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秋沙鸭在中国的近期越冬分布与数量 被引量:36
1
作者 何芬奇 林剑声 +2 位作者 杨斌 江航东 张浩辉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56,共5页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以往在我国广有越冬记录,但分布点零散,且多为小群或零星个体,很少在同一地点见到10只以上的个体记录。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个别地点虽发现有中华秋沙鸭的越冬群体,但缺少持续性观察结果。21世纪初在赣东北...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以往在我国广有越冬记录,但分布点零散,且多为小群或零星个体,很少在同一地点见到10只以上的个体记录。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个别地点虽发现有中华秋沙鸭的越冬群体,但缺少持续性观察结果。21世纪初在赣东北的弋阳、婺源相继发现中华秋沙鸭的较大越冬群,总数量至少超过100只,且数量和分布地点相对保持稳定。两地记录到的最大数量分别超过该种全球总量的1%,应当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秋沙鸭 近期越冬分布 中国
下载PDF
广东省的鸟类及考察历程 被引量:18
2
作者 Richard W.Lewthwaite 邹发生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9-517,共19页
广东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北靠南岭山脉、东南面向南海,生态环境多样,鸟类种类丰富,但至今没有广东鸟类的总名录,既给广东鸟类保护与管理带来不便,也使研究者对广东鸟类的详细分布地和发现时间无法了解。本文系统总结与整理了各个时期不... 广东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北靠南岭山脉、东南面向南海,生态环境多样,鸟类种类丰富,但至今没有广东鸟类的总名录,既给广东鸟类保护与管理带来不便,也使研究者对广东鸟类的详细分布地和发现时间无法了解。本文系统总结与整理了各个时期不同学者在广东境内开展的鸟类调查记录。William Heine于1853年4月在广州获得金斑鸻(Pluvialis fulva)和针尾沙锥(Gallinago stenura)的标本,并由John Cassin于1856报道,开启了采集与记录广东鸟类的序幕。从此以后,Robert Swinhoe于1860至1873年间发表了记录广东沿岸鸟类的一系列论文。之后,John David Digues La Touche和Johannes Streich报道汕头的鸟类,Robert Vaughan和Kenneth Hurlstone Jones报道西江的鸟类,Rufolf Mell报道广东山区的鸟类,以及Pierre Jabouille报道了广东南部湛江的鸟类。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有野生鸟类555种,其中25种鸟有1个以上的亚种在广东分布;本文标注了每种鸟第1次报道的参考文献,以供将来的研究者参考与查阅。在这些鸟类中,在广东繁殖的鸟有297种,并且以东洋界的种类最多,达211种,占繁殖鸟类比例的71.0%,古北界和广布种分别有25种和35种,占8.4%和11.8%。广东与广西繁殖鸟类种的相似性高于广东与海南岛繁殖鸟类种的相似性。迁徙鸟类是广东鸟类的主要类群,共有277种,占50.0%,而留鸟仅150种,占27.0%,另有128种鸟(占23.0%)在广东既有迁徙的,也有长年定居于此的。广东是迁徙鸟类重要的越冬地,而且是全球濒危鸟种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第2个主要越冬地。由于受饮食文化的影响,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被非法猎捕并且被食用,使其种群数量大大下降,其中,广东地区是受影响较严重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名录 广东 区系
原文传递
海南岛越冬水鸟资源状况调查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国钢 梁伟 +3 位作者 刘冬平 楚国忠 苏文拔 Mike Kilburn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0-85,共6页
20 0 3~ 2 0 0 4年冬季 ,对海南岛沿海及其内陆湿地 49个地点的越冬水鸟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旨在为海南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记录到越冬水鸟 6目 1 0科 ,共 67种。发现了 6种海南的新记录 ,分别为白琵鹭 (Platalealeucorod... 20 0 3~ 2 0 0 4年冬季 ,对海南岛沿海及其内陆湿地 49个地点的越冬水鸟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旨在为海南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记录到越冬水鸟 6目 1 0科 ,共 67种。发现了 6种海南的新记录 ,分别为白琵鹭 (Platalealeucorodia)、鸳鸯 (Aixgalericulata)、针尾鸭 (Anasacuta)、绿头鸭 (A platyrhynchos)、红腰杓鹬 (Numeniusmadagascariensis)和流苏鹬 (Philomachuspugn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水鸟 湿地 海南
下载PDF
虎斑夜鳽分布与亚群态势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何芬奇 周放 +11 位作者 杨晓君 杨岚 邓学建 胡鸿兴 林剑声 江航东 林植 李立 朱开明 Bjrn Anderson 张浩辉 董江天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02-813,共12页
