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种心脏移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郭可泉 孟旭 +3 位作者 韩杰 贾一新 罗天戈 贡鸣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12期1290-1292,共3页
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式,但捐献供体短缺是困扰临床心脏移植的瓶颈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约有20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但每年仅有3万人接受移植手术。虽然机械辅助装置(如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可作为... 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式,但捐献供体短缺是困扰临床心脏移植的瓶颈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约有20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但每年仅有3万人接受移植手术。虽然机械辅助装置(如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可作为心脏移植的临床替代选择,但相关的出血、血栓、感染及生活质量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心脏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基因修饰 α-1 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敲除 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
下载PDF
瓣膜成形术是目前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手术的最佳选择 被引量:6
2
作者 罗天戈 张海波 《中国医药》 2022年第9期1297-1300,共4页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目前仍是我国二尖瓣外科手术的首要病因,外科手术是目前终末期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其主要的治疗方案包括保留原有瓣膜的瓣膜成形术和去除原有瓣膜的人工瓣膜置换术2种。近年来,部分临床研究已证实风湿性...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目前仍是我国二尖瓣外科手术的首要病因,外科手术是目前终末期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其主要的治疗方案包括保留原有瓣膜的瓣膜成形术和去除原有瓣膜的人工瓣膜置换术2种。近年来,部分临床研究已证实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也称瓣膜修复术)相较于瓣膜置换术在患者预后中的显著优势。孟旭教授团队通过对国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病理特征的研究,创造性地将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总结规范为“四步法”,促进了该治疗理念及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的安全性和远期效果已经得到证实,相较于人工瓣膜置换,瓣膜成形术可以得到满意的临床和社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成形术 瓣膜修复术 二尖瓣置换术
下载PDF
中国心脏二尖瓣生物瓣毁损介入瓣中瓣技术多中心专家建议
3
作者 张海波 潘湘斌 +8 位作者 郭应强 魏来 杨剑 周达新 吴永健 孟旭 刘立明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脏瓣膜病学专委会 亚洲心脏瓣膜学会中国分会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0-1095,共6页
心脏二尖瓣置换是我国心脏瓣膜最常见的手术之一,近年来随着瓣膜疾病退行性病变增多和患者基础年龄增大以及生物瓣抗钙化技术进步,心脏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比例逐年增加。传统的二尖瓣生物瓣毁损之后需要再次开胸二次换瓣手术,但是心脏和... 心脏二尖瓣置换是我国心脏瓣膜最常见的手术之一,近年来随着瓣膜疾病退行性病变增多和患者基础年龄增大以及生物瓣抗钙化技术进步,心脏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比例逐年增加。传统的二尖瓣生物瓣毁损之后需要再次开胸二次换瓣手术,但是心脏和胸骨粘连以及体外循环和心脏停跳导致的损伤对老年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创伤较大,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近年介入瓣膜手术,特别是瓣中瓣介入手术发展很快,心脏跳动下完成对毁损二尖瓣功能的矫治,但其技术流程与常规的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存在较多差异,因此我们组织撰写二尖瓣生物瓣毁损的介入瓣中瓣技术流程的多中心专家建议,对于此项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具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生物瓣毁损 介入瓣中瓣 专家建议
原文传递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的60岁及以上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修复与生物瓣置换手术中远期效果的比较
4
作者 张文博 韩杰 +10 位作者 罗天戈 田白羽 孟斐 姜文剑 焦玉清 李晓明 付金涛 赵浥尘 李飞 孟旭 王坚刚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6-1023,共8页
