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146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
作者 程艳青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5期236-237,共2页
目的介绍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对我院的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性期护理、并发症护理及恢复期的功能锻炼。结论积极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可以使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急性 脑梗死 护理
下载PDF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5例抢救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程艳青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7期206-207,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7例的护理措施。结果 17例酮症酸中毒患者除2例合并有肺部感染、心肺功能不全、呼吸衰竭死亡外,其余15例病情逐渐好转出院,临床治愈好转率88.3%。结论糖尿...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7例的护理措施。结果 17例酮症酸中毒患者除2例合并有肺部感染、心肺功能不全、呼吸衰竭死亡外,其余15例病情逐渐好转出院,临床治愈好转率88.3%。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可以控制的,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为患者的治疗和急救提供有力的前提,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抢救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78例的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程艳青 《慢性病学杂志》 2010年第7期725-725,727,共2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8例哮喘患者进行药物护理、心理护理、持续期护理。结果经及时治疗和护理,78例哮喘患者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康复出院。结论及时、正确、有效的护理可以使患者得到有利的抢救,降低病死率,提高护理...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8例哮喘患者进行药物护理、心理护理、持续期护理。结果经及时治疗和护理,78例哮喘患者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康复出院。结论及时、正确、有效的护理可以使患者得到有利的抢救,降低病死率,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护理
原文传递
蝶翼无损伤针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4
4
作者 沈煜 路红玲 葛琰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5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蝶翼无损伤针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旨在提高护理技能。方法对14例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采用蝶翼无损伤针穿刺658次。结果 658次操作中,遇到问题50次,包括针刺伤、重复穿刺、患者自行拔针和输液不畅等... 目的探讨蝶翼无损伤针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旨在提高护理技能。方法对14例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采用蝶翼无损伤针穿刺658次。结果 658次操作中,遇到问题50次,包括针刺伤、重复穿刺、患者自行拔针和输液不畅等。结论目前蝶翼无损伤针配合静脉输液港使用的临床护理经验尚不足,通过总结护理经验有助于提高护理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港 无损伤针 针刺伤 常见问题 护理
下载PDF
电阻抗呼吸图仪在慢阻肺患者膈肌疲劳检测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增煌 牛汝楫 《临床内科杂志》 CAS 1992年第3期27-29,共3页
作者采用自制的电阻抗呼吸图仪测定20例正常人和75例COPD患者的胸腹呼吸运动。在平静呼吸和最大自主呼吸状态下,20例正常人和22例患者呈同步呼吸运动。53例患者可摘记三种不同类型的非同步呼吸运动曲线。在膈肌疲劳的早期诊断上,运动负... 作者采用自制的电阻抗呼吸图仪测定20例正常人和75例COPD患者的胸腹呼吸运动。在平静呼吸和最大自主呼吸状态下,20例正常人和22例患者呈同步呼吸运动。53例患者可摘记三种不同类型的非同步呼吸运动曲线。在膈肌疲劳的早期诊断上,运动负荷试验较呼吸负荷试验更为敏感。电阻抗呼吸图与膈肌肌电图的结果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病 膈肌疲劳 电阻抗呼吸图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姜文清 曹雁阁 刘成伟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血浆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是否并发房颤将 4 5例心脏病患者分成房颤组 (n =2 1)与非房颤组 (n =2 4 ) ,另选 2 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分别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血浆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是否并发房颤将 4 5例心脏病患者分成房颤组 (n =2 1)与非房颤组 (n =2 4 ) ,另选 2 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分别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浆α 颗粒膜蛋白、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和D 二聚体含量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房颤组与非房颤组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P <0 .0 5 ) ,两者之间比较部分指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房颤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 ,其体内存在多种促凝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von WILLEBRAND因子 P-选择素 纤维蛋白原 抗凝血酶Ⅲ D-二聚体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 检测
原文传递
糖尿病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文重远 张燕 +1 位作者 张望云 黎明江 《临床内科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方法测定42例原发性高血压(EH)、29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16例NIDDM合并高血压(DHP)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方法测定42例原发性高血压(EH)、29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16例NIDDM合并高血压(DHP)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血浆胰岛素(INS)水平。结果DHP组与NIDDM组的胰岛素抵抗相似,但前者血浆INS水平明显高于后者(P<0.01),虽然EH组的ISI显著高于NIDDM和DHP组(P<0.01),但同时其INS分泌量也明显多于后二组(P<0.001)。结论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可能不完全是因果关系,胰岛素抵抗与NIDDM的发病相关,而高胰岛素血症则与高血压的形成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高胰岛素血症
