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颅咽管瘤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琪 杨华 +6 位作者 朱成英 牛建花 徐媛媛 王楠 朱海燕 于力 靖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60-665,共6页
本研究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颅咽管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提高对APL合并或继发第二肿瘤的认识。应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APL进行确诊;应用免疫分型技术对骨髓中白血病细胞进行分析;应用... 本研究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颅咽管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提高对APL合并或继发第二肿瘤的认识。应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APL进行确诊;应用免疫分型技术对骨髓中白血病细胞进行分析;应用分子生物学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以定性及确定治疗前后定量变化;应用常规染色体核型技术及FISH技术以分析该患者细胞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或继发第二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复杂。通过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多学科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避免了误诊、漏诊延误诊治。结论:当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经过治疗缓解后,再出现其它临床症状时需考虑其他肿瘤的可能,临床上需仔细观察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第二肿瘤 颅咽管瘤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方案治疗急性红白血病4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琪 杨华 +5 位作者 牛建花 朱成英 朱海燕 姚子龙 于力 靖彧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238-1241,共4页
目的了解地西他滨联合阿柔比星(Acla)+阿糖胞苷(Ara-C)+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的方案(DCAG)治疗急性红白血病(AML-M6)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化疗,治疗4例急性红白血病患者:地西他滨20 mg/m2,1次/d,5 d;... 目的了解地西他滨联合阿柔比星(Acla)+阿糖胞苷(Ara-C)+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的方案(DCAG)治疗急性红白血病(AML-M6)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化疗,治疗4例急性红白血病患者:地西他滨20 mg/m2,1次/d,5 d;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300μg,1次/d,使用时间为化疗前1 d至中性粒细胞恢复;阿糖胞苷10 mg/m2,1次/12小时,5 d;阿柔比星20 mg,第1、3、5天使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4例急性红白血病患者中,2例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病人可耐受。结论 DCAG方案治疗急性红白血病缓解率好,不良反应轻,可以作为急性红白血病诱导化疗的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急性红白血病 化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5
3
作者 朱成英 刘世研 +5 位作者 牛建花 张琪 杨华 朱海燕 于力 靖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3,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地西他滨联合改良的CAG方案对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 L)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13年1月至7月收治的10例复发、难治AM L,观察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地西他滨联合改良的CAG方案对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 L)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13年1月至7月收治的10例复发、难治AM L,观察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10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例,男女比例7∶3,中位年龄45(17-61)岁。结果:10例患者经过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方案治疗后7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2例未缓解,总缓解率80%(8/10)。白细胞数恢复中位时间18.5(5-28)d,血小板水平恢复中位时间19(12-29)d。治疗的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10例治疗中未出现新发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例由于化疗原发肺部感染加重死亡。结论:地西他滨结合改良CAG治疗复发、难治AML具有高缓解率,低副反应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改良CAG 复发难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方案治疗AML1-ETO阳性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靖彧 朱成英 +5 位作者 张琪 牛建花 杨华 刘世研 朱海燕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45-1250,共6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AML1-ETO阳性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方案对该类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8月5例AML1-ETO阳性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并分析临床特点,包括年龄、性别、... 本研究旨在分析AML1-ETO阳性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方案对该类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8月5例AML1-ETO阳性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并分析临床特点,包括年龄、性别、初诊时伴随症状、外周血和骨髓特点等;同时分析地西他滨联合改良的CAG方案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5例患者中复发2例,难治合并复发3例,初治时白细胞中位数12.55(7.8-66.55)×109/L、血小板中位数44(20-72)×109/L,血红蛋白中位数110(77-128)g/L、乳酸脱氢酶中位数312.9(123.6-877.8)μ/L。治疗结果表明:经过1个疗程地西他滨联合改良的CAG方案治疗后4例完全缓解,1例未缓解,总缓解率为80%;治疗的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1例未缓解经FLAG方案治疗后在移植动员过程中突发心衰死亡。结论:初步结果表明AML1-ETO阳性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经本方案治疗后,其缓解率比较高、并发症较少,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地西他滨 改良的CAG方案
下载PDF
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经验性治疗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杨华 朱成英 +7 位作者 王全顺 牛建花 张琪 朱海燕 姚子龙 徐媛媛 靖彧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5-322,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法,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对APL合并DIC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 本研究旨在探索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法,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对APL合并DIC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初治APL患者25例,给予全反式维甲酸20mg,每日2次口服;三氧化二砷1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诱导分化治疗。待早幼粒细胞脱颗粒后加用化疗。在患者治疗同时给予血小板补充、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适当应用氨甲苯酸、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DIC。根据血常规、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调整用药。应用多因素分析初诊时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水平,年龄等因素与出血严重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5例APL患者中(低危组5例,中危组13例,高危组7例)合并DIC 22例,DIC发生率为88%。22例合并DIC患者中经系统治疗后,DIC得到纠正21例(95.5%),死亡1例(4.5%)。第1疗程获得完全缓解(CR)23例(92%),平均CR时间为31.8±7.2 d。诱导至完全缓解期平均输注血小板7.68±5.88 U,红细胞8.90±5.69U;发生DIC患者中平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21.92±19.32 U,血小板数恢复时间29.3±9.3 d,PT恢复时间12.7±9.5 d,APTT恢复时间为11.6±8.6 d,FDP恢复时间16.0±9.3 d,纤维蛋白原恢复时间12.3±8.3 d。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时白细胞数>10×109/L及APTT延长为严重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初治APL易发生DIC,因此早期积极输注血制品,积极应用抗凝血及抗纤溶的药物及肝素,尽快使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水平,达到早期纠正DIC,可明显降低早期APL因DIC造成的死亡,高白细胞血症及APTT延长为严重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高白细胞血症
