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脑梗死后半暗带区细胞骨架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戚基萍 王德生 +2 位作者 段淑荣 赵晶 马广玉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2年第6期323-325,共3页
目的 探讨人脑梗死后半暗带区细胞骨架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10例脑梗死后的尸检脑标本,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微管相关蛋白(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凋亡相关蛋白(Bcl—2),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脑... 目的 探讨人脑梗死后半暗带区细胞骨架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10例脑梗死后的尸检脑标本,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微管相关蛋白(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凋亡相关蛋白(Bcl—2),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脑梗死后以梗死灶为中心,按照组织损伤程度由内到外分为4个区(0~3区),其中2区为半暗带区;MAP—2在0区表达消失,1区和2区表达明显增强,3区表达正常;GFAP在0区和1区表达很少,2区和3区随缺血时间延长表达迅速持续升高;BCl—2在0区和1区表达很少,2区和3区表达显著。结论 人脑梗死后涉及细胞骨架改变和细胞凋亡的发生,两者呈正相关。对此过程中涉及到的因素进行干预,可能改变脑卒中的进程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半暗带区 细胞骨架 细胞凋亡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应用苯巴比妥治疗中国农村地区2455例癫癎患者效果评估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文志 吴建中 +6 位作者 戴秀英 王太平 杨斌 马广玉 袁成林 洪震 赵东海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297-1300,共4页
目的探讨在我国农村社区人群中,利用乡村医生负责治疗管理惊厥型癫患者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和穆棱县、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和青铜峡市两个县、山西晋城市泽州县、河南焦作市武陟县、江苏扬州市邗江县、上海市... 目的探讨在我国农村社区人群中,利用乡村医生负责治疗管理惊厥型癫患者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和穆棱县、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和青铜峡市两个县、山西晋城市泽州县、河南焦作市武陟县、江苏扬州市邗江县、上海市金山区等6省8个县开展癫防治研究。由经过短期培训的乡卫生院医生负责筛查惊厥型癫患者,经神经科医师核查确诊,符合入选标准者进入治疗管理组。乡卫生院医生按规定方案使用苯巴比妥治疗、定期随访和管理患者。结果6个省示范区在2002—2004年2年半的时间内共有2455例惊厥型癫患者进入观察组接受苯巴比妥治疗。其中347例(26·2%)在开始治疗后2年内无发作,415例(31·3%)发作次数较入组前减少75%以上。无变化和加重者约占21%;在开始服药的前3个月中,有困倦嗜睡、头晕等轻度不良反应者占26·1%,中度不良反应占3·7%,重度为0·3%。6个省总样本中共有597例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先后退组,占入组病例总数的24·3%。结论研究表明,经过短期培训的乡卫生院医生可以担负起治疗管理农村地区癫患者的任务。苯巴比妥治疗惊厥型癫癎发作效果良好,且少见严重不良反应。示范项目取得的经验适宜向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和条件近似的发展中国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巴比妥 癫癎 干预性研究 乡村医生
原文传递
胫骨高位截骨术和腓骨近端截骨术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方面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于国兴 马遇伯 李妍妍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7期65-68,共4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临床上使用胫骨高位截骨和腓骨近端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案进行分析,并评价其各自临床效果,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Pub 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全文数据库...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临床上使用胫骨高位截骨和腓骨近端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案进行分析,并评价其各自临床效果,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Pub 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全文数据库等,检索2011~2016年国内、外发表的胫骨高位截骨和腓骨近端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相关随机和半随机对照文献,应用Rev Man 5.3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篇,13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同质性(P=0.71>0.05),Meta分析结果显示胫骨高位截骨和腓骨近端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优良率方面无明显临床效果差异[OR=0.59,95%CI(0.19,1.91),P>0.05]。结论胫骨高位截骨和腓骨近端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术后随访,发现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高位截骨 腓骨近端截骨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META分析
下载PDF
研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孙睿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10期242-243,共2页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以药物阿米替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药...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以药物阿米替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药物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且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症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 阿米替林 帕金森 抑郁 效果
下载PDF
阿普唑仑联合天麻素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郭宇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9期90-91,共2页
目的观察阿普唑仑联合天麻素治疗神经衰弱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90例神经衰弱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天麻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 目的观察阿普唑仑联合天麻素治疗神经衰弱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90例神经衰弱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天麻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显著(P <0.05);(2)观察组SAS、SDS以及PSQI评分分别为(36.5±2.3)分、(30.7±1.5)分、(7.1±0.8)分;对照组分别为(51.0±3.4)分、(46.8±2.6)分、(10.3±1.4)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阿普唑仑联合天麻素治疗神经衰弱效果显著,有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衰弱 阿普唑仑 天麻素 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4
6
作者 郭宇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8期133-134,共2页
目的 :比较用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这些患者均使用维生素B12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 目的 :比较用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这些患者均使用维生素B12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奥卡西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其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的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 :与用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相比,用奥卡西平治疗该病的效果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克西平 卡马西平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额叶癫痫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郭宇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6期69-70,共2页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额叶癫痫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额叶癫痫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额叶癫痫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额叶癫痫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癫痫发作次数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额叶癫痫效果显著,不仅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另外还可改善神经电生理功能,缓解了脑损伤程度,且用药安全性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叶癫痫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 临床疗效 脑损伤 神经电生理功能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 被引量:4
