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邹晓昭 赵铁夫 《医学综述》 2016年第22期4467-4470,共4页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由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导致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所引发的以持续性高血糖为代表的长期代谢紊乱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功能障碍或衰竭。糖尿病对心血管的影响...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由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导致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所引发的以持续性高血糖为代表的长期代谢紊乱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功能障碍或衰竭。糖尿病对心血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其发生机制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虽然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病死率较高,但如果合理治疗控制病情,可稳定并发症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治疗措施
下载PDF
我国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47
2
作者 王以新 廉京雷 +3 位作者 杨杰 朱平辉 曾汝园 冯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552-1555,共4页
目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共有4种形式: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毕业后教育、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及继续教育。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决定了将来全科医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因此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效果相关问题... 目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共有4种形式: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毕业后教育、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及继续教育。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决定了将来全科医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因此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效果相关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对我国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中的不同教学模式进行了归纳整理、概括分析,了解其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看法和建议,以期为探索更加先进的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教育 医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医院社区整体血糖管理模式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李亚冬 马立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创建医院社区整体血糖管理模式,探讨该模式在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血糖控制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选取在北京市朝阳区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在北京市安贞医院建立产检档... 目的创建医院社区整体血糖管理模式,探讨该模式在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血糖控制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选取在北京市朝阳区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在北京市安贞医院建立产检档案,且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GDM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GDM常规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试验组采用医院社区整体血糖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孕期血糖控制情况、妊娠结局、母婴并发症情况及预后,分析医院社区整体血糖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孕期血糖控制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酮症和羊水过多的发生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12周后,试验组患者糖代谢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整体血糖管理模式在GDM患者血糖控制和预后中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社区整体血糖管理模式 糖尿病 妊娠 血糖控制 妊娠结局
下载PDF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养老机制建设中的发展思路探讨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以新 冯妍 +5 位作者 杨敏京 马立萍 乔曼丽 余英 邓利群 刘新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493-1497,共5页
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探索科学的养老模式是养老机制建设的核心工作。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适合我国特定国情的养老模式,它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对家庭的情感依赖,降低社会养老资金支出,更能提高老年人的养... 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探索科学的养老模式是养老机制建设的核心工作。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适合我国特定国情的养老模式,它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对家庭的情感依赖,降低社会养老资金支出,更能提高老年人的养老质量,缓解子女的养老压力。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所需解决的最大困难和挑战就是医疗问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是加快养老机制建设的关键基础。本研究探讨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养老机制建设中的发展思路,并以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其通过承担医疗联合体建设重要环节、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稳定全科医师团队等举措,努力帮助社区居民实现社区居家养老,以期为社区居家养老机制的建设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 医疗联合体 家庭医生式服务
下载PDF
多指标评估门诊就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邓利群 王茜 +2 位作者 张冬花 左惠娟 林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2期4080-4085,共6页
