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0~2010年西江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3
1
作者 赖天锃 张强 陈永勤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1-278,共8页
通过对1960~2010年西江流域主要水文控制站梧州站和高要站长时序水沙数据的全面分析,深入探讨了西江水沙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90年代初之前,西江年径流量变化不明显,之后,呈明显下降趋势,降水量减少是西江年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1960~2010年西江流域主要水文控制站梧州站和高要站长时序水沙数据的全面分析,深入探讨了西江水沙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90年代初之前,西江年径流量变化不明显,之后,呈明显下降趋势,降水量减少是西江年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西江输沙量变化较大,在1983年以前呈微弱上升趋势,到1983年达到峰值,而在1983年以后,西江流域悬沙呈显著下降趋势;1950年代以后大炼钢铁活动和大力发展农业导致大面积树木砍伐,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河道输沙量增加;1983年以后,以植树造林为主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土保持法规制定,加上大量水利工程建成使用,造成西江流域下游悬沙量减少;1990年代初期以后,悬沙量减少幅度远大于径流下降幅度,说明悬沙变化除受径流变化影响以外,还受水土保持措施、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输沙量 水沙趋势分析 人类活动 水库建设
原文传递
本土化与全球化在村落演化中的响应--深圳老福音村的死与生 被引量:20
2
作者 朱竑 郭春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67-977,共11页
福音村是指基督教传入后在中国乡村地区出现的一种过半村民为基督徒的特殊聚落。深圳的老福音村具有百年基督教会发展史,它们和珠江三角洲其他农村一样,在改革开放后被推进了全球化的浪潮,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生产方式... 福音村是指基督教传入后在中国乡村地区出现的一种过半村民为基督徒的特殊聚落。深圳的老福音村具有百年基督教会发展史,它们和珠江三角洲其他农村一样,在改革开放后被推进了全球化的浪潮,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生产方式、聚落景观和村民的生活观念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伴随着这些变化,在老福音村中,基督教对本地村民的影响已日渐式微,但在不断进入村内的外来人员中却出现"枯木逢春"的繁荣景象。在本土化与全球化的相互作用中,福音村落发生了诸多变化。研究以深圳市三祝里福音村为个案,通过分析20世纪初以来该村落基督教的动态发展过程,关注全球化在福音村基督教的兴衰浮沉中所扮演的角色,尝试从文化地理学角度剖析全球化背景下福音村如何"老死",又如何获得"重生"的进程,以寻求本土化与全球化在村落演化中的响应。研究的开展是对国内相对薄弱之宗教地理和乡村地理之研究的有益补充和拓展。同时,也对当前形势下我国乡村生活方式的调适和和谐社会组织形式的构建,以及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居民开展自由、健康的宗教信仰活动产生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音村 基督教 全球化 本土化 深圳
下载PDF
中国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288
3
作者 王桂新 沈建法 刘建波 《人口与发展》 CSSCI 2008年第1期3-23,共21页
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使人口城市化呈不完全、非正规特征。以上海为例,主要从微观角度,考察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的市民化特征,评价其目前的市民化水平,分析影响其市民化转变的主要因素,从一个侧面探讨和揭示中国不完全、非正规城市化... 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使人口城市化呈不完全、非正规特征。以上海为例,主要从微观角度,考察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的市民化特征,评价其目前的市民化水平,分析影响其市民化转变的主要因素,从一个侧面探讨和揭示中国不完全、非正规城市化发展的独特性、阶段性与规律性。目前中国城市农民工总体上已达到54%的市民化水平,尤其是其社会关系、心理认同等非物质维度的市民化都已达到接近60%的较高水平。即使受户籍制度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二元社会体制的屏障,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的市民化仍然取得较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农民工 市民化 户籍制度
下载PDF
基于面向对象和规则的遥感影像分类研究 被引量:243
4
作者 陈云浩 冯通 +1 位作者 史培军 王今飞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6-320,共5页
讨论了面向对象和规则的光学遥感影像分类方法。首先利用多尺度分割形成影像对象,建立对象的层次结构,计算对象的光谱特征、几何特征、拓扑特征等,利用对象、特征形成分类规则,并通过不同对象层间信息的传递和合并实现对影像的分类。并... 讨论了面向对象和规则的光学遥感影像分类方法。首先利用多尺度分割形成影像对象,建立对象的层次结构,计算对象的光谱特征、几何特征、拓扑特征等,利用对象、特征形成分类规则,并通过不同对象层间信息的传递和合并实现对影像的分类。并以北京城市土地利用分类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 多尺度分割 规则 分类
下载PDF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研究 被引量:88
5