本世纪以来对虎斑夜鳽分布地点的新发现,表明该种从滨海到内陆漫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并向北渗透直逼东洋界北限秦岭-淮河一线;作者据此将各地的虎斑夜鳽初划为11个亚群,提出目前该种存有3个相对健康而稳定的亚群,即黄山-天目山亚... 本世纪以来对虎斑夜鳽分布地点的新发现,表明该种从滨海到内陆漫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并向北渗透直逼东洋界北限秦岭-淮河一线;作者据此将各地的虎斑夜鳽初划为11个亚群,提出目前该种存有3个相对健康而稳定的亚群,即黄山-天目山亚群、南岭亚群和广西亚群,且每个亚群的分布范围均至少不会小于5000km2,其中以黄山-天目山亚群的记录由历史至现今相对最为长久而完整,进而提出今后在上述诸亚群范围之外还会有新的发现。文中指出,尽管近期对虎斑夜分布状况有了新认识,目前仍可视该种的受胁等级为濒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斑夜鳽 分布 亚群态势
下载PDF
斑头大翠鸟在我国的分布 被引量:11
5
作者 何芬奇 江航东 +1 位作者 林剑声 刘伟民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8-60,共3页
斑头大翠鸟(Alcedo hercules)在我国的分布以往仅知见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南部和海南岛的局部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于广东北部(车八岭)和江西西南部(九连山)相继出现采集记录和连续的目击记录,本世纪初又有报道该种见于广西东北... 斑头大翠鸟(Alcedo hercules)在我国的分布以往仅知见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南部和海南岛的局部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于广东北部(车八岭)和江西西南部(九连山)相继出现采集记录和连续的目击记录,本世纪初又有报道该种见于广西东北部(花坪)、中南部(十万大山)和西南部的中越边境地带,并于近期发现其分布远及福建西北部的邵武。据此,可以认为斑头大翠鸟在我国南方相当一些地区也应有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头大翠鸟 分布范围 中国
下载PDF
南澳岛及其附近岛屿夏季鸟类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9
6
作者 孙泽伟 卢文华 +5 位作者 R.W.Lew thwaite 李国诚 余日东 M.R.Leven M.D.Williams K.Sherre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6,共6页
作者一行于 2 0 0 1年夏季对南澳及其附近岛屿的鸟类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发现 ,南澳及其附近岛屿有鸟类 51种 ,隶属 1 3目 2 8科 ,其中雀形目 2 3种 ,占所发现种类的 45% ,非雀形目 2 8种 ,占 55% ;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各一... 作者一行于 2 0 0 1年夏季对南澳及其附近岛屿的鸟类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发现 ,南澳及其附近岛屿有鸟类 51种 ,隶属 1 3目 2 8科 ,其中雀形目 2 3种 ,占所发现种类的 45% ,非雀形目 2 8种 ,占 55% ;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各一种 ,分别为 :白腹军舰鸟 (F regataandrewsi)和岩鹭 (Egretta sacra) .按鸟类的栖息和迁徙习惯划分 ,有海鸟 8种 ,湿地候鸟 2种 ,湿地留鸟 9种 ,陆地候鸟 4种 ,陆地留鸟 2 8种 .在所有鸟类中以褐翅燕鸥 (Sterna anae-thetus)为优势种 ,数量最大 ,分布最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澳岛 鸟类资源 群落组成 生物量 鸟类生态学 雀形目 褐翅燕鸥 广东
下载PDF
黑脸琵鹭在海南岛的越冬地及其保护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国钢 梁伟 +2 位作者 刘冬平 楚国忠 Mike Kilburn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99,共4页
于2003、2004和2005年连续3年对黑脸琵鹭在海南岛已知和潜在的越冬地进行调查。分别在东寨港自然保护区、临高县后水湾和东方市北黎湾发现了黑脸琵鹭的越冬种群,后两者是在海南岛首次记录到。2005年海南岛黑脸琵鹭的越冬种群数量已达77... 于2003、2004和2005年连续3年对黑脸琵鹭在海南岛已知和潜在的越冬地进行调查。分别在东寨港自然保护区、临高县后水湾和东方市北黎湾发现了黑脸琵鹭的越冬种群,后两者是在海南岛首次记录到。2005年海南岛黑脸琵鹭的越冬种群数量已达77只,约占全球越冬种群数量的5%以上,这是继香港和台湾等地之后黑脸琵鹭在中国的又一重要越冬地。调查结果表明:黑脸琵鹭越冬栖息地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湿地滩涂的围垦、海产品挖采和非法猎捕。建议有关职能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分别在2个新发现地建立保护机构,并对越冬地周围的村民进行保护意识教育和宣传,以加强黑脸琵鹭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脸琵鹭 东寨港 后水湾 北黎湾 海南岛
下载PDF
海南岛越冬水鸟多样性和优先保护地区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国钢 梁伟 +3 位作者 刘冬平 楚国忠 苏文拔 Mike Kilburn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8-82,共5页
