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致肺静脉狭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勇 肖瑶 +3 位作者 张颖 高杨 窦瑞雨 朱光发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致肺静脉狭窄(PVS)患者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治的3例射频消融致PV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PVS均因心房颤动行射频...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致肺静脉狭窄(PVS)患者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治的3例射频消融致PV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PVS均因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术所致,临床表现为咳嗽、咳嗽、咯血、胸痛及劳力性呼吸困难,胸部影像表现为渗出实变影、胸腔积液,最终经肺血管MRA或CT肺血管造影确诊,1例接受了支架置入术,2例接受了药物保守治疗,随访4个月~9年,患者一般状况可,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复习了60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致PVS病例的临床资料,男性50例,女性10例,年龄16~70岁。患者发病时距射频消融手术平均时间为5(2~7)个月,临床表现以劳力性呼吸困难、咯血、咳嗽、咳痰及胸痛最为常见,胸部影像以实变影、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及胸腔积液最为多见,治疗以介入治疗、肺叶切除及手术修复为主。结论: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若出现咳嗽、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胸部影像表现为渗出实变影、磨玻璃影、胸腔积液及小叶间隔增厚,应警惕PVS可能,CT肺血管造影是评价和诊断PVS及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无创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狭窄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不同病因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石瑩心 朱光发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2期96-101,共6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不同病因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室(RICU)的所有诊断为急性呼吸衰竭,经常规...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不同病因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室(RICU)的所有诊断为急性呼吸衰竭,经常规氧疗后症状无好转或加重并给予NPPV治疗的患者,并按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因分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COPD组)和非COPD组。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APACHE II评分、HGB及白蛋白,记录使用NPPV前、1h后、2~4h的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测值(pH,PaO_2,PaCO_2,SaO_2),比较各组患者的再插管率、病死率、住重症监护室(RICU)时间。结果:研究期间,共有252例各种类型的呼吸衰竭患者入住RICU,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123例(48.8%),男性69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71.0±11.6)岁。其中COPD组79例,非COPD组44例。COPD组APACHE II评分(20.9±4.4)和PaCO_2(73.4±14.0)mm Hg(1mm Hg=0.133KPa),显著高于非COPD组[分别为(18.4±4.6)和(65.9±14.0)mm Hg],呼吸频率[(21.1±4.5)次/min、心率(88.1±17.4)次/min低于非COPD组(分别为(24.9±7.6)次/min、(95.6±19.5)次/min,P<0.05],两组间平均动脉压、pH值、PaO_2和Sa 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PPV治疗1h、2~4h后两组的pH、PaCO_2和PaO_2均显著改善,心率和呼吸频率减慢(P<0.05或P<0.01)。COPD组再插管率为5.1%,住院病死率5.1%,均明显低于非COPD组(分别为15.9%和27.3%)(P<0.05或P<0.01)。COPD组的成功率为89.9%,显著高于其他病因组的72.7%(P<0.05)。两组住RICU时间相近(分别为15d vs.16d,P>0.05)。结论:NPPV选择性用于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可显著降低再插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疗效优于非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且并发症产生少,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不同病因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3
作者 石瑩心 朱光发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8期674-676,共3页
常规意义的机械通气指有创机械通气,虽然使用效果较好,但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也颇多,诸如会引发气道损伤和脱机困难等。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现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对... 常规意义的机械通气指有创机械通气,虽然使用效果较好,但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也颇多,诸如会引发气道损伤和脱机困难等。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现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适应证 禁忌证 通气模式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4
作者 黄立学 朱光发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7期599-601,共3页
自从Ashbaugh等[1]在1967年首次提出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这一概念,为了提高ARDS的临床诊断正确率,ARDS的标准不断在更新。2012年,发布了新的共识定义和ARDS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即"柏林... 自从Ashbaugh等[1]在1967年首次提出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这一概念,为了提高ARDS的临床诊断正确率,ARDS的标准不断在更新。2012年,发布了新的共识定义和ARDS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即"柏林标准",即明确诱因下一周内出现的急性或进展性呼吸困难;胸部X线平片或胸部CT显示双肺浸润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国文 李嵘娟 +3 位作者 肖瑶 朱光发 谢谨捷 杨娅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6期571-575,共5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右心室收缩功能,研究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参数用于评价不同肺动脉高压程度COPD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研究纳入COPD患者37例,根据肺动脉收缩压程度分为:肺...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右心室收缩功能,研究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参数用于评价不同肺动脉高压程度COPD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研究纳入COPD患者37例,根据肺动脉收缩压程度分为:肺动脉压正常组,肺动脉高压组。