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健脾补肾法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中药治疗组患者服用氯丙嗪的同时服用健脾补肾方药,对照组患者服用氯丙嗪的同时服用安慰剂。中药治疗组被试和安...目的研究健脾补肾法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中药治疗组患者服用氯丙嗪的同时服用健脾补肾方药,对照组患者服用氯丙嗪的同时服用安慰剂。中药治疗组被试和安慰剂组被试分别在入组前和研究结束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symptom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评定精神症状。结果治疗组阳性症状量表分、情感迟钝量表分、阴性症状量表分、情感退缩量表分、情感交流障碍量表分、刻板思维量表分与基线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且这种改善作用在后5项中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仅在阳性症状量表分和情感迟钝量表分上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肾法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展开更多
目的应用自我面孔识别(self face recognition,SFR)这种认知实验心理学范式探讨阳性与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异常。方法应用自我面孔识别研究范式,对21例阳性症状、21例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1例正常被试进行行为学研...目的应用自我面孔识别(self face recognition,SFR)这种认知实验心理学范式探讨阳性与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异常。方法应用自我面孔识别研究范式,对21例阳性症状、21例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1例正常被试进行行为学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显示正常被试对自我图片的识别速度快于对陌生人图片的识别速度(P<0.05);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陌生人图片的识别速度快于对自我图片的识别(P<0.05);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不同图片的反应速度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正常被试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面孔识别存在着异常,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异常的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精神病超高危人群临床特征、认知功能、未治时间和社会功能的关系。方法对49名精神病超高危人群被试进行了临床信息、认知功能、未治时间和社会功能的数据采集和评估,并对相关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患者的社会功能与年龄、发病...目的研究精神病超高危人群临床特征、认知功能、未治时间和社会功能的关系。方法对49名精神病超高危人群被试进行了临床信息、认知功能、未治时间和社会功能的数据采集和评估,并对相关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患者的社会功能与年龄、发病年龄、受教育年限和未治时间(duration of untreated psychosis,DUP)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症状精神病高危症状量表(Scale of Psychosis-risk Symptoms,SOPS)总分和阴性症状分呈负相关(r=-0.357,P<0.05;r=-0.348,P<0.05);与认知功能中的连线测验表现呈负相关(r=-0.32,P<0.05);与简易视觉记忆测验、Stroop测验和持续操作测验表现呈正相关(r=0.324,P<0.05;r=0.295,P<0.05;r=0.407,P=0.000)。使用逐步回归得到最优线性模型(R2=0.231,F=13.491,P=0.001),其中持续操作测验与社会功能呈线性关系(非标准回归系数B=6.046,95%CI:-0.681~0.494,P=0.001),其余因素与社会功能的线性关系不显著(P>0.05)。结论患者的临床症状、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关系密切,对制定精神病超高危人群的干预策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健脾补肾法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中药治疗组患者服用氯丙嗪的同时服用健脾补肾方药,对照组患者服用氯丙嗪的同时服用安慰剂。中药治疗组被试和安慰剂组被试分别在入组前和研究结束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symptom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评定精神症状。结果治疗组阳性症状量表分、情感迟钝量表分、阴性症状量表分、情感退缩量表分、情感交流障碍量表分、刻板思维量表分与基线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且这种改善作用在后5项中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仅在阳性症状量表分和情感迟钝量表分上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肾法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
文摘目的应用自我面孔识别(self face recognition,SFR)这种认知实验心理学范式探讨阳性与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异常。方法应用自我面孔识别研究范式,对21例阳性症状、21例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1例正常被试进行行为学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显示正常被试对自我图片的识别速度快于对陌生人图片的识别速度(P<0.05);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陌生人图片的识别速度快于对自我图片的识别(P<0.05);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不同图片的反应速度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正常被试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面孔识别存在着异常,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异常的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文摘目的研究精神病超高危人群临床特征、认知功能、未治时间和社会功能的关系。方法对49名精神病超高危人群被试进行了临床信息、认知功能、未治时间和社会功能的数据采集和评估,并对相关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患者的社会功能与年龄、发病年龄、受教育年限和未治时间(duration of untreated psychosis,DUP)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症状精神病高危症状量表(Scale of Psychosis-risk Symptoms,SOPS)总分和阴性症状分呈负相关(r=-0.357,P<0.05;r=-0.348,P<0.05);与认知功能中的连线测验表现呈负相关(r=-0.32,P<0.05);与简易视觉记忆测验、Stroop测验和持续操作测验表现呈正相关(r=0.324,P<0.05;r=0.295,P<0.05;r=0.407,P=0.000)。使用逐步回归得到最优线性模型(R2=0.231,F=13.491,P=0.001),其中持续操作测验与社会功能呈线性关系(非标准回归系数B=6.046,95%CI:-0.681~0.494,P=0.001),其余因素与社会功能的线性关系不显著(P>0.05)。结论患者的临床症状、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关系密切,对制定精神病超高危人群的干预策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