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况影响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红丽 《中国农村卫生》 2018年第17期79-80,共2页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中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护理干预后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选择时间:2017年2月~2018年1月,行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全面护理、常规护理,对应组别名称:研究...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中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护理干预后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选择时间:2017年2月~2018年1月,行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全面护理、常规护理,对应组别名称:研究组、对照组。经SPSS21.0系统软件分析组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总有效率和不良情绪发生率数据指标。结果:研究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总有效率数据指标经SPSS21.0系统软件分析发现均比对照组要更高,且研究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率数据指标经SPSS21.0系统软件分析发现比对照组要更低,P<0.05,差异显著。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加入全面护理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总有效率,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不良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 治疗依从性 心理状况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万长才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9期120-122,共3页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抗结核方案,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左氧氟沙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抗结核方案,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左氧氟沙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参照组的77.50%,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参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用药中,行左氧氟沙星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的方法,能取得确切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抗结核方案 肺结核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的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赵云太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4期101-105,共5页
目的对比异甘草酸镁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依照数字分表法将本院2018年12月—2021年4月纳入的60例脂肪肝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0例,其中实行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为参照组,实行异甘草酸镁治疗的为观察组,比... 目的对比异甘草酸镁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依照数字分表法将本院2018年12月—2021年4月纳入的60例脂肪肝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0例,其中实行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为参照组,实行异甘草酸镁治疗的为观察组,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参照组,观察组血脂水平显著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00%、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脂肪肝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异甘草酸镁,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肝功能均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还可以缓解临床症状,能够确保患者安全有效用药,应用效果较多烯磷脂酰胆碱更为明显,存在推广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酸镁 多烯磷脂酰胆碱 脂肪肝 血脂 肝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赵云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14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CHB)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HBV-DNA)和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60例乙肝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恩替卡韦治疗。比...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CHB)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HBV-DNA)和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60例乙肝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谷丙转氨酶(ALT)]、HBV-DNA水平、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B(38.26±2.63)g/L、TBiL(31.50±10.59)μmol/L和ALT(42.51±10.07)U/L均优于对照组的(32.24±3.07)g/L、(47.43±12.65)μmol/L和(85.68±26.67)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V-DNA水平为(2.59±0.23)×10^(3)copies/ml,低于对照组的(3.50±0.29)×10^(3)copies/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N(161.20±18.93)ng/ml、Ⅳ-C(147.26±44.23)ng/ml和HA(86.67±25.12)mg/L均低于对照组(198.92±27.51)ng/ml、(197.58±52.13)ng/ml和(125.27±31.43)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的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在乙肝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能够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同时可促进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有效控制HBV-DNA,此外,该药物具有安全性高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恩替卡韦 肝功能 肝纤维化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载量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蒋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4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7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双药组及恩替卡韦组,各35例。双药组采取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恩替卡韦组采取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7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双药组及恩替卡韦组,各35例。双药组采取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恩替卡韦组采取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相关参数[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以及Child-Pugh评分水平;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载量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恩替卡韦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双药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78,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BIL、AST、ALT、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IL、AST、ALT、Child-Pugh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恩替卡韦组降低程度优于双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双药组乙肝病毒DNA载量水平为(7.35±2.25)lg copies/ml,恩替卡韦组乙肝病毒DNA载量水平为(7.35±2.22)lg copies/ml;治疗后,双药组乙肝病毒DNA载量水平为(2.89±1.55)lg copies/ml,恩替卡韦组乙肝病毒DNA载量水平为(1.35±0.24)lg copies/ml。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乙肝病毒DNA载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乙肝病毒DNA载量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恩替卡韦组降低程度优于双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可获得较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肝硬化 疗效