作者 王桂新 沈建法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9-77,共9页
文章首先考察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内涵 ,建立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采用极差标准化和均方差决策方法 ,对中国 1 997年 2 2 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评价研究。本研究以及所得出的一些结果 ,不仅... 文章首先考察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内涵 ,建立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采用极差标准化和均方差决策方法 ,对中国 1 997年 2 2 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评价研究。本研究以及所得出的一些结果 ,不仅将帮助人们在过去把握城市综合实力的基础上 ,转换一个新的角度认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而且更为中国培育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发挥城市在区域及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心和“引擎”作用提供了重要政策思路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城市 综合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水沙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机理 被引量:84
6
作者 孙鹏 张强 +1 位作者 陈晓宏 陈永勤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28-840,共13页
运用改进的Mann-Kendall(M-K)趋势与突变检验以及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鄱阳湖流域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河等五大支流的5个主要水文控制站(外洲、李家渡、梅港、虎山、万家埠)1956-2005年的水沙序列,在系统搜集流域内... 运用改进的Mann-Kendall(M-K)趋势与突变检验以及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鄱阳湖流域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河等五大支流的5个主要水文控制站(外洲、李家渡、梅港、虎山、万家埠)1956-2005年的水沙序列,在系统搜集流域内水库信息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流域内水沙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各支流的水沙变化特征相异;除李家渡站径流无明显变化外,其余4站都有增加趋势(但未达到95%的置信度水平)。五大支流的输沙量变化比较复杂,外洲站、李家渡、梅港站和虎山站的输沙量在1985年以后减少的趋势显著,而万家埠站的输沙量直到1999年才开始减少;(2)森林覆盖率对输沙量变化的影响远远大于其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森林对减少湿季径流量的作用不明显,但对枯季径流量增加的影响显著。(3)水利设施(尤其是水库)对五大支流的水沙变化影响很大,尤其对输沙量的影响最为明显,这也是鄱阳湖流域大部分水文观测站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水沙趋势分析 突变分析
原文传递
藏北高原植被物候时空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71
7
作者 宋春桥 游松财 +2 位作者 柯灵红 刘高焕 钟新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53-863,共11页
利用遥感数据提取的植被物候格局及时空变化特征能很好地反映区域尺度上植被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目前关于青藏高原地区植被物候的少量报道基本上是基于物候站点的观测记录展开分析的。该文基于非对称高斯拟合算法重建了藏北高原2001–201... 利用遥感数据提取的植被物候格局及时空变化特征能很好地反映区域尺度上植被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目前关于青藏高原地区植被物候的少量报道基本上是基于物候站点的观测记录展开分析的。该文基于非对称高斯拟合算法重建了藏北高原2001–2010年的MODISEVI(增强型植被指数)时间序列影像,然后利用动态阈值法提取整个藏北高原2001–2010年植被覆盖的重要物候信息,包括植被返青期、枯黄期与生长季长度,分析了植被物候10年间平均状况的空间分异特征以及年际变化情况,并结合站点观测记录分析了气温和降水对植被物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藏北高原植被返青期在空间上表现出从东南到西北逐渐推迟的水平地带性与东南高山峡谷区的垂直地带性相结合的特征,近60%区域的植被返青期提前,特别是高山地区;(2)植被枯黄期的年际变化不太明显,大部分地区都表现为自然的年际波动;(3)生长季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由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二者决定,但主要受返青期提前影响,大部分地区生长季长度延长;(4)研究区内不同气候区划植被物候的年际变化以那曲高山谷地亚寒带半湿润区和青南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区的植被返青期提前和生长季延长程度最为明显;(5)基于气象台站数据分析气候变化对物候的影响发现,返青期提前及生长季延长主要受气温升高的影响,与降水的关系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阈值 MODIS 藏北高原 物候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被引量:64
8
