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國語·周語》王引之《經義述聞》商兑
1
作者 郭鵬飛 《中国经学》 2023年第1期199-212,共14页
《國語》向爲《春秋外傳》,與《左傳》互爲表裏,而韋昭(204—273)《國語注》是權威訓解。清代樸學大盛,高郵王念孫(1744—1832)、王引之(1766—1834)父子爲乾嘉巨擘,其《經義述聞》乃二王經學研究巔峰之作,影響極爲深遠。其中《國語》兩... 《國語》向爲《春秋外傳》,與《左傳》互爲表裏,而韋昭(204—273)《國語注》是權威訓解。清代樸學大盛,高郵王念孫(1744—1832)、王引之(1766—1834)父子爲乾嘉巨擘,其《經義述聞》乃二王經學研究巔峰之作,影響極爲深遠。其中《國語》兩卷,就韋《注》之不足與其未及者,多予補正,其見精審,實發前人之未發,故深受學者推重。然細察王氏父子之訓釋,於文義理解、字形掌握或語法分析等,均有不周之處。今就《周語》諸條,擇其可議者略申己見,以就正於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念孫 王引之 《經義述聞》 《國語》 經學 訓詁學
下载PDF
俞樾《諸子平議·管子》補正
2
作者 郭鵬飛 蔡挺 《岭南学报》 CSSCI 2023年第2期219-248,共30页
德清俞樾(1821—1907),^(①)字蔭甫,號曲園,晚清樸學大家,徐世昌(1855—1939)《清儒學案·曲園學案》曰:“曲園之學,以高郵王氏爲宗。發明故訓,是正文字而務爲廣博,旁及百家,著述閎富,同、光之間,蔚然爲東南大師。”^(②)《諸子平... 德清俞樾(1821—1907),^(①)字蔭甫,號曲園,晚清樸學大家,徐世昌(1855—1939)《清儒學案·曲園學案》曰:“曲園之學,以高郵王氏爲宗。發明故訓,是正文字而務爲廣博,旁及百家,著述閎富,同、光之間,蔚然爲東南大師。”^(②)《諸子平議》一書,是俞樾的代表作,可説是子學訓釋的鉅著。此書仿效王念孫(1744—1832)《讀書雜志》而補其未及,識力之精,涉獵之廣,爲《雜志》之後,從事子學者不可或缺的典籍。然而,智者千慮,容或有失,今就俞氏《諸子平議·管子》十四則,詳加探討,審視俞説之瑕瑜,並作補正,祈能爲其中問題提供較爲清晰的解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諸子平議》 《管子平議》 《管子》 訓詁學
下载PDF
蘇文擢先生禮學遺稿二題疏證
3
作者 郭鵬飛 許子濱 《人文中国学报》 2017年第2期379-405,共27页
蘇文擢先生國學深醇,其學融合義理、考據、辭章,於禮學尤爲深邃。現存蘇公經學著作主要收録於《經詁拾存》。發表於《中國語文研究》的《經詁拾存》,包括《爾雅》之部及《禮記》之部,各有十三條及十八條。蘇公治經之微言精義,粲然可觀... 蘇文擢先生國學深醇,其學融合義理、考據、辭章,於禮學尤爲深邃。現存蘇公經學著作主要收録於《經詁拾存》。發表於《中國語文研究》的《經詁拾存》,包括《爾雅》之部及《禮記》之部,各有十三條及十八條。蘇公治經之微言精義,粲然可觀。筆者藏有蘇公經詁寫本複印本十餘條。此部分經詁,除《九州變置》外,有《三禮》經詁十四條。此等經詁,採用傳統條目札記體式,無不針對《三禮》文本的疑難處,廣綜舊帙,參酌群言,推尋研覈,斷以己意。其識見之卓著、論證之謹嚴,並不遜色於乾嘉學人。加上用雅醇的古文寫成,短小精悍,堪與清人説禮佳構相媲美。本文以《追享朝享申先鄭義》、《庫門天子皋門雉門天子應門解》兩條爲例,整理蘇公這部分經詁,既校對寫本的文字、引文,亦爲之疏通證明,將香港本地經學家放在經學傳承的脈絡中來考察,藉此窺探蘇公的治禮路徑及其成就,彰顯他在經學發展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蘇文擢 禮學 追享 朝享 庫門 皋門 雉門 應門
下载PDF
《凡物流形》考釋三則
4
作者 黄冠雲 《出土文献》 2019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上海博物館所收藏的戰國寫本《凡物流形》,是先秦學術思想的重要文獻。下面針對三個釋讀的問題,提出拙見,敬祈方家不吝指正。[1]一、'上賽(塞)於天,下番(蟠)於困(淵)'《凡物流形》(簡28、15)云:'心■=(之所)貴唯■(一);■(... 上海博物館所收藏的戰國寫本《凡物流形》,是先秦學術思想的重要文獻。下面針對三個釋讀的問題,提出拙見,敬祈方家不吝指正。[1]一、'上賽(塞)於天,下番(蟠)於困(淵)'《凡物流形》(簡28、15)云:'心■=(之所)貴唯■(一);■(得)而解之,上賽(塞)於天,下番(蟠)於困(淵)。'此處'賽'處稍有殘損,字迹不甚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物流形》 庚桑楚 《中庸》 《荀子·王制》