下载PDF
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葛学顺 杨旭明 蒋福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314-2316,共3页
目的分析ICU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与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医院感染以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8月-2008年8月医院ICU收治的患者痰标本分离出34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抗... 目的分析ICU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与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医院感染以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8月-2008年8月医院ICU收治的患者痰标本分离出34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20NE鉴定系统鉴定到种。结果 PAE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其对抗菌药物表现为多药耐药性;敏感率最高的抗菌药物是环丙沙星(70.58%),其次为亚胺培南(47.06%)、妥布霉素(44.12%)、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44.12%)、氨曲南(38.24%)、诺氟沙星(38.24%)及氧氟沙星(38.24%);而耐药率最高的是头孢呋辛(97.05%),其次为头孢曲松(82.36%)、阿米卡星(61.76%)、氯霉素(61.76%)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1.76%)。结论通过健全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规程,根据3R原则、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及医务人员观念的转变和行为改变,对遏止PAE耐药率的攀升和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耐药率 敏感率 医院感染
原文传递
126例慢性中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4
7
作者 顾吉鸣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年第5期56-58,共3页
总结126例慢性中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建立了延续护理小组,制定针对本病患者的个性化健康教育与指导,护理计划与措施具体落实,并通过微信平台、电话随访、门诊随访、家庭随访、短信提示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为慢性... 总结126例慢性中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建立了延续护理小组,制定针对本病患者的个性化健康教育与指导,护理计划与措施具体落实,并通过微信平台、电话随访、门诊随访、家庭随访、短信提示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为慢性中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认为个性化延续护理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节约了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延续护理 慢性中度乙型肝炎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蒋斌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5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70例2015年5月—2016年8月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组,甲组采取恩替卡韦治疗,乙组则采取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70例2015年5月—2016年8月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组,甲组采取恩替卡韦治疗,乙组则采取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肝功能指标好转时间、肝纤维化好转时间、炎症指标好转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不良反应。结果乙组治疗疗效、肝功能指标好转时间、肝纤维化好转时间、炎症指标好转时间、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相比较甲组更好,P <0.05。两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比较,P> 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可获得较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复方鳖甲软肝片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初治肺结核出现肝损害的护理体会
9
作者 沈秀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7期181-183,共3页
目的分析初治肺结核出现肝损害的护理效果。方法将39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对照组19例,予以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20例,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GGT、AST、ALT三项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 目的分析初治肺结核出现肝损害的护理效果。方法将39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对照组19例,予以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20例,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GGT、AST、ALT三项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GGT为(81.14±17.16)mmol/L,AST为(60.35±9.37)U/L,ALT为(50.46±9.41)U/L,均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应用在初治肺结核出现肝损害患者中可有效恢复肝脏功能,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治肺结核 肝损害 护理 肝功能指标 体会
下载PDF
泰州地区人群戊型肝炎病毒基因的分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洪涛 叶军 +10 位作者 咸建春 陈亚宝 何义林 肖丽 李阳 孙志成 谭正炳 蒋斌 何晓峰 周稳兰 李浩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23-627,共5页
戊型肝炎(HE)是一类急性自限性疾病,临床症状类似于甲型肝炎,但表现为重症肝炎的比例较高。我国是HE发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5年来,HE的病例报告数呈现出增长趋势,江苏省泰州市HE的发病趋势与此一致。据此,我们检测了泰州地... 戊型肝炎(HE)是一类急性自限性疾病,临床症状类似于甲型肝炎,但表现为重症肝炎的比例较高。我国是HE发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5年来,HE的病例报告数呈现出增长趋势,江苏省泰州市HE的发病趋势与此一致。据此,我们检测了泰州地区HE患者血清中HEV RNA,对PCR阳性产物进行序列分析,旨在了解HEV的基因型及其存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 泰州地区 病毒基因 分型 人群 发病趋势 HEV 自限性疾病
原文传递
慢性乙肝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评分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18期120-122,共3页
目的:对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乙肝患者中的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进行分析观察。方法:选择高邮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乙肝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 目的:对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乙肝患者中的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进行分析观察。方法:选择高邮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乙肝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以及护理满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患者 综合护理 生活质量 护理效果 护理满意率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治疗肝病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王恒忠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5年第3期202-203,共2页
目的 :观察熊去氧胆酸对部分慢性肝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肝病患者 118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熊去氧胆酸治疗 ,对照组用普通护肝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在总胆红素、丙氨酸转移酸、γ-谷... 目的 :观察熊去氧胆酸对部分慢性肝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肝病患者 118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熊去氧胆酸治疗 ,对照组用普通护肝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在总胆红素、丙氨酸转移酸、γ-谷氨酰转肽酶下降均较对照组优越 (P <0 0 5 )。结论 :熊去氧胆酸能明显改善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状况 ,减轻肝脏及小胆管的炎症反应 ,抑制肝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熊去氧胆酸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葛学顺 陶晓军 +1 位作者 陈维开 程景骞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7期1162-1164,共3页