作者 蒙莉娜 郑新奇 +1 位作者 赵璐 邓婧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2-287,共6页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重要内容。该研究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从生态角度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定量研究。该研究提出了土地利用生态位的概念,并从土地利用需求生态位和现实生态位的耦合关系,构建土地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重要内容。该研究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从生态角度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定量研究。该研究提出了土地利用生态位的概念,并从土地利用需求生态位和现实生态位的耦合关系,构建土地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建立土地利用生态位适宜度评价因子体系,并以土地利用生态位适宜度评价结果为表征量,借助GIS技术对土地利用功能进行分区。通过对山东省济南市的案例研究,运用该技术方法进行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结果更加优化和合理,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该研究从生态适宜角度为土地利用分区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域规划 功能分区 生态位适宜度模型
下载PDF
基于制度转型的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初探 被引量:43
9
作者 殷洁 张京祥 罗小龙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9-62,共4页
19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众多国家发生了重大制度转型,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转型引起了国际学者的广泛关注。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投影,对其理解也必然要从制度转型的深刻层面去加以认识。文章系统回顾了西方... 19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众多国家发生了重大制度转型,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转型引起了国际学者的广泛关注。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投影,对其理解也必然要从制度转型的深刻层面去加以认识。文章系统回顾了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经历的城市形态研究、实证主义方法、政治经济学分析等过程,揭示出其基本走向是转向对深层制度性因素的关注。继而文章着重分析了中国制度转型的三个根本方面,并概要性地阐释了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最后列举了相应的一些重要研究领域和基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转型 城市空间结构 社会空间统一 中国
下载PDF
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关系之研究 被引量:47
10
作者 王桂新 魏星 沈建法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8-161,共14页
文章在初步建立区分东部地带和中西部地带的省际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作用关系统一假设模型的基础上,主要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及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构造了包括省际迁移劳动力的C -D生产函数,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省际人口迁移对1 99... 文章在初步建立区分东部地带和中西部地带的省际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作用关系统一假设模型的基础上,主要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及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构造了包括省际迁移劳动力的C -D生产函数,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省际人口迁移对1 990年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关系及贡献大小进行了比较深入地考察分析。研究发现:与根据时间系列考察得知的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互动发展关系一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关系也具有明显的同步即时效应和异时累积效应,而且异时累积效应也同样相对更强一些;东部地带1 990年代的省际人口迁移对同期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步即时效应和异时累积效应,都表现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带两者的作用关系前期呈负向作用、后期则转为正向影响;对全国各省区的考察显示,1 995 -2 0 0 0年间的省际人口迁移对东部地带和中西部地带区域经济的发展都表现出比较密切的正向作用关系;从控制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东西差异来看,目前这种以非“常住”人口流动为主体的省际人口迁移模式还有一定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人口迁移 区域经济发展 同步即时效应 异时累积效应
下载PDF
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淮河上游植被覆盖度遥感研究 被引量:54
11
作者 刘玉安 黄波 +1 位作者 程涛 曲乐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7,267,共5页
