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SPECT心肌血流定量操作规范专家共识 被引量:2
1
作者 余浩军 顾宇参 +12 位作者 方纬 张晓丽 刘纯 周俊 吕中伟 李殿富 李穗吉 何薇 王瑛 尚华 张倩 李思进 石洪成 《中国临床医学》 2022年第4期712-718,F0003,共8页
在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的基础上,使用D-SPECT进行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 blood flow,MBF)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的心肌血流定量分析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增益价值。国内多... 在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的基础上,使用D-SPECT进行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 blood flow,MBF)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的心肌血流定量分析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增益价值。国内多个应用D-SPECT的医学中心共同制定了首部D-SPECT心肌血流定量操作规范并形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PECT 心肌灌注显像 心肌血流量 操作规范 专家共识
下载PDF
肺V/Q平面及断层显像对创伤及术后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杨芳 王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6期401-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显像(肺V/Q显像)对创伤及术后患者肺栓塞(PE)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创伤及术后患者进行肺V/Q显像,其中36例患者在平面显像基础上进行了肺V/Q断层显像;34例患者同时行核素下肢深静脉显像。结果肺V/Q显像结合临...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显像(肺V/Q显像)对创伤及术后患者肺栓塞(PE)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创伤及术后患者进行肺V/Q显像,其中36例患者在平面显像基础上进行了肺V/Q断层显像;34例患者同时行核素下肢深静脉显像。结果肺V/Q显像结合临床综合评估共诊断PE患者31例(42.5%),其中肺段性PE 19例,亚肺段及以下PE 12例。4例患者在平面显像上未发现肺段性灌注缺损,经断层显像诊断为亚肺段PE,且断层显像较平面显像发现更多亚肺段缺损。超声及核素下肢深静脉显像诊断16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1.9%)。PE组与非PE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卧床时间、是否以骨折为基础病以及D-二聚体升高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但PE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比率明显高于非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肺V/Q显像可作为创伤及术后患者进行PE筛查的常规手段,肺V/Q断层显像可降低不确定的PE的比率,提高亚肺段PE的检出率,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创伤 术后 V Q显像 SPECT
下载PDF
测定相对心肌血流储备软件的编制及初步临床验证
3
作者 魏红星 段绍峰 +8 位作者 王伟学 杨易剑 郭新华 姜楠 王琦 田月琴 王跃涛 张晓丽 单宝慈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59-76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自主编制的测定心肌血流储备(CFR)软件,设定严格的实验条件,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心肌灌注显像测定CFR值的可行性,并初步验证其临床价值。方法:CFR计算软件基于平台Matlab GUIDE编写。入选16例冠心...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自主编制的测定心肌血流储备(CFR)软件,设定严格的实验条件,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心肌灌注显像测定CFR值的可行性,并初步验证其临床价值。方法:CFR计算软件基于平台Matlab GUIDE编写。入选16例冠心病患者[男13例,女3例,年龄(58±11)岁],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狭窄(>50%),其中无狭窄的冠状动脉23支,有狭窄的冠状动脉25支。两日法行药物^(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负荷-静息心肌灌注SPECT显像测定CFR。采用首次通过法并勾画肺动脉段感兴趣区,获取显像剂的动脉输入函数曲线,代表心肌灌注显像剂到达心脏的总放射性计数(PAC),将图像重建后的心肌短轴图像分为三个区域,在不同血管区域支配的心肌部位勾画感兴趣区(ROI),获取不同区域心肌的放射性计数(RMC),计算局部心肌放射性计数占总放射性计数的百分比(MBF=RMC/PAC,%),然后再计算药物负荷态与静息状态下的心肌摄取量的比值(CFR=MBFstress/MBFrest),即获得心肌的相对CFR。结果:模拟值与真实值比较,差异可以忽略不计,证实程序能够准确测量CFR值。不同操作者采用该软件测定的CFR值之间的重复性(ICC=0.986)以及同一操作者之间的重复性(ICC=0.983)均良好。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CFR值明显高于冠状动脉狭窄的的CFR值(1.28±0.19 vs 1.10±0.27,P=0.008);所有狭窄的冠状动脉的CFR值与狭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5,P=0.02)。结论:本研究显示自主编制的软件测定结果可靠,重复性良好。无冠状动脉狭窄的CFR值明显高于狭窄的冠状动脉的CFR值,而且狭窄的冠状动脉的CFR值与血管狭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了其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心肌灌注显像 软件确认