2002—2004年连续3年的冬季,对海南岛沿海及其内陆湿地等50个潜在的地点进行越冬水鸟调查,旨在为海南岛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调查,共记录到越冬水鸟67种,其中小、鹭类、环颈、蒙古沙、灰斑、青脚鹬、红脚鹬、... 2002—2004年连续3年的冬季,对海南岛沿海及其内陆湿地等50个潜在的地点进行越冬水鸟调查,旨在为海南岛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调查,共记录到越冬水鸟67种,其中小、鹭类、环颈、蒙古沙、灰斑、青脚鹬、红脚鹬、泽鹬、矶鹬等较为常见;而鸭类、白翅浮鸥、鸥嘴噪鸥以及一些鹬类如铁嘴沙、黑尾塍鹬、斑尾塍鹬、三趾鹬、大滨鹬、弯嘴滨鹬、阔嘴鹬等为狭布种。历史上较为常见的越冬水鸟,如灰鹤和白骨顶,现在已不见踪迹。由于港湾湿地如东寨港、洋浦港、北黎湾具有广阔的滩涂,以及大面积的红树林和周围众多的养殖塘,为越冬水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内陆湿地如南丽湖、云月湖等,许多都受到旅游开发的干扰,水鸟的多样性较低。通过保护优先地区的分析,优先保护的地区如东寨港、后水湾、北黎湾、洋浦港、三亚河、清澜港、名人山和莺歌海等,栖息地的质量较好,具有较大的水鸟多样性和物种数,而且前3者还是国际性濒危鸟类黑脸琵鹭3个越冬地。在这些栖息地中,仍面临着滩涂围垦、水域污染、非法猎捕、海产品的采集和过度的旅游开发等的主要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水鸟 多样性 优先保护 海南岛
下载PDF
鼎湖山的鸟类与考察研究历史 被引量:5
9
作者 范宗骥 欧阳学军 +3 位作者 黄忠良 邹发生 Richard W.Lewthwaite 张强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9-468,共20页
鼎湖山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保存有完整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是华南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保护区鸟类资源丰富,但历史研究资料较为零散,至今没有完整的鸟类编目。本文通过系统整理1913至2019年发表的文献,分析了保护区鸟... 鼎湖山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保存有完整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是华南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保护区鸟类资源丰富,但历史研究资料较为零散,至今没有完整的鸟类编目。本文通过系统整理1913至2019年发表的文献,分析了保护区鸟类资源的变化情况以及受胁因素。区内共记录鸟类17目64科26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45种。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占优,占繁殖鸟类总数的78.48%。居留型方面,迁徙鸟有144种,留鸟118种,另有5种鸟类在鼎湖山既有迁徙也有定居。文献资料显示,保护区的鸟类学研究涉及种群、群落、行为及繁殖等,以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的种群生态学以及不同植被演替序列中鸟类群落研究较为深入。对比历史鸟类编目信息发现,近30多年来保护区及周边水鸟种类显著减少,如鸻形目物种,这与城镇化高速发展导致沼泽、池塘、水田等湿地面积大幅减少有关。2013至2019年野外固定监测发现了斑尾鹃鸠(Macropygia unchall)等15种保护区鸟类分布新记录种,以迁徙鸟为主。保护区未来应全面建立鸟类多样性长期固定监测体系,加强鸟类生活史、种间社会组织、群落构建机制等热点理论研究;并整合其他动植物多类群互作网络,阐明动植物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内在规律,为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群落演替 鸟类考察 研究历史
原文传递
中国北回归线附近岛屿及沿海初夏鸟类报告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泽伟 Richard W.Lewthwaite +6 位作者 余日东 李国诚 Michael R.Leven Martin D.Williams Kerry Sherred James Lazell 卢文华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7-222,共6页
于2001年6月8日至19日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粤闽沿海岛屿及沿海湿地(东迄福建省南部的东山岛,西至广东省东部汕头地区的牛田洋湿地和南澳及其附近诸岛)进行鸟类调查,后又于2004年6月做了补充调查。共记录到鸟类77种,其中海岛鸟11种,湿地... 于2001年6月8日至19日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粤闽沿海岛屿及沿海湿地(东迄福建省南部的东山岛,西至广东省东部汕头地区的牛田洋湿地和南澳及其附近诸岛)进行鸟类调查,后又于2004年6月做了补充调查。共记录到鸟类77种,其中海岛鸟11种,湿地鸟25种,陆地鸟41种,包括国家一、二级保护种类分别为白腹军舰鸟Fregata andrewsi和岩鹭Egretta sacra。观察新增了10种以往未曾在该地区记录到的鸟类,首次记录到岩鹭在南澳及其附近诸岛的繁殖,再次印证了粉红燕鸥Sterna dougallii、黑枕燕鸥Sterna sumatrana、褐翅燕鸥Sterna anaethetus和黑叉尾海燕Oceanodro mamonorhis在该地区的繁殖记录。通过对比该地区一个多世纪以来鸟类记录(包括繁殖记录)的差异,探讨该地区鸟类区系的演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北回归线岛屿 沿海湿地 牛田洋 南澳岛 东山岛
