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
作者 雷锐 李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12期1757-175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与影响因素。方法:以抽查模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中随机抽出200例作为观察对象,以随访形式来统计患者术后1年的心脏不良事件的具体发生情况,并结合其临床资...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与影响因素。方法:以抽查模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中随机抽出200例作为观察对象,以随访形式来统计患者术后1年的心脏不良事件的具体发生情况,并结合其临床资料对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果:200例行PCI治疗患者术后共出现心绞痛复发症状9例(4.50%)、非致死性心肌梗死8例(4.00%)、严重心律失常12例(6.00%)、心源性死亡7例(3.50%)及充血性心力衰竭3例(1.50%),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50%;影响因素主要为存在吸烟史、家族病史(高血压、心肌梗死、糖尿病)、支架数目≥3支、病变血管支数≥3支及血脂异常等。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生活不规律、家族病史遗传及心脏支架过多等都是导致其术后引发心脏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应给予干预,最大限度上控制患者病发的相关影响因素,降低其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脏不良事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心梗后左心衰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志 雷锐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第7期1031-1033,共3页
目的:对某院收治心梗后左心衰患者运用多巴胺联合硝普钠进行治疗,探究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用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某院共收治心梗后左心衰需进行治疗的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表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目的:对某院收治心梗后左心衰患者运用多巴胺联合硝普钠进行治疗,探究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用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某院共收治心梗后左心衰需进行治疗的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表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过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28%)显著优于对照组(74.2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情况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情况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中对心梗后左心衰患者运用多巴胺联合硝普钠进行治疗,能够在不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前提下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联合硝普钠 左心衰 心肌梗死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风险评估
3
作者 王东君 张春岩 +2 位作者 晁祥嵩 李志 王兴权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胆囊炎严重程度分级和不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肝硬化合并急性胆囊炎(AC)患者手术风险。方法2021年2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92例肝硬化合并AC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LC)治疗。术前采用《东京指南(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胆囊炎严重程度分级和不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肝硬化合并急性胆囊炎(AC)患者手术风险。方法2021年2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92例肝硬化合并AC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LC)治疗。术前采用《东京指南(2018年)》评估胆囊炎严重程度,其中Ⅰ级55例,Ⅱ级/Ⅲ级37例。常规计算MELD评分,其中低危组64例,中高危组28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手术风险的因素。结果各组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Ⅲ级患者手术时间为(88.8±11.8)min,显著长于Ⅰ级患者【(77.1±10.4)min,P<0.05】,术中出血量和腹腔引流量分别为(91.4±18.7)mL和(339.7±40.7)mL,显著大于Ⅰ级患者【分别为(79.5±12.2)mL和(285.9±36.4)mL,P<0.05】,而低危与中高危MELD评分患者手术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级/Ⅲ级患者术后感染、出血和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7.0%,显著高于Ⅰ级患者的7.3%(P<0.05),中高危MELD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显著高于低危患者的9.4%(P<0.05);以中转开腹以及术后发生并发症为手术风险组(n=18),结果风险组胆囊炎Ⅱ级/Ⅲ级和MELD评分为中高危比例分别为61.1%和55.6%,显著高于非风险组的35.1%和24.3%(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胆囊炎Ⅱ级/Ⅲ级和MELD评分为中高危是肝硬化合并AC患者LC手术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评估胆囊炎严重程度分级和MELD评分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评估LC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AC患者的风险而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肝硬化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胆囊炎分级 终末期肝病模型 治疗
下载PDF
NSTE-ACS患者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双抗血小板治疗的2年追踪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桂霞 李大鹏 +2 位作者 王环宇 张明亮 李志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672-674,678,共4页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脉支架置入术(PCI)治疗后应用替格瑞洛双抗血小板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5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NSTE-ACS并行PCI...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脉支架置入术(PCI)治疗后应用替格瑞洛双抗血小板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5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NSTE-ACS并行PCI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256)和对照组(n=244)。观察组术后给予替格瑞洛双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生化指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不良反应及2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肌酐(Cr)、LVEF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Cr、LVEF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和24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MACE发生率、总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3%(29/256),对照组为14.75%(36/24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96,P〉0.05)。【结论】替格瑞洛对NSTE-ACS患者PCI术后血小板聚集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具有起效快,药效稳定并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可降低远期MACE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治疗应用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雷锐 李志 《医学信息》 2018年第8期94-95,98,共3页
目的对我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分析,了解分析各类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今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治疗及术后恢复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6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共收治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感... 目的对我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分析,了解分析各类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今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治疗及术后恢复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6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共收治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例特征,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统计学结果显示,80例患有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当中,75例存在基础性心脏疾病(93.75%),患者具体临床特征如下,发热温度≥39℃,患病时间范围77 d^89 d,血清白蛋白≤30 g/l,血红蛋白含量≤90 g/L,患者不同程度存在胸痛或者胸闷的症状。心脏功能,病原菌类型以及患者术后营养水平均是术后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多伴随患有基础性心脏疾病,心脏功能,病原菌类型以及患者术后营养水平均是术后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分析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及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雷锐 李志 《医学信息》 2018年第14期150-151,共2页
目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联合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及替罗非班进行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共收到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40例,按照患者随机数字表... 目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联合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及替罗非班进行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共收到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40例,按照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仅用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后,观察组TIMI值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取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较为有效,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延迟PCI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估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志 雷锐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第8期1109-1111,共3页