下载PDF
国产腺苷介入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1
4
作者 王蒨 王金城 +6 位作者 米宏志 丁健 柏江 田文剑 陆遥 赵健冬 张烨虹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评价国产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及腺苷试验的安全性。方法 102例临床疑冠心病患者行腺苷负荷/静息^(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其中70例显像1周内又行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检查。... 目的评价国产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及腺苷试验的安全性。方法 102例临床疑冠心病患者行腺苷负荷/静息^(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其中70例显像1周内又行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检查。腺苷按体重0.84 mg·kg^(-1)通过输液泵静脉双通路给药,对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图作定性分析。结果 70例行冠脉造影者中正常31例,有冠脉狭窄病变者39例(单支病变19例,双支病变10例,3支病变10例);共检出病变血管69支,累及左前降支32支,左回旋支16支,右冠脉20支,左主干1支。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正常33例,心肌缺血37例,其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灵敏度为82.05%(32/39例),特异性为83.87%(26/31例),准确性为82.86%(58/70例),阳性预测值为86.49%(32/37例),阴性预测值为78.79%(26/33例)。对各病变血管检出的灵敏度为:左前降支75.00%(24/32支),左回旋支62.50%(10/16支),右冠脉80.00%(16/20支)。对单支、双支、3支血管病变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68 42%、90.00%和100%。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病变冠脉诊断总灵敏度为73.53%(50/68支),特异性96.48%(137/142支),准确性89.05%(187/210支),阳性预测值90.91%(50/55支),阴性预测值88.39%(137/155支)。腺苷试验不良反应轻,时间短,发生率为85.29%(87/102例)。结论国产腺苷负荷试验介入^(99)Tc^m-MIBI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腺苷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MIBI
下载PDF
中危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被引量:24
5
作者 米玉红 粱颖 +4 位作者 陆艳辉 李雅敏 刘文旭 王蒨 刘双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8-163,共6页
目的通过前瞻性非随机的对照研究,探讨中危组急性肺栓塞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05年6月至2012年5月期间明确诊断的中危组急性肺栓塞177例,其中接受溶栓治疗患者... 目的通过前瞻性非随机的对照研究,探讨中危组急性肺栓塞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05年6月至2012年5月期间明确诊断的中危组急性肺栓塞177例,其中接受溶栓治疗患者102例,抗凝治疗75例,分别对其在接受治疗后2h、24h、7d的临床症状、客观指标、肺动脉增强CT及肺灌注通气结果进行评价,数据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基础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出血6例(5.9%),抗凝组1例(1.3%)(P〈0.05),均无致命性出血病例发生;②溶栓组患者治疗2h呼吸、心率、血压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4h肺动脉收缩压及三尖瓣返流速度明显改善(P〈0.01);与溶栓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溶栓治疗7d后双下肢深静脉超声显示显效率、好转率分别为83%和96.2%;肺血管增强CT及肺灌注/通气显示显效率、好转率分别为66.7%和98%,明显优于抗凝组(P〈0.01);④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发病3d内患者溶栓治疗后的显效率明显高于病程3d以上者(P〈0.01)。结论①中危肺栓塞患者接受溶栓治疗是安全的,强调除外新发不典型脑血管意外事件;②溶栓治疗在2h内迅速缓解中危肺栓塞患者的急性症状;③治疗7d血栓负荷变化提示溶栓组显效率优于抗凝组;④溶栓治疗效果取决于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中危组 溶栓治疗 抗凝治疗 安全性 有效性
原文传递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常用诊断技术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丽军 王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55,共5页