下载PDF
原发性粒细胞肉瘤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朱成英 杨华 +5 位作者 牛建花 张琪 朱海燕 姚子龙 于力 靖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5-428,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粒细胞肉瘤(primary granulocytic sarcoma,PGS)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15例PGS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化疗组8例(包括单纯化疗、化疗加放疗、化疗加手术、化疗加异基因...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粒细胞肉瘤(primary granulocytic sarcoma,PGS)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15例PGS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化疗组8例(包括单纯化疗、化疗加放疗、化疗加手术、化疗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非化疗组7例(手术、手术加放疗)。化疗均采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方案。结果表明:化疗组与非化疗组PGS患者进展成骨髓广泛受累的发生率分别为25%和85.7%(P<0.05),化疗可以显著减少进展为骨髓广泛受累的发生率。化疗组与非化疗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6.06±14.97个月和12.21±6.83个月(P<0.05),化疗可以延长PGS患者的生存时间,特别是2例经过化疗结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目前尚活存,生存时间分别为39个月和45个月。结论:采用AML化疗方案治疗PGS,可以降低进展为骨髓广泛受累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化疗结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望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粒细胞肉瘤 化疗 手术 急性髓系白血病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t(8;21)(q22;q22)伴Y染色体丢失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朱成英 杨华 +7 位作者 牛建花 张琪 谢旭磊 王利军 朱海燕 姚子龙 于力 靖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50-956,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t(8;21)(q22;q22)伴Y染色体丢失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AML患者267例,其中13例为t(8;21)(q22;q22)伴Y染色体丢失,对13例患者临床指标、治疗方案、... 本研究旨在探讨t(8;21)(q22;q22)伴Y染色体丢失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AML患者267例,其中13例为t(8;21)(q22;q22)伴Y染色体丢失,对13例患者临床指标、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3例患者经过规范化疗后,4例1个疗程获缓解,4例2个疗程获缓解,4例3个疗程获缓解,1例4个疗程仍未获缓解。缓解后在巩固强化治疗过程中未复发有6例,其中4例采用化疗联合移植方案,另外2例采用单纯化疗;其余6例分别为4例复发1次、1例复发2次、1例复发3次,并且2例是化疗联合自体移植后复发,复发后继续给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处在无病状态。在随访期间,化疗组无复发生存(RFS)时间为4.67±3.45个月,化疗联合移植组RFS时间为34.17±21.37个月,显示采用化疗联合移植方案可以显著延长RFS(P<0.05)。结论:2013年NCCN指南将伴t(8;21)(q22;q22)定义为预后良好型,目前未明确指出此型伴Y染色体丢失预后差,难缓解,易复发,但是近几年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t(8;21)(q22;q22)伴Y染色体丢失预后差,难缓解,易复发,建议对此类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8 21) (q22 q22) Y染色体丢失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皮下软组织肌肉间隙淋巴瘤样肉芽肿病1例PET-CT特点及临床表现病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牛建花 杨华 +6 位作者 朱成英 张琪 孙璐 朱海燕 姚子龙 于力 靖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35-741,共7页
本研究通过皮下软组织肌肉间隙淋巴瘤样肉芽肿病(lymphomatoid granulomatosis,LYG)的病例分析探讨LYG的病理、MICM(骨髓形态、免疫分型、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PET/CT和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应用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LYG的... 本研究通过皮下软组织肌肉间隙淋巴瘤样肉芽肿病(lymphomatoid granulomatosis,LYG)的病例分析探讨LYG的病理、MICM(骨髓形态、免疫分型、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PET/CT和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应用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LYG的病理改变,骨髓细胞涂片法观察骨髓细胞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分型,多重巢式PCR检测异常基因表达和突变,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血清EBV-DNA含量,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 PET/CT)术明确临床分期。结果表明,患者发病时右大腿内侧有肿物和右颌下淋巴结肿大,但PET/CT检查发现患者全身多处软组织内有异常软组织影伴高代谢改变,且累及肺、甲状腺、淋巴结和胃;右大腿内侧肿物活检证实为淋巴瘤样肉芽肿病Ⅱ级,但骨髓细胞涂片显示无异常肿瘤细胞浸润;白血病免疫分型为NK细胞比例增高伴表型异常;染色体核型为46,XY[24];多重巢式PCR未检出异常基因表达和突变;FQ-PCR检测显示EBV-DNA<102copies/ml;2个周期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0.7 g d 0、环磷酰胺1.4 g d 1、表柔比星90 mg d 1、长春地辛4 mg d 1、泼尼松90 mg d 1-5)化疗后,PET-CT显示原双腿皮下软组织肌肉间隙高代谢结节样影基本消失,但左侧腘窝区域软组织内仍可见部分高代谢病灶,影像评估为PR。结论:淋巴瘤样肉芽肿病是一种罕见疾病,发病率极低;皮下软组织肌肉间隙淋巴瘤样肉芽肿病在国内外文献均未见报道;该病发病机制未明确,无标准治疗;PET/CT能发现临床体检不能发现的病变,能够再进行更准确的分期;PET/CT检查对淋巴瘤样肉芽肿病的辅助诊断、分期、疗效评价方面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软组织 淋巴瘤样肉芽肿病 PET—CT特点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皮肤顽固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幸福 王学文 《东南国防医药》 2007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通过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治疗皮肤顽固性溃疡,观察其疗效。方法对常规治疗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局部应用rhGM-CSF进行比较,观察溃疡愈... 目的通过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治疗皮肤顽固性溃疡,观察其疗效。方法对常规治疗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局部应用rhGM-CSF进行比较,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结果rhGM-CSF组疗效明显,加速溃疡愈合。结论rhGM-CSF能促进溃疡愈合,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GM—CSF 皮肤溃疡 愈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