在分析国内外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方法的基础上,选用NDVI像元二分模型,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多光谱数据,结合淮河上游流域实际情况,设计了模型应用的技术路线,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进行了精确估算。利用目估法和照相法对估算结... 在分析国内外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方法的基础上,选用NDVI像元二分模型,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多光谱数据,结合淮河上游流域实际情况,设计了模型应用的技术路线,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进行了精确估算。利用目估法和照相法对估算结果进行实地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相关系数达到了0.818,研究区内平均植被覆盖度为58.1%,呈现北部低南部高的γ型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元二分模型 植被覆盖度 “北京一号”小卫星 遥感 淮河上游流域
下载PDF
“元宇宙”的空间重构分析 被引量:45
12
作者 肖超伟 张旻薇 +2 位作者 刘合林 秦波 黄波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共9页
2021年“元宇宙”概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学术界的广泛讨论。该文首先对“元宇宙”的源起、历程与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元宇宙”的定义与内涵,从“身份”“沉浸”“自由”“经济活动”四方面总结其特征,进而从空间视... 2021年“元宇宙”概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学术界的广泛讨论。该文首先对“元宇宙”的源起、历程与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元宇宙”的定义与内涵,从“身份”“沉浸”“自由”“经济活动”四方面总结其特征,进而从空间视角论证“元宇宙”是否属于空间以及虚拟与现实空间的关系及影响等问题。研究认为:“元宇宙”作为赛博空间2.0版本,是欧氏空间、社会空间、赛博空间的互相嵌套、叠加且拥有“平行宇宙”概念的一种新的空间模式;基于与现实空间的关系,“元宇宙”可以概括为数字孪生型、增强现实型(AR)与完全建构型(纯虚拟世界)3种;“元宇宙”对现实空间的影响主要有距离消亡和空间重构两方面,在社区、区域、全球尺度有不同的表现;最后,提出“元宇宙”快速发展背景下,从空间治理的角度亟须遵循保障信息空间公平、重视信息公共安全、鼓励本地化的数字资源及产品创作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数字孪生城市 虚拟现实 空间重构 空间治理
下载PDF
江苏省太湖流域产业结构的水环境污染效应 被引量:44
13
作者 王磊 张磊 +2 位作者 段学军 董雅文 秦贤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6832-6844,共13页
通过研究太湖流域(江苏部分)的产业结构污染负荷和水环境的空间分布特点,得出了产业结构污染负荷的水环境空间响应状况。根据小流域划分技术,得出该区域水环境质量空间分布特点:劣于V类水质的区域占32%,V类水质的占30%,仅有27%的区域水... 通过研究太湖流域(江苏部分)的产业结构污染负荷和水环境的空间分布特点,得出了产业结构污染负荷的水环境空间响应状况。根据小流域划分技术,得出该区域水环境质量空间分布特点:劣于V类水质的区域占32%,V类水质的占30%,仅有27%的区域水质低于IV类。另一方面,对应水环境质量空间分布研究,构建了综合反映产业结构水环境污染负荷的经济社会指标体系,分析了流域农田污染因子和工业污染因子的空间分布特点。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水环境污染因素的四个主成分,分别为土地利用强度、三次产业结构、农业面源和工业点源。基于主成分载荷,解析了四个水环境污染因素的贡献率。在产业结构方面,研究得出工业化仍是区域水环境污染最大影响因素,但区域水环境恶化是各种因素共同交织的结果。又对工业点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等级进行分区,对各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做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了流域水环境综合污染的空间分布和市县区域分解特点,发现县级市比市区在产业发展上对水环境影响更大,主要是由于县级市工业发展相对较为粗放,水环境监管的区域差异性。为控制流域产业结构的水环境污染,综合提出了在流域内整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布局,调整重污染工业结构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及相应的产业结构污染负荷区域差别化削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水环境污染 空间分布 主成分分析 太湖流域
下载PDF
西南山地滑坡灾害生态风险评价——以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42
14
作者 杜悦悦 彭建 +2 位作者 赵士权 胡智超 王仰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44-1561,共18页