目的:探讨60岁及以上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接受二尖瓣修复手术或生物瓣置换手术后的中远期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并接受二尖瓣修复或生物... 目的:探讨60岁及以上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接受二尖瓣修复手术或生物瓣置换手术后的中远期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并接受二尖瓣修复或生物瓣置换的765例60岁及以上患者。男性186例,女性579例,年龄(66.1±4.5)岁(范围:60~82岁)。依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二尖瓣修复组(MVP组,n=256)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组(bMVR组,n=509),根据术前资料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卡钳值为0.2。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分别绘制匹配前后两组的生存曲线和瓣膜相关再手术率曲线,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中远期生存率和瓣膜相关再手术率。结果:随访时间[M(IQR)]为5.1(5.0)年(范围:1.0~12.9年)。匹配后两组各256例,bMVR组的术后早期心房颤动发生率(39.1%比49.2%,χ^(2)=4.95,P=0.026)和术后早期病死率(2.0%比6.2%,χ^(2)=4.97,P=0.026)较MVP组低。倾向性评分匹配前的Kaplan-Meier分析显示,MVP组的5年和10年生存率更高(92.54%比83.02%,86.22%比70.19%,Log-rank检验:P=0.00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MVP组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54%和85.89%,bMVR组分别为86.22%和7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024)。MVP组和bMVR组的5年和10年瓣膜相关再手术率在匹配前(1.75%比0.57%,5.39%比7.54%,Log-rank检验:P=0.207)。匹配后MVP组的5年和10年瓣膜相关再手术率分别为1.75%和0,bMVR组分别为5.39%和9.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157)。结论:对于60岁及以上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与生物瓣置换术治疗相比,二尖瓣修复术具有更好的中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修复手术 生物瓣置换手术 总体生存 再手术
原文传递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血小板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李翔宇 张海波 +7 位作者 杨芳宇 郑帅 孟斐 王胜洵 焦玉清 李岳环 吴凯胜 沈经纶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2-837,共6页
目的分析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患者术后在院期间血小板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3月—2021年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瓣膜外科中心行TAVI患者,根据患者术后血小板下降特... 目的分析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患者术后在院期间血小板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3月—2021年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瓣膜外科中心行TAVI患者,根据患者术后血小板下降特点分为血小板变化自限性组和非自限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术前及术后超声资料、术中操作资料和术后在院期间抗血栓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最终纳入患者249例,自限性组175例(70.3%),其中男100例、女75例;非自限性组74例(29.7%),其中男43例、女31例,两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3)。自限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73.11±8.88)岁,非自限性组为(71.54±10.39)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自限性组一般于术后第2 d发生血小板下降,并于术后第4 d达计数最低点,于术后第5~7 d恢复至基线水平;非自限性组血小板变化为单纯上升、下降或无规律波动。自限性组患者术前主动脉瓣狭窄程度更严重(P<0.001),且术中使用更多的体外循环辅助(P<0.001)。术后自限性组患者比非自限性组患者更易出现主动脉瓣瓣周漏(P=0.013)。结论TAVI术后患者血小板变化多呈自限性下降趋势,可能与患者术前主动脉瓣狭窄严重程度、术中使用体外循环装置、术后瓣周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狭窄 血小板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综合征型黏液样二尖瓣病变患者FBN1基因突变c.7819+1G>A及家系基因分析
6
作者 田白羽 王坚刚 +1 位作者 韩杰 焦玉清 《中国医药》 2024年第8期1142-1144,共3页
