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50-1960年代香港左派对新中国戏曲电影的推广 被引量:3
1
作者 许国惠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7-149,160,共1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53年至1966年间共拍摄戏曲电影121部。为了在冷战期间向华侨华人输出文化和政治影响,中国政府将接近一半的新中国戏曲电影出口到香港。为了吸引观众看戏曲电影,香港左派制作了大量的宣传材料。左派推广新中国戏曲电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53年至1966年间共拍摄戏曲电影121部。为了在冷战期间向华侨华人输出文化和政治影响,中国政府将接近一半的新中国戏曲电影出口到香港。为了吸引观众看戏曲电影,香港左派制作了大量的宣传材料。左派推广新中国戏曲电影,虽然使用资本主义商业社会普遍运用的广告策略和语言,却服务于两个重要的政治目的。左派首先告诉香港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传统中国的合法继承者。其次,他们重新包装伴随戏曲电影而来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信息,使这些信息可以在冷战时期有效地传达给殖民统治下的香港居民。有趣的是,这些信息不仅在政治上至关重要,而且反过来也为戏曲电影吸引了更多观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左派 戏曲电影 广告策略
原文传递
靖康之难的成因是什么?——从南渡时人的认识说起 被引量:2
2
作者 冯志弘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4-105,共12页
宋室南渡,时人并未归咎于士大夫沉溺山水。他们认为,靖康之难的因由,"内忧"远大于"外患",即朝廷腐败的"远因"远大于外族南进的"近因",并且认为,北宋乱事"本于君子小人之混淆,君子常不胜&q... 宋室南渡,时人并未归咎于士大夫沉溺山水。他们认为,靖康之难的因由,"内忧"远大于"外患",即朝廷腐败的"远因"远大于外族南进的"近因",并且认为,北宋乱事"本于君子小人之混淆,君子常不胜"。这都有别于宋亡以后把靖康之祸归咎于天子沉溺娱乐、政策失误的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康之难 宋室南渡 君子小人之辨
下载PDF
“基本国情”与“高秆麦麸”?——中国电视剧,粉丝社群与腐女文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潞鹭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15年第4期73-80,共8页
导言'哎嘛,在这个‘基’本国情的年代,好兄弟们都是如此的一生一世……''世界大‘同’,不麦麸谁看呢现在的世界?''现在的国产剧果然都懂得我们的口味……高秆麦麸有木有?.'……在这些对当下中国电视剧的网上评... 导言'哎嘛,在这个‘基’本国情的年代,好兄弟们都是如此的一生一世……''世界大‘同’,不麦麸谁看呢现在的世界?''现在的国产剧果然都懂得我们的口味……高秆麦麸有木有?.'……在这些对当下中国电视剧的网上评论之中,'基本国情'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秆麦麸'也不是小麦加工后的健康食品。如果你对当下中国的流行文化有所了解,就会知道,这两个潮语都来自目前红得发紫的'腐女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丝文化 东方不败 粉丝社群
原文传递
香港的教师专业性与专业化推行历程探讨
4
作者 李咏达 《基础教育研究》 2014年第2期23-24,共2页
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委员会于1999年开展了一个全面的教育制度检讨,并于2000年9月向政府提交了一份《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得到行政长官的接纳,揭开了香港教育制度改革的序幕。在香港教育改革的工作蓝图中,校长和教师的“专... 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委员会于1999年开展了一个全面的教育制度检讨,并于2000年9月向政府提交了一份《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得到行政长官的接纳,揭开了香港教育制度改革的序幕。在香港教育改革的工作蓝图中,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被列为七项工作重点之一(其余六项分别为课程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特别行政区 教师专业性 教育制度改革 专业化 制度检讨 行政长官 教育改革 课程改革
下载PDF
从现代到传统:朱自清的中国文学批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国球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7,190,共9页
"文学批评"是否一个"外来的意念"?"文学批评"的理解和应用,对现代的中国文学研究有何影响?作为一个学术史的个案,朱自清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非常值得研究。早在进入清华大学任教之前,朱自清就尝试了解西方... "文学批评"是否一个"外来的意念"?"文学批评"的理解和应用,对现代的中国文学研究有何影响?作为一个学术史的个案,朱自清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非常值得研究。早在进入清华大学任教之前,朱自清就尝试了解西方的文学批评,到清华以后,他吸收了更多西方文学的理念。1928年,朱自清得到系主任杨振声的支持,制定新课程,要为他理解的"文学"取得与经籍训诂之学同等地位。从朱自清参与的学科课程规划、个人研究取向和理念实践的过程,可以看到现代的"文学批评"观念与传统的"国学"研究模式的对峙局面。本文以朱自清的学术角色作为观察对象,通过追溯"文学批评"进入现代中国的过程,揭示早期文学界对此的认知,并与西方类同的学术发展比照,以说明"文学批评"之成为中国文学研究方法的现代学术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文学批评 文学研究 现代 传统
下载PDF
伪托文化底下题李攀龙编《唐诗选》的文本生成与诗学意义——以《唐诗选玉》及《唐诗训解》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建业 《励耘学刊》 2016年第1期239-285,共47页