下载PDF
新疆鸟类环志与回收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鸣 Pau J.LEADER +1 位作者 Geoff J.CAREY Barry WILLIAMS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5-105,106,112,135,共4页
20 0 1年 8月 14~ 2 6日在新疆阿勒泰、吐鲁番的 8个环志地点进行了秋季鸟类环志工作。环志鸟类2 33只 ,约 33种 ,多以莺亚科 (Sylviinae)和鸫亚科 (Turdinae)的种类为主。其中的新疆歌鸲 (Lusciniasp )等 17种鸟类均属于中国首次环志... 20 0 1年 8月 14~ 2 6日在新疆阿勒泰、吐鲁番的 8个环志地点进行了秋季鸟类环志工作。环志鸟类2 33只 ,约 33种 ,多以莺亚科 (Sylviinae)和鸫亚科 (Turdinae)的种类为主。其中的新疆歌鸲 (Lusciniasp )等 17种鸟类均属于中国首次环志种类 ,占环志种数的 5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环志 新疆 回收
下载PDF
新疆鸟类新纪录——池鹭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鸣 张浩辉 +5 位作者 郭汉佳 周智良 刘国亮 方健华 何文辉 江明亮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1年第4期76-77,共2页
On 11 June 2001, at the hinterland of Taklaimakan Desert ( 39°10`N ,83°40`E, 1100 m a.s.l.) in Xinjiang, west China, we observed one Chinese pond heron (Ardeola bacchus) in a small pond with reed (Phragmites... On 11 June 2001, at the hinterland of Taklaimakan Desert ( 39°10`N ,83°40`E, 1100 m a.s.l.) in Xinjiang, west China, we observed one Chinese pond heron (Ardeola bacchus) in a small pond with reed (Phragmites communis) near the Tarim Desert Highway . It may be migrating from south to north. We took some photos to record it. It is an unmistakable species: its head and neck are reddish brown, back is slaty blue, and white wings are distinctive in flight. It is a new species record in Xinjiang, an extremely arid region in Central Asia. According to Cheng(1987), the west and southwest distribution boundaries of this species in China are Qinghai Lake and south Xizang respectively. Chinese Pond Herons inhabit the wetlands generally. Most of the wetlands in the Taklamakan Desert exist in a small area (about 200 m 2 in general), and the interval distance between the wetlands is mostly about 250 km (e.g.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arim, Niya and Hotan rivers). Therefore the apperance of the Chinese Pond Heron at the hinterland of Taklamakan Desert, the largest mobile desert in China, is really a surprise ev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鹭 鸟类 新纪录 新疆
原文传递
婺源、香港、南昌三地靛冠噪鹛育幼行为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道强 温子正 +2 位作者 傅咏芹 林剑声 吴志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9-253,共5页
2015~2016年的繁殖季,分别对婺源曹门小学、香港海洋公园、南昌动物园3地7个靛冠噪鹛巢的育幼行为进行观察,记录递食、看护、空巢、帮助、干扰等5种行为,进而推算各巢中每只雏鸟获得递食的频率,并根据成鸟育雏期和孵化期的采食量变化推... 2015~2016年的繁殖季,分别对婺源曹门小学、香港海洋公园、南昌动物园3地7个靛冠噪鹛巢的育幼行为进行观察,记录递食、看护、空巢、帮助、干扰等5种行为,进而推算各巢中每只雏鸟获得递食的频率,并根据成鸟育雏期和孵化期的采食量变化推算每只雏鸟的采食量。结果显示,3地7巢的各行为频率为:递食11.00~28.75次/h、看护8.25~48.00次/h、空巢0~30.25次/h、帮助1.25~32.50次/h、干扰0~6.75次/h;3地7巢中平均每1只雏鸟获得递食的频率为4.99~14.50次/h;南昌动物园的3巢中平均每1只雏鸟获得的采食量为5.32~9.50 g/d。圈养环境中的同一繁殖群体内,当成鸟数越少且雏鸟数越多,每1只成鸟的育幼投入就越大;反之,每1只成鸟的育幼投入就越小。但是当雄多雌少性别比例失衡时,就可能出现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干扰"行为;根据递食频率和采食量推测靛冠噪鹛育幼时的喂食效率并不高,因此,群体的合作繁殖能够成为以喂食数量弥补喂食质量的有效途径。在雄多雌少的圈养情况下,为了满足靛冠噪鹛营合作繁殖的自然习性,并兼顾到动物园种群管理的目标要求,将1雄1雌的成鸟和若干较年轻尚不能独立繁殖的子代亚成鸟合群组成1个合作繁殖单位,可能是实现"单配群养"的恰当之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靛冠噪鹛 育幼行为 采食量 合作繁殖