目的探讨1例黏液样二尖瓣病变患者及家系的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方法根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瓣膜外科中心1例既往因黏液样二尖瓣病变就诊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全外显子检测结果,对患者家系中双亲、兄长、双胞胎妹妹进行抽... 目的探讨1例黏液样二尖瓣病变患者及家系的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方法根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瓣膜外科中心1例既往因黏液样二尖瓣病变就诊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全外显子检测结果,对患者家系中双亲、兄长、双胞胎妹妹进行抽血化验。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家系成员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先证者其父母兄妹4人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可疑突变扩展至家系成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测序结果发现先证者和其妹妹FBN1基因第63外显子和63内含子交界处出现c.7819+1G>A剪接变异。该变异为新发突变,且为致病突变。该家系中黏液样二尖瓣病变为综合征型。结论第15号染色体FBN1基因(NM000138.4)为致病基因。第63外显子和63内含子交界处出现的c.7819+1G>A剪接变异为国内首次,全球第3次报道,为日后的基因筛查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BN1基因 黏液样二尖瓣病变 二尖瓣脱垂 马方综合征 全外显子测序
下载PDF
康复延伸个体化管理对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何萌 孙君辉 张海波 《中国医药》 2022年第5期665-668,共4页
目的探讨康复延伸个体化管理对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TAVR的120例老年患者,根据护理干预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行康... 目的探讨康复延伸个体化管理对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TAVR的120例老年患者,根据护理干预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行康复延伸个体化管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手术前后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2组术前SF-36中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健康变化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均高于相同时点对照组[术后3个月:85(75,95)分比80(75,95)分、75(50,100)分比50(50,100)分、90(80,100)分比80(80,100)分、90(80,100)分比80(80,100)分、80(60,85)分比60(50,75)分、90(85,100)分比80(80,100)分、100(67,100)分比67(33,100)分、84(68,96)分比72(60,84)分、100(50,100)分比75(50,1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康复延伸个体化管理能够明显改善TAVR术后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病房康复延伸个体化管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使用新型完全可回收自膨瓣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早期结果
8
作者 陈章 李岳环 +6 位作者 王胜洵 罗天戈 沈经纶 周佳卫 吴凯胜 王坚刚 张海波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24年第7期409-413,共5页
完全可回收是新一代TAVR瓣膜的发展方向, 我们自2021年12月率先进行了国产新型短支架自膨胀瓣膜的临床试验, 并对术后早期研究结果进行汇报。本研究纳入了2021年12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我们中心使用国产新型短支架完全可回收瓣膜SinoCrow... 完全可回收是新一代TAVR瓣膜的发展方向, 我们自2021年12月率先进行了国产新型短支架自膨胀瓣膜的临床试验, 并对术后早期研究结果进行汇报。本研究纳入了2021年12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我们中心使用国产新型短支架完全可回收瓣膜SinoCrown瓣膜(乐普医疗, 中国北京)行TAVR的患者。收集患者术前基线数据, 超声心动图和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分析数据, 术后临床结果、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以及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数据等。前瞻性入组接受TAVR手术并使用SinoCrown瓣膜的8例患者, 年龄(73.3±4.3)岁。术前超声心动图评估结果显示LVEF为0.52±0.07, 主动脉瓣流速和最大压差分别为(4.9±0.2)m/s和(59.8±4.5) mmHg(1 mmHg=0.133 kPa), 主动脉瓣口面积(0.74±0.15)cm^(2)。5例患者为三叶瓣, 3例为主动脉瓣二叶畸形。手术成功率100%, 无术中移位或栓塞事件, 术中均未出现并发症。中位随访和最长随访分别为8个月和12个月, 随访期间未发生死亡、卒中、瓣膜栓塞、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并发症。SinoCrown瓣膜可实现100%可回收, 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可回收 心动图
原文传递
单中心瓣膜外科手术数据库和随访系统20年建设成果分析
9
作者 焦玉清 张海波 +1 位作者 孟旭 王坚刚 《中国医药》 2024年第6期825-828,共4页
