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时期中学师生对《世说新语》的接受研究
1
作者 安忆涵 朱恩毓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8-124,共7页
民国时期的中学师生在《世说新语》接受史的建构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但往往被研究者忽略。在新学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国文教学讨论的背景下,商务印书馆选辑、整理了一批古籍丛书以适应时代要求。《世说新语》以国文读本的面目出现在... 民国时期的中学师生在《世说新语》接受史的建构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但往往被研究者忽略。在新学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国文教学讨论的背景下,商务印书馆选辑、整理了一批古籍丛书以适应时代要求。《世说新语》以国文读本的面目出现在这些丛书中,走进了民国中学师生的视野。他们以报刊为阵地,阅读着经他人挑选出来的《世说新语》选篇或研究论文,形成对该书的间接接受。中学师生的参与使该书在民国时期获得了教学价值上的认可。另一方面,基于自身的阅读体验,他们撰写相关文章,以“写”的形式直接参与进《世说新语》的接受过程。这些文章中提供的新方法与新视角推动了民国《世说新语》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接受史 中学师生 报刊
下载PDF
简论明中叶吴中文人集团的形成 被引量:1
2
作者 邸晓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74-80,共7页
明朝中叶以吴宽、王鍪、沈周、文征明等人为代表的吴中文人集团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彼此关系密切,个性、理想的相近,平等的唱和,有核心性的人物,是这个集团的特点。这个集团由多人组成,他们的创作十分丰富。
关键词 明中叶 吴中 文人集团
下载PDF
契丹入汴与辽乐的崛起
3
作者 董希平 邸晓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2-37,共6页
契丹音乐原本是原始部落风格。石晋的进献、尤其是太宗耶律德光灭晋入汴的大规模掳掠,使得契丹乐内容空前充实、功能空前完备。契丹乐显示出强烈的国家属性,成为合格的国家音乐。辽乐的国家化增强了辽对汉人尤其是燕云十六州统治的礼乐... 契丹音乐原本是原始部落风格。石晋的进献、尤其是太宗耶律德光灭晋入汴的大规模掳掠,使得契丹乐内容空前充实、功能空前完备。契丹乐显示出强烈的国家属性,成为合格的国家音乐。辽乐的国家化增强了辽对汉人尤其是燕云十六州统治的礼乐力量,也强化了其兼治契丹与汉人的礼乐自信。辽乐兼并石晋音乐并凸显国家化色彩,也是其后来与北宋抗衡的文化力量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入汴 大乐 散乐 雅乐 辽乐崛起
下载PDF
明中叶吴中“古文辞”运动简论 被引量:3
4
作者 邸晓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18-123,共6页
明中叶,吴中地区兴起了"古文辞"运动。吴中文人力倡"古文辞",推崇"古文",学习对象几乎囊括了以前所有朝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以"古文辞"为号召的这场运动一时席卷吴中,在此影响之下,吴中文人理... 明中叶,吴中地区兴起了"古文辞"运动。吴中文人力倡"古文辞",推崇"古文",学习对象几乎囊括了以前所有朝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以"古文辞"为号召的这场运动一时席卷吴中,在此影响之下,吴中文人理论上强调古人作品的思想性、情感性、辞采性;创作上继承古文尤其是吴中文学传统,同时他们厚古而不薄今,行文中也使用口语、俗语,对大众文化表示认同。"古文辞"运动成为明代"复古"潮流不可缺少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叶 吴中文人 古文辞
下载PDF
论著作序在文学传播、接受中的特点与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玥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79,101,共5页
著作序是一种源于文学接受,进而又在后续接受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样态。著作序在古代文学传播与接受中的作用与意义不可忽视:著作序对文本具有直接的宣传推广作用,对后续读者的接受视野具有重大影响,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映射古代... 著作序是一种源于文学接受,进而又在后续接受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样态。著作序在古代文学传播与接受中的作用与意义不可忽视:著作序对文本具有直接的宣传推广作用,对后续读者的接受视野具有重大影响,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映射古代文学接受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文 著作序 文学接受 文学传播
下载PDF
明中叶吴中文人的才士风度形成探析
6
作者 邸晓平 胡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96-101,共6页
吴中地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构成的重要板块,而这一文化板块在明代中叶开始了它走向鼎盛的脚步。而吴中地区放诞才士的大规模出现,则成为其重要推动力,这些人表现出多种多样的才士风度:恃才傲物,自视甚高;跌宕不羁,怪异放荡;狷介耿直.... 吴中地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构成的重要板块,而这一文化板块在明代中叶开始了它走向鼎盛的脚步。而吴中地区放诞才士的大规模出现,则成为其重要推动力,这些人表现出多种多样的才士风度:恃才傲物,自视甚高;跌宕不羁,怪异放荡;狷介耿直.不容俗物。究其原因,主要是:科举多次不第的现实和吴中文人深受迫害的历史是造成某些吴中文人狂狷的最直接原因;爱好的广泛为吴中文人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明代中叶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吴中文人张扬自己的个性提供了客观上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动力 明中叶 吴中文人 才士风度
