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茵栀黄制剂处方渊源、剂型沿革与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范建伟 李蔚群 +2 位作者 李艳芳 卢召战 苏瑞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65-2368,共4页
茵栀黄制剂是由茵陈、栀子、金银花、黄芩4味中药提取物组成的现代复方中药制剂,包括注射、口服2大剂型,在治疗新生儿黄疸、黄疸型肝炎、急慢性肝炎等肝胆类疾病疗效确切。本文针对茵栀黄制剂处方渊源、剂型沿革、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茵栀黄制剂是由茵陈、栀子、金银花、黄芩4味中药提取物组成的现代复方中药制剂,包括注射、口服2大剂型,在治疗新生儿黄疸、黄疸型肝炎、急慢性肝炎等肝胆类疾病疗效确切。本文针对茵栀黄制剂处方渊源、剂型沿革、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制剂 处方渊源 剂型沿革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蜈蚣中1个喹啉类新化合物 被引量:4
2
作者 关永霞 李艳芳 +5 位作者 范建伟 李蔚群 于成帅 刘庆丰 庄会芳 张贵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35-637,共3页
综合运用硅胶正相色谱、反相中低压制备色谱、高压半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和纯化方法,从蜈蚣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为蜈蚣素丙(1)、尿嘧啶(2)、次黄嘌呤(3),应用NMR,MS等波谱方法,并结合文献,鉴定了其化学结构,其中化合物... 综合运用硅胶正相色谱、反相中低压制备色谱、高压半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和纯化方法,从蜈蚣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为蜈蚣素丙(1)、尿嘧啶(2)、次黄嘌呤(3),应用NMR,MS等波谱方法,并结合文献,鉴定了其化学结构,其中化合物1为喹啉类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 蜈蚣素丙 喹啉类化合物
原文传递
威灵仙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3
作者 曹玲 崔琳琳 +4 位作者 孙艳 金宗元 李晨鹏 张育龙 高艳红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2年第11期2364-2370,共7页
威灵仙是我国常用的、多基原大宗中药材,具有抗炎镇痛、保护软骨、保肝、抗癌、抗菌抑菌、降糖等多种作用。其主要通过抑制炎性因子、抑制信号通路等发挥抗炎镇痛作用,通过调节相关因子、相关通路表达而抑制细胞凋亡等发挥保护软骨的作... 威灵仙是我国常用的、多基原大宗中药材,具有抗炎镇痛、保护软骨、保肝、抗癌、抗菌抑菌、降糖等多种作用。其主要通过抑制炎性因子、抑制信号通路等发挥抗炎镇痛作用,通过调节相关因子、相关通路表达而抑制细胞凋亡等发挥保护软骨的作用,通过调节肝脏免疫、降低内毒素水平等发挥保肝作用,通过调节相关基因表达发挥抗癌作用,通过破坏细胞膜发挥抗菌作用,通过调控信号通路、平衡胰岛细胞数量发挥降糖作用。对近年来威灵仙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灵仙 抗炎 镇痛 保护软骨 保肝 抗癌 降糖
原文传递
基于UPLC-LTQ-Orbitrap高分辨质谱的中药瓜蒌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39
4
作者 李欣 唐力英 +8 位作者 许静 于现阔 杨洪军 李德凤 张毅 范建伟 苏瑞强 吴宏伟 张琼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系统(UPLC-LTQ-Orbitrap-MS)分析鉴定中药瓜蒌的化学成分。方法:瓜蒌样品粉碎过筛后采用70%甲醇超声提取,WatersHSST3-C18色谱柱(2.1mm×100mm,1.8μm),流动相0.1%甲酸...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系统(UPLC-LTQ-Orbitrap-MS)分析鉴定中药瓜蒌的化学成分。方法:瓜蒌样品粉碎过筛后采用70%甲醇超声提取,WatersHSST3-C18色谱柱(2.1mm×100mm,1.8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甲醇梯度洗脱,流速0.3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分别进行一级、二级质谱数据采集。为了获得更多的化合物信息,根据色谱峰分离情况、质谱响应强度以及一级质谱解卷积后提取得到的准分子离子数量,优化样品提取条件、色谱及质谱参数。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离子碎片信息、相关对照品比对,并结合瓜蒌化学成分文献信息,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瓜蒌中共分析鉴定了91个化学成分,包括14个氨基酸类化合物,5个单萜类化合物,5个四环三萜类化合物,1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14个黄酮类化合物,17个有机酸类化合物,3个多糖类化合物,7个核苷类化合物,7个生物碱及含氮化合物,12个挥发性成分,1个植物甾醇,及其他5种化合物。结论:该方法具有高效分离、高灵敏检测优势,可较为全面地对瓜蒌中不同类型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为瓜蒌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 化学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原文传递
中药保健食品研发、评价和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被引量:33
5