同时选取19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肺功能测定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三组之间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差异。结果:COPD患者无肺动脉高压组和肺动脉高压组的右心室面积变化率,纵向右心室室间隔应变,径向右心室室间隔应变,纵向右心室整体心内膜应变均小于对照组(P<0.05);PH组纵向右心室游离壁应变,纵向右心室室间隔应变,纵向右心室整体心内膜应变小于NPH组(P<0.05);PH组纵向右心室游离壁应变,径向右心室游离壁应变,纵向右室整体心肌应变,径向右室整体心肌应变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用于评价COPD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相比常规的用于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超声心动图参数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右心室收缩功能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肺动脉高压病情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温林芳 刘双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肺动脉高压病情和预后的指导价值。方法:入院经右心导管或超声心动图诊断的肺动脉高压患者101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63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25例,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1...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肺动脉高压病情和预后的指导价值。方法:入院经右心导管或超声心动图诊断的肺动脉高压患者101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63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25例,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13例)。根据ROC曲线下面积,NLR=2.23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670(95%CI为0.552-0.787),以2.23作为界值将患者分为NLR〉2.23组(n=31)与NLR≤2.23组(n=70)。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临床指标进行检验,明确有无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价NLR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情和预后的价值。对死亡组和生存组的NLR、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检验,明确有无区别。结果:两组基线资料结果显示:NLR〉2.23组患者的BNP、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较NLR≤2.23组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NLR≤2.23组预后明显好于NLR〉2.23组,Log-rank检验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示两组的风险比是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生存组(P=0.003),死亡组的NLR高于生存组(P=0.007),两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相似(P〉0.005)。结论:NLR与肺动脉高压的病情和预后相关。高水平的NLR提示病情较重,预后较差,是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肺动脉高压 预后
下载PDF
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高杨 李杰 +4 位作者 王增智 王艳 孙茜 刘双 朱光发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期26-29,39,共5页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住院的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患者125例,分为支气管扩张症不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n=62),支气管扩张症...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住院的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患者125例,分为支气管扩张症不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n=62),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n=63),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参数、急性加重期病原学、实验室检查及胸部高分辨CT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糖尿病、结核病病史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不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相比,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病程长,吸烟指数高,呼吸困难评分(mMRC)高(P<0. 05),BNP水平、超声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力较高(P<0. 05),而超声心动图LVEF、血气分析氧分压低于不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急性加重病原学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病毒感染在两组急性加重病原学中均占有重要比重(>10%)。两组患者胸部CT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较不合并患者的病程长,临床指标偏重,需要临床医生早期预警及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急性加重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吴春婷 赵佳晖 +4 位作者 肖瑶 张颖 张文美 宋曼 朱光发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5期410-414,共5页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25-羟维生素D3以及总维生素D水平,分析其与COPD患者及其肺功能的相关性,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以及总维生素D缺乏对COPD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25-羟维生素D3以及总维生素D水平,分析其与COPD患者及其肺功能的相关性,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以及总维生素D缺乏对COPD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肺功能的GOLD分级分为Ⅰ级19例、Ⅱ级30例、Ⅲ级15例和Ⅳ级16例,对比分析各组维生素D3水平、血清总维生素D水平、BMI、血钙磷浓度、IgA及IgE之间的差异,并选取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上述指标差异。结果:COPD患者血清维生素D3水平为(15.3±5.3)μg/L,总维生素D水平为(15.8±5.6)μg/L,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清维生素D3水平为(19.3±8.2)μg/L,总维生素D水平为(19.9±7.8)μg/L,COPD组明显低于慢性支气管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OLD分级Ⅰ~Ⅳ级的COPD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3水平随着GOLD分级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血清维生素D3水平分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缺乏组,FEV_1%预计值随患者血清维生素D3水平的下降而降低;血清维生素D3与总维生素D水平与FEV1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8,0.345,P<0.05;血清维生素D3与总维生素D水平与FEV1/FVC无相关性。结论:COPD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慢性支气管炎组.COPD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影响肺功能,并且与COPD的严重程度、肺功能下降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下载PDF