原文传递
有遗传史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子代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浓度的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成伟 袁伟 +7 位作者 林辉 陈力平 李子渊 梅国华 李路涛 李增煌 余新华 汪道文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2-124,共3页
目的 :探讨内皮素 1(ET 1)与一氧化氮 (NO)在有遗传史的原发性高血压 (EH)子代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有EH遗传史的患者及其子代和正常人群者及其子代血浆ET 1和NO水平 ,并将两者进行比较。结果 :①EH患者比正... 目的 :探讨内皮素 1(ET 1)与一氧化氮 (NO)在有遗传史的原发性高血压 (EH)子代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有EH遗传史的患者及其子代和正常人群者及其子代血浆ET 1和NO水平 ,并将两者进行比较。结果 :①EH患者比正常人群者血浆ET 1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血浆NO水平也明显高于后者 (P <0 .0 1)。②有EH遗传史的血压正常的子代与正常人群的子代相比 ,血浆ET 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前者NO水平明显高于后者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①EH患者血浆ET 1水平明显升高 ,而在他们血压正常的子代中不增高。提示 :EH可引起机体内血浆ET 1水平增高 ,从而参与或促进EH的发展 ;但这种高ET 1水平 ,可能并无遗传性。②有EH家族史血压正常的子代中 ,血浆NO水平增高 ,提示在这些人的机体内 ,可能存在NO抵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遗传学 内皮素 一氧化氮 浓度 比较
原文传递
伴骨髓转移的实体瘤患者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管梅 张在军 +4 位作者 邵亚娟 应红艳 赵林 李孝远 陈书长 《癌症进展》 2010年第3期274-278,共5页
目的研究骨髓转移的实体瘤的临床特征、化疗的疗效与预后。方法 17例确诊骨髓转移癌的实体瘤患者,8例乳腺癌、4例小细胞癌、2例胃癌、3例其他部位肿瘤。分别给于个体化的化疗,并且前2疗程化疗剂量均下调20%,观察不良反应、疗效和生存期... 目的研究骨髓转移的实体瘤的临床特征、化疗的疗效与预后。方法 17例确诊骨髓转移癌的实体瘤患者,8例乳腺癌、4例小细胞癌、2例胃癌、3例其他部位肿瘤。分别给于个体化的化疗,并且前2疗程化疗剂量均下调20%,观察不良反应、疗效和生存期。结果治疗2疗程时16例可评价者按照RECIST标准评价疗效:部分缓解8例,稳定5例,疾病进展3例。疾病控制率为13/16(81.3%)。长期追访13例疾病控制者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95%可信区间2.3,45.7个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经处理后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对于化疗敏感的实体瘤,发生骨髓转移后仍应进行化疗。对于化疗不敏感的肿瘤或者反复化疗耐药者,预后很差,以姑息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骨髓 化疗
下载PDF
四种不同膜材料透析器生物相容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静 丰玲 +4 位作者 张东亮 崔文英 计丹英 张月 刘文虎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3-258,共6页
目的观察4种不同膜材料透析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生物相容性。方法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入选,进行前瞻、随机、对照、队列研究。在基线水平所有患者均应用聚砜(PS)膜透析器透析至少3个月,随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配入3个不同... 目的观察4种不同膜材料透析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生物相容性。方法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入选,进行前瞻、随机、对照、队列研究。在基线水平所有患者均应用聚砜(PS)膜透析器透析至少3个月,随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配入3个不同膜材质透析器组:聚醚砜膜(PES)组、三醋酸纤维素膜(CTA)组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PMMA)组,观察6个月。透析器无复用,在不同的时间点测定生物相容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B、IL-13、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在不同组之间及分组前(0)、3、6个月透析前后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透析过程中,血补体C3a、C5a水平均先升后降。PMMA组在0个月时透析0min、15min、240min补体C3a为(117.92±35.99)、(183.09±57.02)、(135.20±43.08)μg/L;在3个月时分别为(96.11±30.84)、(141.48±50.70)、(115.38±37.49)μg/L;在6个月时分别为(85.05±17.28)、(146.31±41.07)、(116.69±32.95)Ixg/L,0个月分别与3个月、6个月间C3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月时PMMA组透析0min、15min、240minC5a为(60.59±19.07)、(85.30±23.50)、(72.74±28.97)μg/L,PES组透析0min、15min、240minC5a为(74.70±18.70)、(98.85±27.78)、(83.96±27.87)μ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WBC,×10^9/L)在透析过程中先降后升。PMMA组WBC0个月、3个月、6个月的透析0min为(5.60±1.42)、(6.02±1.36)、(6.45±1.29)(均P〈0.05);15min为(4.44±0.98)、(2.32±1.11)、(2.20±1.42)(均P〈0.01):0个月、6个月的透析30min为(5.64±1.22)、(4.74±1.35)(P=0.026);60min为(5.97±0.82)、(6.82±1.58)(P=0.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透析器 生物相容性
原文传递