作者 孙蓉 齐晓甜 +5 位作者 陈广耀 张贵民 许二平 苗明三 黄娜娜 王进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61-864,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中药保健食品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资源,发展前景广阔,市场空间巨大。但是,目前中药复方保健食品在研发、评价及市场应用过程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在中药保健食品的研发应用中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中药保健食品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资源,发展前景广阔,市场空间巨大。但是,目前中药复方保健食品在研发、评价及市场应用过程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在中药保健食品的研发应用中缺乏中医药理论支撑,导致中药保健食品与其他保健产品及中药的界限模糊,缺乏中医特色。在中药保健食品的评价过程中,保健食品法规、评价规范建设相对滞后,无法适应现代中药保健食品研发的需求,严重制约中药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该文就中药保健食品研发和评价以及产业发展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分析不足原因,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中医体质辨识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出新的保健食品研发模式,完善保健食品评价技术规范,以区分中药保健食品与中成药、中药保健食品与普通保健食品,保障中药保健食品姓"中"不姓"西",具有中医药原创思维和科技内涵的产品生命力,加速中医药健康产业和谐、快速、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保健食品 产品研发 中医理论 治“未病”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参芪降糖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机制探讨 被引量:32
6
作者 张晶 李冰冰 +4 位作者 黄敏仪 谭丽萍 肖雪 张贵民 郭姣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4873-4883,共11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参芪降糖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挖掘和数据库检索获取参芪降糖颗粒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疾病靶点,通过Enrichr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参芪降糖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挖掘和数据库检索获取参芪降糖颗粒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疾病靶点,通过Enrichr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并运用Cytoscape3.5.1软件绘制网络互作图,imageGP工具绘制GO和KEGG气泡图。结果研究得到43个关键活性成分和30个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有918个条目,包含细胞组分(CC)条目56个、分子功能(MF)条目99个和生物学进程(BP)条目763个,其中CC主要涉及轴突轴膜、核转录因子复合物、RNA聚合酶II转录因子复合物、核常染色质、血小板α颗粒;MF主要涉及MAP激酶活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等方面;BP主要涉及血管生成、泡沫细胞分化、白细胞介素-21的细胞反应等方面。KEGG通路富集分析包含KEGG通路105条,主要与IL-17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的AGE-RAGE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线粒体自噬等信号通路有着密切联系。结论参芪降糖颗粒可能通过作用于神经内分泌失调、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炎症等相关的靶点及通路,起到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降糖颗粒 2型糖尿病 网络药理学 关键靶点 作用机制 信号通路 胰岛素抵抗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首荟通便胶囊对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郑舒泽 郭强 +2 位作者 张贵民 潘丽红 曾克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0-525,共6页
研究首荟通便胶囊对盐酸洛哌丁胺所致的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潜在机制。以盐酸洛哌丁胺诱导ICR小鼠作为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将50只ICR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以及首荟通便胶囊提取物高、中、低剂量(100,200,400 mg·kg^(-1))... 研究首荟通便胶囊对盐酸洛哌丁胺所致的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潜在机制。以盐酸洛哌丁胺诱导ICR小鼠作为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将50只ICR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以及首荟通便胶囊提取物高、中、低剂量(100,200,400 mg·kg^(-1))组,然后模型组及给药组利用盐酸洛哌丁胺灌胃的方法造模使小鼠获得慢传输型便秘。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分别以高、中、低剂量灌胃给药。给药14 d后,测量首次排便时间、6 h排便粒数、6 h排便湿重及干重、6 h内排黑便数量及粪便含水量。取肠道组织进行c-Kit和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免疫组化切片检测空白组、模型组以及首荟通便胶囊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c-Kit和SCF表达情况,HE染色法检测小鼠肠道内壁组织变化。同时取部分肠道组织检测小鼠肠道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合成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结果显示,首荟通便胶囊可以有效改善盐酸洛哌丁胺诱导的ICR小鼠慢传输型便秘症状,促进肠道运动。