肺栓塞(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了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99%的栓子是血栓性的,
关键词 肺栓塞 动脉栓塞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放射摄影术 胸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下载PDF
淀粉样蛋白PET脑显像技术规范专家共识 被引量:22
7
作者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北京认知神经科学学会 +8 位作者 韩璎 李思进 李亚明 左传涛 张晓丽 鲍伟奇 陈观群 葛璟洁 贠明凯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36-742,共7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匿、持续进展的神经退行性脑病,临床以情景记忆障碍为早期突出的核心症状,继而出现多种认知功能和非认知功能损害。研究证实,AD相关神经病理学改变最早可于典型症状出现前的20年发现...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匿、持续进展的神经退行性脑病,临床以情景记忆障碍为早期突出的核心症状,继而出现多种认知功能和非认知功能损害。研究证实,AD相关神经病理学改变最早可于典型症状出现前的20年发现,因此AD被看作是连续过程,其疾病谱包括无显著临床症状阶段的临床前AD阶段(preclinical AD)至前驱期AD(prodromal AD)或AD源性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再至典型痴呆阶段[AD源性痴呆(AD dementia,ADD)]的连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情景记忆 认知功能损害 阿尔茨海默病 核心症状 淀粉样蛋白 痴呆 前驱期
原文传递
320层容积CT心肌灌注成像对心肌灌注缺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传臣 张兆琪 +4 位作者 王蒨 徐磊 于薇 焦健 王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探讨320层容积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的可行性及其对心肌灌注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经SPECT心肌灌注成像(SPECT—MPI)阳性的已知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静息和腺苷负荷320层容积CT—MPI检查,使用专用心肌灌注软件对CT—MPI... 目的探讨320层容积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的可行性及其对心肌灌注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经SPECT心肌灌注成像(SPECT—MPI)阳性的已知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静息和腺苷负荷320层容积CT—MPI检查,使用专用心肌灌注软件对CT—MPI进行分析。以心肌16节段标准分段方法(心尖除外)分别分析核素和容积CT—MPI的固定或可逆性灌注缺损。以SPECT—MPI为参考标准评价CT—MPI对心肌灌注缺损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320层容积CT,MPI。SPECT—MPI显示14例患者中共有39段心肌出现固定或可逆性灌注缺损,CT—MPI正确显示了其中12例患者的34段心肌灌注缺损。320层容积CT—MPI诊断心肌灌注缺损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2%(34/39)和91.4%(169/185)。结论320层容积CT—MPI对诊断心肌灌注缺损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 灌流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存活心肌与侧枝循环关系 被引量:22
9
作者 董薇 栗佳男 +5 位作者 米宏志 宋现涛 解小芬 焦建 李全 张烨虹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308-312,共5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侧支循环与PET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检测存活心肌之间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80例CTO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周内行SPECT心...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侧支循环与PET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检测存活心肌之间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80例CTO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周内行SPECT心肌血流灌注及PET心肌代谢显像。采用Rentrop分级方法将侧支循环分为无或较差、中度及良好3个等级。心肌活性根据灌注/代谢图像半定量分析结果来判定。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侧枝循环等级与存活心肌的关系。结果 CTO支配心肌区域血流灌注受损及存活心肌程度均与侧枝循环等级无关。心肌活性常存在于运动功能轻到中度受损区域,运动严重受损、无运动及反向运动区域比率逐渐降低。CTO侧枝循环的存在判断存活心肌敏感性高(92%)而特异性差(20%)。结论 CTO侧支循环等级不能很好预测存活心肌存在及程度,进一步行PET心肌代谢显像探测存活心肌,可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医师再血管化治疗并预测患者心功能改善及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18-脱氧葡萄糖 冠脉闭塞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侧支循环 心肌活性