背景血脂异常、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不健康饮食及身体活动不足等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并用于进行10年风险评估。而上述4项行为因素以及3项生理和生化指标维持理想状态可明显降低人群ASCV... 背景血脂异常、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不健康饮食及身体活动不足等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并用于进行10年风险评估。而上述4项行为因素以及3项生理和生化指标维持理想状态可明显降低人群ASCVD的发生。目的分析门诊就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SCVD的危险因素水平、危险分层以及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综合反应ASCVD发病风险。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3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45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询问和现场测量、血液生化检查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采用武阳丰教授建立的国人10年ASCVD风险评估预测模型(以下简称预测方法)及《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提供的方法(以下简称指南方法)对ASCVD发病风险进行评估及危险分层,理想的心血管健康定义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建议(包括7项理想的健康因素和行为)。计算Kappa值,评估两种方法对ASCVD危险分层结果的一致性。结果≥5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两种工具判断的ASCVD不同危险人群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8,P=0.005),预测模型方法判断ASCVD为高危的比例高于指南方法初评的结果(χ^(2)=4.219,P=0.04)。<5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两种工具判断的ASCVD不同危险人群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350,P<0.001);预测模型方法评估以低危为主(76.3%),高危的比例仅为6.6%,指南方法初评高危比例达到29.5%。对中危患者进行余生风险评估,66例患者(13.0%)调整为高危,最终高危患者比例达到34.5%。预测模型方法判断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的患者,指南方法同样评估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的比例分别为51.9%、44.5%和56.0%,一致率为50.8%,经内部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261(u=17.010,P<0.001)。仅2.4%患者具有5项健康行为和因素,70.4%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 危险分层 理想心血管健康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尿微量清蛋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6
作者 姜爱凤 王以新 +1 位作者 马立萍 冯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93-95,共3页
目的 探讨尿微量清蛋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的价值,以期早期诊治,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月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6例为病例组,根据空腹血糖(FPG)水平进一步分为A亚组(7.1-10.0 mmol/... 目的 探讨尿微量清蛋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的价值,以期早期诊治,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月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6例为病例组,根据空腹血糖(FPG)水平进一步分为A亚组(7.1-10.0 mmol/L)、B亚组(10.1-13.1 mmol/L)、C亚组(〉13.1 mmol/L)。另选取同时期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7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尿微量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病例组尿微量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升高(P〈0.05)。C亚组尿微量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较A亚组和B亚组升高(P〈0.05)。尿微量清蛋白检测糖尿病肾病阳性率为40.79%(31/76),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糖尿病肾病阳性率为38.16%(29/76),联合检测糖尿病肾病阳性率为97.36%(74/76),联合检测糖尿病肾病阳性率较尿微量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升高(P〈0.01)。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微量清蛋白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在活血解毒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意义及其辅助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冯妍 张京春 +3 位作者 王以新 郭芳 陈顺华 吕树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964-1968,共5页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活血解毒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意义,并对其辅助评价指标进行初步探索。方法选取2008年3—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活血解毒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意义,并对其辅助评价指标进行初步探索。方法选取2008年3—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5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活血组和活血解毒组,剔除不符合标准的患者后,最终活血组31例,活血解毒组30例。在西医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活血组加用芎芍胶囊治疗,活血解毒组加用芎芍胶囊和黄连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心绞痛计分、血瘀证计分、中医主症计分、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活血解毒组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活血组(P<0.05);活血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解毒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心绞痛计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活血解毒组心绞痛计分低于活血组(P<0.05);活血组和活血解毒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计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瘀证计分、中医主症计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瘀证计分、中医主症计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TC、LDL-C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与活血组相比,血清hs-CRP水平在评价活血解毒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中意义更加明显;心绞痛计分可能可以作为hs-CRP的辅助指标综合评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活血 炎性反应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62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柳瑞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880-883,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艾灸等对腹部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的86例患者,男52例,女34例,年龄26~73岁,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 [目的]探讨针灸、艾灸等对腹部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的86例患者,男52例,女34例,年龄26~73岁,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禁食水、胃肠动力药、广谱抗生素、维持水电质酸碱平衡、补充热量、补液以及一般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尽早辅助下床活动,重症患者给予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护,低流量吸氧;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艾灸治疗,针灸选穴太冲、三阴交、阳陵泉、下巨虚、上巨虚、足三里、天枢、内关、中脘。