3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新疆棉花叶斑病病原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映程 张国丽 +5 位作者 任毓忠 李海强 武刚 李天义 李国英 张莉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2-281,共10页
【目的】明确新疆棉花叶斑病的病原种类。【方法】2016年和2017年在南疆、北疆7个地区30个植棉单位采集典型叶斑病样206份,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并纯化,依据采样时间、采样地点和菌落特征,在南疆、北疆分苗期和生长后期各选取10个代... 【目的】明确新疆棉花叶斑病的病原种类。【方法】2016年和2017年在南疆、北疆7个地区30个植棉单位采集典型叶斑病样206份,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并纯化,依据采样时间、采样地点和菌落特征,在南疆、北疆分苗期和生长后期各选取10个代表性菌株,根据其形态特征,结合r 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组蛋白3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进行鉴定。【结果】北疆苗期(5―6月)棉花叶斑病病原以Alternaria alternata为主,A.tenuissima次之;生长后期(8―9月)棉花叶斑病病原以A.tenuissima为主,A.alternata次之,也分离到A.macrospora。南疆棉花苗期叶斑病病原为A.tenuissima;生长后期棉花叶斑病病原为A.tenuissima和A.macrospora。其中从陆地棉上分离的以A.tenuissima为主,从海岛棉上分离的以A.macrospora为主。【结论】新疆棉花叶斑病病原主要有3种,即A.alternata、A.tenuissima和A.macrospo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叶斑病 病原 ALTERNARIA spp. 内转录间隔区
下载PDF
含苯并咪(噻)唑环的β-咔啉衍生物的合成与杀菌活性(英文) 被引量:5
6
作者 霍新玉 李文斌 +5 位作者 张博雅 陈晓飞 周月婷 张洁 韩小强 代斌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356-3362,共7页
为了寻找结构新颖的活性分子,采用活性结构拼接方法,合成了14个具有β-咔啉和苯并咪唑或者同它的生物电子等排体苯并噻唑连接的新分子,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MS确证.进一步测试了这些化合物对棉花立枯丝核菌、棉花枯萎病原菌、... 为了寻找结构新颖的活性分子,采用活性结构拼接方法,合成了14个具有β-咔啉和苯并咪唑或者同它的生物电子等排体苯并噻唑连接的新分子,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MS确证.进一步测试了这些化合物对棉花立枯丝核菌、棉花枯萎病原菌、葡萄灰霉病原菌、向日葵菌核和油菜菌核的杀菌活性.离体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50μg·m L^(-1)时,多数目标化合物对供试5种病原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但活性均不高.其中β-咔啉环9位为乙基、苄基、3-氯苄基的苯并咪唑衍生物(4a、4c和4e)对向日葵菌核有较高抑制率,而1-苯并咪唑-9-乙基-β-咔啉(4a)、1-苯并咪唑-9-丁基-β-咔啉(4b)、1-苯并咪唑-9-苄基-β-咔啉(4c)、1-苯并咪唑-9-(2,3,4,5,6-五氟苄基)-β-咔啉(4f)、1-苯并噻唑-9-(3-氯苄基)-β-咔啉(5e)和1-苯并噻唑-9-(2,3,4,5,6-五氟苄基)-β-咔啉(5f)则对油菜菌核表现出令人满意的抗菌活性.其中化合物4c对大多数的测试菌株表现出广谱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咔啉 苯并咪唑 苯并噻唑 杀菌活性
原文传递
土壤中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的定量检测 被引量:5
7
作者 罗舒文 刘龙 +2 位作者 刘政 任毓忠 李国英 《新疆农垦科技》 2018年第3期20-22,共3页
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新疆棉花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大丽轮枝菌产生的微菌核是造成黄萎病的初侵染来源和主要的存活结构。本试验通过运用选择性培养基定量检测棉田土壤中棉花黄萎病菌的微菌核的量,探明棉花黄萎病菌在不同时期... 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新疆棉花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大丽轮枝菌产生的微菌核是造成黄萎病的初侵染来源和主要的存活结构。本试验通过运用选择性培养基定量检测棉田土壤中棉花黄萎病菌的微菌核的量,探明棉花黄萎病菌在不同时期土壤中的动态变化过程及主要分布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棉田土壤中黄萎病菌微菌核主要存在于0~40 cm的耕作层中,土壤中微菌核的数量与棉花的生长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苗期土壤中的微菌核数量相对较低,从蕾期开始逐渐增加,到花铃期和吐絮期数量达到最高值。微菌核在棉田耕作层中的垂直分布并不均匀,土壤中微菌核的季节变化与田间棉花黄萎病病害发生趋势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大丽轮枝菌 微菌核 选择性培养基 黄萎病菌
下载PDF
北疆棉区棉花黄萎病菌培养性状及致病力分化 被引量:5
8
