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客家山歌的文化生态保护对策初探 被引量:4
1
作者 廖小凤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25-28,共4页
客家是中华民族一支独特的民系,作为客家民系重要文化遗产的客家山歌引人注目、具有代表性。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虽多样化,但客家山歌仍处于濒危状态,客家山歌的振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时代课题,更是一个战略发展研究课题。注重客家山歌与... 客家是中华民族一支独特的民系,作为客家民系重要文化遗产的客家山歌引人注目、具有代表性。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虽多样化,但客家山歌仍处于濒危状态,客家山歌的振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时代课题,更是一个战略发展研究课题。注重客家山歌与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间的联系,将客家山歌纳入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强化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之间的关联性,确定保护重点,加强项目保护,加强政策研究,建立保障机制,将客家山歌进行综合性研究、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山歌 文化生态
下载PDF
论客家山歌的和谐之美 被引量:4
2
作者 廖小凤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9-342,共4页
客家山歌,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自唐代起,唱出了一千多年的历史,闽粤台湾,湘赣川滇,都可以听到耳熟能详的客家山歌的旋律。它以那难以名状的奥妙留给人们一种特殊的美感享受。客家山歌作为客家人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关键词 客家人 山歌 和谐 《诗经》 艺术形式
下载PDF
全域旅游视野下非遗保护传承实践——以江西龙南客家山歌为重点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廖小凤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94-98,共5页
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客家山歌在客家人的生产生活中独具魅力,但传统农耕环境的改变已致濒危境地。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客家山歌通过走进导游课堂、进美丽乡村、走进景区、走进博物馆、... 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客家山歌在客家人的生产生活中独具魅力,但传统农耕环境的改变已致濒危境地。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客家山歌通过走进导游课堂、进美丽乡村、走进景区、走进博物馆、走进民俗活动、融入重大节庆等方式合理利用,客家山歌将焕发新的活力,对客家旅游业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客家山歌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 客家文化 客家山歌
下载PDF
玉石岩摩崖题刻之形成及其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廖光瑀 《南方文物》 1984年第2期74-77,共4页
龙南县玉石岩及其摩崖石刻,在《全国名胜大辞典》中已有记载。其岩生态玲珑,“洞壑天成,尤称胜境”;加之历代名人题刻甚多,自成壮观,因而遐迩闻名。 玉石岩位于县城北面,离城约八华里,在桃江冲积平原的边缘,红土台地之上。岩为石灰岩,... 龙南县玉石岩及其摩崖石刻,在《全国名胜大辞典》中已有记载。其岩生态玲珑,“洞壑天成,尤称胜境”;加之历代名人题刻甚多,自成壮观,因而遐迩闻名。 玉石岩位于县城北面,离城约八华里,在桃江冲积平原的边缘,红土台地之上。岩为石灰岩,高出海拨约300米,中间凹陷而分为东西两部分,均有洞穴。东岩称上岩,西岩称下岩。据县志称,上岩洞内原有庵堂,并有石质雕像,因烧石灰所毁,已荡然无存;惟下岩得天独厚,岩洞基本完好;其中石刻,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除少数遭到破坏之外,其余幸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石岩 题刻 摩崖石刻 上岩 离城 历代名人 左参政 赣州卫 七言律诗 池仲容
下载PDF
试论杨村过山溜及其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廖小凤 涂跃辉 《老区建设》 2008年第14期33-34,共2页
"过山溜"是客家山歌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历史条件下的人文地理与经济政治等原因,"过山溜"又成为了绽放着异常风采的奇葩。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过山溜"也包含着艺术品所应具备的艺术价值、历史价... "过山溜"是客家山歌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历史条件下的人文地理与经济政治等原因,"过山溜"又成为了绽放着异常风采的奇葩。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过山溜"也包含着艺术品所应具备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且它们之间在相辅相成的基础上,又都相对具有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山溜 历史 艺术 价值
下载PDF
和谐文化视角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策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廖小凤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3-145,共3页
当下空前的社会变革给社会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呈现出诸多的矛盾,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不相适应,应以和谐文化建设的若干措施来破解农村文化建设难题。
关键词 和谐文化 农村文化 对策
下载PDF
试析民族传统节日的群众文化活动
7
作者 戴文 《艺术科技》 2019年第23期57-58,共2页
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每到传统节日,群众都会开展与节日主题相符的文化活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是五千年文明的发扬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在我国群众文化活动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基于此,在今天也依然可以承袭... 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每到传统节日,群众都会开展与节日主题相符的文化活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是五千年文明的发扬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在我国群众文化活动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基于此,在今天也依然可以承袭祖先的传统节日,并以此为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这不仅推动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在一程度上也促进了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节日 群众文化 文化活动
下载PDF
陈嘉庚民族文化观及当代价值初探
8
作者 叶焰菁 廖小凤 《老区建设》 2015年第2期15-17,共3页
著名爱国华侨领袖、华侨实业家陈嘉庚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跨时代的伟人,他集政治、思想、社会、经济、文教诸项成就之大成,具有崇高精神和高贵品质。陈嘉庚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与优秀民族文化,他的文化理念融汇到他的企业经营与办学... 著名爱国华侨领袖、华侨实业家陈嘉庚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跨时代的伟人,他集政治、思想、社会、经济、文教诸项成就之大成,具有崇高精神和高贵品质。陈嘉庚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与优秀民族文化,他的文化理念融汇到他的企业经营与办学兴教实践中,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及深刻的内涵,对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保护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嘉庚 民族文化 传统文化
下载PDF
龙南县出土三件石矛
9
作者 廖光瑀 《南方文物》 1984年第2期20-,共1页
一九八二年文物大普查中,龙南县玉岩、关西、夹湖、汶龙、桃江等公社,发现了商周或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石器,这些石器以夹湖公社出土的三件石矛最为重要。 这三件石矛,色泽青灰,质地坚硬。式样相同,形似石(石族),呈三角形。体铤分明,... 一九八二年文物大普查中,龙南县玉岩、关西、夹湖、汶龙、桃江等公社,发现了商周或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石器,这些石器以夹湖公社出土的三件石矛最为重要。 这三件石矛,色泽青灰,质地坚硬。式样相同,形似石(石族),呈三角形。体铤分明,两刃锋利,宛如梭标。三矛大小不同,最大的一件长14、叶宽4.5、厚2厘米;另二件较小,长12、叶宽3.2、厚1厘米。据发现人反映,此石矛是在夹湖公社花树大队网形岗的一处台地上发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矛 叶宽 网形 商周 玉岩 一九 花树 石碾 古文化遗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