下载PDF
《美的焦慮:北宋士大夫的審美思想與追求》
5
作者 艾朗諾 張萬民 《人文中国学报》 2017年第1期335-344,共10页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年4月頁數:316頁此書作者艾朗諾,曾任教於美國哈佛大學及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現任教於斯坦福大學,是美國漢學界宋代文學研究的代表人物,《劍橋中國文學史》北宋部分的撰寫者。艾朗諾教授長期研究歐...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年4月頁數:316頁此書作者艾朗諾,曾任教於美國哈佛大學及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現任教於斯坦福大學,是美國漢學界宋代文學研究的代表人物,《劍橋中國文學史》北宋部分的撰寫者。艾朗諾教授長期研究歐陽修、蘇軾、黄庭堅等宋代文人的作品和思想,曾出版過研究歐陽修、蘇軾的專著,~1近年又出版了關於李清照及其身後形象重塑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大夫文化
下载PDF
宋代文學文化視野中的朱熹
6
作者 張萬民 《新宋学》 2017年第1期320-332,共13页
一、思想史與文學史包弼德(Peter Bol)的《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於1992年出版后,其以文學觀念作爲思想史討論核心的做法、試圖改變唐宋思想史寫法的嘗試,引起海外漢學界的矚目。2001年中文版出版,又引起中國學界的熱烈討論。不過,葛兆... 一、思想史與文學史包弼德(Peter Bol)的《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於1992年出版后,其以文學觀念作爲思想史討論核心的做法、試圖改變唐宋思想史寫法的嘗試,引起海外漢學界的矚目。2001年中文版出版,又引起中國學界的熱烈討論。不過,葛兆光先生在贊賞其敏鋭視角的同時,也提出了尖鋭的批評。葛先生指出,“包弼德的相當多的綫索和資料,似乎圍繞着或依據着過去文學批評史或文學思想史理路而來”,由此産生的問題是:“以文學史的綫索來替代哲學史的綫索,是否就能夠闡明思想轉型時代的社會背景和知識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評史 中國 思想史 轉型 理路 背景 文學 嘗試
原文传递
讀王念孫《讀書雜志·晏子春秋》記
7
作者 郭鵬飛 蔡挺 《人文中国学报》 2022年第2期175-215,共41页
高郵王念孫(1744—1832)是清代樸學的代表人物,其於經學、子學、小學方面的成就,世罕其匹,《讀書雜志》、《廣雅疏證》等均爲登峰造極之作,後世學者,莫不奉爲圭臬。王氏地位崇高,就其學術而加探討,實饒具意義。今就《讀書雜志·晏... 高郵王念孫(1744—1832)是清代樸學的代表人物,其於經學、子學、小學方面的成就,世罕其匹,《讀書雜志》、《廣雅疏證》等均爲登峰造極之作,後世學者,莫不奉爲圭臬。王氏地位崇高,就其學術而加探討,實饒具意義。今就《讀書雜志·晏子春秋》部分,檢視其中勝義,並就可議之處,略陳己見,以供斟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念孫 《讀書雜志》 晏子 《晏子春秋》 訓詁學
下载PDF
唐代比興觀辨析——以詩格爲中心
8
作者 張万民 《岭南学报》 2021年第1期173-193,共21页
比興是一個本義和衍生義層疊交織而形成的觀念。唐代的比興觀,除了陳子昂、殷璠等人的論述之外,詩格中有更爲豐富的呈現;詩格之中,除了"物象比興"之外,還可見到起興、感興等議題。本文以詩格爲中心,力圖避免以後來的視角解釋... 比興是一個本義和衍生義層疊交織而形成的觀念。唐代的比興觀,除了陳子昂、殷璠等人的論述之外,詩格中有更爲豐富的呈現;詩格之中,除了"物象比興"之外,還可見到起興、感興等議題。本文以詩格爲中心,力圖避免以後來的視角解釋古人的觀念,希望回到唐代詩格文本的脈絡,分析唐人如何看待詩歌發端之"興"、尤其是如何看待現代學者重視的原始歌謡式"起興",又如何看待感興中的心物關係、尤其是現代學者重視的由物及心式"感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詩格 比興 感興 起興
