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佛教《维摩诘经》的研究现状与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韩国茹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维摩诘经》是真正能融入中国文化本位的几部佛教经典之一,当代学者对该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从宗教、哲学、注疏、文学以及梵本研究新视野的开拓等角度对有关成果进行梳理,并指出其中的不足所在。
关键词 《维摩诘经》研究现状 问题
原文传递
回归物的世界——自我赠礼行为中人与物的审美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骆玉平 蒋泽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7-82,共6页
在物质商品极其丰裕的消费时代,物本体在哲学界的回归为人们重新思考物以及人与物的关系提供了合适的契机。作为礼物交换行为的新表现形式——自我赠礼的出现,则是探索非常规人物关系的重要入口。在物导向本体论的视野下,人类社会学中... 在物质商品极其丰裕的消费时代,物本体在哲学界的回归为人们重新思考物以及人与物的关系提供了合适的契机。作为礼物交换行为的新表现形式——自我赠礼的出现,则是探索非常规人物关系的重要入口。在物导向本体论的视野下,人类社会学中的礼物交换行为和经济学中的自我赠礼行为在人与物的关系中都无法实现超越世俗功利性质的审美关系。只有在取消主客二元关系的物世界中,在恢复物的自主性、实现人与物的平等交流和情感缔结之后,物对于人才不只是可欲之物,人与物之间的非功利性、非欲望性的超越性审美关系也才成为可能。物导向本体论下的自我赠礼内容也不再局限于物质产品,良好的生存环境、健康的生态系统以及和谐的自然万物成为了更有价值的赠礼内容,于是,自我也不再只是个体的人类,而是整个生命共同体的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导向本体论 自我赠礼 审美关系
原文传递
直面人性之“罪”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翀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46-150,共5页
鲁迅是一位自觉地对"文化原罪"的批判者、一位试图探索中国人性问题的大作家。在文学世界里,他是个置身于残缺世界的思想先行者。他在漫长的精神跋涉之中,执着追问、深入思考,将个人经验提升和深化,赋予人性更丰富的内容。洞... 鲁迅是一位自觉地对"文化原罪"的批判者、一位试图探索中国人性问题的大作家。在文学世界里,他是个置身于残缺世界的思想先行者。他在漫长的精神跋涉之中,执着追问、深入思考,将个人经验提升和深化,赋予人性更丰富的内容。洞察人性的残缺,就是发现人类困境的普遍性,预示一种终极意义上的觉醒,表明其思索朝着更为深邃的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原罪观 人性 救世精神
下载PDF
石评梅的殉道精神
4
作者 孙翀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4期65-70,共6页
"五四的现代性"在中国新文学作品中虽侧重点和倾向不同,但以民族悲情为基础,以国家崛起为目标,以个人实现为理想,开启了"人"的自觉观照与探索时代。石评梅的作品所表现的正是"五四现代性"的核心,展现了... "五四的现代性"在中国新文学作品中虽侧重点和倾向不同,但以民族悲情为基础,以国家崛起为目标,以个人实现为理想,开启了"人"的自觉观照与探索时代。石评梅的作品所表现的正是"五四现代性"的核心,展现了济世救人的殉道精神,表现了对生存状况的清醒认识以及对灵魂自由的永不懈怠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殉道精神 “五四”新文学 原罪
下载PDF
堕落与拯救——曹禺张爱玲的形上思索
5
作者 孙翀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2期66-71,共6页
人类思想文化汇流及共构的大趋势,已使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的结合成为时代发展的必要。"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由封闭走向开放,在这一交流与契合中,基督教原罪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更加接近于文学... 人类思想文化汇流及共构的大趋势,已使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的结合成为时代发展的必要。"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由封闭走向开放,在这一交流与契合中,基督教原罪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更加接近于文学本质的思考。作为能动发展的信仰价值及思想文化体系,其生命力就在于不断调整自我、顺应历史潮流、化解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矛盾,在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辩证发展中亦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本文以新文学时期有代表性的两个作家——曹禺、张爱玲作品为文本来透视基督教原罪观及忏悔意识对中国现代文化(新文学)所产生的影响。以此为依据,剖析中国接受基督教文化具体的历史语境中的中国新文学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堕落 拯救 罪恶
下载PDF
略论高等学校交叉学科建设的制约因素
6
作者 郑文涛 《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8期193-193,195,共2页
加强交叉学科建设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交叉学科建设在国家政策制度、高校建设管理、人才队伍发展等方面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具体体现在大学分类的影响、学科设置的局限、交叉平台的缺失、科研评价的困扰、教师队伍... 加强交叉学科建设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交叉学科建设在国家政策制度、高校建设管理、人才队伍发展等方面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具体体现在大学分类的影响、学科设置的局限、交叉平台的缺失、科研评价的困扰、教师队伍的制约、人才培养的障碍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高等学校 制约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