8
作者 夏晓慧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23期81-83,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rt-P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rt-P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NIHSS评分以及ADL评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治疗 NIHSS评分 ADL评分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患者动脉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郭宇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4期137-138,共2页
目的 :探讨使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其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为对照组患者... 目的 :探讨使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其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其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的面积。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的面积均小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使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血栓的效果显著,可恢复其部分神经功能,减小其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的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钙 脑血栓 动脉斑块
下载PDF
氟桂利嗪和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夏晓慧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3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尼莫地平和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偏头痛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为两组患者均使用氟桂利嗪进行治... 目的:探讨使用尼莫地平和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偏头痛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为两组患者均使用氟桂利嗪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偏头痛发作的频率、偏头痛发作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偏头痛发作的频率及偏头痛发作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使用尼莫地平和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显著,可降低其偏头痛发作的频率及偏头痛发作时的疼痛程度,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尼莫地平 氟桂利嗪
下载PDF
评价他克莫司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睿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8期238-239,共2页
目的评价他克莫司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全身型MG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以他克莫司进行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的总有效率及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 目的评价他克莫司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全身型MG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以他克莫司进行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的总有效率及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他克莫司治疗全身型MG临床效果显著,其中患者的1、3、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2%、90%与92%。治疗过程中,血糖升高、白细胞减少与头晕是患者最主要的不良反应。结论他克莫司治疗全身型MG效果显著,但在治疗过程中需加强对患者的监测,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糖、脂蛋白、血尿酸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洪涛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2007年第11X期243-244,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心脑血管病变已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很重要,尤其是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对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危险因素的研...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心脑血管病变已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很重要,尤其是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对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危险因素的研究在国内外已越来越受到重视。除已经明确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因素之外,近年来,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尿酸血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患者 脂蛋白 血尿酸 心脑血管病变 致动脉粥样硬化 高同型半胱氨酸 血糖
下载PDF
用醒脑静和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效果探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晓慧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7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讨用醒脑静和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A组与B组。为A组患者使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在此基... 目的:探讨用醒脑静和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A组与B组。为A组患者使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B组患者加用醒脑静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脑电图的指标、治疗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其脑电图的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更低,P <0.05。结论:用醒脑静对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 卡马西平 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
下载PDF
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全军 张建宁 +3 位作者 王志涛 李妍妍 康春生 浦佩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21-526,共6页
目的研究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等不同组织细胞多向分化的潜能。方法从SD大鼠股骨骨髓中获得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后1∶2传代,传至第5代后分为普通传代培养组、神经细胞诱导组、成骨细胞诱导组和脂肪细胞诱导组。倒置相... 目的研究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等不同组织细胞多向分化的潜能。方法从SD大鼠股骨骨髓中获得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后1∶2传代,传至第5代后分为普通传代培养组、神经细胞诱导组、成骨细胞诱导组和脂肪细胞诱导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情况、形态变化以及矿化结节和脂肪细胞的形成;流式细胞检测第5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CD90、CD31、CD34、CD4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普通传代培养组和神经细胞诱导组细胞巢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神经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贴壁生长,细胞扩增至第5代时形态趋于一致,呈梭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99.83%)、CD44(99.77%)、CD90(99.86%)均呈阳性表达,CD31(0.83%)、CD34(1.78%)、CD45(2.90%)无表达。在体外,普通传代培养细胞仅巢蛋白呈阳性表达;由神经细胞诱导的细胞巢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均呈阳性表达,且形态类似神经细胞;由成骨细胞诱导的细胞质内可见矿化结节形成;由脂肪细胞诱导的细胞质内出现多个猩红色呈簇状的脂肪滴。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易于提取、纯化和扩增,可于体外自发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蛋白,并可通过诱导向神经细胞、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而且可能具有自发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细胞 脂细胞 成骨细胞 神经元 细胞分化
