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囊辅助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郭锋 姜除寒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2-324,共3页
血管内栓塞治疗目前已成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对于复杂动静脉瘘,或累及主要静脉窦的病变,其完全栓塞率较低。近年来,随着栓塞材料的发展,诸多学者提出采用球囊辅助栓塞治疗。本文就球囊辅助栓塞治疗在硬脑膜动静脉瘘中的... 血管内栓塞治疗目前已成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对于复杂动静脉瘘,或累及主要静脉窦的病变,其完全栓塞率较低。近年来,随着栓塞材料的发展,诸多学者提出采用球囊辅助栓塞治疗。本文就球囊辅助栓塞治疗在硬脑膜动静脉瘘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栓塞治疗 硬脑膜动静脉瘘 球囊 治疗方式 栓塞材料 静脉窦
原文传递
烟雾病伴血流相关性动脉瘤介入治疗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姜大宇 吕加希 +2 位作者 李佑祥 董克辛 汪新宇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54-455,共2页
烟雾病(Moyamoyadisease,MMD)又称脑底异常血管网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颅底动脉进行性狭窄、闭塞,颅底出现异常血管网为特点的慢性脑血管疾病。随着脑血管造影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关烟雾病的报道逐渐增多。MMD的临床表现分为出血... 烟雾病(Moyamoyadisease,MMD)又称脑底异常血管网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颅底动脉进行性狭窄、闭塞,颅底出现异常血管网为特点的慢性脑血管疾病。随着脑血管造影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关烟雾病的报道逐渐增多。MMD的临床表现分为出血型和缺血型,成人MMD患者脑出血多见。通常认为侧支循环血管破裂是造成脑出血的主要原因,而MMD合并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破裂也是脑出血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动脉瘤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运重建后无复流:神经介入医师的阿喀琉斯之踵?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康宁 缪中荣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59,共10页
2015年,多项临床试验证明了血管内再灌注疗法(endovascular reperfusion therapies,EVT)对大血管闭塞的卒中患者的疗效,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卒中治疗指南和临床实践。然而,尽管实现了较高比例脑大血管再通,但是其中约有一半的患者在3个... 2015年,多项临床试验证明了血管内再灌注疗法(endovascular reperfusion therapies,EVT)对大血管闭塞的卒中患者的疗效,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卒中治疗指南和临床实践。然而,尽管实现了较高比例脑大血管再通,但是其中约有一半的患者在3个月时显示出较差的神经功能结局。高的脑大血管再通率与低的良好神经功能恢复率之间的差异成为了神经介入医师的痛。艾伯塔卒中研究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直接到达、先前的溶栓、起病到再通时间<6 h、再通状况等固然是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但是,我们可能忽视了血管再通不等于组织再灌注这一重要问题。大血管再通后,组织的仍然不良灌注现象被称为无复流现象(no reflow phenomenon,NRP)。冠脉NRP成为了急性冠脉闭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临床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冠脉疾病研究领域就NRP的发病机制、诊断及处理做了大量的探索,切实改善了冠脉PCI的临床疗效。神经科医师在积极进行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同时,是否应该积极关注脑的NRP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管再灌注治疗 无复流现象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中国颅内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2021 被引量:135
4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研究组 +21 位作者 张鸿祺 杨新健 屈延 贺民 段传志 张彤宇 刘鹏 向思诗 冯华 王天龙 王坤 刘海啸 郭为 李进 田蕊 郭慎全 何旭英 赵兵 王轩 陈周青 吴建梁 麦麦提图尔荪·阿不杜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46-574,共29页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局限性病理性扩张,存在破裂倾向。而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作为一种对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其他系统造成严重损害的疾病,具有残死率高、临床症状复杂、自然史及转归不...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局限性病理性扩张,存在破裂倾向。而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作为一种对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其他系统造成严重损害的疾病,具有残死率高、临床症状复杂、自然史及转归不明确、治疗方式及效果不佳、并发症多样、随访不统一等一系列问题。自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指南发布后,我国先后发布了《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5》《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9》两版指南。破裂颅内动脉瘤(RIA)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病因,其相关高质量研究及先进的诊疗技术陆续发布,而我国关于RIA的规范性诊疗仍缺乏推荐,故专家组结合文献、研究和临床经验共同撰写了本指南,旨在对RIA的病因、诊断、治疗、并发症以及随访等内容进行更新与改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颅内动脉瘤 诊断 治疗 并发症 随访 指南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08
5
作者 缪中荣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10期1034-1044,共11页