目的探讨心外科专业数据库发展的困境及突破方向,希望为心外科专业数据库的建设带来有益的参考。方法通过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瓣膜外科中心的手术数据库和随访系统信息提取与对比分析,回顾总结数据库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目的探讨心外科专业数据库发展的困境及突破方向,希望为心外科专业数据库的建设带来有益的参考。方法通过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瓣膜外科中心的手术数据库和随访系统信息提取与对比分析,回顾总结数据库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结果手术信息数据库2001年起已持续运行20余年,收录瓣膜手术患者15420例,并已成为临床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发现20余年来瓣膜手术患者在年龄、病变瓣膜、手术方式等多方面发生改变,提示了瓣膜疾病的变迁及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治疗患者年龄由最初2001年的(46±15)岁上升至2023年的(58±13)岁。随访系统自2013年运行2年内,注册患者962例,参与随访691例,随访率71.8%。但后续出现持续发展的瓶颈。相比于手术数据库,随访系统在服务主体定位、信息采集方式、数据库工作模式等多方面存在差异。结论大数据时代的心外科数据库建设需要国家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建立以患者为核心、国家层面的纵向数据库,配合以病种为核心、专业层面的横向数据库。涵盖完善的基础及专业信息,应该是未来专业数据库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 数据库 随访系统
下载PDF
二尖瓣后叶折叠修复技术10年临床效果总结
10
作者 田白羽 王坚刚 +7 位作者 贡鸣 张海波 孟斐 罗天戈 焦玉清 刘克敏 孟旭 韩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评价二尖瓣后叶折叠修复技术在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不全时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中心由单一术者进行退行性二尖瓣修复的患者共1537例。经纳排标准筛选终入组207例。回顾患者术前超声资料,术中二尖瓣修复技... 目的评价二尖瓣后叶折叠修复技术在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不全时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中心由单一术者进行退行性二尖瓣修复的患者共1537例。经纳排标准筛选终入组207例。回顾患者术前超声资料,术中二尖瓣修复技术随访观察患者远期治疗效果。终点事件包括患者死亡情况,二尖瓣反流复查中度以上和再手术情况。结果207例患者均修复成功。出院时超声心动提示二尖瓣反流202例为轻度以下,5例为轻度。住院期间1例患者因原发性脑梗塞伴脑出血死亡。平均随访5.3年,随访过程中5例(2.43%)患者死亡,心脏相关死亡3例。12例中度以上反流,其中8例中度,4例重度,再手术患者3例。10年累计免于终点事件发生率为(84.99±3.83)%;10年生存率为(94.33±2.73)%;10年免于中度以上反流复发及再手术率为(90.4±2.9)%。结论二尖瓣后叶折叠是一种简单、可反复操作且治疗有效的修复技术,能够提供良好的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修复术 二尖瓣后叶折叠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手术人工瓣膜滑脱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岳环 孟旭 +6 位作者 周玉杰 刘巍 朱治辉 刘坤 张涵 王胜洵 张海波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7期807-812,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置换术(TAVI/TAVR)人工瓣膜滑脱的危险因素及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行TAVI手术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心尖入路62例,经股动脉入路69例。结果131例中4例患者术中出现... 目的总结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置换术(TAVI/TAVR)人工瓣膜滑脱的危险因素及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行TAVI手术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心尖入路62例,经股动脉入路69例。结果131例中4例患者术中出现人工瓣膜滑脱,2例为经股动脉入路,2例为经心尖入路。4例患者平均年龄(77±9)岁,最大年龄85岁,女性1例,占25%。术前评估方法选择、术中瓣膜位置高、同轴性不佳等因素是引起TAVI术中瓣膜滑脱的危险因素。结论瓣膜滑脱亦是TAVI术中严重的并发症,合理有效的处理可避免开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治疗
原文传递
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围手术期管理
12
作者 何萌 张喜维 +3 位作者 来永强 张海波 王生伟 姚欣 《中国医药》 2023年第9期1304-1308,共5页
目的分析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TTVI)术后并发症的围手术期管理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瓣膜外科中心自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0日接受TTVI的三尖瓣关闭不全(TR)患者4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围... 目的分析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TTVI)术后并发症的围手术期管理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瓣膜外科中心自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0日接受TTVI的三尖瓣关闭不全(TR)患者4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及管理情况。结果4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麻醉时间2.3(2.0,10.3)h,机械辅助通气时间13.7(10.9,22.8)h,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12.3(9.5,35.7)h。