下载PDF
肺灌注/通气显像与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金城 米宏志 +5 位作者 王蒨 张维君 吕飚 杨浩 丁健 路遥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8-220,共3页
目的 评价核素肺通气 /灌注 (V/Q)显像在肺动脉栓塞 (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临床疑有PE患者 30例 ,男女各 15例 ,平均年龄 (38.2± 13.9)岁。均行胸部X线片检查、核素V/Q显像和肺动脉造影。 11例患者在行肺灌注显像时 ,选择双侧... 目的 评价核素肺通气 /灌注 (V/Q)显像在肺动脉栓塞 (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临床疑有PE患者 30例 ,男女各 15例 ,平均年龄 (38.2± 13.9)岁。均行胸部X线片检查、核素V/Q显像和肺动脉造影。 11例患者在行肺灌注显像时 ,选择双侧足背静脉注射肺灌注显像剂 ,同时完成双下肢静脉显像。结果  30例患者中 2 2例V/Q显像示不相匹配的肺叶、肺段或多发亚肺段的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 ,提示为PE ;但肺动脉造影证实 2 2例中 2 0例为PE。 8例患者的V/Q显像为相匹配的肺叶、肺段或多发亚肺段的稀疏或缺损 ,提示不是PE ,与肺动脉造影结果一致。核素V/Q显像诊断PE的灵敏度为 10 0 % (2 0 / 2 0例 ) ,特异性为 80 .0 % (8/ 10例 ) ,准确性为 93.3% (2 8/ 30例 )。X线胸片和核素下肢静脉显像有助于PE的正确诊断。结论 多数PE患者通过核素肺V/Q显像结合X线胸片可以作出明确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动脉 放射性核素显像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对肺栓塞患者溶栓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17
11
作者 米宏志 王金城 +4 位作者 杨浩 王蒨 丁健 朱明 陆遥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2-164,I001,共4页
目的 评价肺通气 /灌注显像监测肺栓塞患者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47例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 ,男 2 7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5 2 .8± 16 .1,19~ 81)岁。受累肺段共 5 6 4段 ,平均 (12 5±4 6 )段。分为 3组 ,第 1组为病程 ... 目的 评价肺通气 /灌注显像监测肺栓塞患者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47例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 ,男 2 7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5 2 .8± 16 .1,19~ 81)岁。受累肺段共 5 6 4段 ,平均 (12 5±4 6 )段。分为 3组 ,第 1组为病程 1周以内 ,共 17例 ;第 2组为病程在 1~ 2周及病程大于 1个月而近2周有发作或加重 ,共 16例 ;第 3组为病程 >1个月而无近期发作 ,共 12例。另有 2例病程大于 2周、小于 1个月。溶栓抗凝治疗 5~ 10d后复查 ,8例口服抗凝剂 6~ 18个月后再次复查。均于治疗前及溶栓后 5~ 10d、单纯抗凝 2~ 4周后行肺灌注显像 ,采集条件一致。结果 第 1组患者有 75 .5 %肺段血流灌注改善 ,第 2组有 74.3%肺段血流灌注改善 ,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第 3组仅见 5 .3%的肺段有改善 ,与前 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2例病程大于 2周、小于 1个月的患者亦有明显疗效。 8例长期口服抗凝剂的患者 ,有 87.5 %肺内血流灌注进一步改善。结论 肺通气 /灌注显像在肺栓塞患者疗效评价中有重要价值。以病程 2周为时间窗 ,溶栓疗效显著。病程在 2周以上甚至大于 1个月的肺栓塞患者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血栓溶解疗法 放射性核素显像 肺通气 灌注显像
下载PDF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三年随访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雅敏 孟晶晶 +5 位作者 齐玥 闫树凤 王海云 李梅凝 张晓丽 米玉红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04-110,共7页
目的分析首次确诊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急性PTE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 目的分析首次确诊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急性PTE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收治的首次确诊急性PTE患者229例,年龄24~85岁,平均年龄(62.61±12.39)岁,男90例(39.3%),女139例(60.7%),通过门诊或电话对纳入患者进行为期三年的随访。