下载PDF
簡本、傳世本《金縢》校釋——兼論文本流變與詮釋
9
作者 黄湛 《中国经学》 2019年第2期39-52,共14页
清華簡《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是《尚書·金縢》的早期文本,文字與傳世本有不少出入。本文在前人基礎上續作補校,進而探討兩漢經師通過"隨文敷義""附會曲解"等方式處理文本中的"問題",爲... 清華簡《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是《尚書·金縢》的早期文本,文字與傳世本有不少出入。本文在前人基礎上續作補校,進而探討兩漢經師通過"隨文敷義""附會曲解"等方式處理文本中的"問題",爲經文提供"合理"解釋的手法和心理。此外,司馬遷對《金縢》故事進行的"改寫",其實也是"翻譯"和解釋的一種形式。爲了保留"葬疑説"和"信讒説",《史記》同時記載了兩個相似却又獨立的《金縢》故事,又用插叙手法將兩個故事雜糅在一起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縢 清華簡 周公居東
下载PDF
俞樾《群經平議・春秋左傳》析疑五則
10
作者 郭鵬飛 《中国经学》 CSSCI 2016年第2期85-92,共8页
俞樾《群經平議》是經學名著,素爲治經者所重。然俞氏亦有思慮不周之處。今就《春秋左傳平議》"大叔完聚"、"君義臣行"、"君謂許不恭"、"序民人"、"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五條加以探... 俞樾《群經平議》是經學名著,素爲治經者所重。然俞氏亦有思慮不周之處。今就《春秋左傳平議》"大叔完聚"、"君義臣行"、"君謂許不恭"、"序民人"、"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五條加以探討,以見問題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群經平議》 《春秋左傳》 經學 訓詁學
下载PDF
元代地方官、醫官、醫者與三皇廟
11
作者 范家偉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21年第3期199-244,401,402,共48页
三皇廟是元代醫學研究的重點,學者研究集中三皇廟建置及其目的,以及在元代醫學上的作用。然而,三皇廟是元代地方祭祀的一種,與地方社會有密切關係。本文從元代地方社會角度切入,根據各地三皇廟記,探討三皇廟在地方興修時問題。地方持份... 三皇廟是元代醫學研究的重點,學者研究集中三皇廟建置及其目的,以及在元代醫學上的作用。然而,三皇廟是元代地方祭祀的一種,與地方社會有密切關係。本文從元代地方社會角度切入,根據各地三皇廟記,探討三皇廟在地方興修時問題。地方持份者包括地方官員、醫官、醫者、醫户在興修三皇廟時擔當不同角色,他們願意資助興修,並協助統籌工程。在地方上興修三皇廟,地方持份者有各自利益關注,使得他們都支持這項工程。所以,元廷三皇廟的政策在地方上落實,必須從元代地方、醫學、財政制度等角度去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皇廟 元代 地方官員 醫官 醫户
下载PDF
災異觀念與災難書寫:杜甫、白居易時事詩新論
12
作者 吕家慧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9-240,388,389,共24页
傳統的天人感應觀念會深刻地影響文學家的思想與書寫方式。安史亂後,開天之世的盛景不再,天人感應下的災異觀念凸顯,成爲觀察與書寫災難記憶的重要基礎。前輩學者討論杜甫以及中唐以後詩,往往突出其與時事的關聯。但考察杜甫、白居易等... 傳統的天人感應觀念會深刻地影響文學家的思想與書寫方式。安史亂後,開天之世的盛景不再,天人感應下的災異觀念凸顯,成爲觀察與書寫災難記憶的重要基礎。前輩學者討論杜甫以及中唐以後詩,往往突出其與時事的關聯。但考察杜甫、白居易等人的創作,可以發現,這些紀實作品的背後有着深厚的災異觀念,他們乃是在傳統災異觀念下觀察、理解與書寫的,這一面多被文學史家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災異 杜甫 白居易 詩史 紀實
