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6
1
作者 付艳 邢卉春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2期87-90,共4页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简称肝癌,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是中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亚洲、非洲和西方国家有增加的趋势[1]。PLC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2]有关。本文就...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简称肝癌,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是中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亚洲、非洲和西方国家有增加的趋势[1]。PLC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2]有关。本文就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状况和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1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状况 1.1发病率及病死率王永川等[3]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癌症发生做了一对比,发现2008年我国肝癌发病人数402208,发病率29.9/100000;全球发展中国家发病人数626548,发病率11.3/10万;全球发达国家发病人数123196,发病率10/100000。同年(2008年)统计的我国肝癌病死率达27.7/100000;全球发展中国家肝癌病死率10.5/10万;全球发达国家肝癌病死率9.4/100000,提示我国肝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且我国在21世纪初开展的全死因回顾性调查[4]结果显示,PLC死因顺位由70年代的第3位上升到21世纪初的第2位,说明原发性肝癌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且成为我国主要的肿瘤死因之一。1.2种族分布有学者[5]分析了2001~2007年在英国确诊PLC的患者,发现和白人男性基线发病比率(incidence rate ratio,IRR)1.0相比,中国男性发病率较高(IRR 3.9),黑人加勒比海男性(IRR 1.2)比白人男性稍高。与白人女性相比,巴基斯坦女性发病率最高(IRR 3.5),其次是孟加拉国(IRR 2.9)、中国(IRR 1.9)、黑种非洲人(IRR 1.8)。同男性一样,加勒比海黑人女性的发病率接近于白人女性。而一项美国调查[6]显示世界人群中发病率最低的是白人(男性3.8/100000,女性1.4/100000),最高的是韩裔美国人(男性20.7/100000,女性10.4/100000),中国介于两者之间(男性16.2/100000,女性10.4/100000),二者有所差别,分析可能与居住人群的遗传因素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危险因素 流行状况 发展中国家 癌发病率 中国男性 发达国家 发病人数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 被引量:50
2
作者 赵红 谢雯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1期16-18,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以肝脏脂肪过量聚集,并伴随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为特征,定义为组织学分析存在5%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以肝脏脂肪过量聚集,并伴随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为特征,定义为组织学分析存在5%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其相关的肝硬化、肝细胞癌。近十几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最主要的慢性肝病病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其相关并发症、合并症正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流行病学 中西医结合 治疗
下载PDF
2010年欧洲肝脏研究协会《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临床实践指南》简介 被引量:34
3
作者 冯鑫 闫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91-294,共4页
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Study of the Liver,EASL)制定的《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临床实践指南》已于2010年9月正式发表(Gines P,Angeli P,Lenz K,et al.
关键词 腹水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肝肾综合征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1
4
作者 赵红 王桂爽 +6 位作者 谢雯 闫杰 王艳斌 程丹颖 欧蔚妮 冯亮 成军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2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慢性肝衰竭患者肝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治疗组63例乙型肝炎慢性衰竭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d,对照组58例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12周内两组患者肝脏生化学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慢性肝衰竭患者肝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治疗组63例乙型肝炎慢性衰竭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d,对照组58例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12周内两组患者肝脏生化学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在治疗第4、8、12周时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显著下降,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第12周时治疗组PTA较对照组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血清HBVD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第8周、12周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随访4年期间,治疗组与对照组存活率分别为57.1%和17.2%,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1)。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治疗组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乙型肝炎慢性肝衰竭患者中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功能衰竭 恩替卡韦 存活率
原文传递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安全防护文件标准研究及现状调查 被引量:27
5
作者 武迎宏 曹洋 +8 位作者 高燕 蒋荣猛 匡季秋 张俊 郭嘉祯 李敬 刘坤 杨雪松 杨艳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61-1166,共6页