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PTE患者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29例患者中复发77例(33.6%),未复发152例(66.4%);复发组中无诱因急性PTE 63例(81.8%),有明确诱因急性PTE 14例(18.2%);未复发组中无诱因急性PTE 98例(64.5%),有明确诱因急性PTE 54例(35.5%),无诱发因素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抗凝治疗6~12个月通过V/Q scan评估是否存在残余血栓,共有118例(51.5%)患者存在残余血栓,其中复发组中存在残余血栓48例(62.3%),无残余血栓29例(37.7%);未复发组中有残余血栓70例(46.1%),无残余血栓82例(53.9%),残余血栓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抗凝疗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无诱发因素(OR值2.097,95%CI为1.061~4.145,P=0.033)、残余血栓(OR值2.034,95%CI为1.081~3.826,P=0.028)、抗凝疗程13~24个月与6~12个月比较(OR值0.405,95%CI为0.185~0.887,P=0.024)、> 24个月与6~12个月比较(OR值0.204,95%CI为0.093~0.445,P <0.001)与急性PTE复发独立相关。结论急性PTE患者复发风险较高,特别是无诱因急性PTE;首次确诊无诱因急性PTE随访过程中发现肿瘤等诱发因素,提示临床医生随访中需要对无诱因急性PTE患者给予关注;无诱因急性PTE、规范抗凝后残余血栓、抗凝疗程是影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残余血栓 复发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左心室机械不同步动态演变及与核素心肌显像的比较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飞飞 徐敏 +9 位作者 王跃涛 刘飞 王建锋 邵晓梁 田毅 范圣登 陈勇峻 牛荣 徐梅 陆培奇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4-169,共6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左心室机械不同步的动态变化,比较2D-STI、RT-3DE与门控心肌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GMPI)技术的相关性,探讨AMI后早期左...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左心室机械不同步的动态变化,比较2D-STI、RT-3DE与门控心肌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GMPI)技术的相关性,探讨AMI后早期左心室机械不同步动态演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巴马小型猪11只,用球囊选择性封堵左前降支制备AMI模型,分别于建模前和AMI后1d、1周、4周行2D-STI、RT3DE等检查,于建模前和AMI后1d行SPECTGMPI检查。分析AMI前后左心室机械同步性的动态变化规律,比较两种超声技术与SPECTGMPI测得AMI后左心室机械不同步的相关性。结果8只猪建模成功并完成研究。与建模前相比,AMI后1d2D—STI、RT-3DE和SPECTGMPI左心室机械同步性指标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值(GLS)、左心室纵向应变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imeSD)、左心室16节段达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的标化值(Tmsvl6-SD%)、左心室16节段达最小容积时间的最大差值的标化值(Tmsv16-Dif%)、直方图带宽(BW)、相位标准差(SD)及熵均明显增大,出现左心室机械不同步(均P〈0.05)。AMI后1周较1d时GLS、TimeSD、Tmsv16-SD%及Tmsv16-Dif%无显著改变,AMI后4周较1d上述指标进一步增大(均P〈0.05)。建模前和AMI后1d21〉STI参数GLS与SPECTGMPI参数BW呈正相关(r=0.708~0.719,P〈0.05),TimeSD与SPECTGMPI参数sD呈正相关(r=0.717~0.830,P〈0.05);RT-3DE参数Tmsv]6-Dif%与BW相关性良好(r=0.713~0.857,P〈0.05);Tmsv16-SD%与SD相关性良好(r=0.㈧3~0.957,P〈0.05)。结论AMI后1d即发生左心室机械不同步,1周时无显著改变,至4周时左心室机械不同步进一步加重。2D-STI、RT~3DE与GMPI所测左心室机械同步性参数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2D-STI及RT3DE技术可作为评价AMI后左心室机械不同步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显像 超声心动描记术 实时三维 心肌梗死 心室功能
原文传递
ATP介入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姚稚明 王蒨 +6 位作者 田月琴 唐恭顺 欧晓红 李林 楼岑 高璇 黄钢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 评价ATP介入MPI (ATP-MPI)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纳入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5家医院214例[男156例,女58例,年龄10~83(60.96±11.60)岁]临床拟行MPI并在1个月内完成ATP-MPI和CAG病例.ATP介入试验:以0.16 mg·kg^... 目的 评价ATP介入MPI (ATP-MPI)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纳入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5家医院214例[男156例,女58例,年龄10~83(60.96±11.60)岁]临床拟行MPI并在1个月内完成ATP-MPI和CAG病例.ATP介入试验:以0.16 mg·kg^-1·min^-1静脉注射ATP5 min,在第3分钟末注射99Tcm-MIBI 925 MBq,ATP注射完毕后观察1 min,无异常后终止试验.lh后行ATP-MPI,次日行静息MPI.