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风险分层评分系统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杰 焦瑞 +6 位作者 温林芳 杜小兵 高杨 李晓云 陈勇 武元星 刘双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98-602,共5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针对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的风险分层评分系统,更好、更早地识别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的高危人群,进而给予早期预防指导。 方法根据前期研究筛选228例资料完整的支气管扩张住院患者作为建模队列,进行回顾性分析,采... 目的建立并验证针对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的风险分层评分系统,更好、更早地识别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的高危人群,进而给予早期预防指导。 方法根据前期研究筛选228例资料完整的支气管扩张住院患者作为建模队列,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预测因子,将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与各因子回归系数之间的比例转化为评分系统(总分为8分)。入选的334例支气管扩张症住院和门诊患者作为验证队列,门诊治疗结束时或出院时进行评分,之后随访1年,进而对该评分系统预测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评价。结果纳入已发现的7项预测因子:年龄≥60岁(OR=2.583,95%CI:1.188~5.613)、体重指数〈18.5 kg/m^2(OR=2.991,95%CI:1.112~8.042)、呼吸困难分级(mMRC)高(OR=7.905, 95%CI: 4.288~8.309)、铜绿假单胞菌定植(OR=3.227, 95%CI:1.041~9.004)、胸部高分辨CT提示支气管扩张累及≥3个肺叶(OR=3.179, 95%CI:1.449~6.976)、既往入住监护室(OR=2.499, 95%CI: 1.301~4.801)、FEV1占预计值%〈50%(OR=2.497, 95%CI:1.421~5.080),根据偏回归系数构建评分系统。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 95%CI:0.74~0.84),敏感度为70.9%、特异度为80.1%。验证队列334例患者的得分范围为0~6分。按照不同的分值,划分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的低风险组(0~2分)、中风险组(3~4分)、高风险组(5~8分),比较各组的急性加重比例、急性加重次数以及生活质量,提示随着分值的增加,支气管扩张症发生急性加重的风险明显升高,生活质量更差。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风险评分系统可以有效地对支气管扩张症人群进行急性加重的风险预测,有助于早期给予预防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风险评分系统 风险分层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高杨 李菲 +2 位作者 朱晨曦 朱光发 陈如冲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5期617-621,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据最新的流行病学研究估测,我国罹患COPD的人数近1亿人[1],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并对公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据最新的流行病学研究估测,我国罹患COPD的人数近1亿人[1],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并对公共卫生资源造成了沉重的负担。COPD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因右心功能不全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2]。COPD发展到的肺泡缺氧阶段,肺血管收缩导致肺动脉压力和肺动脉阻力升高,最终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右心室肥厚和扩大,肺源性心脏病[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肺源性心脏病 右心功能
下载PDF
贝前列素钠与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朱晨曦 杨京华 +3 位作者 王增智 高伟 李杰 温林芳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9-644,共6页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和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符合标准的肺动脉高压患者44例(男7例,女37例,年龄27~69岁),随机分为贝前列素钠组(15例)、西地那非组(13例)和联合用药组(16例),分别给予贝前列素...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和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符合标准的肺动脉高压患者44例(男7例,女37例,年龄27~69岁),随机分为贝前列素钠组(15例)、西地那非组(13例)和联合用药组(16例),分别给予贝前列素钠、西地那非单药以及二者联合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6min步行距离、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Borg呼吸困难评分、血浆脑钠肽、血尿酸以及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经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全肺血管阻力均下降,6min步行距离增加,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提高,Borg呼吸困难评分下降,脑钠肽、血尿酸下降,动脉血氧分压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P〈0.05),贝前列素钠组和西地那非组疗效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15.4%和25.0%。观察2~3周后症状逐渐消失。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其余2组(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联合西地那非较单独用药更能有效地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运动耐力,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贝前列素钠 西地那非
原文传递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立学 宋曼 +5 位作者 裴振业 刘妍 尙蔚 曹向戎 来永强 朱光发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0期923-926,共4页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CPB)心脏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发生ARDS的144例患者。记录患者围...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CPB)心脏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发生ARDS的144例患者。记录患者围术期相关资料和预后情况,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CPB心脏手术后ARDS患者144例平均年龄55.3岁,其中男性98例,占68.1%。CPB术后ARDS患者病死率27.8%(40/144)。CPB心脏手术后发生ARDS的主要手术类型是大血管手术,占28.5%,其次是CABG联合瓣膜手术占18.8%,多瓣膜手术占17.3%。不同手术类型对于ARDS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和住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低BMI、术后应用ECMO和CRRT是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CPB心脏术后ARDS患者病死率高,低BMI、术后应用ECMO或CRRT的ARDS患者院内死亡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住院次数相关因素的研究