作者 蔡梦杭 徐灿 +2 位作者 刘启 俞燕 黄家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3-103,共11页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棉区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类型、培养特性及致病力分化。【方法】从北疆主要植棉区采集棉花黄萎病病株,利用大丽轮枝菌特异引物VDS-F/VDS-R、落叶型菌系特异性引物D1/D2、非落叶型菌系特异性引物ND1/ND2对所有分离的...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棉区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类型、培养特性及致病力分化。【方法】从北疆主要植棉区采集棉花黄萎病病株,利用大丽轮枝菌特异引物VDS-F/VDS-R、落叶型菌系特异性引物D1/D2、非落叶型菌系特异性引物ND1/ND2对所有分离的菌株进行检测;根据落叶型和非落叶型菌株在单个条田中所占的比例对田间地块进行分析;选取18个代表菌株对其在PDA上的培养特性及对棉花的致病力分析。【结果】从北疆棉田病株上分离到644个大丽轮枝菌菌株,67.5%的菌株为落叶型菌系,27.8%为非落叶型菌系,4.7%菌株不能归类,供试菌株的致病类型存在分化,其中以落叶型菌系为主要致病类型。对田间地块进行分析,单一落叶型菌株发生的地块最多,其次是落叶型和非落叶型菌株混合发生地块,田间以落叶型菌株为优势菌株的地块占70.1%,落叶型菌系为田间地块的主要致病类型。18个代表性菌株形成菌核型、菌丝型和中间型3种菌落类型,菌核型为主要的培养类型,并进一步分化形成3种不同的类型。对棉花感病品种的致病力进行测定,落叶型菌株引起的病指普遍高于非落叶型菌株引起的病指,非落叶型菌株中也有病指很高的菌株,北疆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分化。【结论】北疆棉田采集的棉花黄萎病菌,其致病类型、培养特性及致病力均存在明显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致病类型 培养特性 致病力
下载PDF
新疆榆树黄萎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5
9
作者 岳永亮 任毓忠 +2 位作者 张莉 金恭玺 李国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1-253,共3页
2013年以来,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榆树苗上,出现了一种病害,可导致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枯死,剖茎检查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茎组织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孢纯培养菌株;通过常规纸钵撕底蘸根法对其进行致病... 2013年以来,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榆树苗上,出现了一种病害,可导致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枯死,剖茎检查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茎组织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孢纯培养菌株;通过常规纸钵撕底蘸根法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用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都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一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的rDNA-ITS序列与中国棉花黄萎病菌(V.dahliae)的ITS序列(登录号EU 835817.1)相似性达99.0%,故将引起新疆榆树黄萎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大丽轮枝菌(V.dahli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树 黄萎病 病原鉴定
下载PDF
放线菌KN37菌株代谢物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 被引量:5
10
作者 邵胜楠 张安琪 +1 位作者 巴尔那·库马尔 张国强 《热带生物学报》 2019年第3期258-263,共6页
采用离体和活体试验,研究KN37菌株代谢物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并利用分子手段对KN37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放线菌KN37菌株代谢物可强烈抑制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对细菌性斑点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 采用离体和活体试验,研究KN37菌株代谢物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并利用分子手段对KN37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放线菌KN37菌株代谢物可强烈抑制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对细菌性斑点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达到90%以上,且对葡萄灰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由此可见,放线菌KN37菌株代谢物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灰霉病 灰葡萄孢 微生物源农药 菌株代谢物
下载PDF
新疆焉耆垦区辣椒病毒病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明 何丽 +2 位作者 曹小蕾 杨梅 赵思峰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21-124,共4页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21团制干辣椒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时定点系统调查的方法,研究新疆焉耆垦区辣椒病毒病发生规律以及气候条件、蚜虫等因素对辣椒病毒病发生的影响,同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对辣椒病毒病有良好防效的药剂...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21团制干辣椒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时定点系统调查的方法,研究新疆焉耆垦区辣椒病毒病发生规律以及气候条件、蚜虫等因素对辣椒病毒病发生的影响,同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对辣椒病毒病有良好防效的药剂。结果表明:辣椒病毒病发生初期为5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病毒病的快速发展期,8月上旬至9月下旬为发生高峰期;平均气温在20~25℃时利于病毒病的发生,在发病率快速增加期降雨量增加会抑制蚜虫数量从而抑制病毒病,但累计降雨量与病毒病发生呈正相关;蚜虫发生高峰期与发病率快速增加期基本吻合,蚜虫是焉耆垦区辣椒病毒病的重要传播介体;在病毒病发生初期喷施6%低聚糖素水剂400倍液,第2次喷药2周后防效可达到80.16%,且不产生药害,防效明显高于其它3种药剂,可推荐使用于辣椒病毒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辣椒病毒病 发生规律 防治药剂
