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镇痛镇静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魏丹 刘迎龙 +3 位作者 贺彦 欧阳川 刘亚光 贾青彦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841-184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7月在本院小儿心脏科行手术治疗的ASD或VSD患儿84例,年龄3~144个月(平均34.2个月);体质量5.0~37.0 kg(平均13.1 kg)。将患...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7月在本院小儿心脏科行手术治疗的ASD或VSD患儿84例,年龄3~144个月(平均34.2个月);体质量5.0~37.0 kg(平均13.1 kg)。将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0.02μg.kg-1.h-1(Ⅰ组)、0.03μg.kg-1.h-1(Ⅱ组)及0.04μg.kg-1.h-1(Ⅲ组)的舒芬太尼术后持续静脉泵入维持镇静镇痛,比较各组术后拔管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用药期间临时加用咪达唑仑的发生率、拔管后因呼吸抑制二次插管的发生率,并于术后4 h、8 h、12 h、24 h、48 h记录心率(HR)、收缩压(SBP)、呼吸频率(RR)、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Wong-Baker镇痛评分、FLACC镇痛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使用舒芬太尼0.02~0.04μg.kg-1.h-1持续镇痛镇静评分结果均满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Ⅱ组和Ⅲ组RR高于该年龄组正常高限,其余各时间点生命体征均在正常范围。术后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7%、14.8%、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较Ⅰ组单次加用咪达唑仑的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因呼吸抑制而进行二次插管。结论舒芬太尼可以安全地应用于先心病患儿术后的镇痛镇静,使用0.04μg.kg-1.h-1剂量时对疼痛治疗效果好,并且在此剂量下需要单次加用咪达唑仑对患儿进行镇静的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先天性心脏病 疼痛 儿童 婴儿
原文传递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贺彦 刘迎龙 +2 位作者 苏俊武 程沛 陈焱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索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根治术后延迟拔管危险因素,进而指导临床准确选择拔管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断为TAPVC行根治手术97例生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5例、女42例,中位数年龄4.4(2,12)... 目的探索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根治术后延迟拔管危险因素,进而指导临床准确选择拔管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断为TAPVC行根治手术97例生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5例、女42例,中位数年龄4.4(2,12)个月。按机械通气时间是否长于平均值将患儿分为延迟拔管组(50例)和正常拔管组(47例),对比两组患儿术前、术中及术后各项变量,寻找影响通气时间的单因素变量,再将有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7例患儿机械通气中位数时间49(25,90)h,延迟拔管组50例。延迟拔管的单因素变量有年龄、体重、术前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房间隔交通大小、术后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术后肺静脉最大流速(P<0.01)及体外循环时间(P<0.05)。Logistic回归后退法显示,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是年龄(OR=0.804,95%CI 0.71,0.91)和术后肺静脉最大流速(OR=1.016,95%CI 1.00,1.03)。结论年龄和术后肺静脉最大流速是存活患儿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疾病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机械通气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婴幼儿应用常频叠加呼气相高频通气 被引量:1
3
作者 贺彦 陈焱 +3 位作者 刘文静 崇梅 冯昱 张汀洲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5年第7期462-465,共4页
目的研究常频叠加呼气相高频通气模式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合并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婴幼儿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13例患儿,年龄(8.15±4.34)个月,体重(8.23±4.01)kg,应用常频叠加呼气相高频通气。原... 目的研究常频叠加呼气相高频通气模式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合并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婴幼儿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13例患儿,年龄(8.15±4.34)个月,体重(8.23±4.01)kg,应用常频叠加呼气相高频通气。原常频条件不变,呼气相高频振幅25—35A,频率7~9Hz。按高频前30min时患儿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OI=MAP×FiO2/PaO2)分成2组,OI≥20为高OI组(n=5)和OI〈20为低OI组(n=8),观察两组患儿叠加高频后2、6、24、48h的OI、PaO2/FiO2、PaCO2。结果全组应用高频前0I为19.31±4.42,应用后2h、6h、24h、48h,01分别降低至18.77±5.18、16.00±5.22、14.77±6.56和13.92±6.53(P〈0.01);PaCO2从(43.46±5.67)mmHg(1mmHg=0.133kPa)降低至(38.31±4.21)mmHg、(37.61±3.36)mmHg、(34.77±3.81)mmHg和(35.92±2.39)mmHg(P〈0.01)。高OI组5例患儿,应用高频前后OI无显著差异,3例死亡患儿均为高OI组。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术后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高。应用常频叠加呼气相高频可能改善氧合,降低二氧化碳分压,OI〈20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高频通气 呼气相 婴幼儿 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应用 术后 PACO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