目的了解高邮市人民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状况及耐药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我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对数... 目的了解高邮市人民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状况及耐药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我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科室分布情况与耐药率及变化趋势。结果 3年共分离出155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来自痰液(82.6%),其次为分泌物及脓汁(12.3%);科室分布以ICU(34.2%)为主,其次是神经外科(18.1%)和呼吸内科(15.5%);3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总体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以亚胺培南最为明显,亚胺培南3年的耐药率分别是23.3%,44.2%和68.3%;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中只有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低于40%,其余均大于6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中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且耐药率较高,临床医务人员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株的流行及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医院感染
下载PDF
2017—2018年血培养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葛学顺 陆正民 +3 位作者 刘冉 陶晓军 冯晓鸿 陈维开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2期271-280,共10页
目的:分析2017-2018年高邮市人民医院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培养采用BD BACTEC FX200全自动血培养仪;细菌、真菌鉴定及非苛养菌药敏试验采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链... 目的:分析2017-2018年高邮市人民医院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培养采用BD BACTEC FX200全自动血培养仪;细菌、真菌鉴定及非苛养菌药敏试验采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链球菌药敏为纸片扩散法(K-B法),真菌药敏采用DL-96 FUNGUS;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352份血培养标本检出病原菌73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51.44%,48.02%和0.55%。双侧单瓶阳性率(8.84%)明显高于单侧单瓶(7.58%,P=0.016)。分离率前5位菌种依次是大肠埃希菌(29.69%)、人葡萄球菌(12.04%)、表皮葡萄球菌(10.94%)、肺炎克雷伯菌(8.2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88%)。血培养阳性病原菌主要分布于:儿科、ICU、肾脏内分泌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及肿瘤血液科。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类、喹诺酮类、妥布霉素、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钠、氨曲南及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23.0%~52.1%)显著高于肺炎克雷伯菌(5%~15%;P<0.05);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西丁、碳青霉烯类及阿米卡星(1.4%~4.1%)与肺炎克雷伯菌(1.7%~8.3%)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甲氧西林人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64.8%和70.0%)都显著高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2.6%,P<0.01);3种葡萄球菌对达托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均敏感。结论:多套血培养送检有利于提高病原菌检出率,血培养检出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血培养病原菌在不同科室的分布和耐药性不同。高度重视早期血培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双侧单瓶 血流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率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肺结核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美红 刘霞 沈秀梅 《临床护理杂志》 2022年第4期33-36,共4页
目的探究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肺结核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月我科收治的10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目的探究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肺结核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月我科收治的10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宣教模式,研究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模式。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生存质量及疾病知晓率、治疗依从性;记录两组出院1、3个月社会支持水平。结果研究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疾病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院1、3个月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应用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疾病知晓率、治疗依从性,改善生存质量,提升社会支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医院-社区-家庭 延续性护理模式 自我管理
下载PDF
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应用效果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占结 张卫红 +35 位作者 张永祥 刘娟 陈浮 葛学顺 王婷睿 方平 冯诚怿 杨乐 宋舸 刘菁 刘善善 潘虹霞 朱铁林 田媛媛 王文毅 吴晓琴 邢虎 姚静 袁咏梅 姜萍 唐红萍 周俊 臧金成 卢珊 张波 梁丹燕 黄辉萍 雷小航 黄炳花 王世浩 黄奉毅 陶红英 柴小玉 刘云 陈文森 李连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60-1866,共7页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信息化建设对防控能力提升的效果。方法 2017年10-12月对多中心进行研究,设计标准化问卷,在三级综合甲等医院中开展调研。床位数<1 000的医院2所(7.69%),1 000<床位数<2 000的医院15所(57.69%),床位数>2 ...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信息化建设对防控能力提升的效果。方法 2017年10-12月对多中心进行研究,设计标准化问卷,在三级综合甲等医院中开展调研。床位数<1 000的医院2所(7.69%),1 000<床位数<2 000的医院15所(57.69%),床位数>2 000的医院9所(34.62%)。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安装后医院感染质控指标提升情况。再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科和神经内科的连续病例,通过人工全病例判定与医院感染信息系统预警后人工处理对比医院感染率差异,并采用Meta分析综合比较计算率差及95%CI。结果 共有26所三级综合医院进入本次研究。所有医院均可主动生成预警病例、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自动抓取微生物培养阳性监测信息。23所(88.46%)医院可获取多药耐药菌发生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菌送检率。22所(84.62%)医院可以获取多药耐药菌检出率、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升级能预警。22所(84.62%)医院每年预算中有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维保经费。21所(80.77%)医院患者血常规指标异常能预警、20所(76.92%)医院患者影像学异常能预警,医院感染信息系统显著减少4.00%的医院感染漏报率(RD=-4.00%,-2.00%^-6.00%,P<0.001),信息系统辅助可提升85.00%MDRO发生率(OR=1.850,95%CI=1.340~2.540,P<0.001)。在前瞻性研究中,总共抽取了5 320例连续病例,通过信息系统预警并结合手工判定与全病例纯手工判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率差为0.017(-0.001~0.035)。结论 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应用后可显著提升医院感染风险识别能力,更高效的预警且不减少医院感染病例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系统 医院感染 监测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