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升麻性味的考证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苏阳
李静
+8 位作者
李珊珊
任文晨
高悦
吴伦
匡海学
王秋红
杨炳友
程根宏
闫静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64-2867,共4页
通过检索大量古籍文献与现代临床资料,系统理清升麻性味理论的演变历程,确认不同时期、不同医家对性味理论的认识,比较分析其认识差距的内涵和形成根源,深化对中药性味的理解。升麻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甘、平"至2015年...
通过检索大量古籍文献与现代临床资料,系统理清升麻性味理论的演变历程,确认不同时期、不同医家对性味理论的认识,比较分析其认识差距的内涵和形成根源,深化对中药性味的理解。升麻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甘、平"至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的"辛、微甘,平、微寒",经历了由"单味"到"复合药味"的发展演变过程。随着中药性味理论由萌芽到完善的发展过程,标定性味的原则由"一药一味一性"到"一药多味(少数为一味)一性",由"根据药物的真实滋味、结合五行及藏象理论、三品和功效而定"到"主要根据药物的功效而定"转变,本质上反映了人们对药物的功效认识发生了变化,是随着中药功效的变化而变化的自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性理论
性味理论
升麻
性
味
中药
原文传递
题名
升麻性味的考证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苏阳
李静
李珊珊
任文晨
高悦
吴伦
匡海学
王秋红
杨炳友
程根宏
闫静
机构
黑龙江
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黑龙江省
医疗
评价
管理中心
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微生物与免疫遗传学院
黑龙江
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化学教研室
黑龙江
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无机化学教研室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64-2867,共4页
基金
黑龙江省人社厅留学回国人员资助项目(No.2018383)
黑龙江省教育厅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项目(No.UNPYSCT-2016207)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创新人才(学术带头人)项目(No.201877)。
文摘
通过检索大量古籍文献与现代临床资料,系统理清升麻性味理论的演变历程,确认不同时期、不同医家对性味理论的认识,比较分析其认识差距的内涵和形成根源,深化对中药性味的理解。升麻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甘、平"至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的"辛、微甘,平、微寒",经历了由"单味"到"复合药味"的发展演变过程。随着中药性味理论由萌芽到完善的发展过程,标定性味的原则由"一药一味一性"到"一药多味(少数为一味)一性",由"根据药物的真实滋味、结合五行及藏象理论、三品和功效而定"到"主要根据药物的功效而定"转变,本质上反映了人们对药物的功效认识发生了变化,是随着中药功效的变化而变化的自然结果。
关键词
药性理论
性味理论
升麻
性
味
中药
Keywords
Medicinal theory
Nature and flavour theory
Rhizoma Cimicifugae
Nature
Flavour
Chinese herbs
分类号
R285.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升麻性味的考证研究
苏阳
李静
李珊珊
任文晨
高悦
吴伦
匡海学
王秋红
杨炳友
程根宏
闫静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