抗血小板治疗是血栓栓塞性疾病如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缺血性卒中的基本治疗策略。现有的抗血小板药物中(表1),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合酶和血栓素A2的合成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噻吩吡啶类(氯吡格雷、替格瑞... 抗血小板治疗是血栓栓塞性疾病如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缺血性卒中的基本治疗策略。现有的抗血小板药物中(表1),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合酶和血栓素A2的合成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噻吩吡啶类(氯吡格雷、替格瑞洛)通过抑制血小板ADP受体而减少ADP介导的血小板激活和聚集,但阿司匹林和噻吩吡啶类的作用机制并未完全覆盖所有导致血小板聚集的信号通路。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是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的最终共同通路,其拮抗剂可通过占据受体的结合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缺血性卒中 脑动脉瘤
下载PDF
中国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2021 被引量:99
6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研究组 +22 位作者 张鸿祺 杨新健 屈延 贺民 段传志 耿介文 翟晓东 吉喆 向思诗 冯华 王天龙 刘健 朱巍 李文强 米热扎提·吐尔洪 刘海啸 郭为 伍聪 李路莹 梁锐超 曾云辉 郭慎全 何旭英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34-664,共31页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较为常见,动脉瘤一旦破裂,致死率、致残率高。UIA诊疗过程包括动脉瘤检出、评估破裂风险及治疗获益、治疗策略选择及术后随访等,对UIA的全面了解和精准评估有助于更好地治疗该疾病。2015年美国卒中协会出版了颅内...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较为常见,动脉瘤一旦破裂,致死率、致残率高。UIA诊疗过程包括动脉瘤检出、评估破裂风险及治疗获益、治疗策略选择及术后随访等,对UIA的全面了解和精准评估有助于更好地治疗该疾病。2015年美国卒中协会出版了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此后关于UIA的高质量研究及先进的诊疗技术陆续发布,但目前仍缺乏适合中国人群的UIA诊疗指南推荐。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十三五”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研究组,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2021》。该指南对UIA的流行病学特点、影像学检查、风险评估、介入治疗、开颅治疗及术后随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撰写,旨在以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导我国UIA的规范性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未破裂动脉瘤 影像 风险评估 介入治疗 开颅治疗 随访
下载PDF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49
7
作者 杨新健 +3 位作者 张鸿祺 刘建民 李天晓 罗斌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3-445,共13页
一、背景颅内动脉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3%~5%,患者每年发生动脉瘤破裂的概率约为0.95%[1].然而,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其致死率可达40%[2].因此,对于颅内动脉瘤的及时干预非常重要.当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 一、背景颅内动脉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3%~5%,患者每年发生动脉瘤破裂的概率约为0.95%[1].然而,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其致死率可达40%[2].因此,对于颅内动脉瘤的及时干预非常重要.当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已被国际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研究(international study of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ISUIA)[3]及国际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试验(international subarachnoidaneurysm trial,ISAT)[4]等多项大型临床试验研究所证实.然而,颅内复杂动脉瘤(如巨大型动脉瘤、宽颈动脉瘤、梭形和夹层动脉瘤等),因存在治疗过程复杂、治疗并发症率高、治疗后复发率高等特点,其血管内治疗仍是巨大挑战[5].近年来,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FD)的出现,让临床医生和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夹层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 血流导向装置 颅内复杂动脉瘤 宽颈动脉瘤 临床医生
原文传递
2018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51
8
作者 陈康宁 +2 位作者 王伊龙 王拥军 缪中荣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1期1166-1181,共16页
约10%的缺血性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这类疾病可统称为颅内大血管闭塞性疾病(large artery occlusive disease,LAOD),其卒中年复发风险为3.6%~22.0%,在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年卒中风险更高。颅内动脉狭窄... 约10%的缺血性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这类疾病可统称为颅内大血管闭塞性疾病(large artery occlusive disease,LAOD),其卒中年复发风险为3.6%~22.0%,在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年卒中风险更高。颅内动脉狭窄为50%~69%的年卒中风险为6%,狭窄为70%~99%的年卒中风险高达19%,而症状性慢性颅内动脉闭塞的患者年卒中风险可达23.4%[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急性闭塞 颅内大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影像学判读专家共识 被引量:42
