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钼酸铋基光催化剂在能源和环境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冬慧 王宇鸿 +2 位作者 阿米尔·扎达 曲阳 井立强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中英俄文)》 2023年第3期1-14,共14页
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消除有害污染物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因其利用可持续的太阳能资源和环境友好等特点成为极具潜力的环境治理技术。钼酸铋(Bi_(2)MoO_(6))作为一种窄禁带半导体光催化剂,由于其结... 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消除有害污染物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因其利用可持续的太阳能资源和环境友好等特点成为极具潜力的环境治理技术。钼酸铋(Bi_(2)MoO_(6))作为一种窄禁带半导体光催化剂,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和可调性而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但传统Bi_(2)MoO_(6)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Bi_(2)MoO_(6)较差的电荷分离能力和较弱的还原能力等。构建异质结是促进Bi_(2)MoO_(6)电荷分离和提高其还原能力的有效策略。从提高Bi_(2)MoO_(6)光催化活性的角度,对Bi_(2)MoO_(6)的结构、合成方法及其在能源转化和环境净化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对异质结/同质结增强Bi_(2)MoO_(6)电荷分离能力的改进策略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最后,对Bi_(2)MoO_(6)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酸铋 电荷分离 光催化 异质结 同质结
下载PDF
Cs的覆盖度对Cs/石墨烯的结构稳定性和场发射性能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靳磊 付宏刚 +1 位作者 谢颖 于海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6-451,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Cs以不同覆盖度吸附在石墨烯表面时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和场发射性能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单原子Cs吸附在石墨烯表面的碳六元环的中心位置时系统的能量最低。随着Cs的覆盖度增加,碱金属Cs与石墨烯之间的吸附作...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Cs以不同覆盖度吸附在石墨烯表面时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和场发射性能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单原子Cs吸附在石墨烯表面的碳六元环的中心位置时系统的能量最低。随着Cs的覆盖度增加,碱金属Cs与石墨烯之间的吸附作用逐渐增强,(4×4)R 0°和(2×2)R 0°结构是稳定的。由于碱金属Cs的修饰作用,Cs/石墨烯体系的功函明显下降,且随着碱金属Cs的覆盖度增大,系统的功函逐渐减小。态密度的计算结果表明功函的下降主要与Cs和石墨烯之间的电子转移有关。随着覆盖度的增大,石墨烯的电子态逐渐向低能方向移动,系统的费米能级升高并导致材料的功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场发射 密度泛函
下载PDF
Ag/mSiO2空心微球的制备及SERS标记性能
3
作者 任志宇 李忠涛 +3 位作者 杜世超 吴君 孔令俊 付宏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41-1545,共5页
以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经过原位还原和种子生长过程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包覆银(Ag)纳米粒子;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导向下实现介孔二氧化硅(mSiO2)可控包覆,去除模板得到Ag/mSiO2空心微球.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 以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经过原位还原和种子生长过程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包覆银(Ag)纳米粒子;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导向下实现介孔二氧化硅(mSiO2)可控包覆,去除模板得到Ag/mSiO2空心微球.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氮气吸附-脱附分析结果表明,SiO2壳层厚度约为20 nm,介孔孔径为2.1 nm,孔道分布均匀.进一步利用虹吸作用使对巯基苯胺(4-ATP)分子进入微球内与Ag粒子结合,构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标记材料.SERS测试结果表明,该标记材料检测限达到10-7mol/L,SERS增强因子达到3.7×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空心微球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标记