13
作者 张璿 程德梅 +2 位作者 张喜维 刘旭洋 万钧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06-711,共6页
目的:探讨与冠心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住院次数相关的疾病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7月,于北京市安贞医院住院并确诊冠心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1738例,根据患者自述既往住院的次数将其分为多次住院组(518例)和首次住院组... 目的:探讨与冠心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住院次数相关的疾病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7月,于北京市安贞医院住院并确诊冠心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1738例,根据患者自述既往住院的次数将其分为多次住院组(518例)和首次住院组(1220例),比较两组患者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低氧血症、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心功能不全、低钾血症及肺部感染等合并症的临床资料,分析与此类患者住院次数相关的疾病因素。结果:多次住院组与首次住院组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低氧血症、高尿酸血症、心功能不全及肺部感染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多次住院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低氧血症、高尿酸血症、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的比例高于首次住院组[(80.7%vs.72.8%)、(45.9%vs.37.2%)、(19.7%vs.12.7%)、(11.8%vs.8.4%)、(23.7%vs.15.9%)、(5.0%vs.2.7%)],合并高脂血症的比例低于首次住院组(73.6%vs.81.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低氧血症、心功能不全是与冠心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多次住院相关的疾病因素(均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低氧血症、心功能不全是与冠心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多次住院相关的疾病因素,要加强患者出院后此类合并症的长期随诊和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睡眠呼吸暂停 住院次数 合并疾病
下载PDF
8例布鲁菌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叶晓芳 乔志钰 +3 位作者 朱俊明 陈东 付稳 朱光发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37-141,192,共6页
目的:分析布鲁菌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疾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选取2002年1月1日到2022年6月1日,于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8例布鲁菌I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流行病学、临床诊疗及预后等资料。结果:32例... 目的:分析布鲁菌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疾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选取2002年1月1日到2022年6月1日,于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8例布鲁菌I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流行病学、临床诊疗及预后等资料。结果:32例血培养证实布鲁菌感染者中,8例合并IE,发生率为25.0%。其中7例为男性,1例女性,年龄25~60岁。有明确流行病学史者6例。所有患者均发热,1例伴关节疼痛,1例伴皮疹,2例伴体循环栓塞;7例患者累及主动脉瓣,1例患者累及三尖瓣,6例患者为自体瓣膜,其中1例合并先天性室间隔缺损,2例患者为人工瓣膜。入院时5例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8例患者布鲁菌血清凝集试验均为阳性。8例患者均接受抗菌药物长疗程治疗。7例患者经手术证实1例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均受累,1例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受累,1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受累,3例单独主动脉瓣受累,1例单独三尖瓣受累。7例患者接受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均存活,恢复良好,1例未接受手术患者出院后失访。1例术后6个月死于心力衰竭。结论:布鲁菌病心内膜受累很少见,且易危及生命。其常累及主动脉瓣,易引起心功能不全。早期有效的抗菌治疗联合瓣膜置换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急诊老年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临床特征与住院死亡危险因素预测分析
15
作者 蒲连美 任建伟 +5 位作者 米玉红 贺晓楠 韩福生 陆艳辉 李雅敏 祖晓天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24-730,共7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老年重症病毒性肺炎(severe viral pneumonia,SVP)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3年12月7日至31日,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首次接诊的老年SVP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 目的:探讨急诊科老年重症病毒性肺炎(severe viral pneumonia,SVP)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3年12月7日至31日,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首次接诊的老年SVP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和并发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与住院死亡相关的危险预测因素并通过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132例患者,生存组53例,死亡组79例,中位年龄81.0(75.0,86.0)岁,住院病死率为59.8%。85.6%的患者至少合并一种基础疾病,其中高血压最常见(67.5%),其次为慢性心脏疾病(50.8%)和2型糖尿病(4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就诊时床旁快速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quick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qSOFA)≥2、I型呼吸衰竭和hs-CRP升高,以及就诊2~3d仍存在I型呼吸衰竭、hs-TNI和D二聚体持续增高是老年SVP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4和0.786。结论:qSOFA≥2分、I型呼吸衰竭、hs-CRP升高、以及hs-TNI与D二聚体持续增高可作为早期识别老年高危SVP患者的危险预测因子,值得急诊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分级管理时加以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病毒性肺炎 老年患者 住院死亡 临床特征 危险预测因素
下载PDF