下载PDF
中国鸟类新记录——白腹针尾绿鸠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剑 张浩辉 +3 位作者 钱程 常学科 袁玉川 罗增阳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9-299,315,共2页
2020年10月10日6:40时,在云南省大理州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管护局凤凰山鸟类环志站环志点(100°19′47″E,24°53′58″N,海拔2360 m)网捕到1只鸠鸽。该鸠鸽体型、形态与针尾绿鸠(Treron apicauda)雄鸟相似,但颈背部羽... 2020年10月10日6:40时,在云南省大理州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管护局凤凰山鸟类环志站环志点(100°19′47″E,24°53′58″N,海拔2360 m)网捕到1只鸠鸽。该鸠鸽体型、形态与针尾绿鸠(Treron apicauda)雄鸟相似,但颈背部羽毛为灰绿色,翼上腕部具紫红色小斑块,腹部白色,尾下覆羽鲜黄色夹杂橄榄绿色。经查阅Pigeons and Doves(Gibbs et al.2001)、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Southeast Asia(Robson 2014),判定该鸟应为白腹针尾绿鸠(T.seimundi)。当日下午,环志工作结束后在野外放飞该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背部 腹针 云南省大理州 橄榄绿色
原文传递
中国鸟类新纪录——欧金翅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鸣 刘坪 +4 位作者 Richard Lewthwaite Geoff Carey 林超英 Paul Leader James Hockett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58-59,共2页
In April 1994 and from June to November 1998, we found the European Green-finch Carduelis chloris many times in Ili Region, Xinjiang. It is a new record of the bird for China.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character, g... In April 1994 and from June to November 1998, we found the European Green-finch Carduelis chloris many times in Ili Region, Xinjiang. It is a new record of the bird for China.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character,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habitat, ecology habit 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新纪录 雀形目 欧金翅 新疆 鉴别特征
原文传递
香港渔农业中的鸟类保育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伟仁 Evans Leung(摄影) +1 位作者 Kenny Lee(摄影) CY Wong(摄影) 《森林与人类》 2021年第7期122-128,共7页
一场人与鸟的"争食之战"天刚亮,兰姨和丈夫陈生穿上厚衣服离开元朗大生围的家,沿着村的小路朝鱼塘走,天空还积着厚厚乌云,北风劲吹,站在电线杆的白颈鸦却悠然自得,丝毫不惧寒风。沿途的塘壆有几只小白鹭正观察水面的波动。突... 一场人与鸟的"争食之战"天刚亮,兰姨和丈夫陈生穿上厚衣服离开元朗大生围的家,沿着村的小路朝鱼塘走,天空还积着厚厚乌云,北风劲吹,站在电线杆的白颈鸦却悠然自得,丝毫不惧寒风。沿途的塘壆有几只小白鹭正观察水面的波动。突然,一只黑色的大鸟从水底探出,口中衔着福寿鱼的下半身,兰姨说道:"又是鸬鹚在偷鱼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颈鸦 小白鹭 福寿鱼
原文传递
A New Bird Record in China:Red-breasted Flycatcher(Ficedula parva)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海涛 陈亮 +1 位作者 何志刚 刘阳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5-327,共3页
The Red-breasted Flycatcher (Ficedula parva) and Taiga Flycatcher (F albicila) have long been considered having a conspecific status under the species Red-throated Flycatcher (Fparva). Based on the studies on th... The Red-breasted Flycatcher (Ficedula parva) and Taiga Flycatcher (F albicila) have long been considered having a conspecific status under the species Red-throated Flycatcher (Fparva). Based on the studies on the morphology, vocalizations and