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被引量:306
1
作者 王思斌 阮曾媛琪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8-140,共13页
中国正经历着快速的社会转型,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及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受到政府、社会工作学界、实际工作者三方的影响,但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它在和谐社... 中国正经历着快速的社会转型,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及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受到政府、社会工作学界、实际工作者三方的影响,但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它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遇到了结构性张力并将获得嵌入性发展,专业社会工作与行政性社会工作的互构性演化将是建设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社会工作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发展 结构性张力 嵌入性发展 互构性演化
原文传递
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以能力建设和资产建立为核心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模式 被引量:221
2
作者 张和清 杨锡聪 古学斌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4-193,共20页
本文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为背景,从我们在云南省一个名为绿寨的农村推动农村发展的实践中,试图超越宏观("基变社会工作")与微观("临床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两极化论争,总结出一种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模... 本文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为背景,从我们在云南省一个名为绿寨的农村推动农村发展的实践中,试图超越宏观("基变社会工作")与微观("临床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两极化论争,总结出一种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模式。此模式以能力建设和资产建立为核心,强调如何利用社会工作的介入手法和策略,发掘农村当地社区和民众所拥有的资产和能力,从而使得当地社区和民众成为农村发展的真正主体。本文先介绍西方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然后澄清农村社会工作的两种理论视角,最后将用我们在2007年开始推动的城乡合作的公平贸易项目作为例子,阐述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背后的理念、立场及行动的实际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视角 能力建设 资产建立 农村社会工作 城乡合作
原文传递
消费社会与“新生代打工妹”主体性再造 被引量:144
3
作者 余晓敏 潘毅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3-171,共29页
农民工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问题近年来成为公共政策和学术研究的重要问题。中国市场经济改革阶段形成的特殊阶级、性别、城乡、族群等社会结构造就了"打工妹"独特的"主体性"(subjectivity)。消费革命的到来和消费... 农民工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问题近年来成为公共政策和学术研究的重要问题。中国市场经济改革阶段形成的特殊阶级、性别、城乡、族群等社会结构造就了"打工妹"独特的"主体性"(subjectivity)。消费革命的到来和消费社会的形成对于打工妹的身份认同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立足于中国消费革命的社会现实,将主体性社会建构的空间由生产领域扩展到消费领域,洞悉中国消费革命中的社会不平等问题,分析"新生代打工妹"的独特消费模式,着重探讨"新生代打工妹"的社会身份是如何在国家、资本与社会的合力下,在生产领域被建构成为廉价、卑微、次等的"生产主体"(producing subject),而打工妹们又是怎样在消费领域进行再造,渴望成为更自由、平等、有价值、受尊重的"消费主体"(consuming subject),以及这种生产与消费主体是如何相互建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工妹 农民工 消费 主体性 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资本化的特征和方向: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资本化动力 被引量:135
4
作者 严海蓉 陈义媛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69,6,共21页
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正崛起为中国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前,中国农业的资本化趋势被学者黄宗智概括为"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结合宏观和微观的案例,本文研究了... 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正崛起为中国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前,中国农业的资本化趋势被学者黄宗智概括为"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结合宏观和微观的案例,本文研究了中国农业资本积累的性质、趋势和特征,以及伴随这一过程的中国农业政策的转变。本文认为,中国的农业资本化既有自上而下的驱动力,也有自下而上的驱动力;中国农业政策自农村改革初期即有去小农化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积累 农业资本主义 民粹主义 恰亚诺夫