本文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综合考量生态风险源、受体、暴露响应过程及生态终点,采用信息量模型评估滑坡灾害危险性,基于景观格局指数表征生态脆弱性,并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风险损失的定量表征,定量评估流域滑坡灾害生态风险。结... 本文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综合考量生态风险源、受体、暴露响应过程及生态终点,采用信息量模型评估滑坡灾害危险性,基于景观格局指数表征生态脆弱性,并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风险损失的定量表征,定量评估流域滑坡灾害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低于1800 m高程、15°~25°坡度、小于0.31植被覆盖指数等10方面因素构成了诱发大理州滑坡灾害的最佳信息量组合,全州普遍处于滑坡灾害危险性中高水平,且西北低、东南高;2生态脆弱性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红河流域南部、金沙江流域东南部、澜沧江流域中部;3低生态损失流域的水源涵养、粮食供给服务相对较差,生态损失中等流域的净初级生产、土壤保持服务优势明显,高生态损失流域则具有较强的粮食供给和水源涵养服务;4基于高中低3种生态风险等级和"高危险—低脆弱—低损失"等8种风险结构,全州367个小流域可划分出避让监测预警区、生态保护恢复区、避让保护兼顾区、自然适应调控区等4种风险防范类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生态风险 灾害危险性 生态脆弱性 潜在生态损失 风险防范 大理白族自治州
原文传递
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省际人口迁移比较研究 被引量:37
15
作者 王桂新 刘建波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7-94,共8页
文章利用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和第四次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主要根据罗杰斯年龄—迁移率模型,考察和分析了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省际人口迁移基本状况。研究发现,由于中国人口迁移受户籍制度等二元社会体制的强烈制约... 文章利用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和第四次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主要根据罗杰斯年龄—迁移率模型,考察和分析了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省际人口迁移基本状况。研究发现,由于中国人口迁移受户籍制度等二元社会体制的强烈制约,省际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主要表现为年轻劳动者外出打工,年龄分布更高度集中于20~30岁组。另外,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对省际迁入人口的吸引力各有特点,珠三角地区几乎完全表现为经济吸引力,而长三角地区则表现出较强的社会吸引力。这与两地区的历史传统、经济结构、产业模式及社会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珠三角 省际人口迁移 年龄-迁移率模型
原文传递
麦秸焚烧对北京市空气质量影响探讨 被引量:39
16
作者 李令军 王英 +3 位作者 张强 李金香 杨晓光 金军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2-242,共11页
基于MODIS卫星资料、大气流场及地面环境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近年来华北地区麦秸焚烧火点分布状况及影响北京的麦秸焚烧污染源区和输送路径,探讨了周边麦秸焚烧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及焚烧过程前后各种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 基于MODIS卫星资料、大气流场及地面环境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近年来华北地区麦秸焚烧火点分布状况及影响北京的麦秸焚烧污染源区和输送路径,探讨了周边麦秸焚烧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及焚烧过程前后各种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麦秸焚烧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华北平原冬小麦产区.大气污染物输送路径为偏南及偏东方向,其中以西南路径为主,污染最严重.(2)麦秸焚烧使北京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迅速升高,气态污染物中CO浓度升幅最明显、最迅速.(3)麦秸焚烧排放大量O3前体物,在适宜气象条件下致使O3浓度显著升高;NO白天由于O3大量消耗,浓度不高,但夜间随O3浓度的降低其浓度显著升高.(4)麦秸焚烧排放的颗粒物中,细颗粒浓度升幅最大,输送最快.(5)麦秸焚烧对不同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贡献差异明显,可用PM10/SO2,CO/SO2等比值反映麦秸焚烧污染强弱;麦收季节当两比值都明显增大时,配合源区分析,可判定是否受麦秸焚烧影响,并依此定量分析麦秸焚烧对北京市大气污染的贡献.(6)麦秸焚烧污染有明显区域分布特征,距离北京较近的城市天津与北京所受影响有很好的相关性.麦秸焚烧活动的无序性使该类污染变化存在明显的随机性;同一区域麦秸焚烧活动时间相对集中,往往形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麦秸焚烧 大气污染 源地 输送路径
原文传递
基于TVDI的藏北地区土壤湿度空间格局 被引量:39
17
作者 宋春桥 游松财 +2 位作者 刘高焕 柯灵红 钟新科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9-576,共8页
利用2010年DOY 209期的Terra/MODIS 16 d合成的植被指数(EVI)产品数据MOD13 A2和8 d天合成的地表温度(LST)产品数据MOD11 A2,构建LST-EVI特征空间,从而得到了条件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反映的藏北土壤湿度空间分布图。结合野外同步土壤... 利用2010年DOY 209期的Terra/MODIS 16 d合成的植被指数(EVI)产品数据MOD13 A2和8 d天合成的地表温度(LST)产品数据MOD11 A2,构建LST-EVI特征空间,从而得到了条件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反映的藏北土壤湿度空间分布图。结合野外同步土壤表层水含量测试数据,二者表现出较好的相关程度,并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对藏北地区土壤湿度的空间格局和分异规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藏北全区TVDI值呈正态分布,东部地区偏湿,中部地区多数为正常湿度,而西部TVDI直方图分布形状与全区相似,但偏旱;②藏北地区不同气候区划内土壤湿度分异较大,那曲高山谷地亚寒带半湿润区土壤湿度最高,其空间变异也最强烈,青南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区土壤干旱最严重;③研究区内土壤湿度空间分布受海拔影响较为明显,在海拔4500 m以下的地区土壤湿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此后,土壤湿度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藏北地区 土壤湿度 MODIS 空间格局