首荟通便胶囊能明显缩短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小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提高肠道推进率、粪便含水量及数量,改善便秘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肠道组织ATP合成酶活性、线粒体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上调c-Kit/SCF信号通路,促进Cajal间质细胞增殖,增强肠道神经传递以及肠道动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慢传输型便秘 首荟通便胶囊 线粒体异柠檬酸脱氢酶 c-Kit/SCF通路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厚朴抗抑郁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欢欢 吴宏伟 +6 位作者 李欣 张晓 许静 郭非非 张红 范建伟 杨洪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2-169,共8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厚朴抗抑郁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国知网,Sci Finder,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收集厚朴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通过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出药物成分潜在作用靶标;基于HPO数...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厚朴抗抑郁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国知网,Sci Finder,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收集厚朴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通过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出药物成分潜在作用靶标;基于HPO数据库筛选出抑郁疾病相关靶标;采用String数据库对药物成分潜在靶标与抑郁症靶标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筛选抗抑郁化学成分及其相关靶点,并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其结果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基于以上结果,采用Cytoscape v3. 5. 1软件网络化展现厚朴抗抑郁的"药物靶标-疾病靶标""化学成分-靶标-信号通路"的网络关系图,并通过网络拓扑分析从中筛选出关键靶标并对其进行"成分-靶标蛋白"的分子对接验证,进一步明确关键抗抑郁成分及其靶点。结果:从厚朴收集得到的138种化学成分中筛选得到16个与抑郁症相关的活性成分,涉及74个关键作用靶标;分子对接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成分相比,16种活性成分中的α-衣兰油烯等10种挥发性成分与"药物靶标-疾病靶标"相互作用网络图中的5种关键靶标(degree排名前5)胰岛素受体(INS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α抑制3(GNAI3),磷脂酰肌醇3-激酶受体1(PIK3R1),选择性受体B1(GNB1)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并且该类成分与目前治疗抑郁症化药的直接靶标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2(CHRM2),5-羟色胺受体(HTR) 2B和HTR2C也均具有较好的亲和活力;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厚朴抗抑郁作用可能通过调节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发挥作用。结论:该研究从网络药理学的角度初步揭示了厚朴抗抑郁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筛选得到16个与抑郁症相关的活性成分,可为抗抑郁药物的开发以及厚朴抗抑郁质量标志物的发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厚朴 网络药理学 物质基础 木脂素类 生物碱类 挥发性成分
原文传递
基于GC-MS和UPLC-Q-Exactive MS技术的荆防颗粒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梁红宝 姜宇 +5 位作者 袁晓梅 姚景春 邱荣英 杨敏 张贵民 李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97-1708,共12页
目的对荆防颗粒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析,并分析其裂解规律。方法采用GC-MS技术对荆防颗粒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和UPLC-Q-ExactiveMS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荆防颗粒中非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通过GC-MS数据库匹配,共鉴别出了24... 目的对荆防颗粒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析,并分析其裂解规律。方法采用GC-MS技术对荆防颗粒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和UPLC-Q-ExactiveMS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荆防颗粒中非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通过GC-MS数据库匹配,共鉴别出了24个化合物,包括萜类19个、醛类2个、酯类2个、芳香醚类1个。通过质谱信息并结合对照品、相关文献、数据库检索,液质联用共鉴别出了85个化合物,包括香豆素类25个、木脂素类6个、黄酮苷15个、黄酮类15个、有机酸类9个、糖苷类5个、三萜类4个和其他类化合物6个。结论建立了荆防颗粒的GC-MS和UPLC-Q-Exactive MS的分离鉴定方法,为阐释该复方的功效物质基础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颗粒 GC-MS UPLC-Q Exactive MS 裂解规律 萜类 香豆素 木脂素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瓜蒌薤白半夏汤临床精准定位及药效成分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雯 吴宏伟 +4 位作者 于现阔 范建伟 苏瑞强 郭非非 杨洪军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2018年第1期2-10,共9页
