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企合作模式下理工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韩健勇 赵悦 +1 位作者 陈阳 贾鹏蛟 《高等建筑教育》 2024年第1期50-57,共8页
在科技强国的新时代背景下,持续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十分必要,因此,校企合作模式成为高校与企业间构建的新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具有产教深化融合的重要意义。文章针对理工类高校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点,阐述了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 在科技强国的新时代背景下,持续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十分必要,因此,校企合作模式成为高校与企业间构建的新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具有产教深化融合的重要意义。文章针对理工类高校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点,阐述了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以山东建筑大学第二课堂制度为例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特征与改进方向,介绍了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多元主体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路径。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教育培养方式改革,学校创新创业平台得到多元化发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升,多元主体校企合作双创模式初见成效。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分析和实践探索将为理工类高校双创教育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理工类高校 创新创业 评价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 西洋参抗衰老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范伟 沈川琳 +8 位作者 张轩铭 杜兴硕 展文 孙晨 靳梦 李晓彬 张思晨 孙博通 何秋霞 《山东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42-50,共9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联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西洋参抗衰老的潜在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利用斑马鱼衰老模型评价西洋参的抗衰老活性;使用数据库筛选出西洋参活性成分及其与抗衰老相关的潜在靶点,并绘制蛋白互作网络(PPI),筛选核心靶点;对核心... 基于网络药理学联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西洋参抗衰老的潜在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利用斑马鱼衰老模型评价西洋参的抗衰老活性;使用数据库筛选出西洋参活性成分及其与抗衰老相关的潜在靶点,并绘制蛋白互作网络(PPI),筛选核心靶点;对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验证。SA-β-Gal染色结果表明西洋参具有显著的抗衰老活性。数据库筛选出西洋参活性成分11个,抗衰老的潜在核心靶点AKT1、STAT3、JUN等53个。GO和KEGG分析的结果显示西洋参的抗衰老作用可能涉及对外源刺激的反应、凋亡过程负向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有效成分polyacetylene PQ-2和PQ-2与关键靶点结合紧密,AKT1和HRAS与多种成分结合紧密。西洋参可能通过polyacetylene PQ-2和PQ-2等多种成分作用于AKT1、HRAS、MAPK1等多个靶点,进而通过调节内分泌抵抗、ErbB信号通路等多条通路发挥抗衰老作用,为西洋参在抗衰老应用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 抗衰老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斑马鱼模型
下载PDF
大学-政府共建式新型研发机构制度创业中的概念化机制——以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迟考勋 袭著燕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4-143,共10页
新型研发机构是打通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通路”的重要力量,当前研究注重刻画其结构与运行机制,对如何构建这种结构与机制问题的理解甚少。基于制度创业理论,以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例,深入分析大学-政府共建式新型研发机构制度创业... 新型研发机构是打通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通路”的重要力量,当前研究注重刻画其结构与运行机制,对如何构建这种结构与机制问题的理解甚少。基于制度创业理论,以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例,深入分析大学-政府共建式新型研发机构制度创业中的概念化机制。研究发现,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在保持组织独立性及明确主次参与者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政策保障”与“技术积累”相互促进的概念化活动策略,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据此有效协调政府与业务合作者的利益诉求,驱动自身制度化发展。研究结论完善了新型研发机构的理论研究框架,对国内区域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具有重要启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政府共建 新型研发机构 制度创业 概念化机制 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
下载PDF
斑马鱼早期胚胎血细胞分布特征
4
作者 秦思师 何秋霞 +4 位作者 刘艳松 金瑶波 王丽娟 尤锋 谭训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93,共9页
斑马鱼是研究动物发育生物学的模式生物,被用于研究血管血液疾病的机制及相关病理特征。为了解斑马鱼早期胚胎血液循环情况,本文收集斑马鱼受精卵并培育至孵化,在不同时间节点利用定量PCR分析血细胞、血管及血红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斑马鱼是研究动物发育生物学的模式生物,被用于研究血管血液疾病的机制及相关病理特征。为了解斑马鱼早期胚胎血液循环情况,本文收集斑马鱼受精卵并培育至孵化,在不同时间节点利用定量PCR分析血细胞、血管及血红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同时,使用邻联茴香胺对血红蛋白进行染色,并对染色胚胎进行组织切片,利用解剖镜和显微镜进行观察和拍照;将基因表达与血红蛋白染色分布相对应分析斑马鱼早期胚胎不同时期血液系统发育情况。定量PCR结果显示受精后12 h,原始造血开始,受精后24 h,血管开始形成,72 h之前斑马鱼血液循环系统已基本发育完全;而通过染色观察有一定的滞后,在斑马鱼胚胎受精后30 h才可以观察到血红蛋白在卵黄囊中出现,受精后48 h可在心脏观察到红细胞,此时通过切片可以在躯干和体节中发现红细胞;通过切片还可以在72 h胚胎的脑部发现红细胞;受精后96 h斑马鱼胚胎血液循环基本发育成熟。本研究不仅仅从基因水平及蛋白水平对应描述了血管及血细胞(红细胞为主)的发育过程及分布特征,也为通过简单检测方法分析血液相关疾病的病理及毒理特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胚胎 血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