显像表现为可逆性放射性减低或缺损者为心肌缺血,固定性缺损为心肌梗死.以CAG为“金标准”,计算ATP-MPI的诊断效能.结果 214例患者中冠状动脉正常94例(43.9%)、单支血管病变47例(22.0%)、双支血管病变22例(10.3%)、三支血管病变51例(23.8%),包括左主干病变4例.ATP-MPI正常106例(49.5%),异常108例(50.5%),其中可逆性放射性缺损65例(60.2%)、固定性放射性缺损15例(13.9%)、混合性放射性缺损28例(25.9%).ATP-MPI异常节段数平均为(4.2±2.4)个.ATP-MPI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为84.1% (180/214),灵敏度为80.8%(97/120),特异性为88.3%(83/94),阳性预测值为89.8%(97/108),阴性预测值为78.3% (83/106).结论 ATP-MPI诊断冠心病的效能较高,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腺苷三磷酸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MIBI
原文传递
融合影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功能改变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蓓 杨继敏 +9 位作者 米宏志 焦建 郭芳 孟晶晶 丁健 柏江 张烨虹 田文剑 陆遥 李珺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36-339,共4页
目的:探讨同机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成像融合影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功能改变,及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同机负荷心肌灌注(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和冠状动... 目的:探讨同机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成像融合影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功能改变,及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同机负荷心肌灌注(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和冠状动脉CT成像(coronary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负荷心肌灌注和CTCA按常规方法完成,利用融合软件整合冠状动脉解剖与心肌灌注功能影像,所有患者1个月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负荷心肌灌注、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分别由2位以上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和影像科、心内科和影像科医师判读;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示心肌"可逆性"缺损判为心肌缺血,显示心肌"不可逆性"缺损判为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及CTCA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定义为有临床意义。结果:基于冠状动脉血管及相应心肌供血区的对应关系,以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负荷心肌灌注作为标准对照,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9.29%(25/28),特异性88.71%(55/62),阳性预测值78.13%(25/32),阴性预测值94.83%(55/58),准确性88.89%(80/90)。MPI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70.73%(29/41),特异性81.63%(40/49),阳性预测值76.32(29/38),阴性预测值76.92%(40/52),准确性76.67%(69/90)。MPI/CTCA融合显像诊断冠心病,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功能改变的敏感性96.43%(27/28),特异性90.32%(56/62),阳性预测值81.82%(27/33),阴性预测值98.25%(56/57),准确性92.22%(83/90)。结论:心肌灌注显像和CTCA融合影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功能改变,与单一影像技术比较,可明显提高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功能异常的诊断效能,并同时提供冠状动脉解剖及心肌血供功能信息,对冠状动脉疾病诊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冠心病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 融合技术
下载PDF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左心室重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微 王跃涛 +9 位作者 邵晓梁 王建锋 田毅 范圣登 王小松 陈勇峻 李小霞 严慧 徐梅 张飞飞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72-676,共5页