题李攀龙编《唐诗选》是明代最为流行的唐诗选本,据今人整理现存晚明清初出版的版本约30多种。晚明时期有不少来自书贾坊肆伪托改刻的《唐诗选》版本被推出市场。本研究主要分两篇文章论述:本篇先指出,晚明坊刻的伪托唐诗选本,与通俗... 题李攀龙编《唐诗选》是明代最为流行的唐诗选本,据今人整理现存晚明清初出版的版本约30多种。晚明时期有不少来自书贾坊肆伪托改刻的《唐诗选》版本被推出市场。本研究主要分两篇文章论述:本篇先指出,晚明坊刻的伪托唐诗选本,与通俗小说戏曲一样,有相近的编整方式,故此我们将以文本分析的角度考察,以图能突显其编纂特色和诗学意义。以此,笔者先以题钱谦益评笺《唐诗选玉》为对象,探讨其"张冠李戴"和"增文释义"的伪托特色,以见社会文化介入文学文本的方式或诠释力量;又将考察题袁宏道校《唐诗训解》,以见其"偷梁换柱"和"文本重构"这两种文本操作和特点。结合而观,则应能具体地展现晚明诗学与社会文化发展中一种独特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托版本 李攀龙 唐诗选 唐诗选玉 唐诗训解
下载PDF
中国古典医学中的视觉知识 被引量:1
7
作者 栗山茂久 张春田 《枣庄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20-33,共14页
从古典希腊医学关于人体的描述和中国中国医师关于身体的想象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入手,本文分析了两种悠久的文明是如何以极为不同的方式,看待这个基本并且最隐秘的人类真实的。对中国人身体观念的研究,不仅仅是要追求另类的视觉知识,我们... 从古典希腊医学关于人体的描述和中国中国医师关于身体的想象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入手,本文分析了两种悠久的文明是如何以极为不同的方式,看待这个基本并且最隐秘的人类真实的。对中国人身体观念的研究,不仅仅是要追求另类的视觉知识,我们也必须考察一种另类的视觉风格。本文考察了不同的观看方式的本质和神秘性,及其对于中国医师理解世界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 中国 古典医学 视觉知识 观看
下载PDF
对李攀龙“唐无五言古诗”的再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颖聪 《兰州学刊》 CSSCI 2012年第5期36-43,共8页
"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陈子昂以其古诗为古诗,弗取也",这是明代复古诗派的代表人物李攀龙的著名论断,论者往往据此认为唐代的"五言古诗"是不同于汉魏"五言古诗"的新诗体。并且认为李攀龙不选录陈子昂... "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陈子昂以其古诗为古诗,弗取也",这是明代复古诗派的代表人物李攀龙的著名论断,论者往往据此认为唐代的"五言古诗"是不同于汉魏"五言古诗"的新诗体。并且认为李攀龙不选录陈子昂《感遇》诗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带有唐调,不能称之为"古诗"。笔者认为,这其实是对李攀龙的误解。李攀龙这个判断并不是从体裁上立论,而是就"风格"上说,唐代的五言古诗与汉魏的五言古诗在风格上有所不同;而陈子昂却把带有唐人风格的古诗等同于汉魏风格的古诗,这种说法是李攀龙不能接受的。通过对李攀龙这个判断的辨证,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辨体的认识上向着更为细致的方向发展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裁 风格 五言古诗 弗取 李攀龙 陈子昂
下载PDF
在先秦儒家《诗》学链条中观照《孔子诗论》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颖聪 《临沂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63-67,共5页
《孔子诗论》是距今大约2257±65年,即公元前三世纪的重要出土文物。它对《诗经》学中的基本概念,如"风"、"雅"、"颂"、"诗言志"等作出了明确的阐释,在《诗经》发展史上,是儒家诗学系统的... 《孔子诗论》是距今大约2257±65年,即公元前三世纪的重要出土文物。它对《诗经》学中的基本概念,如"风"、"雅"、"颂"、"诗言志"等作出了明确的阐释,在《诗经》发展史上,是儒家诗学系统的产物。在先秦儒家诗学的发展链条中,它在孔子与孟子之间补充了一个新的环节,从而为研究先秦儒家学派对《诗》的继承与创新的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雅颂 诗言志 孔子 孟子 荀子 毛诗序
下载PDF
精神典范与集体记忆的编织——论南社人的历史书写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春田 《东吴学术》 2013年第5期75-80,共6页
晚清当然是中国知识人“开眼看世界”的时代。但是,在总体性危机之下,这种新的全球观察与认知,并非对西方文化、观念和制度的简单拥抱。很多知识人所做的工作,更多是批判性地重构他们的世界图景。同时这样的重构.又是跟他们对于地... 晚清当然是中国知识人“开眼看世界”的时代。但是,在总体性危机之下,这种新的全球观察与认知,并非对西方文化、观念和制度的简单拥抱。很多知识人所做的工作,更多是批判性地重构他们的世界图景。同时这样的重构.又是跟他们对于地方性的知识与文化传统的重新发掘与重新表述结合在一起的。依托了江南地域文化的资源,同时着眼于地方和全球的密切互动与彼此影响,后来成为南社社员的知识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书写 集体记忆 南社 编织 精神 世界图景 知识人 西方文化
原文传递
抒情传统与南社诗歌
11
作者 张春田 《船山学刊》 2013年第1期155-160,共6页
南社人跟抒情传统的关系至为密切。抒情不只是落实在诸如"南社情僧"苏曼殊身上的浪漫行为,而是牵涉到历史与记忆,主体与世界,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复杂纠葛,表征着南社群体普遍的承担和创伤。重新启动"抒情"的公共性,... 南社人跟抒情传统的关系至为密切。抒情不只是落实在诸如"南社情僧"苏曼殊身上的浪漫行为,而是牵涉到历史与记忆,主体与世界,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复杂纠葛,表征着南社群体普遍的承担和创伤。重新启动"抒情"的公共性,构成了南社人对待诗歌整体想象的基本起点。南社人诗歌观,体现出经典意义上的抒情传统的延续和回归。他们以表征与介入"世变"作为"诗歌之道",倾向于欣赏贯穿私人与公共空间的诗歌,反对耽溺于风花雪月的私人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传统 南社 诗歌 公共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