艾灸腹部以神阙穴为中心,选择气海、下脘、天枢、下肢选下巨虚、上巨虚、足三里等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肠鸣音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整体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痊愈8例,好转24例,未愈11例,总有效率74.42%,观察组痊愈13例,好转26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0.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胃动素和胃电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高于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32例患者实施了硬膜外麻醉,其中有2例患者因个人原因未要求使用术后镇痛治疗,其余11例患者采用了全身麻醉,均给予静脉术后镇痛。经对比发现硬膜外镇痛组患者经治疗后排气、排便时间略长于非硬膜外镇痛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概率较高,中医治疗具有微创、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胃肠道功能紊乱 针灸 穴位 艾灸 中西医结合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35-59岁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对血压控制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单卓华 邓利群 左惠娟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58-261,264,共5页
目的:分析35-59岁高血压患者吸烟、饮酒、睡眠及体力活动情况及对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在北京安贞医院普内科和高血压门诊收集35-59岁正在服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收集患者吸烟、饮酒、运... 目的:分析35-59岁高血压患者吸烟、饮酒、睡眠及体力活动情况及对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在北京安贞医院普内科和高血压门诊收集35-59岁正在服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收集患者吸烟、饮酒、运动及睡眠等生活方式及血压等信息。结果:共收集研究对象3 770例,其中男性1758例(46.6%),女性2012例(53.4%)。男性患者吸烟、饮酒率接近60%;低于适量运动者约占1/3。平均睡眠时间以每天7-8小时为主。血压总体控制率为49%,在血压未控制的患者中,低年龄组单纯舒张压控制不达标率高于高年龄组,而单纯收缩压不达标的比例低于高年龄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睡眠时间超过7小时血压控制不达标率下降21%-49%,而适量运动者血压控制不达标率下降17%。饮酒者血压控制不达标率增加38%。结论:35-59岁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率较低,吸烟、饮酒、低于适量运动者仍有较高的比例。不饮酒、7小时以上睡眠以及采取推荐量运动有助于血压控制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生活方式 控制率 睡眠
下载PDF
超声诊断对颈动脉硬化斑块及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昶 冯妍 +2 位作者 秦淮 孙涛 王以新 《中国医药》 2013年第6期756-757,760,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观察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斑块的病理性质,探讨其对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预测价值。方法对92例疑诊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不同分为斑块稳定组(41例)及... 目的应用超声观察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斑块的病理性质,探讨其对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预测价值。方法对92例疑诊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不同分为斑块稳定组(41例)及斑块不稳定组(51例),比较2组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评估颈动脉稳定性检查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根据斑块的病理性质分为硬斑组(12例)、软斑组(27例)、混合斑组(53例),比较三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评估颈动脉斑块病理性质检查对冠心病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斑块不稳定组较斑块稳定组冠心病比较明显较多[74.5%(38/51)比31.7%(13/41)],混合斑组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比例较硬斑组明显较多[73.6%(39/53)比16.7%(2/12)],软斑组非冠心病的患者比例较混合斑组明显较多[81.5%(22/27)比9.4%(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并判断斑块的病理性质对提示心血管疾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着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冠心病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升降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赵毅 王以新 《吉林中医药》 2014年第10期1053-1054,1080,共3页
目的探讨升降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消心痛(10 mg,3次/d,口服)治疗,治疗组50例给予升降散合血腑逐瘀汤(当归、生地黄、红花、僵蚕、蝉蜕、姜黄、柴... 目的探讨升降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消心痛(10 mg,3次/d,口服)治疗,治疗组50例给予升降散合血腑逐瘀汤(当归、生地黄、红花、僵蚕、蝉蜕、姜黄、柴胡等,1剂/d)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4例,好转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1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8%。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降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能活血祛瘀,畅通血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升降散 血府逐瘀汤 气滞血瘀 桃仁 红花
下载PDF
基于POMDP的不稳定心绞痛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化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冯妍 徐浩 +2 位作者 刘凯 周雪忠 陈可冀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78-882,共5页
目的初步优化中西医结合防治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综合治疗方案。方法基于部分可观察的马尔科夫决策过程模型(Partially Observable Markov Decision Process,POMDP)的方法,选择气虚、血瘀、痰浊3个主要证侯要素,对UA住... 目的初步优化中西医结合防治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综合治疗方案。方法基于部分可观察的马尔科夫决策过程模型(Partially Observable Markov Decision Process,POMDP)的方法,选择气虚、血瘀、痰浊3个主要证侯要素,对UA住院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深层次数据挖掘、分析,客观评价UA中西医结合的疗效。结果 UA气虚证、血瘀证、痰浊证患者的推荐治疗方案依次为:硝酸酯类+他汀类+氯吡格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肝素类+黄芪+党参+茯苓+白术(ADR=0.85077869);硝酸酯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肝素类+当归+红花+桃仁+赤芍(ADR=0.70773000);硝酸酯类+阿司匹林+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栝蒌+薤白+半夏+陈皮(ADR=0.72509600)。结论本研究基于POMDP优化了UA的治疗方案,可作为进一步规范和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UA方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可观察马尔科夫决策过程 不稳定心绞痛 治疗方案优化
