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年龄和性别的中国正常成年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形态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胡宗杉
马鸿儒
+8 位作者
钱至恺
阿布都哈卡尔·克拉木
汤子洋
李韦彪
朱泽章
林子平
郑振耀
邱勇
刘臻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844-855,共12页
目的建立基于性别与年龄的中国正常成年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正常参考范围,并评估年龄、性别和种族对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通过多中心联合前瞻性纳入年龄20~89岁的中国正常成年人共786名。应用EOS低辐射X线机摄站立位全身X...
目的建立基于性别与年龄的中国正常成年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正常参考范围,并评估年龄、性别和种族对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通过多中心联合前瞻性纳入年龄20~89岁的中国正常成年人共786名。应用EOS低辐射X线机摄站立位全身X线片以评估脊柱-骨盆矢状位形态。测量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下腰椎前凸(L4~S1 lumbar lordosis,LLL)、整体倾斜(global tilt,GT)、T1骨盆角(T1-pelvic angle,TPA)和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并计算PI-LL值和前凸分布指数(LLL/LL,LDI)。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应用相关性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估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数据的可信度。比较不同性别与年龄组的脊柱-骨盆参数,并与文献中不同种族人群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86名正常成人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3.7±7.1 kg/m2,ODI为6.9%±2.5%(0~18%)。建立按照年龄和性别分组的矢状位参数,ICC为0.86~0.95,表明可信度较好至优秀。统计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间多项矢状面参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PI(45.0°vs.41.4°)、PT(13.9°vs.10.7°)、PI-LL(1.8°vs.-0.5°)和GT(13.5°vs.10.9°)均明显高于男性(P<0.001),而男性LLL(28.6°vs.26.6°)和LDI(0.68 vs.0.63)则明显高于女性(P<0.001)。自40岁组至80岁组PI-LL、SVA、GT和TPA均随着年龄增加而明显升高;而LL、LLL、LDI则逐渐降低,TK随年龄增长缓慢。不同种族间正常成年人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对比显示,中国人PI、SS、TK、LL较美国人小,而PI-LL较高;与日本人相比,中国人PI、SS和LL均较小。随着年龄增长,本研究中国人群与日本、美国人群各矢状面参数保持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结论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性别因素
年龄因素
脊柱
骨盆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年龄和性别的中国正常成年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形态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胡宗杉
马鸿儒
钱至恺
阿布都哈卡尔·克拉木
汤子洋
李韦彪
朱泽章
林子平
郑振耀
邱勇
刘臻
机构
南京
大学
医学院
附属鼓楼
医院
脊柱
外科
香港中文大学
医学院
威尔斯
亲王
医院
创伤
与
矫形外科
学系
出处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844-855,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2304)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70126)
江苏省重点医学中心(YXZXA2016009)。
文摘
目的建立基于性别与年龄的中国正常成年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正常参考范围,并评估年龄、性别和种族对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通过多中心联合前瞻性纳入年龄20~89岁的中国正常成年人共786名。应用EOS低辐射X线机摄站立位全身X线片以评估脊柱-骨盆矢状位形态。测量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下腰椎前凸(L4~S1 lumbar lordosis,LLL)、整体倾斜(global tilt,GT)、T1骨盆角(T1-pelvic angle,TPA)和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并计算PI-LL值和前凸分布指数(LLL/LL,LDI)。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应用相关性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估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数据的可信度。比较不同性别与年龄组的脊柱-骨盆参数,并与文献中不同种族人群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86名正常成人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3.7±7.1 kg/m2,ODI为6.9%±2.5%(0~18%)。建立按照年龄和性别分组的矢状位参数,ICC为0.86~0.95,表明可信度较好至优秀。统计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间多项矢状面参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PI(45.0°vs.41.4°)、PT(13.9°vs.10.7°)、PI-LL(1.8°vs.-0.5°)和GT(13.5°vs.10.9°)均明显高于男性(P<0.001),而男性LLL(28.6°vs.26.6°)和LDI(0.68 vs.0.63)则明显高于女性(P<0.001)。自40岁组至80岁组PI-LL、SVA、GT和TPA均随着年龄增加而明显升高;而LL、LLL、LDI则逐渐降低,TK随年龄增长缓慢。不同种族间正常成年人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对比显示,中国人PI、SS、TK、LL较美国人小,而PI-LL较高;与日本人相比,中国人PI、SS和LL均较小。随着年龄增长,本研究中国人群与日本、美国人群各矢状面参数保持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结论成�
关键词
成年人
性别因素
年龄因素
脊柱
骨盆
Keywords
Adult
Sex factors
Age factors
Spine
Pelvis
分类号
R816.8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年龄和性别的中国正常成年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形态的多中心研究
胡宗杉
马鸿儒
钱至恺
阿布都哈卡尔·克拉木
汤子洋
李韦彪
朱泽章
林子平
郑振耀
邱勇
刘臻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