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务人员防护标准及感染现状,了解北京地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情况,为科学、规范、安全地开展疫情防控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梳理国家发布的医务人员安全防护法律法规、指南标准,完善地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指... 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务人员防护标准及感染现状,了解北京地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情况,为科学、规范、安全地开展疫情防控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梳理国家发布的医务人员安全防护法律法规、指南标准,完善地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指导原则,通过现场观察和工作人员访谈形式了解本地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现状及问题。结果文件研究发现我国缺少医务人员安全防护方面的政策实施细则。疫情期间紧急下发系列文件,有待结合实际梳理统一。20所医疗机构调查显示大部分医疗机构能按照感染暴露的风险为临床配备防护用品。结论应加快我国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体系建设和安全防护用品标准体系发展,根据不同暴露风险进行防护,加强分区管理,避免个人防护用品过度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务人员 医院感染防控 安全防护
原文传递
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疗程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消失/血清学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明慧 谢尧 +8 位作者 路遥 邱国华 刘凤 李杏红 赵辉 宋淑静 关小平 成军 徐道振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疗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得HBsAg消失/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将21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体质量分为〈60kg和≥60kg两组,分别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仅2a135μg或180ug,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外周血... 目的探讨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疗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得HBsAg消失/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将21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体质量分为〈60kg和≥60kg两组,分别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仅2a135μg或180ug,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和血小板数调整药物剂量。每3个月采用酶免疫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HBV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将治疗时间〉12周的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在治疗过程中,对HBVDNA、HBsAg含量降低的患者,HBeAg含量下降的HBeAg阳性患者,治疗48周后HBsAg含量〈200IU/ml患者进行延长治疗,经意向性分析治疗患者HBsAg血清学转换发生率。采用爿z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时间为12.0~197.6周,平均(53.1±33.4)周,其中118例患者治疗时间≥48周,89例治疗时间〈48周。13.4%(29/217)的患者获得HBsAg消失/HBsAg血清学转换,其治疗时间为17.6~197.6周,平均(75.4±42.8)周,其中治疗时间〉48周24例(82.8%),小于48周5例(17.2%);HBVDNA平均转阴时间为(20.8±8.9)周。148例HBeAg阳性患者中,9.5%(14/148)的患者获得HBsAg消失/血清学转换,在获得HBsAg消失/血清学转换的患者中,治疗时间均〉48周(54~194周),平均(81.3±39.4)周。21.7%(15/69)的HBeAg阴性患者获得HBsAg消失/血清学转换,与HBeAg阳性患者的HBsAg消失/血清学转换率(9.5%)比较,x^2=6.129,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获得HBsAg消失/血清学转换的患者中,HBeAg阴性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70.2±48.0)周,HBeAg阳性患者(81.3±39.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2,P=0.602)。结论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VDNA和HBsAg应答良好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延长疗程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Α-2A 治疗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肝炎病毒
原文传递
门冬氨酸鸟氨酸的肝病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7
作者 成军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3期49-51,共3页
门冬氨酸鸟氨酸作为一种抗炎保肝药物广泛用于各种肝脏疾病的治疗,如肝性脑病、药物性肝损、脂肪肝、慢性肝炎等。除了三羧酸循环和鸟氨酸循环外,最新的研究显示,门冬氨酸鸟氨酸的抗炎作用可能与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有关。门冬... 门冬氨酸鸟氨酸作为一种抗炎保肝药物广泛用于各种肝脏疾病的治疗,如肝性脑病、药物性肝损、脂肪肝、慢性肝炎等。除了三羧酸循环和鸟氨酸循环外,最新的研究显示,门冬氨酸鸟氨酸的抗炎作用可能与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有关。门冬氨酸鸟氨酸能够促进肝细胞修复,减轻肝脏炎性反应,降低肝细胞损害,临床疗效确切,而新的作用机制也具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冬氨酸鸟氨酸 肝脏炎性 NMDA受体
下载PDF
孕期乙型肝炎活动患者抗病毒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付冬 李振华 +1 位作者 刘敏 蔡晧东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2年第3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孕期乙型肝炎活动患者抗病毒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8月至2011年4月就诊于北京地坛医院妇产科、妊娠8~24周发现肝功能异常(丙氨酸转氨酶≥3×正常值上限)且HBV DNA≥5 lg拷贝/ml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意... 目的探讨孕期乙型肝炎活动患者抗病毒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8月至2011年4月就诊于北京地坛医院妇产科、妊娠8~24周发现肝功能异常(丙氨酸转氨酶≥3×正常值上限)且HBV DNA≥5 lg拷贝/ml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抗病毒治疗(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组和保肝治疗(多烯磷脂酰胆碱、腺苷蛋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肝喜乐片、利肝康片等)组,比较2组患者的妊娠期肝病结局、严重不良事件和新生儿结局。