原文传递
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夏红飞 陈志荣 +2 位作者 宾毅 高峰 黄家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5期618-624,共7页
为了研究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微菌核形成相关基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微菌核形态观察、重量测定及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测定,对不同温度、光照、营养及寄主根系诱导条件下,棉花大丽轮枝菌V592菌株微菌核的形成进行了... 为了研究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微菌核形成相关基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微菌核形态观察、重量测定及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测定,对不同温度、光照、营养及寄主根系诱导条件下,棉花大丽轮枝菌V592菌株微菌核的形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PDA为基质,26℃比22℃更有利于微菌核形成;连续黑暗的条件比自然光及连续光照更有利于微菌核形成;营养丰富的全营养PDA培养基比半营养PDA及水琼脂平板更有利于微菌核形成;棉花根系及其提取物对微菌核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通过q RT-PCR对7个微菌核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温度、光照及营养条件改变后12 h,7个基因在26℃时的表达量明显高于22℃时的表达量,6个基因在黑暗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连续光照条件下的表达量,6个基因在全营养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营养缺乏的培养基中的表达量,表明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产量与温度、光照和营养条件改变后12 h各基因的表达量密切相关。而寄主根系对微菌核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在12 h时有短暂的抑制作用,但是48 h后各基因不断被诱导表达。以上结果表明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产量与微菌核形成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微菌核 影响因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不同致病力棉花黄萎病菌乙烯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婷 张博森 +2 位作者 刘启 徐灿 黄家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共6页
为了分析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乙烯合成与致病力的关系,本研究以棉花黄萎病菌落叶型强致病力菌株V592和非落叶型弱致病力菌株V774为研究对象,分别将2个菌株于非诱导查氏培养液中和添加棉花根提取物的诱导查氏培养液... 为了分析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乙烯合成与致病力的关系,本研究以棉花黄萎病菌落叶型强致病力菌株V592和非落叶型弱致病力菌株V774为研究对象,分别将2个菌株于非诱导查氏培养液中和添加棉花根提取物的诱导查氏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对其乙烯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qRT-PCR分析大丽轮枝菌中6个与乙烯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强、弱致病力菌株均能产生乙烯,强致病力菌株产生的乙烯含量明显高于弱致病力菌株,且强致病力菌株合成乙烯的能力受寄主根诱导后明显加强。非诱导条件下4个基因在强、弱致病力菌株中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在诱导条件下6个基因在强、弱致病力菌株中的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P<0.05)。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是造成强、弱致病力菌株乙烯含量不同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致病力 乙烯 生物合成 基因的表达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菌VdSge1基因的敲除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云 孟佩 +2 位作者 张婷 黄家风 高峰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6-353,共8页