目的应用SPECT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定量分析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早期左心室重构(LVRM)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取12头巴马小型猪建立AMI模型,分别于AMI前、AMI后(24 h、1和4周)行GMPI,测定前壁梗死区局部膨出指数、左心... 目的应用SPECT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定量分析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早期左心室重构(LVRM)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取12头巴马小型猪建立AMI模型,分别于AMI前、AMI后(24 h、1和4周)行GMPI,测定前壁梗死区局部膨出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肌灌注缺损范围;并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超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 I);计算LVEDV与LVESV在AMI前后的变化差值(ΔLVEDV与ΔLVESV)。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和Pearson相关处理数据。结果9头猪建模成功,AMI后24 h即发生LVRM。AMI后LVEDV和LVESV明显增大,1周内进行性加重,但4周时有下降趋势。AMI前,AMI后24 h、1和4周的LVEDV分别为(34.44±7.90)、(47.56±22.66)、(71.89±14.90)和(70.33±19.47) ml(F=28.836, P〈0.001);对应的LVESV分别为(10.11±5.49)、(25.33±11.62)、(40.89±15.88)和(35.44±17.11) ml(F=22.450,P〈0.001);前壁梗死区局部膨出指数4周内进行性增大(F=16.054,P〈0.001);AMI后LVEF低于AMI前(F=18.267, P〈0.001),但4周时较1周有改善[(52.56±14.96)%与(45.11±15.80)%; t=2.440,P〈0.05]。AMI后1周心肌灌注缺损范围与相应的ΔLVEDV和ΔLVESV相关(r值:0.731和0.700,均P〈0.05);AMI后24 h hs-cTn I与相应的ΔLVEDV及AMI后4周ΔLVEDV相关(r值:0.669和0.693,均P〈0.05)。结论AMI后24 h即发生LVRM和心功能受损,左心室扩大和心功能受损1周时最严重,4周时有所恢复,前壁梗死区局部膨出进行性加重。灌注缺损范围及hs-cTn I与LVRM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室重构 心肌灌注显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原文传递
多巴胺转运蛋白PET脑显像技术操作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慧玮 +6 位作者 吴平 富丽萍 李肖红 左传涛 张晓丽 :李思进 李亚明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8-302,共5页
PET显像能够在活体内对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生物标志物进行准确评估,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中有重要地位。其中,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 DAT)PET显像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尤其对于帕金森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 PET显像能够在活体内对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生物标志物进行准确评估,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中有重要地位。其中,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 DAT)PET显像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尤其对于帕金森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转运蛋白 帕金森综合征 PET显像 活体内 神经退行性疾病 诊断和鉴别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 辅助诊断
原文传递
急性肺栓塞患者规范抗凝中复发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丹丹 李雅敏 +3 位作者 米玉红 张晓丽 孟晶晶 米宏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7-243,共7页
目的探讨无明确触发因素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规范抗凝治疗中PE复发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北京安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收治的无明确触发因素的急性PE... 目的探讨无明确触发因素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规范抗凝治疗中PE复发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北京安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收治的无明确触发因素的急性PE患者,病情稳定按照研究拟定的随访方案进行院外随访;记录患者抗凝治疗情况、急性期及抗凝治疗1年时肺灌注/通气显像(ventilation/perfusion scan,V/Q scan)结果及每3个月检测的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等动脉硬化相关指标的结果.