下载PDF
试论陈垣创立的史源学 被引量:1
7
作者 史丽君 《历史文献研究》 2009年第1期337-344,共8页
史源学是陈垣在长期史学研究和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为历史研究提供第一手的可靠资料。陈垣从看其根据是否正确、引证是否充分、叙述有无错误、判断是否的确四个方面总结了史源学的方法。毋轻信、实事求是、学术平等、... 史源学是陈垣在长期史学研究和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为历史研究提供第一手的可靠资料。陈垣从看其根据是否正确、引证是否充分、叙述有无错误、判断是否的确四个方面总结了史源学的方法。毋轻信、实事求是、学术平等、引文规范是史源学的基本原则。陈垣还将金针度人,开展史源学教学工作,培养了大量人才。重视史源学研究和教学,对于更好地继承前辈优秀史学遗产、推动21世纪史学的进步、克服学术界浮躁空疏的学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垣 史源学 史源学实习
原文传递
立言传统背景下的自序——以《史记·太史公自序》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玥琳 《励耘学刊》 2016年第1期40-56,共17页
"立言"是秦汉以来士大夫阶层人生价值观和学术著述领域的重要传统,也是自序诞生的重要文化背景。本文将以文学史上第一篇自序《太史公自序》为例,探讨在"立言"背景下,文本作者将为儒家经典撰写的他序转变为自我抒怀的自序,承担阐释... "立言"是秦汉以来士大夫阶层人生价值观和学术著述领域的重要传统,也是自序诞生的重要文化背景。本文将以文学史上第一篇自序《太史公自序》为例,探讨在"立言"背景下,文本作者将为儒家经典撰写的他序转变为自我抒怀的自序,承担阐释宗旨、彰显文本、立身扬名等重任的历史必然性,以及自序在准确阐释和抒写怀抱两方面拥有的独特视角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史公自序》自序 立言 阐释 抒情
下载PDF
公共图书馆离我们有多远 被引量:1
9
作者 牛小燕 《黑河学刊》 2011年第4期155-156,共2页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逐步建立了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各图书馆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服务模式,努力实践着"普遍均等"的原则,公共图书馆离我们越来越近",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逐步建立了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各图书馆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服务模式,努力实践着"普遍均等"的原则,公共图书馆离我们越来越近",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指日可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创新服务 普遍均等
下载PDF
从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与数字化看图书馆古籍工作人才的培养 被引量:1
10
作者 乔雅俊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2年第8期135-136,139,共3页
图书馆在古籍收藏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图书馆古籍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古籍保护与整理工作的进程与质量。本文通过对图书馆古籍书目数据库和古籍数字化方面从业者的现状谈谈图书馆古籍工作者必备的素养,并对培养计划提出自己... 图书馆在古籍收藏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图书馆古籍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古籍保护与整理工作的进程与质量。本文通过对图书馆古籍书目数据库和古籍数字化方面从业者的现状谈谈图书馆古籍工作者必备的素养,并对培养计划提出自己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 书目数据库 古籍数字化 人才培养 图书馆
下载PDF
《错中错》作者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邸晓平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1,共4页
《错中错》是显示清代传奇向京剧过渡轨迹的重要文本,但对其作者情况我们一直了解不多。本文以《错中错》的诸序跋为基础,结合《痴说》的序跋,断定其作者为纪荫田。进而依据其中线索,翻检《畿辅通志》、《同治直隶绵州志》等,辨明《错... 《错中错》是显示清代传奇向京剧过渡轨迹的重要文本,但对其作者情况我们一直了解不多。本文以《错中错》的诸序跋为基础,结合《痴说》的序跋,断定其作者为纪荫田。进而依据其中线索,翻检《畿辅通志》、《同治直隶绵州志》等,辨明《错中错》作者姓纪,名树森,字荫田,号勉痴子,河间献县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卒于道光九年(1829)之后,并对其生平作了简单勾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中错 纪荫田 纪树森 河间献县
原文传递
论诗序的文体功能及诗歌的题、序关系——以先唐诗序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玥琳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49-53,共5页
