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超声引导与单纯造影引导下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原位病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高霏 李月平 +5 位作者 史冬梅 王志坚 齐静 马晓腾 杨丽霞 周玉杰 《中国医药》 2022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超声(IVUS)引导与单纯造影引导下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原位病变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筛选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应用DCB处理冠状动脉... 目的比较血管内超声(IVUS)引导与单纯造影引导下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原位病变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筛选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应用DCB处理冠状动脉原位病变的患者。根据DCB介入治疗时是否为IVUS引导下手术将入选患者分为IVUS引导组和单纯造影引导组。比较IVUS引导组患者DCB治疗前后IVUS检测指标。比较2组DCB治疗前后及随访时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指标。结果共96例患者(单纯造影引导组68例、IVUS引导组28例)满足入排标准并完成临床及造影随访,随访时间(13±10)个月。IVUS引导组患者DCB术后即刻最小管腔面积和平均管腔面积均明显大于DCB术前,斑块负荷明显低于DCB术前(均P<0.05)。IVUS引导组有4例(14.3%)患者在DCB术后即刻行IVUS检查时可见造影未发现的内膜夹层,夹层范围均未超过60°,围术期未出现不良事件。DCB术后即刻2组最小管腔直径均大于DCB术前(均P<0.05),但2组间管腔获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随访时,2组晚期管腔丢失和管腔净获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IVUS引导组随访时靶病变直径狭窄率低于单纯造影引导组[(17±7)%比(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IVUS可精准引导冠状动脉DCB治疗,与单纯造影引导相比,IVUS引导下DCB治疗冠状动脉原位病变管腔直径狭窄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药物涂层球囊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罗鸿池 马涵英 +3 位作者 韩红亚 李亚冬 刘晓丽 赵铁夫 《中国医药》 2024年第5期763-767,共5页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率显著高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其特征以糖代谢异常、血糖波动、胰岛素抵抗为核心,且往往伴发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指标异常、慢性炎症等,这些...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率显著高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其特征以糖代谢异常、血糖波动、胰岛素抵抗为核心,且往往伴发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指标异常、慢性炎症等,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了血管内皮功能,促使平滑肌增生、凝血异常等,并最终导致再狭窄的发生。本综述主要针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的研究进行总结探讨,以期为临床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及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糖尿病 支架内再狭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操作流程及规范 被引量:8
3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8 位作者 周玉杰 张澍 华伟 史冬梅 李月平 陈柯萍 范洁 刘启明 刘兴斌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2年第4期318-324,共7页
无导线起搏器经过近十余年的发展,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目前临床应用经验、循证证据、指南更新等方面的进展,结合《无导线起搏器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特撰写此操作流程及规范,就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具体步骤、注意事项及特... 无导线起搏器经过近十余年的发展,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目前临床应用经验、循证证据、指南更新等方面的进展,结合《无导线起搏器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特撰写此操作流程及规范,就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具体步骤、注意事项及特殊情况进行推荐,以期进一步促进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在我国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人工 无导线起搏器 操作流程
原文传递
无导线和传统起搏器植入术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于淼 李月平 +1 位作者 周玉杰 史冬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33-739,共7页
目的 比较无导线起搏器(L-PM)与传统起搏器(C-PM)植入术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生活质量(QoL)改善情况。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 2021年7月在北京安贞医院首次植入起搏器的112例患者,其中植入L-PM者50例,植入C-PM者62例,手术成功率... 目的 比较无导线起搏器(L-PM)与传统起搏器(C-PM)植入术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生活质量(QoL)改善情况。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 2021年7月在北京安贞医院首次植入起搏器的112例患者,其中植入L-PM者50例,植入C-PM者62例,手术成功率100%。收集临床基线资料,记录与起搏器相关的并发症及入院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并于术后1、3、12个月进行随访,填写SF-36问卷和附加问卷,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QoL从基线开始到术后1、3、12个月变化的相关因素。 结果 112例患者的年龄为(70.3±10.5)岁,其中男69例(61.6%)。L-PM组和C-PM组患者年龄分别为(75.8±8.5)和(67.5±10.4)岁( P =0.004)。L-PM组50例患者均完成了术后1、3、12个月随访,C-PM组62例患者完成术后1、3个月随访,60例完成12个月随访。附加问卷中C-PM组患者手术区域感到不适,因手术区域不适而影响日常活动、对自己心脏或整体状况感到担忧的发生率均较L-PM组患者高(均 P <0.05)。调整年龄和基线SF-36分数后,随访12个月时,与L-PM组相比,C-PM组生活质量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评分数值较低,β值(95% CI )分别为-24.500(-30.010~-18.981)、-27.118(-32.997~-21.239)、-8.085(-12.536~-3.633)、-4.839(-9.437~-0.241)、-12.430(-18.558~-6.301);均 P <0.05。 结论 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植入L-PM后能更好地提高QoL,接受L-PM的患者因手术不适造成的活动受限和不良情绪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无导线起搏器 传统起搏器 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改善中远期临床预后:DACAB-FE研究解读
5
