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流域尺度的黄河水生态补偿机制 被引量:31
1
作者 杨玉霞 闫莉 +3 位作者 韩艳利 王瑞玲 高龙 赵钟楠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23,45,共7页
分析黄河流域水生态补偿实践现状,从原则、内容和水生态补偿资金测算三方面构建了黄河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加强水生态补偿机制基础研究与试点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水生态补偿 流域尺度 水资源 用水总量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黄河鲤栖息地水文-生态响应关系的黄河下游生态流量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瑞玲 黄锦辉 +3 位作者 葛雷 冯慧娟 李若男 沈红保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75-1187,共13页
本研究采用野外生物监测、栖息地同步观测和实验室控制实验等技术手段,应用生物学、鱼类生态学、生态水力学、水文学等多学科理论,基于河流栖息地模拟法,研究了黄河下游指示物种黄河鲤生态学特性及其栖息生境与流速、水深、水温等水文... 本研究采用野外生物监测、栖息地同步观测和实验室控制实验等技术手段,应用生物学、鱼类生态学、生态水力学、水文学等多学科理论,基于河流栖息地模拟法,研究了黄河下游指示物种黄河鲤生态学特性及其栖息生境与流速、水深、水温等水文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将径流条件与目标物种不同生长阶段生物学信息相结合,建立了代表物种繁殖期、越冬期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构建了黄河下游重点河段河流栖息地模型,建立了指示物种栖息地状况与河川径流条件定量响应关系,提出黄河下游花园口和利津断面繁殖期最小生态流量为300 m^3/s和100 m^3/s、适宜生态流量为600~700 m^3/s和190~250 m^3/s。该研究在水生生物习性及其与河川径流响应关系方面实现突破,解决了黄河生态需水研究中关键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生态习性 河流栖息地模型 栖息地适宜度指数 水文生态响应 生态流量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彭勃 王化儒 +3 位作者 王瑞玲 韩艳丽 黄文海 朱彦峰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87,共7页
黄河下游是一条高度人工化的河流,是黄河"水少沙多"等诸多问题影响最为剧烈的区域。维持黄河下游健康,不能盲目追求河流自然功能的恢复和扩大。黄河下游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充分考虑水沙、河道、生态等实际特点,紧... 黄河下游是一条高度人工化的河流,是黄河"水少沙多"等诸多问题影响最为剧烈的区域。维持黄河下游健康,不能盲目追求河流自然功能的恢复和扩大。黄河下游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充分考虑水沙、河道、生态等实际特点,紧密结合黄河下游的经济社会背景,针对黄河下游所承担的功能定位,强调评估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指导性、动态性与适应性,协调黄河下游河流自然生态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的均衡发挥。黄河下游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在遵循全国河湖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优化。在水文水资源准则层中,取消了"流量变异程度"指标;在物理结构准则层中,增加了"主槽过流能力"指标;在水质状况准则层中,将"DO水质状况"和"耗氧有机物状况"综合为"水质状况"指标;在生物及栖息地准则层中,取消了"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指标,将"鱼类损失指数"调整为"珍稀濒危及特有土著鱼类生物损失指数",增加了"天然湿地保留率"指标和"珍稀濒危及特有土著鱼类栖息地状况"指标;在社会服务功能准则层中增加了"饮用水源地安全状况"、"景观舒适度"和"公众满意度"等指标。河流生态状况准则层和社会服务功能准则层不进行加权计算,河流健康状况由河流生态状况准则层和社会服务功能准则层分别进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河流健康 评估体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与水有关生态补偿框架的探讨 被引量:20
4
作者 韩艳利 娄广艳 +1 位作者 葛雷 靳会姣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42-150,共9页
分析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探讨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类型与重点领域,认为黄河流域生态补偿重点领域包括三江源(黄河源)水源涵养与保护区、水土保持、跨省(区)界水污染、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饮用水源区、黄河下游滩区,详细叙述了黄河流域... 分析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探讨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类型与重点领域,认为黄河流域生态补偿重点领域包括三江源(黄河源)水源涵养与保护区、水土保持、跨省(区)界水污染、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饮用水源区、黄河下游滩区,详细叙述了黄河流域与水有关生态补偿基本框架,建议加强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基础研究与重点领域案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补偿框架 重点领域
下载PDF
湟水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云成 王瑞玲 娄广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8,共8页
研究湟水流域水生态现状和保护与修复措施,加强湟水流域水生态保护,维持黄河尤其是黄河上游流域及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生态安全。湟水干流、大通河梯级开发集中,河流纵向连通性遭到严重破坏,且大部分水电站是引水式小水电站... 研究湟水流域水生态现状和保护与修复措施,加强湟水流域水生态保护,维持黄河尤其是黄河上游流域及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生态安全。湟水干流、大通河梯级开发集中,河流纵向连通性遭到严重破坏,且大部分水电站是引水式小水电站,枯水期水电站下游河道脱流现象严重,河流水流连续性及横向连通性遭到破坏,河流生态功能严重下降。根据国家及黄河流域对湟水流域生态保护定位及要求,在湟水流域水生态状况评价及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明确各区域(河段)水生态保护目标,提出了湟水上中下游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重要断面生态需水指标及保障措施和重要湿地、重要鱼类栖息地等保护与修复措施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水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湿地 鱼类栖息地