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抗病毒治疗组56例,保肝治疗组46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组失访3例,53例完成生育;保肝治疗组失访5例,2例终止妊娠,2例妊娠失败,37例完成生育。抗病毒治疗组产前ALT复常率和HBV 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保肝治疗组[90.6%(48例)比18.9%(7例),58.5%(31例)比8.1%(3例);均P=0.000];自然/人工终止妊娠率和非生育住院率均明显低于保肝治疗组[0比9.8%(4例),P=0.020;7.5%(4例)和26.3%(10例),P=0.023];因肝功能异常住院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抗病毒治疗组53胎新生儿中46例完成全程免疫,无一例阻断失败;保肝治疗组37胎新生儿中30例完成全程免疫,3例(10.0%)HBsAg阳性。2组新生儿HBV母婴阻断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 HBV感染女性妊娠期发生活动性肝炎选择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治疗对母亲和胎儿是安全、有效的,可有效抑制HBV复制,降低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减少HBV母婴传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肝炎 乙型 慢性 拉米夫定 妊娠结局 替比夫定
原文传递
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22
9
作者 赵红 谢雯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04-806,共3页
近年,由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数量的惊人增长及各类中草药、保健药物的不规范应用,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但是目前药物性肝损伤仍然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强调在及时诊断的基础上进行规范治疗,治疗过程中需要充分评估肝损伤的... 近年,由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数量的惊人增长及各类中草药、保健药物的不规范应用,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但是目前药物性肝损伤仍然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强调在及时诊断的基础上进行规范治疗,治疗过程中需要充分评估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及原发疾病情况,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合理选择治疗药物,对于严重肝功能衰竭患者建议进行肝移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药物性 治疗学
原文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曹颖 谢雯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1期4-6,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受代谢、基因、环境和肠道微生物等多种因素调节的代谢应激性肝脏疾病,根据肝脏病理状态的不同分为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受代谢、基因、环境和肠道微生物等多种因素调节的代谢应激性肝脏疾病,根据肝脏病理状态的不同分为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随着肥胖、2型糖尿病的流行,以及全球的人口老龄化,近年来,我国NAFLD患者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发病趋势,NAFLD已经逐渐超越慢性病毒性肝炎成为我国第一大肝脏疾病[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发病机制 二次打击 免疫细胞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星月 张璐 李明慧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570-575,共6页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指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肝脏慢性炎症的持续存在最终将导致肝硬化及其相关合并症、终末期肝病、原发性肝癌(HCC)甚至死亡.目前应用于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指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肝脏慢性炎症的持续存在最终将导致肝硬化及其相关合并症、终末期肝病、原发性肝癌(HCC)甚至死亡.目前应用于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有两大类:一类为干扰素(IFN),另一类为核苷及核苷类似物(NAs).本文主要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的作用机制及疗效等方面阐述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结局(肝硬化及其相关合并症、终末期肝病、原发性肝癌甚至死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 核苷类似物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中国首部《药物性肝损伤防治指南》解读 被引量:18
12
作者 范颖 赵红 谢雯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6年第6期416-420,共5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迄今仍缺乏简便、客观、特异的诊断指标和特效治疗手段的现状,是各科临床医师在疾病治疗用药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全科医师应掌握的...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迄今仍缺乏简便、客观、特异的诊断指标和特效治疗手段的现状,是各科临床医师在疾病治疗用药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全科医师应掌握的关于DILI的重点内容,对中国首部《药物性肝损伤防治指南》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指南 解释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病毒药物的安全应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蔡晧东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0年第2期95-102,共8页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推荐了3种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α(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口服)和利巴韦林(静脉输注)。另外,一种尚未上市的抗病毒药物瑞德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推荐了3种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α(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口服)和利巴韦林(静脉输注)。另外,一种尚未上市的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也在我国展开了临床试验。本文主要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利巴韦林在SARS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治疗中的安全性数据以及瑞德西韦在动物实验、Ⅰ期临床试验、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数据及用于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初步数据进行简要综述,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SARS病毒 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 抗病毒药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后肝纤维化逆转的病理定性评估 被引量:13