下载PDF
部分可观察马尔科夫决策过程优化不稳定型心绞痛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方案的建模方法与验证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冯妍 冯奇 +3 位作者 王以新 邱禹 周雪忠 徐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181-2185,共5页
背景部分可观察马尔科夫决策过程(POMDP)是一种解决序列决策问题的数学算法,在医学领域中常应用于复杂治疗方案的动态优化。其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方案优化中的应用已进行了初步尝试。目的详细描述POMDP在UA中西医... 背景部分可观察马尔科夫决策过程(POMDP)是一种解决序列决策问题的数学算法,在医学领域中常应用于复杂治疗方案的动态优化。其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方案优化中的应用已进行了初步尝试。目的详细描述POMDP在UA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方案优化过程中的建模方法并对模型的可靠性做出初步验证。方法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市中医院、通州区中医院、东直门医院、怀柔中医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8-2010年2212例UA患者结构化住院病历111060条记录。将UA证候要素类型为气虚、血瘀的患者随机分为测试组732例和验证组732例,对测试组患者应用POMDP得出一组最优治疗方案的核心处方,在验证组患者中筛选符合方案的患者(作为优化组),与不符合方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血瘀证积分、远期终点事件(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术,次要终点事件包括脑卒中、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再住院、心功能不全、其他血栓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验证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气虚优化组(n=152)、血瘀优化组(n=127)患者血瘀证积分降分分别为(5.29±2.64)、(4.87±3.0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优化组、血瘀优化组远期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4%(25/152)、12.6%(16/12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MDP可以实现UA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模型经验证较为稳定可靠,可尝试为其他疾病临床方案的制定提供更为细化、深入的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冠心病 部分可观察马尔科夫决策过程 建模 验证
下载PDF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半年内发生终点事件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冯妍 张京春 +2 位作者 王以新 郭芳 李田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3049-3052,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稳定型心绞痛半年内发生终点事件患者的临床资料,为预防终点事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9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4例,随访半年,综合分析发生终点事件患者的临床特点、心血... 目的回顾性分析稳定型心绞痛半年内发生终点事件患者的临床资料,为预防终点事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9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4例,随访半年,综合分析发生终点事件患者的临床特点、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医证型、血瘀证积分、中医症状积分、生化指标等。结果共有10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其中一级终点事件1例,二级终点事件9例。10例患者中男6例,年龄≥65者7例;平时工作劳累、压力大者6例,性格急躁者8例,喜食咸食者6例,喜食甜食者6例;有高血压病史者10例,达到高血压3级者8例;有高脂血症者9例;有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史10例;心功能不全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2级者7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2支者8例,支架总长度≥26 mm(中位数)者6例。中医证型为气虚型者10例,血瘀型者8例,痰浊型者6例,入组时的血瘀证积分≥14分(中位数)者7例,中医症状积分≥10分(中位数)者6例。10例患者入组时与发生终点事件时的生化指标比较,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中医证型、西医生化指标的综合评估,对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重点监测以减少终点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终点事件 危险因素 随访研究
下载PDF
叙事医学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春姿 闫巍 +3 位作者 徐海红 郭楠 堵帅 王以新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3年第5期531-535,共5页
近年来,叙事医学与全科相结合,在全科教育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叙事医学有助于培养全科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疾病管理能力和做出科学医疗决策、提高医学人文素质,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文章论述了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运用叙事... 近年来,叙事医学与全科相结合,在全科教育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叙事医学有助于培养全科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疾病管理能力和做出科学医疗决策、提高医学人文素质,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文章论述了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运用叙事医学方法的探索,并提出了相关问题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全科医师 规范化培训
原文传递
门诊和急诊医患纠纷影响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东梅 冯妍 邱立新 《中国医药》 2015年第7期1050-1053,共4页
目的 探讨门诊和急诊医患纠纷的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生的153例医患纠纷涉及的医务人员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医患双方对医患纠纷主要影响因素和媒体介入的认知情况.结果 ... 目的 探讨门诊和急诊医患纠纷的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生的153例医患纠纷涉及的医务人员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医患双方对医患纠纷主要影响因素和媒体介入的认知情况.结果 医患双方在患者法律意识增强、医患交流欠缺、就医环境嘈杂、医保制度不合理、就医流程欠考虑等方面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患双方在双方信息不对等、医师服务态度差、治疗效果期望值高、患者无理取闹等方面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8%(67/153)比13.7% (21/153),16.3% (25/153)比52.9%(81/153),35.9%(53/153)比17.6% (27/153),26.8%(41/153)比5.9%(9/153),P<0.05].医患双方对媒体介入的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常赞成:2.0%(3/153)比10.4%(16/153);赞成:5.2%(8/153)比19.0%(29/153);一般:20.9%(32/153)比30.7%(47/153);不好说:28.8%(44/153)比22.9%(35/153);误导作用:43.1%(66/153)比17.0%(26/153),P<0.05].