下载PDF
黄河河川径流利用的阈值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晓燕 王瑞玲 +3 位作者 张原锋 黄锦辉 申冠卿 葛雷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1-641,共11页
在黄河来沙大幅减少、社会经济耗用水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调整1987年颁布的黄河可供水量分水方案,逐渐成为热点问题,黄河径流利用的阈值显然是调整分水方案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本文认为,如果调整分水方案,不仅要考虑预留输沙用水,还要考... 在黄河来沙大幅减少、社会经济耗用水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调整1987年颁布的黄河可供水量分水方案,逐渐成为热点问题,黄河径流利用的阈值显然是调整分水方案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本文认为,如果调整分水方案,不仅要考虑预留输沙用水,还要考虑1980年代末考虑的黄河口三角洲生态需水,而且使用输沙用水应达到的河床维护目标也须由当时的"允许下游淤积4亿t/a"提高到"维持下游河槽过流能力≥4000 m3/s";此外,调整分水方案还要考虑现状水库群仍难以调蓄的洪水。利用实测数据,本文分析了河口三角洲淡水湿地、近海鱼虾繁殖、黄河鱼类繁衍生息、下游嫩滩湿地和维持下游现状河槽冲淤平衡对黄河径流条件的要求,提出了在不同来沙条件和年内不同时段用水时需预留的生态流量和生态水量。基于对未来不同时期的黄河水沙情势判断,并考虑了难以调蓄的洪水后,分别在规划和调度层面提出了黄河径流利用的阈值,其中2020-2050年黄河可供水量不超过330亿m3、沙量反弹至2.5亿t/a以上后可供水量更少。在生态环境和径流调控工具的双约束下,预计未来大部分年份黄河将很难支撑人类用水的进一步增长,遇连续枯水年时情况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径流利用 阈值 生态需水 输沙需水
下载PDF
R/S分析法与GM(1,1)灰色模型相结合的鸳鸯池水库入库径流量预测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建龙 刘永峰 +2 位作者 钱鞠 俞定海 祁文燕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5期148-153,158,共7页
依据鸳鸯池水库1959-2015年实测入库年径流量系列,利用年代际径流量平均值、径流年内分配集中度分析了入库年径流量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特征,同时分别采用基本GM(1,1)、改进GM(1,1)以及R/S分析法与基本GM(1,1)灰色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预测... 依据鸳鸯池水库1959-2015年实测入库年径流量系列,利用年代际径流量平均值、径流年内分配集中度分析了入库年径流量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特征,同时分别采用基本GM(1,1)、改进GM(1,1)以及R/S分析法与基本GM(1,1)灰色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预测了入库年径流量。结果表明:入库年径流量时间序列有明显分形特征,H指数为0. 922;径流量时间序列具有状态持续性,即未来年径流量变化趋势与过去一致;年径流量系列长期记忆性以41 a为周期;经R/S分析后采用基本GM(1,1)灰色模型预测得出2013、2014、2015年入库径流量分别为3. 60×108、2. 97×108、3. 67×108m3,与实测值相比,相对误差分别为20. 69%、8. 97%、8. 10%,较基本GM(1,1)、改进GM(1,1)灰色模型的预测精度高。据此预测得出2020年入库径流量将比2015年增加8. 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库径流量 GM(1 1)灰色模型 R/S分析法 鸳鸯池水库
下载PDF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人工林表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8
作者 冯雪瑾 张志华 +4 位作者 杨喜田 毕会涛 桑玉强 武应霞 石岳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1-517,共7页
为了探讨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林型和坡位对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侧柏、栓皮栎人工林和撂荒地(对照)表层(0~20 cm)土壤SOC和TN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同一林型或坡位条件下,土壤SOC和TN含量均呈现随着... 为了探讨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林型和坡位对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侧柏、栓皮栎人工林和撂荒地(对照)表层(0~20 cm)土壤SOC和TN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同一林型或坡位条件下,土壤SOC和TN含量均呈现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下降的趋势.不同坡位条件下,表层土壤SOC和TN含量在有林地(栓皮栎、侧柏)均呈现坡上>坡中>坡下的趋势,在撂荒地则呈现坡下>坡上>坡中的趋势.不同林型条件下,坡上、坡中SOC和TN含量整体呈现栓皮栎人工林>侧柏人工林>撂荒地的趋势,坡下SOC和TN含量整体呈现出撂荒地最大的趋势.C/N值在上坡位和中坡位呈现出栓皮栎人工林>侧柏人工林>撂荒地的趋势,在下坡位呈现出栓皮栎人工林>撂荒地>侧柏人工林的趋势;同一林型条件下,不同坡位C/N存在差异,但不显著.表明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栓皮栎人工林的适应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山丘陵 坡位 林型 有机碳 全氮
原文传递
黄河三角洲清水沟湿地三次生态补水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波 彭相楷 +2 位作者 束龙仓 彭勃 王瑞玲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3-399,共7页