原文传递
专业限制与文化识盲: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文化问题 被引量:117
5
作者 古学斌 张和清 杨锡聪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1-179,共19页
过去6年,我们在云南省西北部地区的一个村落推动一项名为"探索一个中国农村社区发展的能力建设模式——以云南为例"的行动研究,目的是发展适合中国处境的社会工作教育和实务模式。在我们与村民同行的过程中,我们深感源于西方... 过去6年,我们在云南省西北部地区的一个村落推动一项名为"探索一个中国农村社区发展的能力建设模式——以云南为例"的行动研究,目的是发展适合中国处境的社会工作教育和实务模式。在我们与村民同行的过程中,我们深感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专业扎根于中国本土的艰巨性。而感触最深的是,我们这些接受过专业化训练的"知识分子",在面对复杂的村落文化处境时,一种无知和无能感常常使我们感到步履维艰。我们警觉到,在专业化实践中其实也同样遇见人类学田野工作中出现的文化识盲的问题。本文将首先简单介绍我们的项目以及绿寨的一些基本状况;然后将以我们所经历的事件为例,指出专业社会工作在乡村实践中所遭遇到的困境;接着,回到社会工作专业对于文化敏感实践的讨论当中,试图指出人类学中关于文化识盲的概念更能帮助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中更深层次的文化问题,从而对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实践加以进一步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工作 文化识盲 专业限制 文化敏感
原文传递
资本主义式家庭农场的兴起与农业经营主体分化的再思考——以水稻生产为例 被引量:100
6
作者 陈义媛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7-156,共20页
以"列宁—恰亚诺夫"之争为理论起点,本文从生产关系的不同维度对资本主义式家庭农场这一新兴的农业经营模式进行了界定,探讨农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对农民家庭经营模式的改造。文章从经验中对这种农场的特征进行分析,对其... 以"列宁—恰亚诺夫"之争为理论起点,本文从生产关系的不同维度对资本主义式家庭农场这一新兴的农业经营模式进行了界定,探讨农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对农民家庭经营模式的改造。文章从经验中对这种农场的特征进行分析,对其产生机制进行了刻画,并通过探讨农业发展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来分析这种农场得以产生的结构性条件。以此为基础,文章也对农业经营主体的分化进行了再讨论。本文认为,资本主义式家庭农场既不同于只耕种自家承包地的小农,或免费耕种亲友承包地的中农,也不同于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经营;它能够借助政府或资本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起来,也正在从村庄内部内生性地形成。其兴起的结构性条件在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以及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推广。以此为契机,文章试图打破以往以村庄为基础的农民分化分析,而以县为单位,从农业生产本身分析当前农业经营主体的分化,并试图考察小农、中农、资本主义式家庭农场以及资本主义式大农场在结构中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式家庭农场 生产关系 农业经营主体分化
原文传递
农民工:未完成的无产阶级化 被引量:88
7
作者 潘毅 卢晖临 +3 位作者 严海蓉 陈佩华 萧裕均 蔡禾 《开放时代》 CSSCI 2009年第6期5-35,共31页
农民工是改革的产物,也是改革的创造者。30年改革尘埃未定,中国俨然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农民工是这一历史过程的新兴主体,它承载了中国走向全球化伴生的所有矛盾与苦难,也必然承担着书写中国社会转型历史的伟大使命。中国未... 农民工是改革的产物,也是改革的创造者。30年改革尘埃未定,中国俨然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农民工是这一历史过程的新兴主体,它承载了中国走向全球化伴生的所有矛盾与苦难,也必然承担着书写中国社会转型历史的伟大使命。中国未来与这一多达两亿的打工阶级息息相关,农村问题、城市发展、城乡关系、改革走向,几乎一切有关中国现状和未来的重要探讨都离不开对这一新兴阶级的认识。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为更全面、更深刻地思考农民工以及农民工所承载的历史,2009年1月11日至18日,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与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第一期"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研究高级讲习班",此次主题为"农民工与农民工社区"。来自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上海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江汉大学、汕头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香港"女工关怀"志愿者组织、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等单位的师生逾60人在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就此主题展开热烈讨论。本刊作为此次讲习班的协办单位,将分两期刊发部分发言者的发言内容。以下文字根据录音整理,部分标题为编者另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 农民工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中国社会转型 香港理工大学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第二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情感与集体行动 被引量:76
8