中药经典名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具有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的功效,主治胸痹。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初步探索瓜蒌薤白半夏汤的临床精准定位及发挥药效的成分,并阐述其作用机制。首先,通过TSMSP等中药成分数据库和文献收集瓜蒌薤白半... 中药经典名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具有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的功效,主治胸痹。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初步探索瓜蒌薤白半夏汤的临床精准定位及发挥药效的成分,并阐述其作用机制。首先,通过TSMSP等中药成分数据库和文献收集瓜蒌薤白半夏汤的780个化学成分,再用FAF-Drugs4数据库预测成分的ADMET特性,筛选得到的294个类药成分上传至BATMAN-TCM平台预测潜在的药物靶标,将打分值大于20的靶标导入DAVID数据库分别进行疾病富集、组织分布富集、功能通路富集等,最终用Cytoscape 3.5.1软件绘制"成分-靶点-通路-功能"网络图。本次研究发现,瓜蒌薤白半夏汤作用的部位主要在心脏和肝脏,其现代主治病症可能是以心肌梗塞为主的心血管疾病,作用机理可能与心率调节、心肌细胞存活、免疫炎症、血管平滑肌收缩、脂质代谢等5类过程有关,并得到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甲基丁香酚等潜在的药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薤白半夏汤 网络药理学 临床定位 药效成分 心肌梗塞
下载PDF
中药类保健食品增强免疫力功能评价现状和研究策略 被引量:19
11
作者 齐晓甜 赵春媛 +4 位作者 张家祥 黄娜娜 张贵民 李晓宇 孙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75-879,共5页
目前中药类复方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评价缺乏中医药理论支持,不能充分体现保健功能的作用特征、量效关系、作用机制,保健食品评价技术规范相对滞后,且已废除。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药复方保健食品在已批复的产品中占比最高,已高达30. 33%。... 目前中药类复方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评价缺乏中医药理论支持,不能充分体现保健功能的作用特征、量效关系、作用机制,保健食品评价技术规范相对滞后,且已废除。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药复方保健食品在已批复的产品中占比最高,已高达30. 33%。该文对中药保健食品增强免疫功能评价现状进行归纳、分析和挖掘,发现目前中药保健食品的评价与其他保健食品的评价未进行区分,缺乏中医药特色。中药保健食品增强免疫力功能的评价不仅缺乏中医理论指导,而且技术手段滞后,缺乏免疫活性物质相关评价的技术手段,免疫细胞评价部分亟待细化完善,限制了中药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因此,中药保健食品的增强免疫功能评价应以中医药养生理论为指导,中医体质辨识为基础,紧密围绕其保健功能声称,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出新的评价模式,制订适宜于评价中药保健食品保健功能作用的评价技术和技术规范,从根本上保证中药保健食品产业的健康、有序、快速、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保健食品 免疫功能 中性粒细胞 中医体质辨识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首荟通便胶囊治疗便秘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梁红宝 李蕊 +3 位作者 姚景春 秦国飞 张浩 张贵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1-519,共9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索首荟通便胶囊治疗便秘的作用机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根据口服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的筛选原则获取首荟通便胶囊中8味药材...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索首荟通便胶囊治疗便秘的作用机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根据口服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的筛选原则获取首荟通便胶囊中8味药材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PharmGkb等数据库获取便秘相关靶点,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首荟通便胶囊治疗便秘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STRING平台构建潜在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获得GO分析及KEGG通路数据,进行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运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药材-化学成分-药物靶点"网络并对PPI网络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分子对接方法用以验证网络药理学分析首荟通便胶囊治疗便秘结果的准确性。PPI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有槲皮素、豆甾醇、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等92个化学成分,关键靶点有AKT1,MAPK1,IL6,JUN,TNF,TP53等。富集分析筛选出157条信号通路(P<0.01),主要涉及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度值排名前3的槲皮素、白藜芦醇和赖氨酸对接关键靶点的蛋白结晶复合物构象合理。