为了明确棉花黄萎病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VdSge1基因功能,本研究利用基因同源重组原理,通过构建敲除载体,对棉花黄萎病菌落叶型强致病力菌株V592的VdSge1基因进行了敲除,获得了4个目标基因敲除的突变体;以野生型... 为了明确棉花黄萎病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VdSge1基因功能,本研究利用基因同源重组原理,通过构建敲除载体,对棉花黄萎病菌落叶型强致病力菌株V592的VdSge1基因进行了敲除,获得了4个目标基因敲除的突变体;以野生型菌株V592为对照,通过对敲除突变体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突变体的菌落生长速度、产孢量明显高于野生型,并且丧失对棉花的致病性。利用q RT-PCR对其他基因在突变体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dSge1基因敲除后,VMK1、VGB和VdGARP1的表达量随之下降,而VDH1和PevD1的表达却明显上升。由此说明,VdSge1基因与大丽轮枝菌的菌落生长速度、产孢量及致病性密切相关,并且可以影响其他一些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大丽轮枝菌 VdSge1基因 基因敲除 基因功能
下载PDF
石河子市区大花金鸡菊白粉病病原鉴定及发病规律 被引量:3
15
作者 海艳 李妍 +2 位作者 方治豪 王凯涛 任毓忠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72-2078,共7页
【目的】研究新疆石河子地区大花金鸡菊白粉病的病原种类,逐步摸清其发病规律。【方法】采用显微形态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病原进行鉴定,并系统调查病害的季节流行动态。【结果】金鸡菊白粉病菌分生孢子大小为24.4~34.2μm×1... 【目的】研究新疆石河子地区大花金鸡菊白粉病的病原种类,逐步摸清其发病规律。【方法】采用显微形态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病原进行鉴定,并系统调查病害的季节流行动态。【结果】金鸡菊白粉病菌分生孢子大小为24.4~34.2μm×14.6~22.0μm,以2~4个分生孢子串生在分生孢子梗上,闭囊壳球形,直径平均为115.1μm,闭囊壳内单子囊,子囊椭圆形、无色且有柄,大小为68.3~131.7μm×56.1~80.5μm,子囊内8个子囊孢子,大小为14.6~26.8μm×12.2~21.7μm,附属丝菌丝状。根据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563 bp)建立发育树,其与Podosphaera fusca(登录号KM225763、JX546297、KR049083和MF476989)聚在1个进化支上,且序列同源性99.0%以上。【结论】棕丝单囊壳(Podosphaera fusca)为石河子市区大花金鸡菊白粉病的病原菌,且该病害在石河子地区4月中上旬始发,6月中下旬达到发病高峰期,7月初开始进入衰退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金鸡菊 白粉病 病原鉴定 棕丝单囊壳属
下载PDF
放线菌LG-9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活性及防效测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明 穆凯热姆·阿卜来提 +1 位作者 刘政 王晓东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7-153,共7页
为了研究放线菌LG-9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作用,本文使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放线菌LG-9发酵液对黄萎病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拮抗菌LG-9发酵粗提液5倍稀释液对棉花黄萎菌... 为了研究放线菌LG-9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作用,本文使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放线菌LG-9发酵液对黄萎病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拮抗菌LG-9发酵粗提液5倍稀释液对棉花黄萎菌菌落生长抑制率最大,为76.77%,产孢抑制率为84.35%,孢子萌发抑制率为80.00%;发酵粗提液5倍稀释液处理诱导棉花黄萎病菌抗氧化相关酶酶活降低和丙二醛(MDA)含量上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 LG-9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培养滤液3次灌根处理,对棉花黄萎病的田间防效达到49.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菌 放线菌 抑菌活性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新疆棉田僵铃和裂铃发生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国英 焦瑞莲 +3 位作者 任毓忠 张莉 武刚 刘政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24-1733,共10页
【目的】研究新疆棉田僵铃和裂铃发生原因,为新疆棉田僵铃和裂铃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调查田间症状,研究花蓟马和棉蚜为害情况,比较其发生与以往烂铃病害的区别。采用尼龙纱网罩接虫法,观察花蓟马和棉蚜的危害症状;在新疆南北疆... 【目的】研究新疆棉田僵铃和裂铃发生原因,为新疆棉田僵铃和裂铃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调查田间症状,研究花蓟马和棉蚜为害情况,比较其发生与以往烂铃病害的区别。采用尼龙纱网罩接虫法,观察花蓟马和棉蚜的危害症状;在新疆南北疆棉区分别采集僵铃与裂铃病样,对病原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调查分析棉蚜危害和僵铃与裂铃发生的关系。【结果】棉铃表面产生锈褐色斑纹主要是花蓟马危害造成;单纯棉蚜为害并不直接产生僵铃和裂铃症状,但其所产生的伤口和分泌物会诱发一些弱寄生菌如枝孢属真菌(Cladosporium spp.)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等的感染,是造成黑色和黑褐色或橄榄绿色僵铃和裂铃的主要原因。【结论】花蓟马是造成新疆棉田铃面产生锈色斑纹主要原因;棉蚜的单纯为害虽不直接形成黑色僵铃和裂铃,但其为害及其所产生的伤口和分泌物可明显诱发一些弱寄生菌:如链格孢菌(Arternaria spp.)和枝孢菌(Cladosporium spp.)的侵染和繁殖,导致发生僵铃和裂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僵铃 裂铃 花蓟马 棉蚜 病原 鉴定
下载PDF