下载PDF
铜掺杂与氮化碳复合氧化锌材料结构和二氧化氮气体传感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娟 肖华敏 +2 位作者 谢丁 郭元茹 潘清江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93-1499,共7页
氮氧化物已引发环境污染和危害人类健康等诸多问题.然而,氧化锌基传感器件在监测时存在响应和恢复时间长、核心材料和传感反应过程中间体结构不明确、传感机制不清楚等缺点.为应对这些挑战,采用了全电子密度泛函理论探索铜掺杂氧化锌(... 氮氧化物已引发环境污染和危害人类健康等诸多问题.然而,氧化锌基传感器件在监测时存在响应和恢复时间长、核心材料和传感反应过程中间体结构不明确、传感机制不清楚等缺点.为应对这些挑战,采用了全电子密度泛函理论探索铜掺杂氧化锌(标记为ZOC)及其复合物材料的结构和对NO_(2)的传感反应;计算了复合物ZOC/CN和ZOC/Gr,并与纯ZnO进行对比,其中CN和Gr分别代表二维材料石墨型氮化碳和石墨烯.计算显示, ZOC具有Cu-Zn杂核双金属活性吸附位点;铜的引入增大了金属成分对最前线占据轨道贡献,使得ZOC可同时通过Cu/Zn-O供体作用和反馈供体作用吸附NO_(2);其吸附自由能相比ZnO增大0.27 eV.这很好地解释了铜掺杂氧化锌有更快NO_(2)响应时间的实验结果.进一步复合CN能够提高NO_(2)传感性能:ZOC/CN具有最大的NO_(2)吸附能、很小的吸附第二个NO_(2)上坡能(决速步)和较大的硝酸盐生成能.通过电子结构、反应能和界面相互作用计算,揭示了传感NO_(2)的反应机制.本工作为理解金属掺杂和材料复合等合成策略以及筛选有潜质敏感材料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基敏感材料 金属掺杂与二维材料复合 Cu-Zn双金属活性位点 热力学反应与界面性质 传感机制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原文传递
近红外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常鹏 韩春苗 许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2-77,共16页
近红外有机发光材料与器件在信息安全、光纤通信、生物成像、医学诊断等重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几年,基于热激发延迟荧光、局域电荷转移杂化态、发光自由基的双重态激子发光等机理,电致发光过程中激子的利用率已达到100%,大幅... 近红外有机发光材料与器件在信息安全、光纤通信、生物成像、医学诊断等重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几年,基于热激发延迟荧光、局域电荷转移杂化态、发光自由基的双重态激子发光等机理,电致发光过程中激子的利用率已达到100%,大幅提高了近红外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本文综述了近红外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根据不同的发光机理对材料进行了分类,对各类发光机理及材料与器件的性能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电致发光 热激发延迟荧光 局域电荷转移杂化态 发光自由基
下载PDF
二价双核铀聚吡咯配合物结构设计和铀-铀多重键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方园 曲宁 +3 位作者 吴群燕 张红星 石伟群 潘清江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7-463,共7页
经三十余年努力,二价铀溶液化学于近年取得突破性进展,Evans和Meyer等成功获得两个可通过X-ray晶体衍射表征结构的有机金属铀(Ⅱ)配合物.为进一步拓展U~Ⅱ配合物化学和探索可能存在的金属多重键,设计双核配合物[(U~Ⅱ)_2(L)](L为八齿氮... 经三十余年努力,二价铀溶液化学于近年取得突破性进展,Evans和Meyer等成功获得两个可通过X-ray晶体衍射表征结构的有机金属铀(Ⅱ)配合物.为进一步拓展U~Ⅱ配合物化学和探索可能存在的金属多重键,设计双核配合物[(U~Ⅱ)_2(L)](L为八齿氮供体低聚吡咯大环四价阴离子),并使用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优化其可能的电子自旋态异构体结构和计算相关性质.结果表明,[(U~Ⅱ)_2(L)]具有三重态基态,其电子组态为π~4σ~2δ~2;U(5f)原子轨道对高占据分子轨道有重要贡献;它的U—U键长为2.33?、Mayer键级为3.89和对应的伸缩振动频率为259 cm^(–1),被指认为U—U弱四重键.这一结论与QTAIM(quantum theory of atoms in molecule)的U—U键临界点处的电子/能量密度拓扑分析结果相一致.与不同氧化态铀同类物[(U^m)_2(L)]^(n+)(m=ⅡI,n=2;m=IV,n=4)比较显示,随着铀氧化态增大,U—U距离增长、键级变小、伸缩振动频率变小,金属铀电子自旋密度与常规预期值的差值(?SU)增大;结合分子轨道和QTAIM参数分析,发现金属氧化态可以调控配体和金属轨道能级匹配程度和改变金属-金属多重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UⅡ聚吡咯配合物 电子结构 铀-铀多重键 QTAIM拓扑分析 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
