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罗吉尔·培根自然哲学中的质料多元论
- 1
-
-
作者
濮若一
马睿智
-
机构
波尔图大学哲学系
鲁汶大学哲学系
不详
-
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9,共10页
-
文摘
“质形论”主张所有的物体都由质料和形式构成。该理论是前现代欧洲哲学史上最具影响和争议的理论之一。它在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方面要面对诸多难题,尤其是质料和形式的本体论地位,以及自然物体(元素和混合物)的本体论构成。围绕上述争论,中世纪思想家罗吉尔·培根坚持实体形式多元论立场,通过主张每一种实体形式都需要与适合它的特定形而上学质料相结合,表述了一个更为多元的形而上学质料理论。这一微妙但根本性的视角转变,确立了一种新的作为自然变迁物理基底的“自然质料”概念,为研究自然变化开启了全新视野。
-
关键词
自然哲学
本体论
罗吉尔·培根
质料
质形论
-
Keywords
Natural philosophy
Ontology
Roger Bacon
Matter
Hylomorphism
-
分类号
B016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B13
-
-
题名非意向性现象学:未来现象学的一个任务
被引量:6
- 2
-
-
作者
崔伟锋(译)
-
机构
不详
鲁汶大学哲学系
-
出处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41,共9页
-
文摘
M.亨利分析了经典现象学的意向性概念的理论内涵和问题,特别指出意向性在以"出离"的方式理解显现的自我显现时所遇到的悖谬。同时,他指出,由于胡塞尔的意向性现象学以"出离"的、可见的意向性方式理解生命,从而生命在他那里被遗忘和隐匿。生命的自我显现,以一种不同于可见的、分离的意向性方式来实现,这是一种生命的现象学。这是未来的非意向性现象学的任务。
-
关键词
意向性
非意向性
显现
生命
感应性
-
分类号
B81-06
[哲学宗教—逻辑学]
-
-
题名非意向性现象学
- 3
-
-
作者
M·亨利
崔伟锋(译)
-
机构
不详
鲁汶大学哲学系
-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7年第1期45-46,共2页
-
文摘
首先,我想明确指出一种非意向性现象学的含义。相对于意向性现象学来说,这样一种现象学的计划最初看起来是批判性的,批判的目的是通过超越意向性现象学推动整体哲学的发展。批判的意图在于限定和指出现象性的一个还原性概念,这个概念摆脱了现象性自我现象化所依据的原有的和基础的模式。
-
关键词
现象学
现象化
哲学的发展
意向性
还原性
批判性
-
分类号
B0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笛卡尔永恒真理创造学说的内在悖论
被引量:6
- 4
-
-
作者
雷思温
-
机构
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系
-
出处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2-89,160-161,共8页
-
文摘
笛卡尔在1630年提出了著名的"永恒真理的创造"学说,并坚持终身。这一学说指出,永恒真理,即形而上学、逻辑学、数学等学科的最首要的真理是上帝所创造并保存的,上帝还同时保证永恒真理的不变性。然而笛卡尔却同时认为上帝是无限而不可理解的,并对其所创造的永恒真理持有完全自由与无分别的态度,由此这些真理的不变性又遭到了威胁。本文通过分析这一学说中上帝的创造、永恒真理与世界的关系以及永恒真理的永恒性与不变性的含义而揭示了这一悖论的内在含义。对于这一悖论的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笛卡尔哲学中上帝维度的复杂性,并能够反映笛卡尔将传统神学论题转变为现代形而上学的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
-
关键词
上帝
创造
永恒真理
-
分类号
B565.2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文艺复兴哲学家彭波那齐的宗教观
- 5
-
-
作者
杨晔
-
机构
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系
-
出处
《新东方》
2014年第5期22-27,共6页
-
基金
比利时鲁汶大学SBA奖学金资助
-
文摘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皮埃特洛·彭波那齐承认信仰高于理性,同时试图在理性的范围内探索宗教和宗教现象。他认为人最高的幸福不是思辨理性的沉思,而是伦理道德的完善,而宗教是提高个人和社会的伦理道德、为人的此世幸福服务的工具。彭波那齐的宗教观,可以看作是中世纪和宗教改革之间的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点,指示了在此之后宗教思想发展的理性化、道德化和世俗化的方向。
-
关键词
文艺复兴
宗教观
信仰与理性
宗教世俗化
-
分类号
B920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笛卡尔永恒真理创造学说的内在悖论
- 6
-
-
作者
雷思温
-
机构
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系
-
出处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270-272,共3页
-
文摘
笛卡尔的永恒真理学说是其哲学思想中最富争议的学说之一。这种学说主张,上帝创造并保存着永恒真理,它们包括形而上学、数学和逻辑学的最首要而自明的真理,如“我思故我在”、“一物不能同时存在而又不存在”、“圆形的半径相等”、“整体大于其部分”等,它们还是受造物的本质。这一学说是人类知识的根基与起点,它包含如下两个相反方面:一是上帝本可以使数学等真理失效并本可以不创造这个世界,永恒真理臣服于上帝的无限性、不可理解性和意志的自由与无分别,永恒真理的不变性遭到威胁;另一是永恒真理在每一个上帝可以创造的世界中都永恒为真,是不可变而确定的,上帝保证着永恒真理的不变性。这两个方面便构成了笛卡尔永恒真理创造学说所包含的悖论。
-
关键词
永恒真理
我思故我在
可理解性
上帝创造
内在悖论
笛卡尔
逻辑学
数学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