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曲康唑治疗孢子丝菌病的临床和实验室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尤刚 于淞 +6 位作者 谢珍珍 张美莲 李晓杰 柳曦光 关熙峰 杨发枝 柴力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60-361,共2页
为了正确评价伊曲康唑治疗孢子丝菌病的疗效,我们于1994年7~9月期间在黑龙江省孢子丝菌病高发地区使用伊曲康唑治疗13例孢子丝菌病,现就临床疗效、真菌学、组织病理和电镜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病例和方法1.病例选择:全部病例为农村患... 为了正确评价伊曲康唑治疗孢子丝菌病的疗效,我们于1994年7~9月期间在黑龙江省孢子丝菌病高发地区使用伊曲康唑治疗13例孢子丝菌病,现就临床疗效、真菌学、组织病理和电镜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病例和方法1.病例选择:全部病例为农村患者,均经临床和真菌学检查确诊。伊曲康唑组选病情较重,皮损多发,固定型皮损面积较大者,计13例,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1~10岁4例,31~40岁3例,41~50岁3例,51岁以上3例;病程1~12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丝菌病 药物疗法 伊曲康唑
原文传递
性病门诊患者中泌尿生殖系病原体感染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莉莉 焦鹤龄 +1 位作者 朱长林 张毅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1996年第4期5-7,共3页
本文对265泌尿生殖系感染的现患病人进行分析,以了解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单一病原体感染构成比高低依次为淋球菌(487%)、沙眼衣原体(3834%)、解脲支原体(1295%);混合感染占病例总数的... 本文对265泌尿生殖系感染的现患病人进行分析,以了解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单一病原体感染构成比高低依次为淋球菌(487%)、沙眼衣原体(3834%)、解脲支原体(1295%);混合感染占病例总数的2461%,其中淋球菌与解脲支原体混合感染的比例最高(6984%);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性别构成比无明显区别,而淋球菌感染的性别构成比是男性高于女性。在性病防制中,非淋菌性尿道炎。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淋球菌 衣原体 支原体
下载PDF
自制HMC琼脂分离淋球菌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马佳毓 韩淑兰 +3 位作者 李绍贤 杨佳林 韩成芳 李志文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1年第5期395-396,共2页
本文参考NYC琼脂配方,研制的HMC琼脂,对淋球菌分离培养效果和GBEC琼脂相差无几,且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可以推广。
关键词 淋球菌 HMC琼脂
下载PDF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IL-8及GM-CSF的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田静 谢欣 +1 位作者 周毅成 孙丽梅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12期846-848,共3页
目的:研究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白介素8(IL-8)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L-8和GM-CSF的水平并与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正常人群进行比较,进一步探... 目的:研究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白介素8(IL-8)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L-8和GM-CSF的水平并与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正常人群进行比较,进一步探讨IL-8和GM-CSF与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结果: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组皮损处IL-8水平和GM-CSF水平与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二者浓度呈正相关(R=0.896,P≤0.05)。结论:IL-8和GM-CSF可能与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白介素8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介素8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检测
5
作者 田静 周毅成 +2 位作者 郑淑云 孙丽梅 谢欣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50-551,共2页
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GPP)是银屑病中的重症类型,以全身反复发生无菌性脓疱伴发热为其特点。虽然发病率很低,仅为银屑病的1%左右,但有时可危及生命。患者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发现.表皮内有较大的海绵状脓疱,
关键词 银屑病 脓疱性 泛发性 白介素8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尖锐湿疣的治疗与护理
6
作者 侯丽 周莉莉 嵩丽玲 《黑龙江医学》 1999年第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治疗 护理体会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性生活 门诊 患者 通过性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小棘苔藓35例
7
作者 秦晓娟 《皮肤病与性病》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73-73,共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小棘苔藓35例秦晓娟(黑龙江省皮肤性病防治研究所皮肤科150001)我们用中药苍术内服与西药0.05%维甲酸软膏外用治疗儿童小棘苔藓3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共35例患儿,...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小棘苔藓35例秦晓娟(黑龙江省皮肤性病防治研究所皮肤科150001)我们用中药苍术内服与西药0.05%维甲酸软膏外用治疗儿童小棘苔藓3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共35例患儿,其中男28例,女7例,年龄最小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儿童 小棘苔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