术后早期死亡3例,2例死于急性心功能不全,1例死于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因术前心率慢已存在起搏器植入指征,术后予以植入永久起搏器,2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术后心力衰竭,6例发生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体外膜氧合设备植入2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例,2例出现急性肾损伤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轻中度瓣周漏7例,开胸探查1例,经及时处理和有效管理,除死亡患者外,余患者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对于TR患者而言,TTV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针对其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密切观察及精准管理能够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关闭不全 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 并发症 围手术期管理
下载PDF
应用桡动脉序贯吻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小龙 孔晴宇 +5 位作者 梁林 肖巍 柳佳吉 董然 王坚刚 迟立群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桡动脉序贯吻合法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109例接受桡动脉或大隐静脉序贯吻合CABG术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6例,女23例;年龄39~79岁,平均...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桡动脉序贯吻合法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109例接受桡动脉或大隐静脉序贯吻合CABG术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6例,女23例;年龄39~79岁,平均(61.1±8.0)岁。根据移植血管材料分为桡动脉组(47例)和大隐静脉组(62例),比较分析两组术前基线资料、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超声心动图结果、移植血管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手术方式(停跳或不停跳、乳内使用、远端吻合口数目和分布)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脑血管事件、术后感染和二次开胸发生率均高于大隐静脉组;大隐静脉组在术后心肌梗死、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和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发生率方面高于桡动脉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BG术中应用桡动脉作为旁路移植血管且采用序贯吻合法,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患者术后恢复顺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桡动脉 序贯吻合 围手术期
原文传递
第四届安贞心脏瓣膜介入治疗新技术高峰论坛暨心脏全瓣膜介入技术Workshop培训工坊会议纪要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岳环 张海波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I0010-I0011,共2页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瓣膜外科中心、亚洲心脏瓣膜学会中国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脏瓣膜病专委会主办的“第四届安贞心脏瓣膜介入治疗新技术高峰论坛暨心脏全瓣膜介入技术Workshop培训工坊”于2023年7月7—8日在北京市...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瓣膜外科中心、亚洲心脏瓣膜学会中国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脏瓣膜病专委会主办的“第四届安贞心脏瓣膜介入治疗新技术高峰论坛暨心脏全瓣膜介入技术Workshop培训工坊”于2023年7月7—8日在北京市隆重召开(图1)。该会议采用线下为主联合线上的方式举行。本次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瓣膜外科中心主任王坚刚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葛均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张宏家院长,周玉杰副院长,台北振兴医院魏峥院长,加拿大温哥华圣保罗医院叶箭教授等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 心脏 瓣膜外科 介入成形技术
原文传递
使用J-Valve瓣膜经心尖导管主动脉瓣置换对低冠状动脉开口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保护作用
15
