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楼情:香港20世纪初唐楼建筑研究及其活化利用设计 被引量:4
1
作者 梁以华 郑红 《建筑遗产》 2019年第2期50-58,共9页
19世纪末,大量岭南人涌入香港,建造了具有岭南民居特征的居住建筑,随着强烈的人口及经济压力,迅速演变成密集而简陋的住宿环境。1894年香港密集的华人劳工住区爆发鼠疫,该事件推动香港当局在1903年颁布了第一套《建筑物及公共卫生条例》... 19世纪末,大量岭南人涌入香港,建造了具有岭南民居特征的居住建筑,随着强烈的人口及经济压力,迅速演变成密集而简陋的住宿环境。1894年香港密集的华人劳工住区爆发鼠疫,该事件推动香港当局在1903年颁布了第一套《建筑物及公共卫生条例》,一方面从英国引入当时最先进的结构、防火及卫生设计理念,另一方面巧妙地融合岭南传统民居的营造技术和生活模式,逐渐发展形成一种20世纪初香港特有的居住建筑模式——唐楼。今天,唐楼作为具备遗产价值的历史建筑已获得香港市民及专业界认同,并需要予以保护。文章选用几则较为成功的唐楼保护案例,展示如何通过具有创意的空间设计、细致的材料运用和大胆的技术改进,使唐楼适合现代的社区生活或商业用途,同时展示独特的中西交融的民居建筑特色。文章指出,唐楼作为一种历史建筑,其保护重点不应仅仅是如何恢复唐楼的视觉特征,而是如何体现当年的设计理念,以及20世纪初岭南民居建筑的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唐楼 活化再利用 岭南民居 中西交融 现代建筑结构及卫生标准
下载PDF
“非正式遗产的维育”主题沙龙 被引量:2
2
作者 冯江 郑力鹏 +13 位作者 曹劲 张磊 刘文静 肖旻 梁以华 刘晖 杨华辉 幸晔 徐好好 卫鼎锋 禤文昊 何姗 林佳 冯原 《城市建筑》 2015年第10期6-20,共15页
文化遗产保护最普遍的方式是建立遗产名录,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层次、类型越来越丰富,通过将各种文化遗产正式化、法定化,遗产的意义得到尊重,被纪念碑化和公众化。正式的遗产总体上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但是还有大量需要保护的遗产是更加... 文化遗产保护最普遍的方式是建立遗产名录,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层次、类型越来越丰富,通过将各种文化遗产正式化、法定化,遗产的意义得到尊重,被纪念碑化和公众化。正式的遗产总体上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但是还有大量需要保护的遗产是更加具有日常性、社区化和个人化的非正式遗产,不可能将所有的非正式遗产都正式化和博物馆化。在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城乡建设中,非正式遗产遭受到了最为严重的破坏,导致许多具有世代传承价值的传统建成景观大量消失,城乡的文化基底和地域特征几乎丧失,对社会、家庭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建筑 世代传承 社区化 骑楼街 集体记忆 历史文化街区 城乡建设 建筑学院 法定化 恩宁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