9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研究组 +7 位作者 张鸿祺 卢洁 杨新健 吉喆 耿介文 翟晓东 傅璠 樊欣鑫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92-504,共13页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患病率较高,一旦破裂会导致较高致残、致死率的疾病,通过合适的影像学方式检出颅内动脉瘤、进行风险的评估,并精确指导治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尚无颅内动脉瘤影像学判读规范,因此,专家组结合文献、研究和临床经验共同...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患病率较高,一旦破裂会导致较高致残、致死率的疾病,通过合适的影像学方式检出颅内动脉瘤、进行风险的评估,并精确指导治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尚无颅内动脉瘤影像学判读规范,因此,专家组结合文献、研究和临床经验共同撰写了本共识,旨在为动脉瘤的影像学判读规范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影像学判读 专家共识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 被引量:40
10
作者 缪中荣 陈康宁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8期863-888,共26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又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ICAD),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原因,其发病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好发于亚裔、黑人及西班牙裔人群,...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又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ICAD),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原因,其发病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好发于亚裔、黑人及西班牙裔人群,且其所致的全球卒中负担日益增加。伴有ICAS的卒中患者症状更重、住院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抗血小板 球囊扩张 支架 共识 指南
下载PDF
颅内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41
11
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 杨新健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57-763,共7页
颅内夹层动脉瘤(intracranial dissecting aneurysm,IDA)是指颅内动脉的内膜和中膜之间或中膜和外膜之间发生病理性夹层,导致动脉壁膨出,发生动脉瘤样扩张的病变[1].IDA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以青年和中年为高发期,是卒中发生的重要... 颅内夹层动脉瘤(intracranial dissecting aneurysm,IDA)是指颅内动脉的内膜和中膜之间或中膜和外膜之间发生病理性夹层,导致动脉壁膨出,发生动脉瘤样扩张的病变[1].IDA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以青年和中年为高发期,是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IDA好发于椎动脉,其次是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与病变血管壁的病理损伤模式和管腔构型密切相关,可有头痛、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脑梗死和神经压迫症状等临床表现[2-4].IDA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2016年11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以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青年医师委员会共同组织全国知名专家撰写并发布了《颅内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初步提出了颅内动脉夹层的临床影像学诊断和分型标准[5],为该疾病提供了规范化的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医师协会 专家委员会 夹层动脉瘤 颅内动脉 血管内治疗 HEMORRHAGE 神经外科医师 蛛网膜下腔出血
原文传递
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12
作者 康慧斌 刘爱华 +3 位作者 李佑祥 姜除寒 吴中学 张洪兵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12-1016,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人科收治的486例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破... 目的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人科收治的486例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120例)和未破裂组(461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评价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OR=1.778,95%CI:1.101-2.870,P=0.019)、动脉瘤的部位(前交通动脉:OR=15.808,95%CI:7.284-34.309,P〈0.001;后交通动脉:OR=11.437,95%CI:5.303-24.665,P〈0.001)、最大径(OR=2.045,95%CI:1.144-3.657,P=0.016)和形状(OR=1.705,95%CI:1.030-2.825,P=0.038)是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高脂血症为保护因素(OR=0.212,95%CI:0.073-0.615,P=0.004),可降低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吸烟〈20支/d和吸烟≥20支/d的患者破裂风险分别是不吸烟患者的3.290倍和3.460倍,说明随着每天吸烟支数的增加,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也随之增加(均P〈0.05);戒烟患者动脉瘤破裂风险与不吸烟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54,95%C1:0.179-2.388,P=0.520)。结论吸烟是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而戒烟不增加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合并高血压、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及后交通动脉、直径≥7rain及形态不规则可增加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而高脂血症可降低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 自发性 危险因素 戒烟