作者 徐全辉 张海波 +3 位作者 杜振宗 李岳环 沈经伦 吴凯胜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94-598,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J-Valve瓣膜经心尖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TAVI)治疗低冠状动脉开口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瓣膜外科诊疗中心行TA-TAVI治疗... 目的探讨应用J-Valve瓣膜经心尖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TAVI)治疗低冠状动脉开口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瓣膜外科诊疗中心行TA-TAVI治疗的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经术前影像学筛选。术前行冠状动脉保护5例:其中3例为冠状动脉开口高度低于5 mm;2例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狭窄<50%,且冠状动脉开口位置低于8 mm。分析TA-TAVI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及心功能预后情况。结果20例中男5例,女15例。全组平均(73.00±6.20)岁。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所有患者均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占85%,其中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患者比例达80%。主动脉根部CT三位成像测定患者平均冠状动脉开口高度:左冠状动脉开口高度(LCA)(9.07±3.70)mm,右冠状动脉开口高度(RCA)(11.39±3.00)mm;其中冠状动脉开口高度≤5 mm 3例(7.5%),5~8 mm 5例(12.5%),8~10 mm 16例(40.0%)。平均主动脉窦(valsalva)部直径:左(30.06±5.90)mm;右(28.50±5.68)mm;无(29.96±6.15)mm。所有患者手术均经心尖导管成功置入J-Valve瓣膜,以23号为多,同期行体外循环(CPB)辅助2例,术后置入永久起搏器2例,无中度及以上瓣周漏。全组患者术前与术后24 h肌钙蛋白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冠状动脉保护患者术后监测冠状动脉血流3级,术后均未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无术中及术后冠状动脉阻塞患者,无30天内死亡。TA-TAVI术后30天疗效可,并发症发生率低,心功能预后良好。结论使用J-Valve经心尖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治疗低冠状动脉开口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狭窄 心尖 低冠状动脉开口
原文传递
术中虚拟影像融合技术在心脏4种介入瓣膜手术的应用
16
作者 张海波 李岳环 +5 位作者 郑帅 王胜洵 孟斐 沈经纶 吴凯胜 王坚刚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88-490,共3页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中心使用术中虚拟影像融合技术辅助指导完成15例各类介入瓣膜手术,包括心脏主动脉瓣手术6例、二尖瓣3例、三尖瓣4例、肺动脉瓣2例,介入瓣膜手术入路涵盖股动脉途径、心尖途径、股静脉途径和右心房等常见入路途...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中心使用术中虚拟影像融合技术辅助指导完成15例各类介入瓣膜手术,包括心脏主动脉瓣手术6例、二尖瓣3例、三尖瓣4例、肺动脉瓣2例,介入瓣膜手术入路涵盖股动脉途径、心尖途径、股静脉途径和右心房等常见入路途径。术前常规使用门控全心动周期心脏三维CT扫描获取心脏三维的解剖信息,使用Valve-ASSIST软件包对CT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分析,术中将三维CT数据正确地投射到二维荧光成像上。对重建后的三维图像使用专用工作站的图像融合软件进行2D实时透视图像与3D进行叠加,并进行实时校对,完成2D-3D影像实时融合。然后在虚拟影像融合技术的辅助下完成手术。术中全部成功完成术前三维CT扫描影像和术中透视二维影像融合重建,虚拟影像随着术中透视角度和手术介入导管床的移动而自动移动,实时指导介入瓣膜手术的进行,置入成功率100%。术中无介入瓣膜移位,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全部顺利出院。虚拟影像融合技术可以方便术中心脏解剖定位,缩短手术时间,进一步提高介入瓣膜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手术 CT血管造影 肺动脉瓣 静脉途径 右心房 手术入路 三维图像 心动周期
原文传递
介入瓣中瓣治疗三尖瓣人工生物瓣毁损3例
17
作者 张海波 李岳环 +12 位作者 孟旭 王胜洵 郑帅 孟斐 刘重洋 刘巍 周玉杰 张春晓 韩杰 许春雷 陈宏 王盛宇 王坚刚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38-340,共3页
总结2019年4月至10月期间使用J-Valve介入瓣膜成功完成介入瓣中瓣技术治疗3例三尖瓣生物瓣膜毁损的临床经验。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术前评估提示外科常规开胸体外循环手术中/高危风险,EuroSCOREⅡ评分为19.50%~25.45%。手术成功率100%,... 总结2019年4月至10月期间使用J-Valve介入瓣膜成功完成介入瓣中瓣技术治疗3例三尖瓣生物瓣膜毁损的临床经验。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术前评估提示外科常规开胸体外循环手术中/高危风险,EuroSCOREⅡ评分为19.50%~25.45%。手术成功率100%,1例术中输送器撤离时出现瓣膜轻度移位,同时置入第2枚瓣膜。围手术期无死亡,无脑血管事件,无介入瓣移位或脱落。术后抗凝方案使用华法林抗凝6个月,6个月后改为口服阿司匹林100 mg/天。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监测心脏功能、瓣膜流速和反流情况。术后随访26~32个月,无死亡事件,无脑血管事件,无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不良事件。术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Ⅱ级。肋间切口右心房穿刺使用J-Valve介入瓣中瓣技术可成功治疗三尖瓣生物瓣毁损,为再次开胸手术风险高的患者提供了相对安全可行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体外循环手术 伦理委员会 脑血管事件 定期复查 右心房 肋间切口 死亡事件
原文传递
局部麻醉超声引导下股静脉径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护理
18
作者 孙君辉 谷静媛 《中国医药》 2022年第4期615-617,共3页