作者 卢晖临 潘毅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4,共24页
本文基于一个工人的口述和笔者在深圳和东莞的田野调查资料,集中研究第二代农民工的自我认同、愤怒以及集体行动,并试图把第二代农民工的研究纳入马克思阶级形成的理论视野,将情感体验、身份认同等通常归属于认同政治的主题与生产方式... 本文基于一个工人的口述和笔者在深圳和东莞的田野调查资料,集中研究第二代农民工的自我认同、愤怒以及集体行动,并试图把第二代农民工的研究纳入马克思阶级形成的理论视野,将情感体验、身份认同等通常归属于认同政治的主题与生产方式、阶级结构等阶级分析的传统主题结合起来,以凸显认同政治研究在马克思阶级分析中的价值。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源自生产关系,当在生产关系中的利益对立无法缓解和消除时,我们看到认同政治不仅不会遮掩生产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反而会因为在农民工那里所引发的主体分裂和负面情绪,直接成为激发集体行动的动员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民工 无产阶级化 工人阶级的形成 愤怒 阶级行动
下载PDF
手机:全球化背景下的“主动”选择——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手机消费的文化和心态解读 被引量:59
9
作者 杨善华 朱伟志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8-173,共6页
本文以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手机消费为切入点,将珠三角地区的社会生态环境(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工厂和城乡二元壁垒在社区生活中的再现)和新一代流动民工对这种环境的认知作为分析起点,以现象学社会学的“生平情境”这一概念作为分析工具,... 本文以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手机消费为切入点,将珠三角地区的社会生态环境(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工厂和城乡二元壁垒在社区生活中的再现)和新一代流动民工对这种环境的认知作为分析起点,以现象学社会学的“生平情境”这一概念作为分析工具,指出新一代流动民工手机消费被他们赋予了消费之外的意义。而对这样的意义加以阐释有助于我们解读他们在珠三角地区生存心态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新一代流动民工 生态环境 生平情境 意义诠释
下载PDF
新型农业主体的兴起与“小农经济”处境的再思考——以皖南河镇为例 被引量:61
10
作者 陈航英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87,7,共18页
随着农村土地制度不断变革和土地流转的日盛,中国小农经济正加速解体,取而代之的将是资本化农业。立足生产关系角度,通过对安徽南部一个农业乡镇中土地、劳动力、农业服务、粮食等重要生产、生活资源流动关系的建构与描述,本文认为在中... 随着农村土地制度不断变革和土地流转的日盛,中国小农经济正加速解体,取而代之的将是资本化农业。立足生产关系角度,通过对安徽南部一个农业乡镇中土地、劳动力、农业服务、粮食等重要生产、生活资源流动关系的建构与描述,本文认为在中国农业生产中两个新群体正在兴起,一个是由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农业生产服务主体以及粮食收购加工主体构成的利益共同体;另一个则是在法律层面上仍然拥有土地承包权的普通农户。前者拥有充足的资本,在粮食生产、农业服务、粮食销售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成为资本化农业的主导者;后者则不再是农村改革之初的小农,他们已经陷入"半无产者"的境地。这两个群体以及他们之间资源流动关系的出现,正在从根本上瓦解小农经济的农业生产格局,使得中国农业生产已经呈现出资本主义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业主体 资源流动关系 小农经济 农业转型
原文传递
阶级的形成:建筑工地上的劳动控制与建筑工人的集体抗争 被引量:58
11
作者 潘毅 卢晖临 张慧鹏 《开放时代》 CSSCI 2010年第5期5-26,共22页
大工地是中国社会生产关系和制度变革的产物,它又如一个缩影,揭示了三十年改革所造成的全部社会冲突和矛盾。被投掷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中的建筑工人,以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剥削的最直接、自发的反抗,顽强地将多方力量遮蔽的阶级结构及... 大工地是中国社会生产关系和制度变革的产物,它又如一个缩影,揭示了三十年改革所造成的全部社会冲突和矛盾。被投掷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中的建筑工人,以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剥削的最直接、自发的反抗,顽强地将多方力量遮蔽的阶级结构及阶级对立暴露在世人面前,并呼唤自己作为一个阶级存在的合法性。本文记录了分包劳动体制下建筑工人挣扎求生存的苦难,以及一个新兴工人阶级艰难孕育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形成 阶级情感 建筑工人
原文传递
道德的重量:论行动研究与社会工作实践 被引量:57
12
作者 古学斌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7-78,共12页
文章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面对的困境作为背景,梳理社会工作专业的本质,阐释社会工作专业作为道德和政治实践的面向。在介绍社会工作研究发展历史的基础,指出其知识生产与其他社会科学差异之处,以及实证主义研究的问题。最后讨论行动研究... 文章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面对的困境作为背景,梳理社会工作专业的本质,阐释社会工作专业作为道德和政治实践的面向。在介绍社会工作研究发展历史的基础,指出其知识生产与其他社会科学差异之处,以及实证主义研究的问题。最后讨论行动研究与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从而认为行动研究是最具有社会工作性格的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价值观 道德实践 政治实践 行动研究 社会工作实践
下载PDF
地方国家、经济干预和农村贫困:一个中国西南村落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53
13