原文传递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近期预后及多因素预测模型 被引量:22
13
作者 郑华光 莫大鹏 +17 位作者 王伊龙 穆士清 陆菁菁 鞠奕 郑颖 周衡 曲辉 陈启东 张宁 刘丽萍 杨中华 王春雪 董可辉 张星虎 赵性泉 缪中荣 李佑祥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7期564-570,共7页
目的描述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评价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单中心观察性研究中,连续性入选我院神经科诊断为CVS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 目的描述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评价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单中心观察性研究中,连续性入选我院神经科诊断为CVS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结果(脑电图、磁共振和全脑血管造影)和诊断治疗方法。随访在患者出院前一天完成。神经功能结局通过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定, mRS≤2定义为神经功能结局良好。对神经功能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多因素模型,并与CVST预后量表比较。结果2000年5月至2010年6月,共有171例CVST住院患者纳入研究。头痛是常见的症状,占91.8%,癫痫占36.5%,意识障碍占33.3%。89例(50.2%)患者出现脑梗死,54例(31.6%)出现脑出血。45例(26.3%)患者直窦受累。126例(73.7%)患者得到抗凝治疗,17例患者(10%)进行了溶栓治疗。随访时,137例(80.1%)患者预后良好(mRS≤2)。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7岁[相对危险(relative risk,RR)3.2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9~8.17]、性别(女性,RR 4.06,95%CI 1.43~11.5)、意识障碍(RR 3.92,95%CI 1.48~10.4)、直窦血栓形成(RR 7.78,95%CI 1.66~36.4)、抗凝治疗(RR 0.13,95%CI 0.05~0.35)与预后独立相关。本研究预测模型(不包括治疗因素)和CVST预后量表(取值范围0~9)的预测准确性由AUC表示,分别为0.85(95%CI 0.77~0.92,P<0.001)和0.65(95%CI 0.53~0.77,P<0.01)。两模型的预测价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CVST患者预后相对良好,部分患者预后不良。多元统计分析显示,年龄(≥37岁)、女性、意识障碍、直窦血栓形成和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23
14
作者 霍晓川 缪中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1-385,共5页
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Ⅲa受体是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的最终共同通路,可特异性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近年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可以作为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选择,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经验仍相对不足。... 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Ⅲa受体是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的最终共同通路,可特异性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近年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可以作为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选择,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经验仍相对不足。为了临床更合理、规范地应用替罗非班,中国卒中学会组织国内神经介入领域知名专家成立撰写委员会,制定了《替罗非班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为替罗非班在脑血管病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临床经验和指导,并对医疗行为中安全、有效的用药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卒中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综述
下载PDF
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单中心前瞻性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邓一鸣 张净瑜 +8 位作者 孙瑄 宋立刚 徐晓彤 刘恋 霍晓川 莫大鹏 马宁 高峰 缪中荣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82-687,共6页
目的:评估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CA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诊断为ICAD、拟行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的患者,共78例。单纯球囊扩张... 目的:评估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CA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诊断为ICAD、拟行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的患者,共78例。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后(无支架置入等补救措施)血管残余狭窄率≤30%为手术成功。评估术后72 h症状性脑梗死、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术后90 d内靶血管区域卒中事件和靶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7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其中65例(83.3%)为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13例(16.7%)在球囊扩张成形术后给予补救性支架置入(6例因血管夹层,7例因术中出现血管弹性回缩)。