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文清 胡豫 +2 位作者 曹雁阁 陈力平 石珍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66-368,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不同时段全身与局部血浆中较敏感的DIC分子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探讨介入治疗对HCC患者全身与局部凝血状态的影响,为临床防治介入治疗后血栓并发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1例原发性肝癌经肝...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不同时段全身与局部血浆中较敏感的DIC分子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探讨介入治疗对HCC患者全身与局部凝血状态的影响,为临床防治介入治疗后血栓并发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1例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ACE)患者分别于插管前(全身)、注射栓塞剂前(局部)、注射栓塞剂后30分钟(局部)、注射栓塞后3小时(全身)以及术后24小时(全身)5个时段,测定血浆TF(组织因子)、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GMP-140(血浆α-颗粒膜蛋白)、FⅡα(凝血酶)、AT-Ⅲ(抗凝血酶Ⅲ)和D-Dimer(D-二聚体)含量;12名健康志愿者组成正常对照组,同时测定上述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CC患者在介入治疗前TF、vWF、GMP-140、FⅡα、AT-Ⅲ、D-Dimer和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随着手术进行,各指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动态变化,TF、vWF、GMP-140、FⅡα、D-Dimer各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AT-Ⅲ则有下降趋势。结论:大多数HCC患者介入治疗前已存在高凝状态,介入治疗短期内进一步加重了机体的凝血功能障碍。积极开展凝血功能监测、早期进行适量抗凝治疗对防治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组织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α-粒膜蛋白 凝血酶 抗凝血酶Ⅲ D-二聚体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动脉弓钙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丰玲 余琼斌 张东亮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第25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主动脉弓钙化(AoAC)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接受MHD治疗≥5年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临床资料,并由影像学专业医师复习所有患者的胸部正位x线片,进行AoAC评分。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oAC的危...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主动脉弓钙化(AoAC)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接受MHD治疗≥5年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临床资料,并由影像学专业医师复习所有患者的胸部正位x线片,进行AoAC评分。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oAC的危险因素。将AoAC阳性组(29例)与AoAC阴性组(37例)各临床参数进行对比。结果共有66例患者(男21例,女45例)纳入观察,透析第0—5年的年度AoAC评分分别为(O.01340±0.07496)、(O.01890±0.07855)、(0.11850±0.17006)、(0.15700±0.20755)、(0.16600±0.20537)、(0.17550±0.22229)分,与透析第0年相比,从透析第3年起AoA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984、-4.021、-4.017,P〈0.01)。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只有起透年龄是AoAC的危险因素(相对风险1.177,回归系数0.163,P=0.002)。AoAC阳性组起透年龄、糖尿病肾病比例、血清钙磷乘积明显高于AoAC阴性组[(59.5±12.6)岁比(52.9±13.2)岁、27.6%(8/29)比2.7%(1/37)、(5.81±1.63)mmolZ/L2比(4.13±0.86)mmol^2/L^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AoAC会进行性加重,起透年龄越大AoAC的危险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钙质沉着症 主动脉 肾病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肾功能衰竭行替代治疗的肿瘤患者化疗疗效和不良反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应红艳 张在军 陈书长 《癌症进展》 2009年第6期642-647,共6页
目的分析合并肾功能衰竭并需要行替代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特点、化疗疗效和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选取合并肾功能衰竭并需要行替代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分析其所采用的化疗方案、药物的剂量强度、有效率和对患者生存的影响及其不良... 目的分析合并肾功能衰竭并需要行替代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特点、化疗疗效和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选取合并肾功能衰竭并需要行替代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分析其所采用的化疗方案、药物的剂量强度、有效率和对患者生存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结果共22例肾功能衰竭合并替代治疗患者进行化疗,其中骨髓瘤患者10例,非骨髓瘤患者12例。骨髓瘤合并肾功能衰竭行替代治疗患者化疗平均剂量强度为标准剂量的91±19.12%,化疗有效率为87.5%,6个月、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达到80%、60%、不低于25%和不低于12.5%。3例患者肾功能好转。非骨髓瘤患者化疗平均剂量强度为标准剂量的82.55±17.73%,行辅助化疗患者6个月、1年和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3.33%,不低于60%和不低于40%。晚期患者化疗有效率为80%,6个月、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不低于80%,不低于40%和不低于20%。常见的不良反应: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18.18%,感染率发生率为31.82%。结论合并肾功能衰竭并需要行替代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可以进行化疗并获得一定的长期生存,医师需要根据药物的代谢特点和患者个体化需求进行剂量调整并监测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化疗 肾功能衰竭 替代治疗
下载PDF
汞抑制P2X4受体介导的ATP-激活电流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越 徐珍 +3 位作者 胡晓凤 徐元媛 鲍华芳 张玉芹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3-187,共5页