目的:对某院运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进行评估总结,探究该方法治疗的具体应用效果,为今后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共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 目的:对某院运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进行评估总结,探究该方法治疗的具体应用效果,为今后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共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0例,将患者分为延迟组(运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溶栓组(先溶栓,后进行PCI治疗)各35例,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治疗前后IRA及TIMI,并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IRA均有显著变化,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IRA,并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TIMI分级情况,并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及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运用延迟PCI治疗能够让患者发生梗死的相关动脉得到疏通,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梗死后心绞痛以及心源性死亡等方面,该治疗方法与先溶栓后进行PCI比较,并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急诊PCI 溶栓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下载PDF
经皮桡动脉入路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立敏 田园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2期1842-1843,共2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采取经皮桡动脉入路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经皮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观察组经桡...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采取经皮桡动脉入路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经皮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观察组经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两组穿刺至球囊打开时间、造影剂使用剂量、X线曝光时间、手术总时长、手术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经皮股动脉入路PCI治疗,经皮桡动脉入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更高,并发症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桡动脉入路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溶栓治疗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郑丽梅 张明亮 +1 位作者 张桂霞 李婷婷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87-289,31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8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实验组给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8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实验组给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溶栓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溶栓治疗2h后,实验组的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为89.58%,对照组为68.00%,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能提高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 溶栓
下载PDF
急诊PCI和静脉溶栓对3小时内急性心梗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大鹏 苏大宇 +2 位作者 张桂霞 翁志远 殷实 《职业与健康》 CAS 2011年第5期589-590,共2页
目的探讨发病3 h内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l)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尿激酶)疗法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入选68例发病3 h以内STEMI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急诊PCI组与静脉溶栓组。观察急诊PCI组、静脉溶栓组... 目的探讨发病3 h内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l)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尿激酶)疗法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入选68例发病3 h以内STEMI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急诊PCI组与静脉溶栓组。观察急诊PCI组、静脉溶栓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的QTd变化,同时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诊PCI组QTd从术前的(78.2±10.8)ms降至术后的(39.7±6.16)ms(P<0.01),静脉溶栓组QTd从由溶栓前的(77.9±10.3)ms降至溶栓后的(43.6±7.1)ms(P<0.01)。两者治疗后进行对比QT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发病3 h内STE-MI患者急诊PCI降低QTd优于静脉溶栓疗法。急诊PCI术后QTd缩短更显著,表明急诊PCI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静脉溶栓疗法
原文传递
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及药物干预的影响
11
作者 李艳丽 杨连峰 +7 位作者 金军英 孙淑梅 宁国贤 张英萍 王建华 纪东华 毛红岩 刘丽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450-45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 cy)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并应用药物干预,观察药物对血浆H cy水平的影响。方法:87例ACS患者及97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对照组),均在住院第二日晨采集静脉血检测H 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 cy)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并应用药物干预,观察药物对血浆H cy水平的影响。方法:87例ACS患者及97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对照组),均在住院第二日晨采集静脉血检测H 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第三日起给予ACS组高H cy患者口服叶酸、维生素B6,观察用药后4周、8周的血浆H cy变化。结果:ACS组H cy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对照组),P<0.01;而两组的TC、TG、HDL-C、LDL-C水平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4周ACS组36例(44.45%)患者H cy水平下降至正常,8周后ACS组患者H cy水平全部降至正常。结论:ACS患者的H cy与血脂水平并不相关,是独立于传统危险因素之外的又一主要危险因素,应用叶酸、维生素B6治疗,H cy可于8周后全部降至正常水平,可用于ACS的一级预防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半胱氨酸 冠状动脉疾病 叶酸 维生素B6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的疗效
12
作者 卢冬雪 何琦 《上海医药》 CAS 2021年第19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心脏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心脏康复训练结合EEC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心脏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心脏康复训练结合EEC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运动耐量和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低于对照组;达到运动终点时间、6 min内最大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康复训练结合EECP治疗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康复训练 增强型体外反搏 冠心病 心功能不全 运动耐量
下载PDF
肺动脉瓣上倒“U”法消融在RVOT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13
作者 卢冬雪 刘彬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8期1305-1306,共2页
目的:分析右心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肺动脉瓣上倒"U"法消融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2月收治的62例RVOT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31例。常规组接传统... 目的:分析右心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肺动脉瓣上倒"U"法消融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2月收治的62例RVOT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31例。常规组接传统的射频消融法治疗,治疗组接受肺动脉瓣倒"U"消融法治疗。将两组治疗后的成功率、再次消融率、再次倒"U"法消融率、放电次数、达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与常规组相比,治疗组的成功率明显高(P<0.05),再次消融率、再次倒"U"法消融率明显低(P<0.05),放电次数明显少(P<0.05),达效时间明显短(P<0.05)。结论:肺动脉瓣上倒"U"法消融法在RVOT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效提高了成功率,且手术的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U”法 肺动脉瓣 室性心律失常 RVOT 射频消融 成功率
下载PDF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14
作者 张桂霞 魏淑环 +3 位作者 郑丽梅 张立敏 王立恒 朱小丹 《医学新知》 CAS 2018年第A01期661-661,共1页
目的 观察并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和社区义诊筛查的H型高血压患者5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人数各264例,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分别给予马来... 目的 观察并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和社区义诊筛查的H型高血压患者5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人数各264例,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分别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及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水平、Hcy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H型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高血压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临床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