作者 瞿建宇 陈思 +6 位作者 王志坚 周康 赵元 董然 史冬梅 董念国 郑哲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6-1100,共5页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冠心病最有效的血运重建治疗手段之一,CABG后以抗血小板、降脂等药物为基础的二级预防策略是保证血运重建治疗效果持久性、预防中远期再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关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赵强教授团队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冠心病最有效的血运重建治疗手段之一,CABG后以抗血小板、降脂等药物为基础的二级预防策略是保证血运重建治疗效果持久性、预防中远期再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关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赵强教授团队的前期研究(DACAB研究)结果表明,CABG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即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可提高静脉血管通畅率,但DAPT能否进一步改善CABG患者中远期临床预后仍不清楚。近期,该团队报道了DACAB研究中远期随访结果(DACAB-FE研究),发现CABG术后DAPT可降低5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中远期临床预后。本文将就DACAB-FE研究的方法学亮点及其重要临床意义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中远期结果
原文传递
冠心病合并认知障碍的生理机制和行为心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佳宜 韩红亚 +3 位作者 刘晓丽 马涵英 王琛茜 唐琛 《中国医药》 2024年第6期919-923,共5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认知障碍逐渐受到关注。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冠心病与认知障碍患病风险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患者表现出更差的认知能力,且合并冠心病的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下降速度更快。...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认知障碍逐渐受到关注。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冠心病与认知障碍患病风险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患者表现出更差的认知能力,且合并冠心病的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下降速度更快。冠心病合并认知障碍不仅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也加重了社会负担。冠心病合并认知障碍成因复杂,发病机制多样,包括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胆固醇-25-羟化酶介导免疫炎症反应、血小板过度激活神经酰胺等生理机制,以及受教育水平、心脏有创手术、感知活动能力下降等行为心理机制。本文旨在对冠心病合并认知障碍的生理和行为心理机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冠心病合并认知障碍的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认知障碍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疗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宇格 韩红亚 +4 位作者 马涵英 刘晓丽 罗鸿池 张涵博 刘叠溪 《中国医药》 2023年第6期922-926,共5页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焦虑关系密切,焦虑情绪可以影响冠心病的发展和预后,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及时评估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就冠心病合并焦虑的影响因素,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反馈...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焦虑关系密切,焦虑情绪可以影响冠心病的发展和预后,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及时评估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就冠心病合并焦虑的影响因素,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反馈疗法、中医治疗等干预疗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冠心病合并焦虑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焦虑 干预疗法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策略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5
8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学组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微循环学组 +6 位作者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北京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会心内外交叉分会 史冬梅 赵强 周玉杰 杨跃进 贾硕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6期2844-2853,共10页
随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发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例数不断增长,且需要再次血运重建患者数量也不断增多并引起关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及自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迅速,其复杂程度也高于未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 随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发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例数不断增长,且需要再次血运重建患者数量也不断增多并引起关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及自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迅速,其复杂程度也高于未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策略具有挑战性,需要心脏团队共同制定,而且缺乏循证依据。因此本共识编写专家组结合近几年国内外指南共识、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实践经验编写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策略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以供临床参考,推动冠心病治疗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再次血管重建 策略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应激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唐琛 史宏志 +4 位作者 韩红亚 刘晓丽 赵亦骢 王琛茜 张佳宜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7期593-597,共5页
应激性心肌病是以可逆性室壁运动异常为特征的一种心血管综合征,临床表现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似,但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解剖正常。应激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诊断不易,标准治疗药物存在争议,因并发症和复发风险导致... 应激性心肌病是以可逆性室壁运动异常为特征的一种心血管综合征,临床表现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似,但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解剖正常。应激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诊断不易,标准治疗药物存在争议,因并发症和复发风险导致预后不佳。现总结应激性心肌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以期为改善疾病的预后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心肌病 儿茶酚胺 嗜铬细胞瘤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下载PDF
基于生物三维打印的体外药筛模型构建
10
作者 胡晨钰君 盖可 +2 位作者 徐才哲 周玉杰 张磊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59,66,共5页
以生物三维打印技术为基础,构建了一种体外三维模型药物筛选模型,并采用双向温控喷头挤出式的打印方式完成模型打印,将构成血脑屏障的两种细胞与天然水凝胶混合后层层打印,从而得到体外药筛模型。通过检测模型的弹性模量、微观结构及细... 以生物三维打印技术为基础,构建了一种体外三维模型药物筛选模型,并采用双向温控喷头挤出式的打印方式完成模型打印,将构成血脑屏障的两种细胞与天然水凝胶混合后层层打印,从而得到体外药筛模型。通过检测模型的弹性模量、微观结构及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在功能上与空白对照组及二维细胞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空白组及二维细胞培养组,打印完成的体外药筛模型弹性模量稳定,内部形成适合细胞生长的多孔结构,证明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与结构稳定性,对于胰岛素分子的筛选中有着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三维打印 血脑屏障 药筛模型 渗透性