地下水是影响湿地中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针对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状况,从2010年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有计划地对湿地生态恢复区进行生态补水。为了研究生态补水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地下水的影响,利用实测资料,基于Visual MODFLOW建立黄... 地下水是影响湿地中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针对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状况,从2010年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有计划地对湿地生态恢复区进行生态补水。为了研究生态补水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地下水的影响,利用实测资料,基于Visual MODFLOW建立黄河三角洲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着重分析2010年、2011年和2013年补水期间清水沟湿地生态恢复区地下水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清水沟湿地生态恢复区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包括降水入渗、河流入渗和湿地地表水体入渗(简称湿地入渗),其中,降水入渗为最主要的补给项,并受年内气象条件影响;在补水总量不变,补水面积扩大的情况下,湿地入渗量增加,2010年、2011年和2013年的湿地入渗量分别为2.80×104m3/d、6.12×104m3/d和9.06×104m3/d;地下水储存量增加明显,三年的增加量分别为1.54×104m3/d、8.18×104m3/d和14.5×104m3/d;生态补水期间,湿地入渗速率不断增加,补水结束后,入渗速率减缓;湿地入渗补给使生态恢复区地下水水位抬升,最终达到稳定,三年湿地生态恢复区的地下水水位分别约抬升0.6 m、0.52 m和0.41 m,补水范围增大,湿地水位降低,补水对湿地内地下水的抬升幅度略有减小;三年的生态补水对湿地周边地下水水位的侧向影响范围分别为约1 000 m、900 m和800 m,补水范围越大,湿地周边地下水的侧向影响范围越小而影响面积越大。相关结论能够为黄河三角洲湿地调水及补水方案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补水 地下水动态 数值模拟 清水沟湿地 黄河三角洲
原文传递
黄河重要湿地生态功能评价及优先保护次序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瑞玲 连煜 +3 位作者 黄锦辉 王新功 娄广艳 葛雷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19,共6页
从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稳定和河流健康角度,筛选出流域层面需要重点保护的湿地,建立了黄河重要湿地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黄河重要湿地生态功能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流域、区域生态保护要求,论证了黄河重要湿地保护... 从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稳定和河流健康角度,筛选出流域层面需要重点保护的湿地,建立了黄河重要湿地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黄河重要湿地生态功能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流域、区域生态保护要求,论证了黄河重要湿地保护优先次序,提出了黄河重要湿地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功能 评价指标 保护次序 黄河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刁口河生态补水对地下水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彭勃 葛雷 +3 位作者 王瑞玲 刘波 娄广艳 黄文海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6,共6页
针对2010年以来实施的黄河三角洲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及湿地生态补水措施,建立黄河三角洲刁口河流路及尾闾湿地地下水数值模型,模拟黄河三角洲刁口河流路及湿地补水前后地下水变化情况,评估刁口河恢复过流及尾闾湿地补水对区域地下水的... 针对2010年以来实施的黄河三角洲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及湿地生态补水措施,建立黄河三角洲刁口河流路及尾闾湿地地下水数值模型,模拟黄河三角洲刁口河流路及湿地补水前后地下水变化情况,评估刁口河恢复过流及尾闾湿地补水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刁口河恢复过水及尾闾湿地补水对地下水具有积极补给作用,在2010年、2011年、2013年生态补水期间,刁口河沿岸地下水渗漏量分别为10.2万m3/d、10.6万m3/d、9.2万m3/d,刁口河尾闾湿地周边地下水渗漏量分别为1.4万m3/d、2.7万m3/d、1.03万m3/d;随着地下水资源的补给,补水区及周边地下水水位抬升明显,刁口河沿岸及尾闾湿地周边地下水抬升范围分别为950~1 100 m和800~1 100 m,地下水位最大抬升幅度分别为60~80 cm和35~46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闾湿地 生态补水 地下水水位 地下水数值模型 刁口河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基于MIKE 21 FM模型的地表水影响预测 被引量:11
12
作者 徐帅 张凯 赵仕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86-390,共5页
应用MIKE 21 FM水质模型进行地表水影响预测,建立了以三角形网格为基础的二维水动力模型范围地形文件,设置、率定和验证了模型参数(糙率系数、涡粘系数、时间步长、干湿边界、水深、流速、扩散系数和衰减系数),数值模拟黄河平均流量(50... 应用MIKE 21 FM水质模型进行地表水影响预测,建立了以三角形网格为基础的二维水动力模型范围地形文件,设置、率定和验证了模型参数(糙率系数、涡粘系数、时间步长、干湿边界、水深、流速、扩散系数和衰减系数),数值模拟黄河平均流量(50%保证率)时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条件下,入河污染物(COD、氨氮、石油类和全盐量)对黄河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过程,根据模型预测结果可以得出不同工况条件下各类污染物的扩散影响分布范围,为合理预测污染物对地表水的影响提高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MIKE21FM 水动力模型 水质预测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遥感的2020年黄河三角洲湿地补水效果监测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玉芳 娄广艳 +2 位作者 葛雷 黄翀 周子俊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9-93,共5页