14
作者 孙亚朦 周家玲 +22 位作者 王麟 吴晓宁 陈永鹏 朴红心 陆伦根 蒋伟 徐有青 封波 南月敏 谢雯 陈国凤 郑欢伟 李海 丁惠国 刘晖 吕福东 邵晨 王泰龄 欧晓娟 王冰琼 陈姝延 尤红 贾继东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19-826,共8页
目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逆转部分乙型肝炎纤维化和肝硬化,但既往有关肝纤维化逆转的研究多采用病理半定量方法,而非定性评估。本研究旨在建立反映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后肝纤维化/肝硬化动态变化的病理定性评估方法。方法入组CH... 目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逆转部分乙型肝炎纤维化和肝硬化,但既往有关肝纤维化逆转的研究多采用病理半定量方法,而非定性评估。本研究旨在建立反映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后肝纤维化/肝硬化动态变化的病理定性评估方法。方法入组CHB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初治患者,以恩替卡韦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78周后行两次肝穿刺活组织学检查,每半年进行1次随访评估。根据不同纤维间隔所占比例,提出评估肝纤维化动态变化的定性新标准(P-I-R分类):进展为主型(predominantly Progressive),逆转为主型(predominantly Regressive)和不确定型(Indeterminate),分别使用此分类标准和Ishak纤维化分期评估治疗前后纤维化变化,使用Ishak炎症活动度评分评估治疗前后炎症活动度变化。结果共入组112例有治疗前后两次肝穿刺的CHB患者,其中71例Ishak≥3期且肝穿刺质量合格的患者纳入最终分析。根据P-I-R分类,治疗前,进展为主型、不确定型和逆转为主型患者比例分别为58%(41/71)、29%(21/71)和13%(9/71),三种类型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HBeAg阳性率、HBVDNA和肝脏硬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进展为主型、不确定型和逆转为主型患者比例变为11%(8/71)、11%(8/71)和78%(55/71)。在35例治疗前后Ishak分期无变化的患者中,72%(25/35)的患者治疗后P-I-R评分为逆转为主型,且这些患者的Laennec评分、胶原比例面积和肝脏硬度值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结论新的P-I-R分类可用于评估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肝纤维化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抗病毒治疗 病理定性评估 Iahak评分
原文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的热点及难点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琦 谢雯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1期1-3,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等4个阶段[1]。NAFLD还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结直肠肿瘤等的高发密切相关[2]。目前,NAFLD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亚洲国家总患病率约为27.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自然史 机制 临床研究 治疗药物
下载PDF
探讨个体化营养管理与集体宣教讲课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作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驰 魏丽荣 +2 位作者 陈璎珞 张耀庭 迟学彭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管理与集体宣教讲课两种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管理作用。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GDM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集体宣教讲课)和研究组(54例,个...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管理与集体宣教讲课两种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管理作用。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GDM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集体宣教讲课)和研究组(54例,个体化营养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指数(BMI)、体重增长、糖化血红蛋白(HbA1c)、新生体重有无区别,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营养状况[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G)],对比两组母体及围产儿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BMI、体重增长、新生儿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清Alb、PA、HBG无明显区别(P>0.05);研究组母体及围产儿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纯集体宣教讲课,个体化饮食指导及管理可显著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更好地控制GDM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营养管理 集体宣教讲课 妊娠期糖尿病 营养状况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长期效果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艳丽 李明慧 +8 位作者 刘凤 郝红晓 张洁 刘颖 宋淑静 华文浩 刘敏 谢尧 梁晓峰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长期效果,探讨HBsAg阳性孕妇生产儿童发生慢性HBV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访和收集于2004--2006年在北京地坛医院出生的HBsAg阳性母亲所生,并在出生时进行200单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和经过乙...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长期效果,探讨HBsAg阳性孕妇生产儿童发生慢性HBV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访和收集于2004--2006年在北京地坛医院出生的HBsAg阳性母亲所生,并在出生时进行200单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和经过乙肝疫苗10μg,0、1和6个月的完整免疫接种程序的儿童静脉血,采用Abbott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其HBsAg、抗-HBs抗体、抗-HBc抗体,分析母婴阻断和乙肝疫苗接种的长期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收集和调查306名儿童年龄3—6(4.84)岁,其母亲生产时HBeAg阳性198人,HBeAg阴性92人。10(3.27%)名儿童发生慢性HBV感染。除慢性HBV感染者外,其余296名儿童,20.27%抗-HBs〈10mlU/ml;44.26%抗-HBs≥10—100mlU/ml;27.03%抗-HBs≥100~1000mlU/ml和8.45%抗-HBs≥1000mlU/m,抗-HBs保护率为79.73%(236/296)。抗-HBc阳性率为7.43%(22/296)。10例感染儿童的母亲生产时HBeAg均为阳性,HBVDNA均在10。拷贝/ml以上,其中8例超过10^8拷贝/ml。结论在进行乙肝疫苗加HBIG注射的HBV母婴传播阻断措施下,HBV母婴阻断失败和慢性H13V感染发生在HBeAg阳性和高病毒载量产妇所生婴儿,在有效阻断后仍需进行抗HBs监测并加强免疫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疾病传播 垂直 肝炎疫苗 乙型 免疫接种 加强