该研究初步表明,首荟通便胶囊中多种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AKT1,MAPK1,IL6,JUN等关键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增加肠道的滑润度和蠕动功能,保证肠道管腔通畅,发挥治疗便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荟通便胶囊 便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GO分析 KEGG通路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葛根调控溃疡性结肠炎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尹令迪 郑雪洁 +3 位作者 宋丹丹 姜明月 郝豪奇 王永刚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3期474-482,共9页
目的 通过网路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葛根调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Uniprot数据库检索葛根有效成分及靶点,通过OMIM、DisGeNET、DrugBank及GeneCards数据库检索溃疡性结肠炎的靶点。采用Cytoscape 3.8.2软件... 目的 通过网路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葛根调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Uniprot数据库检索葛根有效成分及靶点,通过OMIM、DisGeNET、DrugBank及GeneCards数据库检索溃疡性结肠炎的靶点。采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关系网络,并将葛根调控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靶点基因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基因富集分析,得到葛根调控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作用通路,再通过分子对接验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能力。结果 从葛根中筛选出5个潜在的活性成分,共有60个靶点作用于溃疡性结肠炎,葛根成分靶点中拓扑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葛根可通过炎症相关靶点及作用通路发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葛根素和刺芒柄花素与关键靶点蛋白(PTGS2、JUN、TNF、STAT3、PTGS2、JUN)的结合能力较强。结论 葛根调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可行性,可与其他药物配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溃疡性结肠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葛根素 刺芒柄花素
原文传递
中药大品种制造关键质量属性表征:沸腾时间状态属性的提取过程在线NIR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曾敬其 张静 +5 位作者 张芳语 张瀚 祝明利 陆影 关永霞 吴志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44-1650,共7页
沸腾时间状态属性表征是制药企业提取过程质量控制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该研究以中药大品种生产物料黄柏的中试提取过程为载体,开发提取过程中沸腾时间状态属性的在线NIR质量控制方法。首先,采集黄柏2次提取过程的在线近红外(near infra... 沸腾时间状态属性表征是制药企业提取过程质量控制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该研究以中药大品种生产物料黄柏的中试提取过程为载体,开发提取过程中沸腾时间状态属性的在线NIR质量控制方法。首先,采集黄柏2次提取过程的在线近红外(near infrared, NIR)光谱。通过提取罐透明视窗观察气泡状态,采用人工判断作为沸腾时间状态属性表征的参考,建立了提取过程中沸腾时间状态属性的在线NIR光谱移动窗口标准偏差(moving block standard deviation, MBSD)模型,优化了模型中光谱预处理方法为标准正则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 SNV),建模波段为800~1 200 nm,窗口值为4。以0.002 0为MBSD模型阈值,实现了提取过程中沸腾时间状态属性的在线NIR质量控制。进一步,为降低在线NIR光谱噪音和背景信号对模型的影响,采用课题组编写的主成分分析-移动窗标准偏差(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oving block standard deviation, PCA-MBSD)模型,优化了PCA-MBSD模型中主成分数为2。以0.000 075为PCA-MBSD模型阈值,建立了可靠性更高的提取过程中沸腾时间状态属性的在线NIR质量控制方法。该研究开发的提取过程中沸腾时间状态属性的在线NIR质量控制方法稳定、可靠,可代替人工判断,实现中药大品种制造中提取过程的数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大品种 关键质量属性 沸腾时间 提取过程 在线近红外 经典名方
原文传递
中药保健食品的质量控制现状和研究策略 被引量:16
15
作者 代云桃 靳如娜 +3 位作者 孙蓉 王进博 张贵民 陈士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80-884,共5页