2020年汛期在防御大洪水实战演练期间进行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补水,生态补水量创历史最高,三角洲湿地首次实现漫滩式补水。基于Sentinel-1与Sentinel-2时间序列卫星遥感影像,评估了2020年三角洲生态补水前中后期湿地动态变化与补水效... 2020年汛期在防御大洪水实战演练期间进行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补水,生态补水量创历史最高,三角洲湿地首次实现漫滩式补水。基于Sentinel-1与Sentinel-2时间序列卫星遥感影像,评估了2020年三角洲生态补水前中后期湿地动态变化与补水效果。结果表明:生态补水期间清水沟、刁口河流路湿地水体淹没频率较高,大多为0.6~0.8,清水沟流路湿地水面面积由补水前的70 km2扩大到100 km2,刁口河流路湿地水面面积由补水前的不足0.1 km2扩大到5.25 km2,淹没频率的提高和水面面积的扩大改善了湿地的水分条件,满足了植被生长期的水分要求;研究区湿地地表水分指数均值由补水前的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补水期间与补水后地表水分指数明显高于补水前,有利于湿地植物群落的正向演替和湿地生态功能的维持,展现出生态补水对湿地生态恢复的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水 时间序列遥感 地表水分指数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新形势下黄河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子俊 单凯 +4 位作者 娄广艳 黄玉芳 葛雷 马红亮 闫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9-83,129,共6页
黄河健康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是科学开展黄河健康评估的前提,但现有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不能反映黄河特性,在黄河健康评估实践中存在一定不适宜性。在全国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黄河特征、战略功能定位和新形势下黄河健康需求,... 黄河健康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是科学开展黄河健康评估的前提,但现有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不能反映黄河特性,在黄河健康评估实践中存在一定不适宜性。在全国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黄河特征、战略功能定位和新形势下黄河健康需求,对全国河湖健康评估指标体系框架适应性进行调整,构建了新形势下黄河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并以黄河干流源头至利津河段为对象,结合各河段生态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梳理分析不同河段适宜评价指标,并确定其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评估 指标体系 新形势 黄河
下载PDF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坡位对土壤渗透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志华 桑玉强 +3 位作者 孔玉华 冯雪瑾 贾长荣 石岳峰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3-47,78,共6页
【目的】探究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坡位对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模拟不同坡位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并选择该研究区的最适模型。【方法】选择栓皮栎林、侧柏林及撂荒地的典型坡面,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条... 【目的】探究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坡位对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模拟不同坡位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并选择该研究区的最适模型。【方法】选择栓皮栎林、侧柏林及撂荒地的典型坡面,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渗透性能的坡位差异,分析了Horton模型、Philip模型和Kostiakov模型对不同坡位水分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结果】3种林型不同坡位间的初渗率、稳渗率及平均入渗率总体均表现为坡上>坡中>坡下。在栓皮栎林坡上的稳渗率比坡中及坡下分别增加了29.41%和83.33%,在侧柏林分别增加了90.43%和67.29%,在撂荒地分别增加了20.00%和36.63%。Horton模型、Philip模型和Kostiakov模型对不同坡位水分入渗过程拟合的判定系数分别为0.90、0.74和0.96。【结论】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渗透性能具有显著的坡位差异。在整个入渗阶段,坡上的累积入渗量是最大的,体现了较好的入渗性能。Kostiakov模型和Horton入渗模型更适合研究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坡面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山丘陵 坡位 入渗性能 入渗模型
下载PDF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掩蔽剂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肖翔群 毛予捷 +2 位作者 伍丽平 毛玉霞 闫海富 《河南科学》 2014年第8期1415-1418,共4页
从生产工艺质量稳定性以及掩蔽能力对比研究了14个厂家包括酒石酸钾钠掩蔽剂在内的5种化合物,指出酒石酸钾钠生产工艺存在质量不稳定风险,不宜作为国标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的掩蔽剂,EDTA四钠导致纳氏试剂不显色也不宜作为掩... 从生产工艺质量稳定性以及掩蔽能力对比研究了14个厂家包括酒石酸钾钠掩蔽剂在内的5种化合物,指出酒石酸钾钠生产工艺存在质量不稳定风险,不宜作为国标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的掩蔽剂,EDTA四钠导致纳氏试剂不显色也不宜作为掩蔽剂使用,其余3种化合物综合掩蔽性能优于酒石酸钾钠,宜作为国标测定方法的掩蔽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标 掩蔽剂 水质监测 氨氮 纳氏试剂