原文传递
中国收缩城市及其发展的负外部性 被引量:40
18
作者 郭源园 李莉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60,共9页
以中国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3年和2014年2个时点,通过分析各地级市市辖区、非市辖区的人口变化及二者相对变化情况判断收缩及潜在收缩城市;基于城市发展的负外部性内涵,构建涵盖房地产、环境、交通、教育、医疗及就业等方面指标的... 以中国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3年和2014年2个时点,通过分析各地级市市辖区、非市辖区的人口变化及二者相对变化情况判断收缩及潜在收缩城市;基于城市发展的负外部性内涵,构建涵盖房地产、环境、交通、教育、医疗及就业等方面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收缩及潜在收缩城市发展的负外部性,并分析其变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的城市发展仍然以增长为主,收缩城市及潜在收缩城市比例并不高,收缩城市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及西北地区,潜在收缩城市则集中分布于河南、湖南等中部人口大省及广西、贵州等省、自治区;(2)收缩城市发展过程中其负外部性显著改善,尤其是处于稳定收缩阶段的绝对收缩城市最为明显,辐射式收缩城市次之,而处于收缩初始阶段的郊区化收缩城市则表现出两极分化特征;(3)大部分潜在收缩城市其负外部性有不同程度的加剧,且负外部性加剧的城市主要以湖南、河南的潜在收缩城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城市 市辖区 负外部性 精明收缩
下载PDF
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新模型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贺三维 潘鹏 +1 位作者 诸云强 陈鹏飞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0-467,共8页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面临着农用地利用效率低下,耕地数量锐减的现状。如何缓解人地关系、提高农用地集约利用效率是目前中国解决农用地问题的迫切需要。因此,开展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论文以陕西省为例,提出基于动态模...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面临着农用地利用效率低下,耕地数量锐减的现状。如何缓解人地关系、提高农用地集约利用效率是目前中国解决农用地问题的迫切需要。因此,开展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论文以陕西省为例,提出基于动态模糊神经网络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以克服传统方法学习过程慢,易造成规则灾难、过度拟合等问题。为了提高评价的准确性,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挑选评价指标体系,剔除冗余程度高的评价指标:耕地平衡指数和单位面积劳动力人数。对动态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模型收敛结果良好,误差均不超过3×10-16。为了便于分析评价结果,采用K-means方法将评价分值聚为四类,并与陕西省农用地集约度的空间分异(陕北、关中、陕南)实际情况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新模型的评价结果与陕西省各地级市的实际情况相符,杨凌示范区的集约程度最高。最后,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农用地集约度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74,高于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影响农用地集约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模糊神经网络 农用地 集约利用评价 陕西省
原文传递
“都市圈”还是都“圈”市——透过效果不理想的苏锡常都市圈规划解读“圈”都市现象 被引量:25
20
作者 罗小龙 沈建法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5,共6页
从管治的理论视角探讨苏锡常都市圈规划实施效果不理想的原因。通过追踪苏锡常都市圈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整个过程、不同行政等级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和行为以及对实施效果的评估,研究发现没有“管治”的管治革新尝试、协调性规划内容难以把... 从管治的理论视角探讨苏锡常都市圈规划实施效果不理想的原因。通过追踪苏锡常都市圈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整个过程、不同行政等级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和行为以及对实施效果的评估,研究发现没有“管治”的管治革新尝试、协调性规划内容难以把握、都市圈规划缺乏有效的编制、审批、实施、管理和监督的机制是都市圈规划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都市圈规划 苏锡常都市圈规划 规划实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