中药保健食品在养生和降低疾病发生风险方面具有诸多优势,满足了人们对"大健康"和"治未病"的诉求。但是由于其成分复杂多样、原料质量不一的特征,加之已有质量标准模糊且缺乏整体性,导致保健食品市场混乱,制约了其... 中药保健食品在养生和降低疾病发生风险方面具有诸多优势,满足了人们对"大健康"和"治未病"的诉求。但是由于其成分复杂多样、原料质量不一的特征,加之已有质量标准模糊且缺乏整体性,导致保健食品市场混乱,制约了其应有保健功能的发挥,给保健食品的质量控制提出新的挑战。目前,已申报的品种功能性/标志性成分检查大多测定总成分含量,或者单个成分含量,安全性检测和微生物检测方法未能覆盖中药原料污染范围,因此,无法达到鉴别真伪、保证安全和功效的目的。由于中药保健食品近年出现了诸多以中药提取物为原料的产品,但很多提取物却缺乏标准。笔者认为,中药保健食品的质量控制要加强中药提取物的质量控制,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其次,加强整体质量控制,保证产品的真实性;扩大安全性检查的范围,全面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同时,着眼于整个生产链,加强全程质量控制,加强原料的全面质量控制,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生产出高质量的中药保健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保健食品 质量控制 中药提取物 指纹图谱 质量传递规律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川蛭通络胶囊干预微循环障碍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牟艳芳 陈文璐 +5 位作者 周冰 李小倩 库亚萍 李冰 李莎莎 严诗楷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7550-7560,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川蛭通络胶囊干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及文献检索收集川蛭通络胶囊化学成分信息;在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等数据库收集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及微循环障碍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川蛭通络胶囊干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及文献检索收集川蛭通络胶囊化学成分信息;在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等数据库收集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及微循环障碍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相关网络图,筛选主要成分、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共整理得到川蛭通络胶囊的150个成分及其对应的480个靶点,微循环障碍靶点154个,二者共同靶点32个,富集分析发现共同靶点主要参与血压调节、缺氧应答等生物过程,以及催乳激素信号通路、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信号通路、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亚麻油酸乙酯、木犀草素、丹酚酸J等成分能与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凝血因子2(coagulation factor 2,F2)等靶点良好对接。结论川蛭通络胶囊可能是通过亚麻油酸乙酯、木犀草素、丹酚酸J等关键成分作用于PTGS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STAT3、ACE、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MOX1)、F2等靶点改善氧化应激、减轻炎性反应,从而干预微循环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蛭通络胶囊 微循环障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亚麻油酸乙酯 木犀草素 丹酚酸J
原文传递
基于靶点“钩钓”策略的首荟通便胶囊肠道直接作用靶点鉴定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郭强 姚璐 +3 位作者 刘忠 姚景春 屠鹏飞 曾克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5-510,共6页
基于靶点"钩钓"策略鉴定首荟通便胶囊发挥润肠通便作用的直接药理靶点,探索靶点相关药理学信号通路,揭示润肠通便机制。首先制备键合首荟通便胶囊药材总提取物的磁性固相微球,然后从大鼠肠道总蛋白裂解液中捕获直接作用靶点蛋... 基于靶点"钩钓"策略鉴定首荟通便胶囊发挥润肠通便作用的直接药理靶点,探索靶点相关药理学信号通路,揭示润肠通便机制。首先制备键合首荟通便胶囊药材总提取物的磁性固相微球,然后从大鼠肠道总蛋白裂解液中捕获直接作用靶点蛋白,并通过高分辨质谱进行鉴定,最后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共计发现138个首荟通便胶囊的潜在作用靶点蛋白。通过Cytoscape软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这些靶蛋白主要与三羧酸循环,嘧啶代谢,硫代谢,脂肪酸降解,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β-丙氨酸代谢这8条信号通路相关。以上结果表明,首荟通便胶囊主要通过作用于三羧酸循环等多个通路的138个靶点蛋白,进而发挥促进肠道动力学、抗炎、改善肠道细胞屏障功能、改善肠道水分泌、改善肠道菌群等多种作用,最终发挥润肠通便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首荟通便胶囊 润肠通便 靶点鉴定 三羧酸循环
原文传递
首荟通便胶囊改善胃肠道间质细胞能量代谢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晓雯 郑舒泽 +2 位作者 李欣 孙成宏 曾克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6-531,共6页
探究首荟通便胶囊提取物改善胃肠道间质细胞能量代谢的细胞药理学机制。以胃肠道间质细胞GIST-882为模型,通过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形态学考察首荟通便胶囊提取物(10,20,50,100μg·mL^(-1))对胃肠道间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进而检... 探究首荟通便胶囊提取物改善胃肠道间质细胞能量代谢的细胞药理学机制。以胃肠道间质细胞GIST-882为模型,通过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形态学考察首荟通便胶囊提取物(10,20,50,100μg·mL^(-1))对胃肠道间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进而检测线粒体形态学、线粒体膜电位、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以及细胞三磷酸腺苷(ATP)水平,同时Western blot法检测SCF/c-Kit信号通路以及CDK2/cyclin A细胞周期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考察首荟通便胶囊促胃肠道间质细胞能量代谢的潜在分子机制。结果显示,首荟通便胶囊可以剂量依赖性地促进GIST-882细胞的增殖,显著提高细胞中线粒体结构完整性,同时升高线粒体膜电位。进一步研究表明,首荟通便胶囊可上调线粒体异柠檬酸脱氢酶的活性,进而促进细胞中ATP含量升高,促进SCF/c-Kit信号通路以及CDK2/cyclin A细胞周期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首荟通便胶囊能增强胃肠道间质细胞的能量代谢并促进其增殖,其潜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线粒体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进而加速ATP的合成,并促进SCF/c-Kit以及CDK2/cyclin A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代谢 首荟通便胶囊 胃肠道间质细胞 线粒体功能 异柠檬酸脱氢酶