下载PDF
经皮去肾神经术在非高血压疾病治疗中的进展
11
作者 贾硕 史冬梅 张鲁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3期216-219,共4页
近年来,经皮去肾神经术(RDN)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治疗,通过破坏位于肾动脉附近的交感神经来中断肾交感神经活动,阻断肾和中枢交感神经系统之间的双向信号传递,可显著且安全地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而肾交感神经不仅在高血压中起重要作用,... 近年来,经皮去肾神经术(RDN)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治疗,通过破坏位于肾动脉附近的交感神经来中断肾交感神经活动,阻断肾和中枢交感神经系统之间的双向信号传递,可显著且安全地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而肾交感神经不仅在高血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在心血管疾病如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非心血管疾病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代谢性疾病和慢性肾脏病等非高血压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DN有望成为多种疾病的上游治疗措施。现就RDN治疗非高血压疾病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肾神经术 心血管疾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代谢性疾病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老年继发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
12
作者 赵泽昊 孙铁男 周玉杰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34-637,654,共5页
根据第4版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全球统一定义,按病理生理机制将心梗分为Ⅰ至Ⅴ型,其中Ⅱ型心梗又称继发性心梗,是由于心肌的血氧供需失衡导致的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为其高发人群,且老年患者通常预后更差。由于针对老年继发性心梗的临床研... 根据第4版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全球统一定义,按病理生理机制将心梗分为Ⅰ至Ⅴ型,其中Ⅱ型心梗又称继发性心梗,是由于心肌的血氧供需失衡导致的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为其高发人群,且老年患者通常预后更差。由于针对老年继发性心梗的临床研究较少,对其诊断、治疗的循证依据尚存在空白,临床医师对本病及其危害的认识严重不足,文章结合现有文献和团队经验对老年继发性心梗的诊断及治疗要点做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继发性心肌梗死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IL-37抑制血管钙化相关机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晨越 柴萌 张海涛 《心脏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52-355,共4页
IL-37作为一种新型抗炎因子近年来被认为对血管钙化及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保护作用,在其他钙化反应如瓣膜钙化也发挥有利作用。IL-37可抑制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并且显示出对成骨细胞分化也有一定的效果。IL-37或可作为一个新型靶点,减... IL-37作为一种新型抗炎因子近年来被认为对血管钙化及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保护作用,在其他钙化反应如瓣膜钙化也发挥有利作用。IL-37可抑制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并且显示出对成骨细胞分化也有一定的效果。IL-37或可作为一个新型靶点,减缓甚至治疗血管钙化相关心血管疾病。现对IL-37抑制钙化的具体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37 血管钙化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成骨反应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策略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14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学组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微循环学组 +6 位作者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北京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会心内外交叉分会 史冬梅 赵强 贾硕 周玉杰 杨跃进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05-715,共11页
随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发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例数不断增长,且需要再次血运重建患者数量也不断增多并引起关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及自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迅速,其复杂程度也高于未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 随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发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例数不断增长,且需要再次血运重建患者数量也不断增多并引起关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及自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迅速,其复杂程度也高于未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策略具有挑战性,需要心脏团队共同制订,而且缺乏循证依据。因此本共识编写专家组结合近几年国内外指南共识、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实践经验编写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策略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以供临床参考,推动冠心病治疗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再次血管重建 策略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症状高危群体的识别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逍然 韩红亚 +5 位作者 史宏志 刘晓丽 柴萌 梁静 罗鸿池 张强惠子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887-892,共6页
目的:分析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症状检出情况,为识别高血压患者合并抑郁症状的高危群体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选取年龄在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 目的:分析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症状检出情况,为识别高血压患者合并抑郁症状的高危群体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选取年龄在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不同特征的高血压患者抑郁症状的检出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8 482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其中2 835例(33.4%)有抑郁症状。女性、45~60岁、人均家庭年收入低于3 000元以下、农村户口、初等教育及以下学历患者,以及慢性合并症患者抑郁症状风险更高(P<0.05)。结论:中国社区高血压患者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女性、中年人、农村、低学历、低收入群体以及慢性合并症患者更应得到关注。除了血压管理,对高危群体,更应加强心理疾患的预防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抑郁 高危群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