中危肺栓塞患者30天内不良预后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和雪改 李双萍 +1 位作者 毛毅敏 万钧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中危肺栓塞早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及可能的预测因素。方法:连续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209例中危肺栓塞患者,按照30d是否存在不良预后分为短期不良结局组和存活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中危肺栓塞早期不... 目的:探讨中危肺栓塞早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及可能的预测因素。方法:连续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209例中危肺栓塞患者,按照30d是否存在不良预后分为短期不良结局组和存活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中危肺栓塞早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联合简化版肺栓塞严重程度评分(simplified pulmonary embolism severity index,sPESI)对中危肺栓塞患者早期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sPESI评分、NLR为预测中危肺栓塞早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将NLR≥3.79作为新的指标,计为1分,纳入NLR的sPESI评分预测中危肺栓塞早期不良结局预测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8(95%CI:0.932~0.988),当评分≥2分时,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0.61%。结论:纳入NLR的s PESI评分对中危肺栓塞患者早期不良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简化版肺栓塞严重程度评分 中性粒细胞数目/淋巴细胞数目比值 死亡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基因变异分子诊断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元明 朱光发 +1 位作者 肖瑶 李小燕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9期740-741,744,共3页
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两类,其中NSCLC约占全部肺癌的80%左右,包括腺癌、鳞癌、大细胞癌、混合癌及未分型非小细胞肺癌等。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非小细胞肺癌被证实存... 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两类,其中NSCLC约占全部肺癌的80%左右,包括腺癌、鳞癌、大细胞癌、混合癌及未分型非小细胞肺癌等。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非小细胞肺癌被证实存在驱动基因的改变,基于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基因变异分子诊断及靶向治疗是标志NSCLC走向精准医学时代的两大重要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分子诊断 靶向治疗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泽英 任燕龙 +1 位作者 朱光发 刘双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8期711-713,共3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在睡眠中打鼾并伴有呼吸暂停和日间思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呼吸疾病,文献报道患病率为2%~4%([1])。本文将从OSA病理生理学变化和心血管风险、OSA与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心...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在睡眠中打鼾并伴有呼吸暂停和日间思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呼吸疾病,文献报道患病率为2%~4%([1])。本文将从OSA病理生理学变化和心血管风险、OSA与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几个方向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病理生理学变化和心血管风险阻塞性呼吸暂停的患者在睡眠期间上气道发生变窄或完全关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16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增智 李栋 +3 位作者 李杰 高杨 张向峰 刘双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7期623-628,共6页
目的:探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8年1月,确诊的16例COP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肺活检病理及治疗与转归。结果:16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8年1月,确诊的16例COP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肺活检病理及治疗与转归。结果:16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7例,男女比例为1.29∶1,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60.7±11.1)岁,从发病到确诊时间10d至7个月,中位确诊时间28(20,69)d,8例有主动吸烟或者被动吸烟史。所有患者均有呼吸道症状,发生率前3位的为咳嗽15例,咯痰11例,发热8例,胸部查体主要为病变部位的湿罗音。相对于白细胞正常或者轻度升高,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较明显。肺功能显示50%患者存在弥散功能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CT主要为磨玻璃影和实变影为主,分布以胸膜下和双下肺为主。6例经皮穿刺肺活检,5例经胸腔镜肺活检以及5例经纤支镜肺活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明确诊断,除5例患者行肺叶切除术,余11例行激素治疗,3例有复发,加量激素,延长疗程后,病情好转。结论:临床表现和胸部影像学特征对COP有提示作用,确诊需要病理,经皮肺穿刺或者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结合支气管肺泡灌洗对临床确诊COP有较高价值。绝大多数COP对激素反应良好,此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化性肺炎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胸部CT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肺动脉高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帕提古丽·依司拉木 谢江 +3 位作者 李菲 王婧婷 孙丹册 范正阳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6期740-742,共3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表现为夜间打鼾,白天嗜睡;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5次/小时。大量研究证实OSA是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相关因素[1-3]。肺动脉高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表现为夜间打鼾,白天嗜睡;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5次/小时。大量研究证实OSA是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相关因素[1-3]。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组由不同发病机制引起,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特点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肺动脉高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