原文传递
NaLuF_4∶Yb^(3+),Er^(3+)微米晶的制备及上转换发光 被引量:3
7
作者 姚秀伟 王国凤 +1 位作者 李莹 张继森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19-1323,共5页
采用EDTA辅助法合成了NaLuF4∶Yb3+,Er3+微米晶,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样品NaLuF4为六角相。研究了初始反应溶液的pH值对NaLuF4∶Yb3+,Er3+微米晶的组分、形貌和荧光性质的影响。在980 nm光激发下,... 采用EDTA辅助法合成了NaLuF4∶Yb3+,Er3+微米晶,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样品NaLuF4为六角相。研究了初始反应溶液的pH值对NaLuF4∶Yb3+,Er3+微米晶的组分、形貌和荧光性质的影响。在980 nm光激发下,观察到了4G11/2→4I15/2、2H9/2→4I15/2、2H11/2→4I15/2、4S3/2→4I15/2和4F9/2→4I15/2发射,荧光强度比I(2H11/2/4S3/2→4I15/2)/I(4F9/2→4I15/2)和I(4G11/2/2H9/2→4I15/2)/I(2H11/2/4S3/2→4I15/2)随着pH值的变化而变化。研究了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LuF4∶Yb3+ Er3+ 微米晶 上转换发光
下载PDF
聚吡咯铀酰氧-酰亚胺配合物结构、振动光谱和基团交换反应的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思魏 钟宇曦 +2 位作者 郭元茹 张红星 潘清江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3-688,共6页
铀酰氧-酰亚胺混合型配合物的合成为热力学稳定、动力学惰性铀酰(UO22+)和等电子体系铀酰亚胺(U(NR)22+)研究建立了纽带.使用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计算"Pacman"结构配合物[(THF)(OUVIE)(A2L)](E=O、NH、NMe和NPh;A=H和Li;L为八... 铀酰氧-酰亚胺混合型配合物的合成为热力学稳定、动力学惰性铀酰(UO22+)和等电子体系铀酰亚胺(U(NR)22+)研究建立了纽带.使用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计算"Pacman"结构配合物[(THF)(OUVIE)(A2L)](E=O、NH、NMe和NPh;A=H和Li;L为八齿氮供体低聚吡咯大环配体).优化得到U=O/U=N距离与实验值符合;键级和电子结构分析显示U=Oexo/U=N有部分三重键特征;由于受Li离子扰动,U=Oendo强度则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计算表明O=U=NH和O=U=O成键相近,均具有对称和反对称伸缩振动频率,而取代基Me和Ph耦合作用使得U=N—C吸收峰出现在高频区域.酰氧和酰亚胺基团交换反应计算发现独特Pacman结构配合物的反应能相对五角双锥型配合物的有所降低,其中=O与=NMe交换反应最易实现;A离子变换不但能调控配合物结构和特征振动谱,还可降低基团交换反应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吡咯铀酰氧-酰亚胺配合物 红外振动光谱 电子结构 基团交换反应 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
原文传递
三(芳氧基)芳烃络合低价锕系离子的结构和还原性质理论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之策 田佳楠 +2 位作者 才洪雪 李丽 潘清江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96-1101,共6页
由于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和独特的反应性,低价锕系配合物已得到广泛关注.目前,实验中得到的可分离、晶体结构确定的+2锕系元素配合物少之又少.本工作通过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探索了低价[AnL]z(An=Ac^Pu;L=[(Me,MeAr OH)3Ar]3–;z=0和-1)... 由于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和独特的反应性,低价锕系配合物已得到广泛关注.目前,实验中得到的可分离、晶体结构确定的+2锕系元素配合物少之又少.本工作通过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探索了低价[AnL]z(An=Ac^Pu;L=[(Me,MeAr OH)3Ar]3–;z=0和-1)的结构和氧化还原性质.计算发现,在[AnL]→[AnL]–还原过程中An-CAr和An-Arcent距离缩短,这是由于还原电子进入到An和Ar共享区域,增强了δ(An-Ar)成键作用所致.还原时,配合物[AcL]和[ThL]的Ar基团捕获了大部分还原电子,而Pa^Pu配合物的则更多地定域在金属周围.因此,还原产物中Ac和Th仍为+3,而Pa^Pu则为+2、具有5fn电子组态.得到的还原电势值随着Ac^Pu整体呈上升趋势,在U和Np处出现相对Pa和Pu的低点.这一趋势与电子亲和能和An-CAr/Arcent距离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An-Ar)型低价锕系配合物 三(芳氧基)芳烃配体 电子结构 氧化还原性质 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