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患者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刘文武 梁晋 +3 位作者 陈成 戴悦晴 伍雯婷 钱钧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74例在马鞍山市中心医院行LBBaP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年龄>80岁)、低龄组(60岁<年龄<80岁),比较两组基线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74例在马鞍山市中心医院行LBBaP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年龄>80岁)、低龄组(60岁<年龄<80岁),比较两组基线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及随访1年的起搏器参数,心脏彩超参数以及并发症情况,观察LBBaP在高龄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在185例患者中,174例成功行LBBaP,成功率94.1%。高龄组患者成功率与低龄组相似(93%vs.94%,P=0.805),两组术中起搏器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龄组患者在平均年龄、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异常、心力衰竭等合并症均高于低龄组,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高龄组阈值、感知较术中有所上升(P<0.05),阻抗有所下降(P=0.034)。低龄组感知较术中上升(P=0.001)、阻抗下降(P<0.001);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术前提高(P<0.05),其中高龄组改善更明显(P=0.008);两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两组术后起搏参数保持稳定,三尖瓣反流未有进展,手术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LBBaP在高龄患者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生理性起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区域起搏 高龄 生理性起搏
下载PDF
双定位法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研究
2
作者 刘文武 梁晋 +2 位作者 陈成 武雯婷 钱钧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5期317-321,共5页
目的:探讨双定位法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接受LBBaP的105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手术成功患者分为常规法LBBaP植入组(t-LBBaP组,n=46)和双定位法LBBaP植入组(d... 目的:探讨双定位法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接受LBBaP的105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手术成功患者分为常规法LBBaP植入组(t-LBBaP组,n=46)和双定位法LBBaP植入组(d-LBBaP组,n=59)。比较2组基线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和随访1年期间起搏器参数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在105例患者中,99例成功行LBBaP,成功率94.3%。t-LBBaP组成功率42/46(91.3%),d-LBBaP组成功率57/59(96.6%)。d-LBBaP组电极植入尝试次数[(1.89±0.88)次对(2.64±1.01)次]、X线曝光时间[(9.22±4.27)min对(13.34±5.47)min)]、手术时间[(86.32±10.10)min对(95.29±15.90)min]、术后3 d肌钙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t-LBBaP组(P均<0.05)。t-LBBaP组术后6个月起搏器阈值较术中上升,d-LBBaP组术后1个月、t-LBBaP组术后6个月起搏器感知较术中上升,2组术后6个月起搏器阻抗较术中下降(P均<0.05)。随访过程中2组间起搏器阈值、感知、阻抗等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中及术后随访1年的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定位法LBBaP可以准确判断电极位置,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是安全、可行的生理性起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区域起搏 双定位法 可行性 生理性起搏
下载PDF
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琦 吴河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8年第16期2099-2102,共4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马鞍山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诊治的ACS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格瑞洛组(n=57)和氯吡格雷组(n=55),替格瑞洛组采用替格瑞洛治疗,...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马鞍山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诊治的ACS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格瑞洛组(n=57)和氯吡格雷组(n=55),替格瑞洛组采用替格瑞洛治疗,氯吡格雷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两组短期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血小板抑制率和血小板抑制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d和术后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替格瑞洛组治疗后1d、术后3个月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83.2±15.4)%、(78.4±19.6)%,均高于氯吡格雷组的(69.5±19.9)%、(41.3±14.6)%(t=2.555、4.468,均P〈0.05);替格瑞洛组治疗后1d、术后3个月血小板抑制效果良好者分别为42例、45例,均高于氯吡格雷组的30例、7例(X^2=4.466、47.805,P=0.035、0.000);替格瑞洛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2例)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9例)(X^2=5.222,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74,P〉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ACS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更高的安全性,效果优于氯吡格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临床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