molecular biology, the two subspecies have recently been split into separate species that are allopatrically distributed in the Palearctic region. Before our report, there was no formal record of taxon parva in China. Between April and May of 2007, two birds of parva were recorded respectively at Potoi Island, Hong Kong SAR and Xiangyundao Tree Farm, Laoting, Hebei Province, the first known recording of this species in China. We also briefly discussed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field identification of Red-breasted Flycatchers in this art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cedula parva Ficedula albicilla China New bird record
下载PDF
Ardeid nesting colonies in central Guizhou,sou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伟 j.y p.wong +2 位作者 l.c.wong c.l.fung 李筑眉 《Chinese Birds》 2010年第3期198-203,共6页
A survey of Ardeid nesting colonies in central Guizhou,southwestern China in May 2006,which covered about one-third of the area of this province,recorded a total of 1587 nests of five species,i.e.,Little Egret (Egrett... A survey of Ardeid nesting colonies in central Guizhou,southwestern China in May 2006,which covered about one-third of the area of this province,recorded a total of 1587 nests of five species,i.e.,Little Egret (Egretta garzetta),Cattle Egret (Bubulcus ibis),Chinese Pond Heron (Ardeola bacchus),Black-crowned Night Heron (Nycticorax nycticorax) and Grey Heron (Ardea cinerea) at 11 nesting colonies.The largest colonies were recorded at Fengyunyan and Yanfu resorts,the smallest one at Luobolin.The Little Egret was the dominant nesting species (49.7% of the total number of nests) and the Grey Heron was the least abundant (0.1%).All nesting colonies were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and central parts of Guizhou;no colonies were found in the Leigongshan area,the southern part of this province.The distribution of nesting colonies in central Guizhou appears to be affected by the relative composition of winter (wheat and vegetable) and summer (rice) crops during the breeding season (between late March and June).No colonies were found around farmlands with winter crops and most colonies were situated around rice paddies.The farmland use pattern is affected by rainfall.The summer crop is delayed if the rainy season starts late and the rainfall is light.Priority for conservation of the Ardeids in central Guizhou should be given to the larger colonies i.e.,Yanfu and Fengyunyan resor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deid COLONY EGRET Guizhou HERON
下载PDF
云南思茅菜阳河保护区发现蓝腰短尾鹦鹉Psittinus cyanurus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剑声 刘伟民 何芬奇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1-321,共1页
关键词 思茅莱阳河保护区 蓝腰短尾鹦鹉 新记录 形态特征
下载PDF
新疆发现灰背伯劳
20
作者 马鸣 李锦昌 +2 位作者 林超英 黄天华 林美嫦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新疆 灰背伯劳 青藏高原 帕米尔高原 鸟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