原文传递
微滴式数字PCR技术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琦 范颖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1期15-19,共5页
1985年,美国科学家Kary Mullis发明了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PCR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最常规的实验方法之一,其发展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1操作烦琐、只适用于定性研究的琼脂糖电泳PCR;2实时荧光定量PCR,也是目... 1985年,美国科学家Kary Mullis发明了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PCR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最常规的实验方法之一,其发展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1操作烦琐、只适用于定性研究的琼脂糖电泳PCR;2实时荧光定量PCR,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PCR技术;3数字PCR(digital PCR,d PCR),属于第3代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 微滴 PCR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 琼脂糖电泳 核酸提取试剂盒 DNA 定性研究 拷贝数 测序技术
下载PDF
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改变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娜 赵莹莹 +10 位作者 欧蔚妮 王笑梅 段英 程丹颖 李贲 罗爽 邢卉春 王凤水 王鹏 王琦 成军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对ALT正常或轻度异常尤其年龄偏大,有HBV感染家族史的患者行肝组织活检,了解该部分患者肝组织学特征及其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以便实时地给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5至2010... 目的:对ALT正常或轻度异常尤其年龄偏大,有HBV感染家族史的患者行肝组织活检,了解该部分患者肝组织学特征及其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以便实时地给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5至2010年住院行肝组织活检的慢性HBV感染者,入组者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及其他肝病、严重心肺疾病等。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乙型肝炎家族史、饮酒史及用药史。肝组织学穿刺术前需检查血常规、凝血酶原活动度、肝功能、HBV DNA、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肝组织活检,结果用肝脏炎症分级(G0~G4)及纤维化分期(S0~S4)表示。以肝组织炎症分级分成轻度炎症(G0~G1)和明显炎症(G2~G4),以肝组织维化分期分成轻度纤维化(S0~S1)和明显纤维化(S2~S4)。结果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共229例,其中男性160例,女性69例;ALT持续正常者(PNAL)104例,ALT轻度异常组125例。全部入组患者肝病理学分析显示:肝脏炎症分级≥G2期者占45.42%;肝脏纤维化分期≥S2期者占35.38%。随ALT水平的升高,患者的肝脏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增高,148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在2~5年随访中,29.7%(44/148)患者ALT水平波动在40~50 U/L,70.3%(104/148)的患者ALT水平、HBV DNA水平均无显著波动(P>0.05);3例(2.1%)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分别发生在27岁、31岁和19岁时。结论 ALT正常或轻度异常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明显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即使肝组织活检炎症、纤维化较轻,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2~5年内会出现肝病进展,需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肝组织 病理变化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HBsAg,HBeAg和DNA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明慧 谢尧 +9 位作者 邱国华 路遥 赵辉 杨民 宋淑静 刘凤 张书凤 陈利军 成军 徐道振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IFN-a治疗中HBsAg、HBeAg和HBV—DNA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患者,在人组后进行IFN-a3MU-5MU隔日皮下注射一次的抗病毒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中的每间隔3个月收集血清,用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IFN-a治疗中HBsAg、HBeAg和HBV—DNA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患者,在人组后进行IFN-a3MU-5MU隔日皮下注射一次的抗病毒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中的每间隔3个月收集血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HBV-DNA含量检测,血清HBsAg、HBeAg含量采用美国Abbott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ARCHITECHi2000检测。HBV-DNA含量的检测下线为5×10^2拷贝/ml。分析IFN治疗过程中血清HBV—DNA、HBeAg和HBsAg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人组患者228例,男性162例,女性66例,年龄14~60岁,平均30.94岁;治疗过程中HBV—DNA、HBeAg和HBsAg的含量均逐渐下降干扰素治疗前以及治疗期间HBsAg与HBeAg、HBsAg与HBV—DNA含量变化间无相关性(P〉0.05);而血清HBeAg与HBV—DNA含量变化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扰素治疗时间的延长,HBeAg与HBV—DNA含量逐渐下降,二者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干扰素治疗前及治疗期间,HBeAg与HBV—DNA含量变化密切相关,而HBsAg含量变化与HBeAg和HBV—DNA含量变化无相关性,干扰素治疗期间需对三指标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治疗结果 干扰素-A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肝炎e抗原 乙型 D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