结果连续纳入175例急性PE患者中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PE患者共70例,平均年龄64(64.22±10.94)岁;70例急性PE患者中59例(84.3%)患者具有一个或多个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PE复发组20例(复发率28.57%),V/Q scan明确提示原有部位加重或新发部位的灌注缺损,均为无症状PE复发,治疗后灌注缺损面积较治疗前有所减小,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无PE复发患者治疗后灌注缺损面积显著减小(P<0.001);冠状动脉危险因素中,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累积暴露水平与PE复发相关:LDL每增加1 mmol/L,PE复发风险增加了47.6%(OR 1.476,95%CI1.108~1.964,P<0.05).结论①亟需建立急性PE患者的院外随访策略;②V/Q scan可以确定抗凝期间无症状PE复发的患者,有助于抗凝1年后疗程的确定;③LDL增加与PE复发风险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随访策略 复发 动脉硬化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肺通气/灌注显像诊断不典型亚肺段肺栓塞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蒨 米宏志 +5 位作者 赵健冬 丁健 陆遥 柏江 田文剑 张烨虹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5-237,共3页
目的评价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对不典型亚肺段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患者141例,男58例,女83例,年龄(65.67±11.29)岁,其中下肢静脉病变史者14例,糖尿病、高脂血症史者45例,63例近期内行有创性诊断和治疗,另19例均无上述病... 目的评价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对不典型亚肺段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患者141例,男58例,女83例,年龄(65.67±11.29)岁,其中下肢静脉病变史者14例,糖尿病、高脂血症史者45例,63例近期内行有创性诊断和治疗,另19例均无上述病史或诊疗史。所有患者行常规^(99)Tc^m-MAA 和^(99)Tc^m 气体显像后进行1~24个月的抗凝治疗,于治疗后再行肺灌注显像。将抗凝治疗前后肺灌注显像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肺内放射性分布的变化判断治疗效果,再结合临床资料及其他影像检查综合判断不典型 PE 的诊断。结果 141例患者肺灌注显像均显示某个肺野内不呈肺段或亚肺段分布的片状或小斑片状放射性分布稀疏区。肺通气显像示肺野内放射性分布基本均匀,未见放射性分布稀疏区。治疗后118例肺灌注显像显示双肺内放射性分布不同程度的增多或均匀。按肺野内放射性分布改善情况标准评价:抗凝治疗后恢复正常35例,显效49例,有效34例,总有效率为83.69%(118/141)。另23例肺内放射性分布无明显变化,视为无效。结论 V/Q 显像是诊断不典型亚肺段 PE 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放射性核素显像 MAA
下载PDF
肺通气/灌注断层显像和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肺栓塞低度可能性患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环 郑玉民 +6 位作者 何嘉 王蒨 戴皓洁 王铁 李眉 孟晶晶 颜珏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V/Q断层显像对于Wells评分〈2的PE低度可能性患者的诊断价值,并与血浆D-二聚体检测进行对比。方法前瞻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北京4家三级甲等医疗机构收治的PE临床低度可能性(Wells评分〈2)患者95例,患者均在1d内完成... 目的探讨V/Q断层显像对于Wells评分〈2的PE低度可能性患者的诊断价值,并与血浆D-二聚体检测进行对比。方法前瞻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北京4家三级甲等医疗机构收治的PE临床低度可能性(Wells评分〈2)患者95例,患者均在1d内完成V/Q断层显像和血浆D-二聚体检测。V/Q断层显像依据欧洲核医学会2009年公布的指南推荐标准,将结果归为3类:PE、非PE和不确定诊断。全部患者至少随访6个月。最终以综合分析各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和6个月的随访结果来判定为确诊或排除PE。分别计算V/Q断层显像和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PE的诊断效能并以∥检验进行比较。结果95例患者中,最终确诊PE31例,排除64例。V/Q断层显像的诊断灵敏度为93.3%(28/30;95% CI:84.4%-100%),特异性为91.9%(57/62;95%CI:85.1%∽98.7%),准确性为92.4%(85/92;95%CI:87.O%∽97.8%),阳性预测值为84.8%(28/33;95%CI:83.6%-86.0%),阴性预测值为96.6%(57/59;95%CI:92.0%∽100%);D-二聚体阳性作为PE诊断依据的灵敏度为36.7%(11/30;95%C1:19.5%∽53.9%),特异性为79.0%(49/62;95%CI:68.9%∽89.1%),准确性为65.2%(60/92;95%CI:55.5%∽74.9%),阳性预测值为45.8%(11/24;95%CI:25.7%-65.7%),阴性预测值为72.1%(49/68;95%CI:61.4%∽82-8%)。V/Q断层显像诊断的灵敏度(χ2=21.2)、特异性(χ2=13.8)、准确性(χ2=20.3)、阳性预测值(χ2=9.8)和阴性预测值(疋。4.2)均明显高于D-二聚体检测(均P〈0.05)。结论V/Q断层显像对于Wells评分〈2的PE疑似患者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优于血浆D-二聚体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放射性核素显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MA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