诗序起源于经学阐释,《毛诗序》为后代树立了诗序的典范。后世文人将序文应用于文学性诗歌,文学性诗序随之出现。今多篇秦汉诗歌所存之序,属于"无主名他序"而非"伪序",具备诗序的文体性质与价值,应纳入先唐诗序研... 诗序起源于经学阐释,《毛诗序》为后代树立了诗序的典范。后世文人将序文应用于文学性诗歌,文学性诗序随之出现。今多篇秦汉诗歌所存之序,属于"无主名他序"而非"伪序",具备诗序的文体性质与价值,应纳入先唐诗序研究范围。先唐诗序具有说明创作缘起、叙事、抒情言志、文学评论等四个方面的文体功能。从陆云长诗题被误作诗序的例子来看,长诗题在功能、写法上与诗序非常相似。但是二者性质不同,长诗题与诗序具有不兼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序 诗题 先唐 文体
下载PDF
刘歆的悲剧 被引量:1
13
作者 曲利丽 《文史知识》 2007年第4期85-93,共9页
论及西汉末年的学风与士风,我们不能不重视刘歆这个人物。刘歆是楚元王刘交的五世孙。刘交“好书,多材艺”,曾学《诗》于荀卿的门人浮丘伯,有《元王诗》行于世,其文采儒雅在汉初的宗室将相里属于上乘。刘歆的曾祖父刘辟疆“亦好读... 论及西汉末年的学风与士风,我们不能不重视刘歆这个人物。刘歆是楚元王刘交的五世孙。刘交“好书,多材艺”,曾学《诗》于荀卿的门人浮丘伯,有《元王诗》行于世,其文采儒雅在汉初的宗室将相里属于上乘。刘歆的曾祖父刘辟疆“亦好读《诗》,能属文”。刘歆的祖父刘德“修黄老术,有智略”,“武帝谓之‘千里驹’”。刘歆的父亲刘向更是一代名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歆 悲剧 《诗》 西汉末年 祖父 士风 人物 儒雅
原文传递
论他序“知人论世”的文体功能及实现方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玥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82-88,共7页
古人读书特重"知人论世",在"知人论世"需求与古书不题撰者之间矛盾的演变中,序文(他序)以一种文体形式参与其间,成为儒家经典文本"知人论世"研究成果的保存载体,并最终形成以传人为主的书写模式,正式承担... 古人读书特重"知人论世",在"知人论世"需求与古书不题撰者之间矛盾的演变中,序文(他序)以一种文体形式参与其间,成为儒家经典文本"知人论世"研究成果的保存载体,并最终形成以传人为主的书写模式,正式承担起"知人论世"的文体功能。他序传人的具体写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序文作者与文本作者交往关系的亲疏,还可能受到文本作者知名度的影响。碑志、行状等文体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分担和弱化了他序在传人层面的比重,从而呈现出他序与碑志、行状的积极互动和良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序 知人论世 传人 文体互动
下载PDF
莫棠生平及其藏书与题跋考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史丽君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99,103,共6页
莫棠为清末民初著名藏书家,其铜井寄庐藏书颇多。本文依据其藏书目录及题跋,考莫棠生平事迹,述其藏书基本情况,并略论题跋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莫棠 铜井文房书跋 铜井寄庐 藏书家
下载PDF
唐代女神、女仙小说及其世俗化倾向研究
16
作者 胡璟 邸小平 《殷都学刊》 2008年第2期57-61,共5页
在唐代,仙人恋爱故事成为神仙小说的叙述重点,从而压倒传统的修道成仙主题。唐代仙人婚恋小说与前代相比,最明显的美学特征即是它的世俗化倾向。
关键词 唐代小说 女神女仙 世俗化
下载PDF
四库存目书进呈本《秋锦山房集》研究
17
作者 王玥琳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6-83,共8页
首都图书馆藏《秋锦山房集》二十二卷外集三卷,清李良年撰。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刻乾隆二十四年(1759)续刻本。为四库修书时浙江省进呈之本,值得注意。
关键词 四库存目 图书馆藏 浙江省 刻本
原文传递
论张宗泰的目录学思想
18
作者 史丽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6-20,共5页
张宗泰著有《鲁岩所学集》《中州集略》等,于目录学多有阐发。考其著作,可见其论次目录体制、钩稽典籍舛误、探讨著述方法、推阐微旨得失的目录学思想。张宗泰的目录学研究,体现了清中后期私撰目录体制多样化、注重文献校勘等学术特点。
关键词 张宗泰 目录学
下载PDF
穿越五千年的历史——读李山的《先秦文化史讲义》
19
作者 曲利丽 《励耘学刊》 2008年第2期322-326,共5页
先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期,其瑰奇多姿、深厚博大的内蕴,非后世思想定于一统后所能想望。它辐射和规划了华夏民族整体的文化格局,因此思考中国文化的形态及其根源问题,需要不断回望先秦。也正因此,先秦文化研究领域大家辈出,灿若星辰... 先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期,其瑰奇多姿、深厚博大的内蕴,非后世思想定于一统后所能想望。它辐射和规划了华夏民族整体的文化格局,因此思考中国文化的形态及其根源问题,需要不断回望先秦。也正因此,先秦文化研究领域大家辈出,灿若星辰,如王国维、郭沫若、闻一多等。作为当代学人,在这些名家之后能否还有所突破?李山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文化 李山 当代学人 中国文化 定于一 根源问题 后所 多元发生 文献考证 五帝本纪
下载PDF
王莽:一幕道德与血腥共存的悲喜剧
20
作者 曲利丽 《文史知识》 2009年第3期90-97,共8页
由道德践履而自我升腾 王莽最开始是以一个道德楷模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的。他出身显赫,因为姑姑王政君做了太后的关系,一个家族出了九侯、五大司马.王家子弟在当时自然是“鼻息干虹蚬,行人皆怵惕”。
关键词 道德楷模 王莽 悲喜剧 共存 大司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