术后72 h,2例出现并发症(2.6%),其中1例为症状性脑梗死,1例为症状性脑出血。78例患者中,球囊扩张成形后靶血管出现夹层22例(28.2%),其中16例(20.5%)因前向血流良好,未给予补救处理,6例(7.7%)给予支架置入。接受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的65例患者中,90 d内1例(1.5%)出现靶血管区域的缺血性卒中事件,6例(9.2%)再狭窄,其中症状性再狭窄2例(3.1%),1例给予支架置入治疗;非症状性再狭窄4例(6.2%)。13例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的患者中,4例(30.8%)90 d内出现靶血管再狭窄,其中2例为症状性,2例为非症状性。结论: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ICAD手术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疗效较好。尚需要随机对照等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硬化 狭窄 球囊扩张成形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佑祥 刘爱华 +7 位作者 吕明 姜除寒 张友平 杨新建 张静波 姜鹏 吴中学 王忠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9期2033-2036,共4页
目的总结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治疗21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病人(22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21例病人中P1段动脉瘤3例, P2段动脉瘤15例(16个),累及P2-3段的蛇型动脉瘤3例。放弃治疗1例。弹簧... 目的总结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治疗21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病人(22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21例病人中P1段动脉瘤3例, P2段动脉瘤15例(16个),累及P2-3段的蛇型动脉瘤3例。放弃治疗1例。弹簧圈动脉瘤囊内填塞6例(7个),载瘤动脉闭塞术14例。结果5例(6个)完全囊内填塞,1例部分填塞术后第2天动脉瘤破裂,病人死亡;14例动脉瘤载瘤动脉闭塞术均获得成功,其中3例出现缺血症状(对侧肢体麻木),2例完全恢复。结论大脑后动脉动脉瘤以巨大及夹层动脉瘤多见,血管内治疗是其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大脑后动脉 治疗
原文传递
DRAGON评分对颅内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罗岗 黄祎诺 +11 位作者 马宁 高峰 宋立刚 霍晓川 孙瑄 刘恋 王博 贾白雪 李晓青 徐晓彤 缪中荣 莫大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评估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DRAGON[dense cerebral artery,mRS(改良Rankin量表),age,glucose level,onset to treatment time,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对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患者临... 目的评估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DRAGON[dense cerebral artery,mRS(改良Rankin量表),age,glucose level,onset to treatment time,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对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12月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试验(EAST)中接受机械取栓及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9例,为发病至治疗时间≤6 h,于术前经CT血管成像和(或)MR血管成像和(或)DSA证实。根据治疗后90 d mRS评分,将149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组和预后不良(mRS评分3~6分)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等)、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时间、卒中前mRS评分、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DRAGON评分、治疗方式的差异。对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不同预后者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DRAGON预测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结果(1)预后良好组患者基线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14(11,18)分比18(14,21)分],男性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71.1%(59/83)比50.0%(33/6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脂血症、卒中史、高密度征、早期脑梗死征象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预后良好组血糖水平及基线DARGON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5±1.5)mmol/L比(8.2±3.3)mmol/L,(4.4±1.3)分比(5.2±1.4)分;均P<0.01];两组发病至治疗时间、发病至再通时间、血肌酐、白细胞计数、卒中前mRS 0~1分比例及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预后良好者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血糖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DRAGON评分 机械取栓 静脉溶栓
下载PDF
无传统危险因素人群中TyG指数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彤 田雪 +8 位作者 左颖婷 郑曼琪 张怡君 吴寿岭 陈朔华 马高亭 佟旭 王安心 莫大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7-274,共8页