原文传递
人参茎叶总皂苷治疗2型糖尿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洪佳娜 李冰冰 +4 位作者 陈桢琳 赵麟 肖雪 关永霞 张贵民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50-59,共10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人参茎叶总皂苷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潜在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结合TCMSP数据库收集人参茎叶中的皂苷类成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网站发现各成分的主要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人参茎叶总皂苷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潜在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结合TCMSP数据库收集人参茎叶中的皂苷类成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网站发现各成分的主要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与T2DM相关的基因,构建成分-治疗T2DM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得到治疗靶点间相互作用关系,构建疾病靶点互作网络。通过网络特征分析人参茎叶总皂苷治疗T2DM的关键作用靶点。利用DAVID在线分析网站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研究共得到人参茎叶总皂苷成分45种,虚拟预测得到与T2DM相关靶点175个,关键靶点34个,这些靶点主要富集癌症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黏附斑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等多条通路上。结论人参茎叶总皂苷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综合发挥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炎症反应、抗细胞凋亡等作用,为进一步防治T2DM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茎叶总皂苷 2型糖尿病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川蛭通络胶囊通过抑制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治疗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3
20
作者 库亚萍 张丽 +3 位作者 李冰 孙敬侠 范建伟 张贵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386-3391,共6页
川蛭通络胶囊(CZTL)具有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的功效,用于中风病中经络(脑梗死)恢复期血瘀气虚证,并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现代药理学作用机制仍不清晰。该研究通过线栓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探讨CZTL治疗缺血... 川蛭通络胶囊(CZTL)具有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的功效,用于中风病中经络(脑梗死)恢复期血瘀气虚证,并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现代药理学作用机制仍不清晰。该研究通过线栓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探讨CZTL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药效和作用机制。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CZTL组,CZTL组连续3 d按0.3 g·kg^(-1)·d^(-1)灌胃CZTL,最后1次灌胃1 h后,模型组和CZTL组行MCAO/R手术。再灌注24 h后,检测CZTL对小鼠神经学评分、脑梗死面积、脑水肿及脑组织病理学,同时检测脑组织匀浆活性氧自由基(ROS)、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脑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Toll样受体4(TLR 4)以及磷酸化核因子-κB亚基P65(p-NF-κB P65)的表达。结果显示,CZTL显著降低MCAO/R小鼠神经学评分、脑水肿以及脑梗死面积,改善脑组织病理学,抑制脑组织ROS、MDA、IL-6、IL-1β以及TNF-α的分泌,提高SOD的活性,抑制脑组织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促进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并同时抑制炎症相关蛋白TLR4的表达和NF-κB P65的磷酸化。以上结果表明,CZTL对MCAO/R小鼠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与CZTL抑制神经炎症、抵抗脑组织氧化应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蛭通络胶囊 氧化应激 炎症 脑缺血再灌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