不同碳氮比对棉花黄萎病菌主要生物学性状及致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俞燕 蔡梦杭 +1 位作者 徐灿 黄家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4-92,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碳氮比(C/N)营养条件对棉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主要生物学性状及致病力的影响。为调整碳氮比例减少大丽轮枝菌的为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不同致病类型的2个大丽轮枝菌菌株在不同碳氮比的培养... 【目的】研究不同碳氮比(C/N)营养条件对棉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主要生物学性状及致病力的影响。为调整碳氮比例减少大丽轮枝菌的为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不同致病类型的2个大丽轮枝菌菌株在不同碳氮比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测定大丽轮枝菌的微菌核形成、产孢量、菌丝量、孢子萌发率及致病力。【结果】不同碳氮比营养条件明显影响大丽轮枝菌落叶型菌株微菌核的形成,在低碳氮比(25∶1~30∶1)中形成的微菌核明显多于在高碳氮比(45∶1~50∶1)中形成的微菌核。25∶1的碳氮比最有利于大丽轮枝菌产孢和菌丝生长,碳氮比高于35∶1大丽轮枝菌产孢量和菌丝生长量明显减少。40∶1的碳氮比最有利于大丽轮枝菌的孢子萌发。在感病品种上,25∶1的碳氮比最有利于大丽轮枝菌致病,碳氮比高于35∶1大丽轮枝菌致病力明显减弱;只有35∶1的碳氮比才有利于大丽轮枝菌致病,过高或过低的碳氮比都不利于大丽轮枝菌致病。【结论】不同碳氮比营养条件对两种不同致病类型大丽轮枝菌的生长、繁殖及致病力都有影响,低碳氮比(25∶1)有利于大丽轮枝菌的菌核形成、分生孢子产生和菌丝生长,在感病品种上表现出较强致病性;高碳氮比(高于40∶1)不利于大丽轮枝菌生长、繁殖和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碳氮比 生物学性状 致病力
下载PDF
新疆绿豆黄萎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岳永亮 任毓忠 +3 位作者 张莉 金恭玺 王成成 李国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77-1480,共4页
【目的】自2013年以来,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和142团良种连田间的绿豆上,常出现一种叶片褪绿,变黄,萎蔫,后期枯死的病害,剖秆检查其维管束变成褐色,查明其病原种类并鉴定。【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组织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 【目的】自2013年以来,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和142团良种连田间的绿豆上,常出现一种叶片褪绿,变黄,萎蔫,后期枯死的病害,剖秆检查其维管束变成褐色,查明其病原种类并鉴定。【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组织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孢纯培养菌株,通过常规纸钵撕底沾根法接种明确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经常规形态学鉴定,该菌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都与报道的大丽轮枝菌一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的同源性与中国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 m dahliae(登录号EU835817.1)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9.58%。故将其鉴定为V.dahliae。【结论】在石河子地区绿豆上所发生的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维管束变色,后期枯死的病害是由大丽轮枝菌所引起的绿豆黄萎病。黄萎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在黄萎病重病田轮作倒茬时不要种植绿豆,以免引起毁灭性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黄萎病 病原鉴定
下载PDF
新疆棉田土壤黄萎病菌致病类型和微菌核定量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灿 刘启 +2 位作者 蔡梦杭 高峰 黄家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4-741,共8页
为了明确新疆棉田土壤中黄萎病菌的致病类型及微菌核密度,本研究经重组巢氏PCR建立了双重巢氏PCR,以落叶型黄萎病菌菌株V592和非落叶型黄萎病菌菌株I6的混合DNA为模板,对其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了分析,检测了新疆棉田208份土壤样品的... 为了明确新疆棉田土壤中黄萎病菌的致病类型及微菌核密度,本研究经重组巢氏PCR建立了双重巢氏PCR,以落叶型黄萎病菌菌株V592和非落叶型黄萎病菌菌株I6的混合DNA为模板,对其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了分析,检测了新疆棉田208份土壤样品的黄萎病菌致病类型。基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建立Ct值与大丽轮枝菌拷贝数及Ct值与微菌核相关性的标准曲线,获得大丽轮枝菌拷贝数和菌核数的关系,定量测定了棉田土壤中黄萎病菌的种群密度。检测结果显示,双重巢氏PCR可同时检测棉花黄萎病菌的落叶型和非落叶型菌系,灵敏度比普通PCR至少提高了104倍。落叶型菌系占供试土样的98.6%,非落叶型菌系占供试土样的38.9%,且非落叶型菌系几乎都与落叶型菌系混合发生,表明落叶型菌系是棉田土壤中的优势致病类型。拷贝数(y)与微菌核(x)之间的线性关系为y=11.54x。不同地块、不同植棉区土壤带菌量均存在差异,阿克苏棉田土壤中微菌核密度最高,塔城的微菌核密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菌 棉田土壤 致病型 菌核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