下载PDF
讀俞樾《群經平議·春秋外傳國語》札記
13
作者 郭鵬飛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CSSCI 2018年第1期236-246,共11页
德清俞樾(1821—1907),1字蔭甫,號曲園,晚清樸學大家,徐世昌(1855—1939)《清儒學案·曲園學案》曰:'曲園之學,以高郵王氏爲宗。發明故訓,是正文字而務爲廣博,旁及百家,著述閎富,同、光之間,蔚然爲東南大師。'2《群經平議... 德清俞樾(1821—1907),1字蔭甫,號曲園,晚清樸學大家,徐世昌(1855—1939)《清儒學案·曲園學案》曰:'曲園之學,以高郵王氏爲宗。發明故訓,是正文字而務爲廣博,旁及百家,著述閎富,同、光之間,蔚然爲東南大師。'2《群經平議》一書,是俞樾的代表作,可説是解子學訓釋的鉅著。此書仿效王引之(1766—1834)《經義述聞》而補其未及,識力之精,涉獵之廣,爲《述聞》之後,從事經學者不可或缺的典籍。然而,智者千慮,容或有失,今就《群經平議》《春秋外傳國語》之部,檢其可議之處,略陳己見,以供斟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群經平議》 《春秋外傳國語》 經學 訓詁學
原文传递
俞樾《群經平議・禮記平議》辨正七則
14
作者 郭鵬飛 《中国经学》 CSSCI 2014年第3期25-40,共16页
俞樾《群經平議》一書仿效王引之《經義述聞》而補其未及,識力之精,涉獵之廣,爲《述聞》之後從事經學者不可或缺的典籍。其書極受學者重視,影響深遠。全書校釋十五種經書,解决不少典籍疑難,糾正前賢故訓謬説亦多,然而其中仍有不少可議之... 俞樾《群經平議》一書仿效王引之《經義述聞》而補其未及,識力之精,涉獵之廣,爲《述聞》之後從事經學者不可或缺的典籍。其書極受學者重視,影響深遠。全書校釋十五種經書,解决不少典籍疑難,糾正前賢故訓謬説亦多,然而其中仍有不少可議之處,今就其中《禮記平議》部份,略提己見,以供斟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群經平議》 《禮記》 經學 訓詁學
下载PDF
讀王引之《經義述聞·爾雅》札記二則
15
作者 郭鵬飛 《岭南学报》 2015年第3期95-105,共11页
高郵王念孫(1744—1832)、王引之(1766—1834)父子,爲清代樸學巨擘,學養深邃,其於典籍訓釋,論述嚴密,舉證精確,故結論往往一言九鼎,阮元(1764—1849)稱其'一字之證,博及萬卷'2,誠非謬讚。王氏之學,對後世影響十分深遠,然智者千... 高郵王念孫(1744—1832)、王引之(1766—1834)父子,爲清代樸學巨擘,學養深邃,其於典籍訓釋,論述嚴密,舉證精確,故結論往往一言九鼎,阮元(1764—1849)稱其'一字之證,博及萬卷'2,誠非謬讚。王氏之學,對後世影響十分深遠,然智者千慮,容或有失,今就《經義述聞·爾雅》'業,叙也'及'揚,續也'兩則,檢其可議之處,略陳己見,以供斟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經義述聞》 《爾雅》 王念孫 王引之 經學訓詁學
下载PDF
關於道的名、字、號:重讀《太一生水》
16
作者 黄冠雲 《人文中国学报》 2019年第1期1-26,共26页
《太一生水》是1993年出土於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一座戰國墓葬的竹簡文獻。本文爲之提出一個新的解釋,除了詳細檢討過去研究所提出的幾個主要觀點,更在新材料(包括新近發表的出土材料與過去沒有受到重視的傳世記載)的基礎上作出綜合論述... 《太一生水》是1993年出土於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一座戰國墓葬的竹簡文獻。本文爲之提出一個新的解釋,除了詳細檢討過去研究所提出的幾個主要觀點,更在新材料(包括新近發表的出土材料與過去沒有受到重視的傳世記載)的基礎上作出綜合論述:《太一生水》反映一場關於"道"與"一"的論辯。重構這場論辯,可以找回先秦思想史的一段被遺忘的故事,認識到《太一生水》與衆不同的獨特内涵,並且將之置入一個思想史的脈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 太一生水 儒家 道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