医患双方在责任主体、解决手段及法律适用等方面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防范医患纠纷要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不段强化医务人员的优质服务意识,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业务能力,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纠纷 防范对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沟通培训对北京三甲医院门诊医生干预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铁夫 许学敏 +4 位作者 周洪丹 陈伟 周经志 马莉 马涵英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17期63-66,70,共5页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巡讲团对医务人员的进行了历时一年的系列人文医学执业沟通技能培训。通过SEGUE量表测评门诊医生培训前、后沟通技能得分情况发现,人文医学执业沟通技能培训可以显著提高门诊医生的沟通能力,缩短普通...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巡讲团对医务人员的进行了历时一年的系列人文医学执业沟通技能培训。通过SEGUE量表测评门诊医生培训前、后沟通技能得分情况发现,人文医学执业沟通技能培训可以显著提高门诊医生的沟通能力,缩短普通医生与专家之间沟通水平的差异,减少外科系统医生与内科系统医生的沟通水平差异,并减小我国医生与美国全科医生间沟通能力之间的差距;固定师资和专业化、系通化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沟通技能培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 医生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邓利群 王茜 +2 位作者 张冬花 左惠娟 林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50-85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评价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69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斑块组1143例,...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评价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69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斑块组1143例,无颈动脉斑块组547例。收集研究对象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糖尿病、吸烟、饮酒、缺乏休闲活动等基本信息,测量血压和腰围,检测TC、LDL-C和空腹血糖,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67.6%。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77.2%vs 62.7%,P<0.01);60~64岁、65~69岁以及≥70岁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1.9%、71.3%和73.4%,随着年龄增长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增加(χ2=18.455,P趋势<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性别和年龄外,高血压病程[OR=1.19,95%CI:1.05~1.35,P=0.006]、高TC血症(OR=1.43,95%CI:1.14~1.79,P=0.002)和饮酒(OR=1.62,95%CI:1.17~2.23,P=0.003)与颈动脉斑块发生显著相关。颈动脉斑块组与无颈动脉斑块组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vs 12.2%,P=0.240)。调整相关因素的影响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与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无显著相关性(OR=1.09,95%CI:0.80~1.50,P=0.587)。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疾病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卒中
下载PDF
社区青年人群超重或肥胖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永辉 王以新 +1 位作者 何善娴 杨敏京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6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屯地区青年人群超重或肥胖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北京市朝阳区大屯地区社区现况调研信息资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大屯地区1 187名18~44岁常住居民进行饮食与行为问卷调查和...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屯地区青年人群超重或肥胖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北京市朝阳区大屯地区社区现况调研信息资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大屯地区1 187名18~44岁常住居民进行饮食与行为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并根据体质指数(BMI)判定超重与肥胖。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结果被调查者中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0.67%和9.86%,其中,男性超重率及肥胖率分别为43.02%和13.37%,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1.16%和7.15%,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男性、高年龄组、离异或丧偶、大专以下文化程度、在职人员、主食量大、饮酒、嗜盐习惯偏咸、吸烟与参与运动者超重或肥胖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时间、食肉习惯对超重或肥胖率影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主食量、嗜盐习惯、运动达标与否为超重或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大屯地区青年人群超重或肥胖率较高,应针对危险因素对其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社区 青年人群
原文传递
血压控制不达标患者血压特征及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单卓华 邓利群 左惠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527-531,共5页
目的 了解血压控制不达标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血压控制不达标类型及血压分级等血压特点及其与脑卒中患病情况的关系.方法 2012年3~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门诊及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筛查血压控制不达标的高... 目的 了解血压控制不达标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血压控制不达标类型及血压分级等血压特点及其与脑卒中患病情况的关系.方法 2012年3~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门诊及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筛查血压控制不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共3909例.结果 研究对象男性占49.4%,女性占50.6%.62.2%患者服用一种降压药,37.8%联合用药.144例患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为3.68%.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未控制的患者相比,单纯舒张压控制不达标者脑卒中的患病危险低,OR =0.339(95%CI 0.124~0.923).与收缩压<140 mm Hg者相比,收缩压>150 mm Hg者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危险增加,收缩压150~159 mm Hg以及≥160 mm Hg者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532 (95%CI 1.266~5.067)和2.004(95%CI 1.010~3.979).而脉压差、平均动脉压、舒张压及血压分级在多因素分析中均未显示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关系.单纯舒张压控制不达标的患者及收缩压>150 mm Hg者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危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平均动脉压 脑卒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