作者 古学斌 张和清 杨锡聪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9-88,共10页
This ethnographic story is an account of what we heard and experienced during the fieldwork in 2001 in a Zhuang village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 It aims to decipher the formation of local economy ... This ethnographic story is an account of what we heard and experienced during the fieldwork in 2001 in a Zhuang village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 It aims to decipher the formation of local economy in the post reform China through focusing on the state economic intervention and villagers’ negotiation, accommodation and resistance in shaping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also intends to argue that most current development projects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developmentalism, are not 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local community; but cause the re emergence of rural pover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贫困 中国 经济干预 政府财政
原文传递
社会工作实践模式:从“证据为本”到反思性对话实践——基于“青红社工”案例的行动研究 被引量:46
14
作者 郭伟和 徐明心 陈涛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39,共6页
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过程中持续存在着价值承担和干预效力之间的内在张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evidence-based practice model)逐渐成为西方社会工作的主导性模式,这一模式把社会工作实践置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指引下,希望... 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过程中持续存在着价值承担和干预效力之间的内在张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evidence-based practice model)逐渐成为西方社会工作的主导性模式,这一模式把社会工作实践置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指引下,希望借此提升社会工作干预效力。但实践处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以及日常生活的实践智慧都在挑战工具理性的实证主义专业模式。推行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往往遮蔽了反思性能动主体。因此,把理论研究嵌入反思行动的实践过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反思对话,就能够更好地平衡好社会工作价值投入和干预效力之间的紧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价值认同 干预效力 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 反思性实践
下载PDF
阶级话语的消逝 被引量:39
15
作者 潘毅 陈敬慈 《开放时代》 CSSCI 2008年第5期53-60,共8页
本文考察了中国阶级政治和阶级话语中的一些历史性悖论,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中国大陆新工人阶级结构性地形成时阶级话语的消逝,阶级概念被限制在小范围的学术界,并被后来流行的社会分层概念完全取代,导致当今中国不可避免的... 本文考察了中国阶级政治和阶级话语中的一些历史性悖论,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中国大陆新工人阶级结构性地形成时阶级话语的消逝,阶级概念被限制在小范围的学术界,并被后来流行的社会分层概念完全取代,导致当今中国不可避免的去政治化过程。中国知识分子的当代实践和他们关于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的研究进一步扼杀了阶级话语,抵消了在快速变迁的中国社会中形成的对阶级冲突的新理解。现在对阶级分析的重现,除了一小部分之外,同样延续了去政治化的话语,消解了对中国向全球资本主义转型的可能的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话语 中国大陆 中国知识分子 全球资本主义 社会分层 去政治化 社会不平等 阶级政治
原文传递
中国非正规经济(上) 被引量:37
16
作者 黄宗智 李强 +9 位作者 潘毅 李丁 许庆红 胡伟 刘世定 胡鞍钢 张静 郭伟和 张勇 万向东 《开放时代》 CSSCI 2011年第1期5-37,共33页
第八届开放时代论坛于2010年10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开放时代杂志社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联合举办,主题为"中国非正规经济"。规模庞大的"非正规经济"本为发展中... 第八届开放时代论坛于2010年10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开放时代杂志社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联合举办,主题为"中国非正规经济"。规模庞大的"非正规经济"本为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然而在中国这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广为世人瞩目之际,中国的"非正规经济"却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与研究。摆脱主流经济理论和"现代化"模式的误导,摒弃意识形态的争执,正视中国非正规经济的现实,从"社会保护"和"人本发展"的角度,探讨人道、经济、可持续的中国发展之路,乃为本届论坛主题设立的缘起与主旨。本届论坛涉及的议题包括:中国发展与非正规经济实践、非正规经济与非正规就业、非正规经济与社会流动、非正规经济与社会发展等。以下专题根据现场录音整理,并经发言者阅校和编辑删节,小标题为编者所拟。由于篇幅所限,本刊将分两期发表本届论坛的研讨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规经济 中国社会 北京大学 发展研究中心 开放时代 2010年 社会学 杂志社