下载PDF
依达拉奉与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晓慧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8期85-86,共2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利用抽签法,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2例AIS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丁苯酞治疗...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利用抽签法,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2例AIS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等。结果 (1)观察组hs-CRP、TNF-α、以及IL-8等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总有效率、NIHSS评分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AIS效果理想,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依达拉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炎性因子水平 神经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急性铅染毒老年大鼠脂质过氧化作用
16
作者 黄志宝 石永萍 +9 位作者 张慧 靳革 崔新宇 荣胜忠 尹永奎 谷红梅 崔新刚 陈莹莹 金秀东 李淼晶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180-182,186,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铅染毒老年大鼠脑组织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40只雄性Wistar老年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予以25、50、100mg/kg醋酸铅染毒,隔日染毒1次,连续3次,对照组予以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染毒后对... 目的观察急性铅染毒老年大鼠脑组织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40只雄性Wistar老年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予以25、50、100mg/kg醋酸铅染毒,隔日染毒1次,连续3次,对照组予以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染毒后对大鼠行为、体重及血浆、脑匀浆丙二醛(MDA)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体重明显下降(P〈0.05),血铅水平明显升高(P〈0.05),铅染毒老年大鼠易激惹、多动。与对照组比较,各铅染毒组血浆MDA和T—SOD及脑组织匀浆MDA有随着铅染毒剂量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其中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血浆MDA、T—SOD和脑匀浆MDA明显增高(P〈0.05),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脑匀浆T—SOD活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铅染毒能够影响老年大鼠的行为,呈现激惹、多动等症状;急性铅染毒能提高老年大鼠脂质过氧化水平,并可代偿性提高机体T—SOD活性,确定铅染毒对老年大鼠神经系统具有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中毒 脂质过氧化 血铅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合并发热的临床诊治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非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7期72-73,共2页
目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intraeerebralhemorrhage,简称HIH)患者并发症发热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及处理,提高HIH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132例HIH并发症发热的病因及救治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HIH并发症发热... 目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intraeerebralhemorrhage,简称HIH)患者并发症发热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及处理,提高HIH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132例HIH并发症发热的病因及救治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HIH并发症发热病人抢救成功,24例病人死亡,抢救成功率81.8%。结论:合理及时处理并发症,可提高HIH并发症发热病人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并发癌 发热
下载PDF
112例无症状性脑梗死临床诊疗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非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3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112例SCI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SCI好发于50~70岁,临床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灶直径在0.4~1....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112例SCI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SCI好发于50~70岁,临床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灶直径在0.4~1.6cm。腔隙性脑梗死106例(94.64%),大病灶性脑梗死6例(5.36%);病灶位于内囊52例,基底节30例,放射冠区14例,丘脑6例,脑干6例。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36例(32.14%),糖尿病、高脂血症36例(32.14%),冠心病、心房颤动10例(8.93%)。结论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均为SCI的危险因素。SCI无明确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确诊依赖于影像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45例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9
作者 苏畅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1期105-105,9,共2页
目的以临床病历分析为基础,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住院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45例和稳定性脑梗死患者45例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进展性脑梗死的多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例数明显高于稳定性... 目的以临床病历分析为基础,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住院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45例和稳定性脑梗死患者45例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进展性脑梗死的多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例数明显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组,血脂、血管狭窄、血糖也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血脂、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感染、消化道出血、忧虑,精神紧张等也是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糖尿病伴脑梗死的联合用药治疗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分析
20
作者 李艳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5期137-137,139,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伴脑梗死的联合用药治疗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伴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单一用药治疗,联合用药组则采取联合用药治疗。比较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糖尿病伴脑梗死的联合用药治疗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伴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单一用药治疗,联合用药组则采取联合用药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联合用药组糖尿病伴脑梗死控制率、血糖达标时间、神经功能改善50%时间、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相比较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伴脑梗死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伴脑梗死 联合用药治疗 血管内皮功能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