目的 总结局部麻醉超声引导下股静脉径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患者的护理要点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9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瓣膜外科中心行局部麻醉超声引导下股静脉径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由手术室直... 目的 总结局部麻醉超声引导下股静脉径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患者的护理要点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9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瓣膜外科中心行局部麻醉超声引导下股静脉径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由手术室直接送返普通病房的127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术后护理观察指标及处理和预后情况。记录临床护理遇到的问题,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患者男45例,女82例,年龄(38±12)岁,术前超声报告房间隔缺损最大径线(16±9)mm,手术时间为(25±16)min,特级护理时长(10±8)h,术前住院时间(1.3±0.4)d、术后住院时间(2.2±0.9)d。护理过程中观察到心率快、血压低、中心静脉压高,血氧饱和度下降,尿少,尿色深,下肢皮肤凉、皮色发花、动脉搏动弱等情况,共计21例,其中单纯的下肢皮肤凉、皮色发花表现者最多,15例(71.4%),均提示存在并发症或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给予相应处理后绝大部分好转,1例因封堵伞脱落至腹主动脉,进展为肾功能衰竭,因感染死亡。结论 针对局部麻醉超声引导下股静脉径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较其他手术更需进一步加强,如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穿刺部位的护理、早期床上运动等。同时建议建立综合的、多学科的“心脏团队”以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局部麻醉 护理安全
下载PDF
瓣膜成形术是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首选治疗--摒弃陈旧的“置换”惯性思维谋略患者最佳生存
19
作者 孟旭 罗天戈 《中国医药》 2022年第9期1286-1290,共5页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作为瓣膜外科的高发疾病,选择合理的外科治疗方式至关重要。由于瓣膜成形术(也称瓣膜修复术)可以完整保留二尖瓣装置结构,因此相较于瓣膜置换术在术后能更好地维护心功能。风湿热感染作为与年龄相关的自限性疾病,并不...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作为瓣膜外科的高发疾病,选择合理的外科治疗方式至关重要。由于瓣膜成形术(也称瓣膜修复术)可以完整保留二尖瓣装置结构,因此相较于瓣膜置换术在术后能更好地维护心功能。风湿热感染作为与年龄相关的自限性疾病,并不会影响成形手术的预后。临床循证医学研究已经证实了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是优于瓣膜置换的治疗方式。同时,由于国情的不同,机械地照搬欧美的瓣膜外科指南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团队所提出的标准化风湿成形术式,极大促进了该项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但是作为掌握一项外科技术的客观规律,仍然要完成一定的学习曲线。那种在不愿付出任何努力的前提下,就以偏概全地否定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的观念,才是目前制约我国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技术发展及让患者获益的最大羁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 瓣膜修复术 瓣膜置换术 心脏功能
下载PDF
99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症状复发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小龙 王坚刚 +8 位作者 董然 党海明 吴立松 曹剑 孔晴宇 梁林 肖巍 柳佳吉 迟立群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症状复发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0—2020年997例CABG术后症状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62例、女235例,平均年龄(62.41±8.7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症状复发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0—2020年997例CABG术后症状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62例、女235例,平均年龄(62.41±8.70)岁。结果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等危险因素患者的比例较高。动脉桥血管病变占27.44%,静脉桥血管病变占54.40%;240例(24.07%)患者桥血管全部通畅。病变桥血管以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为主(79.57%)。CABG术后大多数患者的原位血管病变程度较术前增加。674例(67.60%)患者与缺血区相关的原位血管病变以C型病变为主。CABG术后症状复发的患者多为桥血管和原位血管共同病变的结果(525例,52.66%)。结论CABG术后症状复发患者的桥血管状况比我们预期的更糟。大多数患者CABG术后症状复发是由桥血管和原位血管共同病变引起。CABG术后原位血管病变继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复发 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造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