目的·探索在无传统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中,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联。方法·研究包括来自中国唐山市开滦社区队列研究的32532名于2006—2007年基线调查没有心脑血管... 目的·探索在无传统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中,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联。方法·研究包括来自中国唐山市开滦社区队列研究的32532名于2006—2007年基线调查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且没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的观察者[男性64.01%;平均年龄(48.26±12.89)岁]。TyG指数计算为:ln[三酰甘油(mg/dL)×葡萄糖(mg/dL)/2]。根据TyG指数水平将入选人群进行四分位分组,即Q1、Q2、Q3以及Q4组。研究随访至2019年12月31日,研究的主要结局是随访期间新发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来评估TyG指数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性。采用5节点(第5、25、50、75以及95个百分位)限制性立方样条图进一步研究TyG指数水平和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中位随访12.97(12.67,3.17)年间,研究观察到1324例新发心脑血管疾病,其中1084例脑卒中和255例心肌梗死。校正了其他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TyG指数Q1组相比,Q2组、Q3组以及Q4组的人群新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比为1.16(95%CI 0.97~1.38)、1.29(95%CI 1.08~1.53)和1.60(95%CI 1.35~1.90);出现脑卒中的风险比为1.12(95%CI 0.93~1.36)、1.21(95%CI 1.00~1.46)和1.44(95%CI 1.20~1.73);出现心肌梗死的风险比为1.32(95%CI 0.84~2.06)、1.64(95%CI 1.07~2.51)和2.41(95%CI 1.60~3.65)。敏感分析性得到相似的结果。在不同性别人群中,亚组分析显示不同性别人群中TyG指数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一致,性别与TyG指数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并且多变量调整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心血管疾病 无传统心脑血管危险因素 关联分析 队列研究
下载PDF
卒中:回眸2021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拥军 熊云云 +15 位作者 李子孝 张玉梅 杨晓萌 王上 霍晓川 杨明 谢雪微 罗岗 陈晓霖 李光硕 王利圆 王传颖 闫然 王文洁 段春苗 路正钊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期1-20,共20页
2021年,距离首项脑血管病循证医学研究——NASCET已经过去了30年[1]。与脑血管病的循证医学发展同步,2021年,Cerebrovascular Diseases杂志也已创刊30周年。杂志约请Hankey教授[2]回顾了30年间脑血管病循证医学的进程及最重要的研究进展... 2021年,距离首项脑血管病循证医学研究——NASCET已经过去了30年[1]。与脑血管病的循证医学发展同步,2021年,Cerebrovascular Diseases杂志也已创刊30周年。杂志约请Hankey教授[2]回顾了30年间脑血管病循证医学的进程及最重要的研究进展:卒中单元的建立[3],加压弹力袜用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4],1995年NINDS研究开启了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历程[5],1997年CAST和IST试验奠定了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石[6-7],2013年CHANCE研究证实短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8],2015年五大临床研究证明机械取栓(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的有效性[9-13],DEFUSE 3、DAWN及EXTEND试验扩展了EVT和静脉溶栓的时间窗[14-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机械取栓 静脉溶栓 移动卒中单元 二级预防 无症状颈内动脉狭窄 隐源性卒中 卵圆孔未闭 心房颤动 抗血小板治疗 迷走神经刺激
下载PDF
伴动眼神经麻痹的未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莹 荆林凯 +5 位作者 张倩倩 刘健 张义森 王坤 穆士卿 杨新健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4-607,共4页
目的分析伴动眼神经麻痹的未破裂后交通动脉(PCoA)动脉瘤的形状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未破裂单发PCoA动脉瘤患者70例。按照其主要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组... 目的分析伴动眼神经麻痹的未破裂后交通动脉(PCoA)动脉瘤的形状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未破裂单发PCoA动脉瘤患者70例。按照其主要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组、动眼神经麻痹组、其他临床症状组。对患者个体化的三维DSA图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比各组形状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区别。结果(1)动眼神经麻痹组的平均径颈比为1.75±0.46,高于无症状组的1.15±0.44及其他临床症状组的1.2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组问动脉瘤的侧壁/分叉分型、是否带子瘤、最大径、瘤颈宽度、表面积及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动眼神经麻痹组的平均壁面切应力为0.48±0.21,低于无症状组的0.68±0.24和其他临床症状组的0.82±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眼神经麻痹组的低壁面切应力面积百分比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3.77%(1.48%,27.16%),高于无症状组的0.15%(0.00%,1.Cr7%)及其他临床症状组的0.03%(0.0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之间壁面切应力震荡因子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0)。结论伴动眼神经麻痹的未破裂PCoA动脉瘤,具有高径颈比及低壁面切应力,可能是未破裂PCoA动脉瘤中的高风险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后交通动脉 动眼神经麻痹 破裂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