下载PDF
石头河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水生态评价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玉霞 沈强 +1 位作者 胡俊 王文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29,共6页
调查石头河水库的浮游生物,评价水库水生态状况,为进一步保护水库水质、优化水源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4月在石头河水库设置6个采样点,调查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利用浮游生物完整性(P-IBI)评价水生态健康状况,从水生生境、人类活动... 调查石头河水库的浮游生物,评价水库水生态状况,为进一步保护水库水质、优化水源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4月在石头河水库设置6个采样点,调查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利用浮游生物完整性(P-IBI)评价水生态健康状况,从水生生境、人类活动影响2方面评价生境状况。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59种(属)(其中硅藻门16属37种),平均密度20.86×10^4个/L、平均生物量0.936mg/L,膝曲裸藻在6个样点均为优势种;共采集到浮游动物34属42种(其中原生动物18种、轮虫16种),平均密度5107个/L、平均生物量162.56μg/L。6个采样点的P-IBI均大于4.34,水生态健康等级均为优;水生生境、人类活动影响评价等级均为优,生境状况优。石头河水库浮游生物优势种过于单一,建议加强水生生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头河水库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水生态评价
下载PDF
黄河流域(片)重要水源地达标建设对策措施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玉霞 马秀梅 闫莉 《水利发展研究》 2017年第2期34-37,共4页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的重要任务。通过对黄河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基本情况及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情况的分析,针对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的重要任务。通过对黄河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基本情况及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情况的分析,针对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对于健全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作机制、推动水源地保护工作、保障饮水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源地 达标建设 对策
下载PDF
湟水干流近60年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祁文燕 钱鞠 +3 位作者 葛雷 马红亮 李胜双 陈建龙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3期45-49,共5页
研究流域径流演变特征,对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及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湟水干流1956-2015年海晏、西宁及民和水文站长系列天然径流资料,采用累计距平、滑动平均、M-K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湟水干流径流年内年际变... 研究流域径流演变特征,对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及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湟水干流1956-2015年海晏、西宁及民和水文站长系列天然径流资料,采用累计距平、滑动平均、M-K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湟水干流径流年内年际变化、趋势性、突变特征及其周期性。结果表明:湟水干流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径流年际变化波动明显,经历了"丰—枯—丰—枯—丰"5个循环交替,目前处于丰水期。湟水干流径流量总体呈上升趋势,3站分别以0.0011×10~8、0.0247×10~8、0.0120×10~8m^3/a的幅度增加,变化趋势不明显。小波分析表明湟水干流存在3a、9a及25a左右的振荡周期,其中25 a左右的周期振荡最强,为径流量序列第一主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累积距平 M-K检验 小波分析 湟水干流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措施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建军 彭勃 +1 位作者 郝伏勤 黄锦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4-106,119,共4页
根据黄河流域水功能区的概况及水污染现状,提出了水资源保护的主要对策:统筹协调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保障供水安全;全面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以水功能区为核心,完善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完善... 根据黄河流域水功能区的概况及水污染现状,提出了水资源保护的主要对策:统筹协调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保障供水安全;全面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以水功能区为核心,完善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完善与监督管理相适应的流域水质监测体系;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保障黄河干支流生态环境用水量,维持和提高河流自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保护 水污染防治 水质监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