目的研究汞对P2X4嘌呤受体介导的ATP-激活电流(ATP-activated currents,IATP)的影响及其特征。方法将编码大鼠P2X4受体的cDNA在体外转录成cRNA,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该cRNA注入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中进行表达。应用全细胞双电极电压钳技术研... 目的研究汞对P2X4嘌呤受体介导的ATP-激活电流(ATP-activated currents,IATP)的影响及其特征。方法将编码大鼠P2X4受体的cDNA在体外转录成cRNA,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该cRNA注入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中进行表达。应用全细胞双电极电压钳技术研究汞对P2X4受体介导的IATP的影响。结果大鼠P2X4受体能有效地表达于非洲爪蟾卵母细胞;汞对P2X4受体介导的IATP具有抑制作用;汞使ATP的量-效曲线右下移,最大效应电流比单独加入ATP时减小,汞的IC50是(8.9±5.3)μmol/L;随着汞孵育时间增加,对IATP的抑制效应也相应增加,并在5 min之后出现最大抑制效应;钳制电位为-120,-100,-60,-40,-20,20(mV)的情况下,汞对IATP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汞抑制P2X4受体介导的IATP具有可逆性、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无电压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激活电流 P2X4受体 爪蟾卵母细胞 双电极电压钳技术
原文传递
消化性溃疡出血时体内血栓素、前列环素及血小板聚集功能代谢变化
15
作者 余新华 王家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1年第5期279-280,共2页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出血 血栓素 前列环素 血小板聚集 PA功能 代谢
下载PDF
膈肌肌电图频谱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膈肌功能检测中的应用
16
作者 李增煌 《华中医学杂志》 2000年第4期206-207,共2页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膈肌肌电图 频谱分析
下载PDF
去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
17
作者 李子渊 舒锦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2期92-93,共2页
目的 :观察去纤酶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3 0例 ,给予去纤酶 10U溶入 2 5 0mL 0 .9%氯化钠溶液中 ,静脉滴注 ,qd ;对照组 3 0例给予 5 0 0mL右旋糖酐 40 ,静脉滴注 ,qd。两组疗程均为 7d。结果 :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平均... 目的 :观察去纤酶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3 0例 ,给予去纤酶 10U溶入 2 5 0mL 0 .9%氯化钠溶液中 ,静脉滴注 ,qd ;对照组 3 0例给予 5 0 0mL右旋糖酐 40 ,静脉滴注 ,qd。两组疗程均为 7d。结果 :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平均差值 (MDS)比较 ,治疗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治疗前后血凝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组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5 )。治疗中未出现一例自发性出血。结论 :去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有较肯定的疗效 ,且方法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纤酶 急性脑梗死 疗效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58例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3
18
作者 程艳青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12期165-165,共1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对58例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护理,包括急救期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有5例患者加重出现心力衰竭,其余患者均有明显好转,康复出院。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使患者的病情...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对58例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护理,包括急救期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有5例患者加重出现心力衰竭,其余患者均有明显好转,康复出院。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力的控制和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梗
下载PDF
29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护理体会
19
作者 程艳青 《中外医疗》 2010年第11期169-169,共1页
目的讨论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29例患者,通过对休克、扩容、胃管、心理等护理的总结。结果29例患者中内科治疗26例,外科手术3例,内科治愈率为89.65%。结论正确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 目的讨论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29例患者,通过对休克、扩容、胃管、心理等护理的总结。结果29例患者中内科治疗26例,外科手术3例,内科治愈率为89.65%。结论正确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并出血 护理
下载PDF
CT联合MRI对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35
20
作者 刘美 周凌燕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2期29-31,共3页
目的探究CT联合MRI对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5例老年疑似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和MRI检查,评估CT联合MRI的诊... 目的探究CT联合MRI对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5例老年疑似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和MRI检查,评估CT联合MRI的诊断价值。结果CT检查准确率68.0%;MRI检查准确率81.3%(61/75);CT联合MRI检查准确率96.0%(72/75),CT联合MRI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CT或MRI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MRI检查对发病24h内、发病24~48h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纯CT或MRI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灵敏度64.7%、特异度62.9%、阳性预测值45.8%、阴性预测值78.6%,准确率68.0%;MRI灵敏度92.3%、特异度84.6%、阳性预测值75.0%、阴性预测值95.7%,准确率81.3%。结论CT联合MRI对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检出率较高,优于单纯应用CT和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老年 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