原文传递
行动研究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被引量:31
17
作者 古学斌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1-30,共30页
此论文旨在向中国内地的读者介绍行动研究的方法及论证行动研究与社会工怍介入的关系。笔者通过自己亲身参与的在云南农村开展的一项农村社会工怍行动研究项目,展示行动研究的实怍过程,让读者明白社会工怍研究者如何通过行动研究的方... 此论文旨在向中国内地的读者介绍行动研究的方法及论证行动研究与社会工怍介入的关系。笔者通过自己亲身参与的在云南农村开展的一项农村社会工怍行动研究项目,展示行动研究的实怍过程,让读者明白社会工怍研究者如何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回应在地社区民众的需求,通过赋权/培力在地民众,陡她们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研究 方法论 社会工作介入 赋权/培力
下载PDF
遭遇资本下乡的家庭农业 被引量:29
18
作者 陈义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4-26,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对农业产业化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纲要》中,首次将“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纳入国家发展计划,并鼓励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逐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1998年,国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对农业产业化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纲要》中,首次将“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纳入国家发展计划,并鼓励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逐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1998年,国家正式确认了农业产业化这种经营形式,并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要求各地和各部门加大支持力度.此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涵盖财政、税收、金融等各个方面,促进了资金、技术、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向龙头企业的快速集中.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批重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也正是资本大规模地向农业领域进军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 资本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龙头企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发展计划
下载PDF
三重能力建设与社会工作教育 被引量:27
19
作者 古学斌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86-88,85,共3页
当我们谈社会工作教育的时候,我们需要问一个核心的问题,那就是社会工作教育到底要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我们培养一批批的学生到底目标是什么?我觉得这个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培训一批批承担解决社会问题的实务工作者,他们的工作范... 当我们谈社会工作教育的时候,我们需要问一个核心的问题,那就是社会工作教育到底要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我们培养一批批的学生到底目标是什么?我觉得这个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培训一批批承担解决社会问题的实务工作者,他们的工作范围从个人的层面到社区的层面,他们的使命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权,像国际社会工作者协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ocial Workers)在世界社会工作日的宣言就这样说道:“社会工作的议题是社会工作者如何让全世界的人们生活发生改变,改善生活的质量。世界社工日就是让我们纪念社工在捍卫人权上的贡献。在当今世界的各个角落,我们还眼看许多人被伤害、虐待和忽视,他们的公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正被侵犯当中。社会工作者每天的责任就是要帮助他们面对这样的处境,帮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寻找方法保护他们该得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教育 能力建设 社会工作者 世界社会 社会责任 社会权利 社会问题 社会公平
下载PDF
农村村干部直选研究引发的若干理论问题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杨善华 罗沛霖 +1 位作者 刘小京 程为敏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3-108,共6页
关键词 农村 村干部 村民委员会 直接选举制度 民主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